黑龍江是如今的農業大省,為何古代的王朝對此地沒多大興趣?

2020-12-11 騰訊網

在中國歷史上,東周時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因為這一時期其實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而後世王朝的國號和分封爵位,其依據都和這段時期有關係。

比如楊堅建立的王朝隋朝,命名為「隋」,是因為他最初的封地是東周時代的隋國,趙匡胤的大宋,也因為自己和春秋時的宋國故地有關,那麼,現在的黑龍江省,在戰國時代是哪個國家的地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現在的黑龍江省地理位置

一、東北的範疇

在弄清楚戰國時期,黑龍江屬於哪個國家之前,首先需要弄清楚這樣一個問題:東北到底有多大?網上時常爭議清朝之前,中原王朝對東北的統治情況,有人認為,東北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王朝的統治地區,因為戰國時代,遼寧全境都在燕國版圖內;也有人認為,清朝之前,中原王朝對吉林、黑龍江並無實際上的統治。

但其實,這些觀念都是片面的,東北可以分為遼河流域和三江流域(這裡指松花江、嫩江等三江)。

圖片:極寒天氣下的東北劇照

1、遼河流域

在古代,中原王朝對遼河流域的開拓較早,戰國時期,燕國曾經派遣大軍開拓遼河流域,瀋陽城的雛形,也是在這個時代開創的,不過,歷代的中原王朝對於遼河流域並不太上心,主要原因在於遼河流域太過偏遠,並且氣候比起黃河流域也更酷寒。

這些都導致古代統治者不重視這一地區,畢竟,古代的華夏文明是農耕文明,遼河流域被納入統治範圍,是因為多少還具備從事農業生產的價值,而不重視的原因是:不論和黃河流域相比,還是和後來發力的江南水鄉相比,遼河流域都是雞肋一樣的存在,因此,不被重視。

因此,在中國古代史上,遼河流域多次被中原王朝之外的勢力佔領,而中原王朝對於奪回遼河流域往往沒什麼動力可言,畢竟,如果說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是一片不毛之地,那麼,遼河流域也就比不毛之地好一點點,為了不毛之地而大動幹戈,古代統治者認為十分不值得。

圖片來源於網絡:遼河流域

2、三江流域

比起遼河流域,三江流域對於古代統治者來說,不過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已,在古代,三江流域的土著生番,時常派人前往中原朝貢,並且用當地的土特產,和中原王朝進行商務貿易。

而中原王朝對於三江流域的態度,往往也只是隨口冊封幾個土著部落頭目為可汗、爵爺,至於是否納貢,中原王朝其實也並不在意,畢竟中原王朝並不差這點貢品。千百年來,中原王朝幾乎沒有考慮過徵服三江流域,原因很現實,因為即便是在20世紀的時候,黑龍江北部的很多地區,依舊是以漁獵經濟為主,當地的生番通過打魚、捕獵來勉強餬口。

中原王朝就算佔領這裡,派遣駐軍時必然需要從中原源源不斷運輸糧食,而這漫長的運輸線,最終的結果就是,三江流域會成為中原王朝的無底洞,最終拖垮中原王朝的財力。因此,古代中原王朝實在找不到理由去經營三江流域,而近代,黑龍江成為農業大省,根本的原因在於科技的進步,有了抗寒作物的發明,才得以讓黑龍江成為適合農業生產的重點省份。

圖片:以釣魚為生劇照

二、戰國時代的黑龍江

在戰國時代,最北方的國家是燕國,所謂最北方,是因為燕國擁有遼東地區,在維度上,遼東地區算是最北的一部分,至於再往北的吉林和黑龍江,其實並非戰國各國的活動範圍,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戰國時代的黑龍江是一片無人區。

1、肅慎

戰國時代的黑龍江地區是否有人居住?答案是肯定的,早在西周初年,西周就和黑龍江地區的生番有聯繫,《史記》就有這樣的記載,西周的周成王打獵時,發現大雁叼著一根骨頭做的箭,於是天子詢問身邊大臣,是否知道這種骨頭做的箭來自何方,大臣根據箭的銘文內容告訴天子,這是北方的肅慎部族所製造的,並且,這個部族曾經向周朝進貢,而肅慎部族的生活範圍,就在今天的黑龍江境內。

