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No.102
揚州是一個被唐詩宋詞浸泡過的城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十年一覺揚州路,贏得青樓薄倖名」,「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座清麗雅秀的城市在詩詞裡總是風雅。不妨抽出一個周末下江南,品煙花三月揚州慢。
[關鍵字]揚州三月
唐、宋時期的揚州,是江南最繁華的地方,也是最奢靡的地方。古人言「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是為一大夢求,可見有錢是要到揚州去的。二十四橋邊,波光流動,冷月無聲,玉人中立,簫聲輕吟,夜晚的揚州越發地顯得風月無邊,只一座橋便不知引出多少風流往事出來。雖然當年的煙花柳巷歌舞昇平早已淡去,但那種神韻是依然點滴可見的。
今天的揚州是一個令人感覺舒適的小城市,環繞著運河有綠樹成蔭的小道,各具特色的石橋和公園點綴期間。在旅遊者心目中,揚州比鎮江更嫵媚,比南京和蘇州更值得去細細品味。
第一日:冶春茶社—冶春園—瘦西湖—大明寺—四望亭路美食街
冶春茶社早茶
冶春茶社品早茶
冶春園內的冶春茶社不得不去,那裡的早茶可是揚州人心目中「呱呱叫」的。冶春茶社是一座久負盛名的百年老店。點心味佳絕,外形美觀。冶春茶社以淮揚細點、小吃為主,如黃橋燒餅、蔥油火燒、徽州餅、大煮乾絲等品種,選料嚴格、製法獨特,色香味形並重,具有濃厚的揚州特色。
揚州的早茶最有名的算是「三春」:富春、冶春和共和春,都是百年老店,各具特色,富春的茶點略勝冶春一籌,而冶春卻在景色上壓過富春三分。冶春位於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揚州上岸時的御碼頭,茶館沿河而築,河邊有絕勝煙柳,有花開富貴,一邊吃飯一邊賞景,的確是一樁美事。不過,每天這裡人流為患,大半是遊客。這裡每天光包子就要賣出兩三萬個,當「五一」黃金周的時候,這裡每天可以賣出10 萬個包子。
揚州的包子最有名的要算是五丁包子。這名字中所謂的「五丁」,是指豬肉丁、雞肉丁、冬筍丁、蝦仁丁和豆腐乾丁,「五合一」的威力不可小瞧,內容飽滿,十分實在。儘管好吃,卻不能多吃,因為除了五丁包子還有蟹黃湯包,吃蟹黃湯包需要用到吸管,或者用牙齒在包子45°的面頰上咬一個小口,就能盡情吮吸湯包的湯汁。
Tips:
推薦菜品:蟹黃湯包、五丁包、大煮乾絲、蒸餃
人均消費:46元
地址:乘4、5、6、17、23、27、29、37、61、62、103路到瘦西湖站。
冶春園春水
冶春園是頗有特色的小園,冶春即冶遊,男女在春天裡外出遊玩叫冶春。原為清詩人王漁洋結社吟詩之地,原址在虹橋西。今園始建於清末民初。南臨清流,北枕低埠,有水繪閣、問月山房、香影廊等建築。
這裡園林和茶肆結合,在此遊園、賞景、品茗、小吃,既領略了當地民間的鄉風習俗,亦享受了古樸風情的自然樂趣。
Tips:
門票:10元
開放時間:7:30-17:30
地址:揚州市維揚區汶河北路和鹽阜路交叉路口東北側
最佳旅遊時節:3-4月最佳。
交通:乘坐20路公交車在友好會館站下車或乘3路、5路公交車在信託公司下車。
西湖瘦
瘦西湖 思念總比西湖瘦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一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清代錢塘詩人汪沆有詩云:「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並蜚聲中外。
西湖之所以曰「瘦」,一指其長湖如繩,二指其清俏綽約之美。早春漫步瘦西湖,細柳輕斜,隨風挑撥湖面,淡淡又幾縷飛絮;瓊花萬點,有殘紅飄落河邊,寥寥同暗香流水。畫舫清蕩,玉橋橫臥,樓臺亭閣依次列去,如珠幾串在一起而這串珠的絲線,就是瘦西湖的水了。
瘦西湖總是被古人垂簾吟詠,其中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說的就是二十四橋。
Tips:
門票:120元
開放時間:6:30-17:15
建議遊玩時間:2-3小時
地址:江蘇省揚州市維揚區大虹橋路28號
最佳旅遊時節:3-4月最佳。