圖片來源於網絡:肅慎部族分布地

2、東胡

不過,到了戰國時代,生活在黑龍江流域的人,變成了東胡部族,東胡其實並不是他們自稱的名字,而是中原各國的命名,所謂的東胡,可以理解成胡的東部,而胡指的是匈奴,東胡,顧名思義就是匈奴的東部部族,或者說在匈奴東邊生活的部族。東胡的生活範圍遍及遼吉黑三省,比如燕國的大將秦開,就曾率領燕國大軍從東胡手裡奪取了遼東地區,大約秦朝前後,匈奴在秦始皇的痛打之下,勢力受到嚴重損耗,秦的大將蒙恬,一鼓作氣把匈奴人驅趕到了大漠以北,《史記》對這件事的描述只是一筆帶過,但其實,這背後匈奴人的苦難是可想而知的。

因為匈奴人撤退到大漠以北,肯定不是自願撤退,而是被追殺,在這一逃亡路上,人口大量折損,也是情理之中的。

匈奴敗逃以後,東胡多次趁火打劫匈奴人,好在此時中原陷入戰亂,匈奴趁著這個機會進行了一番復甦,並且逮準偷襲東胡,殺死了東胡的王,將東胡變成了匈奴的一部分,不過,這時候中原已經確立了漢朝的統治。

圖片:東胡趁火打劫劇照

綜合來說,戰國時期,整個東北幾乎都是東胡的故鄉,不過,東胡作為一個漁獵部族,在燕國的討伐面前,尚且丟失了遼東地區,更不用說有實力參與戰國的爭霸了,因此,東胡可以視為戰國時代一個沒有存在感的部族。

但東胡的後裔,在中國歷史上卻赫赫有名,比如鮮卑和契丹,都是出自東胡的部族,鮮卑建立了著名的北魏帝國,而唐朝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也出自鮮卑,甚至李世民本身也有一定的鮮卑血統。有時候,從歷史高度看到人類發展,真心會感覺世界很玄幻。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圖文由子皓影視製作工作室原創製作!