交通:從冶春園步行前往瘦西湖,路程大約260米
大明寺
大明寺 千年古剎聽梵音
古城揚州北郊,名揚四海的千年古剎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岡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屬建築,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蹟和園林風光於一體而歷代享有盛名,是一處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餘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淨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
寺內前院有一株高丈餘的瓊花樹,樹葉繁茂,春天花開白如玉盤,有「揚州瓊花,世間無雙」之譽。唐代鑑真大師曾主持此寺,傳經講律。今大明寺內的鑑真紀念堂為唐代風格建築,於1963年鑑真圓寂1200周年時奠基,1973年建成,正殿須彌座上供奉的以乾漆夾貯製作的鑑真坐像,閉目冥思,神態堅毅安祥。
Tips:
門票:45元
開放時間:8:00-17:30
交通:從瘦西湖的北門出去就是大明寺了,或乘坐25路、5路、遊2路公交車在大明寺站下車即到。
扒燒整豬頭
美食街嘗最in揚州美食
四望亭路美食街離瘦西湖不遠,是一條集住宿、美食、娛樂休閒的傳統名街。西式自助、傳統中國餐等各色餐廳都有,是揚州本地人和外地遊客都非常推崇的一條美食街。
淮揚菜的特點是薄淡、味美、得體,不像無錫菜、蘇幫菜那樣甜膩,尤其是揚州「三頭」給人印象最深。
所謂揚州「三頭」是指揚州菜中最負盛名的清蒸蟹粉獅子頭、扒燒整豬頭、拆燴鰱魚頭,合稱揚州「三頭」。先說清蒸蟹粉獅子頭。它不同於一般的肉丸,其造型特大,特圓,因此誇張地把它喻為獅子頭;此外,它的烹製、風味也與眾不同,不是油炸的,而是清燉的。烹調時不放醬油,保持原料本色。用料更是講究,豬肉需揚州產的豬硬肋五花肉,蟹肉需用鮮活個大的清水大蟹,細斬成末後,調以佐料,做成大肉圓,放在砂鍋內,上覆菜葉燉之。待菜熟透,便可上桌了。清蒸蟹粉獅子頭色味清而不雜,肉香、蟹香、菜香,鮮嫩可口,回味無窮。
再說扒燒整豬頭。它是揚州菜中工藝極為複雜的功夫菜。此菜的製法是:取新鮮豬頭,刮洗淨,取下雙耳,去骨去腦,入清水浸泡。待漂盡血汙後,入沸水鍋中焯20分鐘左右,撈出,再入清水中漂洗。接著,剜去兩眼,除去睫毛、舌苔,再將整豬頭放入清水鍋中焯燒兩次,約七成熟時出鍋,在鍋中重換清水。鍋內放竹墊,上鋪薑片、蔥段、香料袋、少許醋,將豬頭放進後加鍋蓋用大火燒煮至熟透,再以文火燜4小時,直至肉酥爛,湯汁稠,即可上桌。扒燒整豬頭,味道濃厚,甜中帶鹹,奇香撲鼻,有「食之越年,尚齒頰留香」之美譽。
拆燴鰱魚頭
拆燴鰱魚頭。揚州有諺:「鰱子吃頭,青魚吃尾,鴨子吃大腿。」揚州大花鰱,膠汁多,肉肥茸,無土腥氣,入冬後的大花鰱更是肉嫩肥鮮。此菜烹製過程並不複雜,將5公斤以上的大花鰱頭拆骨後與豆腐同入鍋,再輔雞肫、雞腿肉、火腿等,加水後文武火兼燉約3小時。拆燴鰱魚頭,魚頭無骨,口感肥嫩,湯白汁稠,營養價值極高。食用時用匙不用筷,別具風味。
Tips:
地址: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廣陵路
交通:由大明寺步行或乘1路、11路、20路、39路公交車到達
第二日:小覺林素菜館—個園—雙東歷史街區
小覺林素菜館
小覺林素菜館 素味素心
小覺林素菜館,是一爿有百餘年歷史的老店。該店於清代晚期由揚州妙心庵住持覺林師太出資開設,主要為城內大小庵觀寺廟僧尼及富戶豪門中吃齋念佛的信男善女,提供素菜素點,當時在揚州及附近一帶頗有名氣。
素菜是以蔬菜作主料烹調而成的。菘菜、白菜、韭菜、菰筍、萵筍、蘆芽、菱角、芡實、蓮藕、茨菇、荸薺、交白等是淮揚素食的主要原料,麵筋、豆製品、豆芽菜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原料。早在夏代,揚州竹筍即是入貢美味,宋代吳僧贊寧撰寫的《筍譜》,就總結了吳地揚州食筍經驗。「揚州鮮筍趁鰣魚」、「家家戶戶剝春筍」就是揚州八怪鄭板橋等名家描寫揚州食春筍之詩句。豆腐在揚州也有較悠久的歷史。明代大醫藥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豆腐始自淮南王」。古代揚州長期以來是淮南藥府,由此可見,揚州是豆腐的故鄉。
小覺林素菜選料新鮮,講究季節,四時有序,以時鮮取勝,應時為佳,鮮嫩為貴。春天,大地復甦,百蔬萌動,驚蟄「田邊菊」,明前「莧」,穀雨「松菌」,還有韭菜、春筍,均為春之時素;夏天,為寡蔬季節,初夏的新蠶豆末、豇豆、椿芽,盛夏的冬瓜、苦瓜之類用之最多;秋天,鮮果時素,品種豐富。菊花、扁豆、南瓜、蓮子。
小覺林店面樸實無華,還是30年前的模樣,但菜餚的確值得稱道——味道好,分量足,價格便宜,尤其是麻花和三鮮鍋巴,味道很棒。
Tips:
人均:19元
推薦菜品:麻花、三鮮鍋巴、魚香肉絲、素肥腸
地址:廣陵區廣陵路298號
電話:0541-87221179
個園
個園 春山豔冶而如笑
個園是我國優秀古典園林中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園林之一,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建於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個園是以竹石取勝,此外,它的取名也因為竹子頂部的每三片竹葉都可以形成「個」字,在白牆上的影子也是「個」字。
個園是一處典型的私家住宅園林。從住宅進入園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園門。門上石額書寫「個園」二字,「個」者,竹葉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為名「個園」,點明主題。園門兩側各種竹子枝葉扶疏,「月映竹成千個字」,與門額相輝映;白果峰穿插其間,如一根根茁壯的春筍。主人以春景作為遊園的開篇,想是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含意吧!透過春景後的園門和兩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見園內景色,樓臺、花樹映現其間,引人入勝。進入園門向西拐,是與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與那幾顆瓊花展現出了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
個園旨趣新穎,結構嚴密,是中國園林的孤例,也是揚州最富盛名的園景之一。
Tips:
門票:45元
開放時間:7:30-17:15
地址:揚州市廣陵區鹽阜東路10號
最佳旅遊時節:春季。
交通:乘坐61路公交車在個園站下或乘坐8路公交車在婦幼保健院站下。
東關街
雙東歷史街區淘特產
東關街和東圈門歷史街區被揚州人親切地叫做「雙東」,從「雙東」街區古街老巷地名中,不僅可以窺見揚州的歷史文化,還能尋覓到揚州不同時期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風貌。有以人物取名的田家巷、雙忠祠、安家巷等;有以衙署機關取名的運司街、疏理道、馬監巷等;有以城門名稱和城垣取名的便益門大街、廣儲門街等;有以寺、觀、庵、廟取名的瓊花觀街、定慧巷、三祝庵街、仁壽庵巷、財神廟巷等。
走進雙東歷史街區,似乎又找到了當年繁華的商業鬧市的感覺。東圈門內大街上,古色古香的店鋪錯落有致地排列在路的兩邊。而改造過的東關街也將有許多老式風格的店鋪,所有店鋪均採用老舊木櫃檯。如理髮店完全是舊時風貌,客人必須在長條椅上等候;「大清鹽號」供奉鹽宗像,圖文介紹大清鹽號以及從古到今鹽業生產流通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國照相館內,將置老式座機為主體的典型傳統黑白照相燈光場景;三和四美醬園內,將用醬缸、荷葉包裝產品並儲存。
Tips:
揚州特產:江都方酥、秦郵董糖、揚州醬菜、界首茶幹、雙黃鴨蛋、牛皮糖
特色店鋪:謝馥春香粉店、三和四美醬園、中國照相館、大清鹽號、綠楊春茶莊、老糧行等
交通:乘4、12、26、32、33、66路到瓊花觀站下或乘25、44、45、61、210路到東關古渡站下均可沿小巷進入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