相關焦點

  • 我國古代一共有400多位皇帝,只有一個省沒出過皇帝,你猜是哪?
    皇帝是中國古代最高的統治者的稱號,出自於秦始皇。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後,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於是取皇帝二字作為了自己的稱號,並且後世的王朝統治者,一直都延續了皇帝二字。山東省是我國各省中唯一一個沒有出現過皇帝的省,可能很多人都對此抱有質疑,畢竟山東省在如今中國的版圖上,也是非常強盛的一個省,可是就是如此強盛的山東省,為何在古代沒有出現過皇帝呢?難道是風水不好嗎?其實縱觀山東省的歷史,很明顯的就可以感覺到,山東省在古代絕不是羸弱的,甚至強盛之勢,早就有跡可循了。
  • 黑龍江與松江的區劃調整,松江省32個縣,為何劃入了黑龍江?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主要經營長城以南地區,也就是中原、江南等地。對於東北地區,中原王朝一般能夠控制遼寧地區,從而鞏固華北各地的安全。不過,吉林、黑龍江等地,則在北方遊牧政權的控制之下。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與中原王朝相比,東北地區的人口明顯偏少,而且經濟發展明顯滯後。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政權之間的較量,從秦漢時期一直延續到了明朝,成為了老大難問題。
  • 黑龍江古代簡史:介紹黑龍江的歷史,佔據的重要地位
    她和黃河、長江流域一樣,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搖籃之一。這支遠古人類的後裔和黑龍江各族先民,為締造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都作出了自己傑出的貢獻。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鮮卑、女真、蒙古族和滿族這四個少數民族,都曾以黑龍江為發源地,先後入主中原或君臨全國。鮮卑人從大興安嶺北段的祖廟起步,長驅直下,佔有黃河南北,建立了北魏王朝。
  • 抗戰時期,東北地區為何會出現19個省?如何變成如今東三省的?
    抗戰時期,東北地區為何會出現19個省?如何變成如今東三省的?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東北地區如今有黑吉遼三個省,但是在近代歷史上,東北地區變化十分的頻繁,先後經歷過:東三省、東四省、東十四省、東十九省、東九省、東六省等。那麼在抗戰勝利後,當時的東北地區為何會出現19個省。
  • 歷史上,中原王朝一直和北方的遊牧民族糾纏,為何不往南邊發展?
    南方開發相對於北方要晚很多,其潮溼炎熱的氣候,抑制了農業的發展,密林遍布,丘陵遍布的地理條件,阻礙了地區間的交流,不利於人口的擴張和文明的發展。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即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其擁有著當時所有諸侯國中最大的疆域,但其也僅僅是名列春秋大國和戰國七雄之一而已,並不能號稱最強。因為其所謂的地盤大,並不代表土地人口。
  • 11年了,高考以716分摘9省狀元,考上北大的黑龍江男孩,如今怎樣
    文/蕾蕾講教育從古至今,每個時代都不缺少天之驕子,在古代,通過科舉制度選拔 出來的人才層出不窮,而現在,每一年高考過後,也會有很多優秀的考生嶄露頭角,相信大家也一定都很關注每一年全國各個省份的高考狀元,心裡會想父母是怎麼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的
  • 為何唐朝不叫李朝,宋朝不叫趙朝,古代王朝以什麼依據來取名?
    相信這個疑問,應該是很多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腦子中偶爾靈光一現的疑問,那麼古代王朝為何不以開國皇帝的姓命名王朝呢,是以什麼為命名依據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首先說一下,中國歷史上就沒有直接以開國皇帝姓命名的情況。
  • 曾經海岸線中最長的吉林卻是內陸省,經歷了什麼!
    現在的東三省,遼寧靠近北京,還有海岸線;黑龍江面積最大,還有很長的邊境線。只有吉林,被夾在兩者中間,存在感很小。但是又有誰知道,龍興之地吉林,曾是東北最響亮的名字。在15世紀初期,是明朝的最鼎盛的一段時間,此時的明王朝已經控制了黑龍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當然也包括庫頁島。
  • 中國共出了408位皇帝,分布在十幾個省,為何唯獨這個大省沒有?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王朝,共出了408位皇帝。這些皇帝分布在各個省份當中,但是,唯獨有一個大省,竟然沒有出過一個皇帝。下面我們先看看,哪些省份出過皇帝?陝西省: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嬴政、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江蘇省: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河北省:新朝建立者王莽、三國劉備、趙匡胤湖北省: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安徽省:曹丕、朱元璋浙江省:孫權河南省:司馬炎,司馬睿山西省:武則天、石敬瑭、郭威、劉知遠黑龍江:努爾哈赤蒙古:成吉思汗
  • 古代東北黑龍江「絲綢之路」
    在我國西南古代有通往東南各國的茶馬古道;東南沿海各省古代也都有與朝鮮、琉球、日本、菲律賓等國貿易、文化交往的海上絲綢之路。東北地區,尤其是北部黑龍江地區,一向被稱之為偏荒之地甚至被叫作北大荒,似乎一直交通閉塞,與「絲綢之路」無緣。其實遠非如此。不過是因為地處偏遠,不為中原史家關注而已。
  • 埃及昔日農業繁榮,如今卻為何糧食都無法自給?原因有二
    古埃及之所以富強,是因為其農業發達。埃及位於地中海東南部,境內擁有尼羅河這條定期泛濫的河流,氣候溫熱,位置優越,很早就出現了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由此逐步產生了成型的國家與政權。農業的發展,促使埃及成為亞非大陸上的一大「糧倉」。古典時代的許多希臘城邦,都需要到埃及來購買糧食。
  • 東北原本總計有9個省,1954年,為何變成了東北三省?
    說起東北地區,大家的第一反應自然是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個省,這個說法沒有錯。因為目前,東北地區確實只有3個省。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東北地區的轄區變化非常大。最初,東北地區確實是3個省,隨後變成了東北4省、東北9省、東北6省。到了1954年,才確定了東北三省現在的樣子。
  • 中國古代王朝最長也就800年,但日本王朝可綿延千年,這是為何?
    在中國數千年的王朝歷史當中,基本上就是合而分,分而合,沒有一個朝代可以綿延千年,這樣的歷史背景也是讓朱元璋非常苦惱,在他的心裡想著就是可以讓自己的大明王朝綿延千年,但是沒辦法自己掌管不了後代的發展,因此在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也沒有綿延數千年。
  • 歷史上時為領土時為屬國的朝鮮半島為何最終沒能納入中國版圖?
    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朝鮮半島有時被中原王朝直接統治,像漢武帝滅亡衛滿朝鮮後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置了遼東四郡;有時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像唐朝時的新羅。但最後,朝鮮半島沒有併入中國的版圖,成為了獨立的王國。這是為什麼呢?這實際上與中原王朝的性格有關。
  • 清朝時期的漢地十八省,為何不包括遼東?
    在清朝正史、官方編撰的政書以及官方文件中,都提到了「漢地十八省」的說法,這個名稱來源,其實是由明朝時期的「兩京十三省」演變而來。清軍入關後,對漢人和少數民族採取了「分而治之」的理念,所以在明朝「兩京十三省」的基礎上,將明朝原有的江南省拆分為了江蘇與安徽,湖廣省拆分為了湖南與湖北,隨後,又從陝西省拆分出了甘肅省,共設置18個省份。但是,在漢地十八省中,唯獨少了遼東地區,這就讓不少人產生疑問,為何「漢地十八省」不包括遼東呢?
  • 中國古代六大流放之地,多地如今已是人們爭相打卡的網紅旅遊地
    ,即鄂西北的房陵(含上庸、鄖鄉、均縣)、西北邊疆地區的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區、嶺南地區、海南島三亞、西南黔州及蜀地巴州、東北黑龍江漠河及海林縣寧古塔。如今這些古代談之色變的遠古流放之地,多地已是人們爭相打卡的網紅旅遊地!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古代4大文明古國,為何僅中國沒中斷過?美國學者一句話一針見血
    提起埃及,很多人腦海裡首先想到的是大沙漠裡的金字塔。大跌很多人的眼鏡,在古代埃及其實是個水草肥美的區域。當地古埃及人靠著尼羅河,在泛濫平原上種植農作物,加上古代氣候溫暖,埃及成為首個人類文明搖籃。當時的古埃及文明十分先進,已經學會使用青銅器、燒制陶器、畜養動物等等技術,在尼羅河邊建立起龐大的城市,建立王朝。
  • 遼寧吉林黑龍江東北三省富豪,哪個省富豪更強,遼寧曾出中國首富
    文|龍溪來源|商業傳奇東北三省是我國重工業基地,為中國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黑龍江還是我國糧倉,糧食產量已連續多年居中國各省市第一位。只是,近年來他們都遇到了一些問題。如今,讓人說出東北三省知名的企業、富豪,很多人可能需要想想。
  • 中國最北端的「絲綢之路」 古代東北黑龍江「絲綢之路」
    在我國西南古代有通往東南各國的茶馬古道;東南沿海各省古代也都有與朝鮮、琉球、日本、菲律賓等國貿易、文化交往的海上絲綢之路。東北地區,尤其是北部黑龍江地區,一向被稱之為偏荒之地甚至被叫作北大荒,似乎一直交通閉塞,與「絲綢之路」無緣。其實遠非如此。不過是因為地處偏遠,不為中原史家關注而已。
  • 伊朗與波斯帝國:古代的貴族語如今是官方語,波斯為何改名伊朗?
    波斯曾經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大帝國,其疆域面積約為五百萬平方公裡,在世界古代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西方人一直以來也都以"波斯"的名字來稱呼這個地方。然而,我們可能都忽略了一個細節,事實上,今日的伊朗與曾經的波斯並非完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