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專家解讀深化民航國內航空旅客運輸票價改革有關問題
價格調整一直是民航的「敏感神經」,此次《關於深化民航國內航空旅客運輸票價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一經公布,立刻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日前,記者專門採訪了有關專家,請他就此次通知下發的背景、意義和作用等相關問題為公眾進行專業解答。
記者:為什麼要進一步深化國內航空旅客運輸票價改革?
答: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民航價格機制改革工作,有序推進價格市場化、不斷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改進價格管理機制,各項改革政策有力地保障了我國民航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滿足了人民群眾航空運輸需求,有效促進了綜合交通運輸協調發展。如今,民航與經濟發展互動性顯著增強,經濟全球化、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民航休閒旅客與商務出差旅客結構比例發生顯著變化。預計「十三五」期間,民航旅客運輸量將達到7.2億人次,我國居民出行需求將不斷升級,加快推進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改革勢在必行。
記者:此次進一步深化國內航空旅客運輸票價改革的核心目的是什麼?
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的出行需求也將不斷升級。此次深化票價改革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精神,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促進民航運輸提質增效,更好滿足民航消費者全方位的服務需求。
記者:能否為我們梳理一下中國民航的運價改革的歷程?
答:2004年,隨著《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改革方案》的頒布實施,民航運價市場化改革吹響了號角。自2010年以來,民航運價改革進入提速換擋期。
2010年,出臺《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民航國內航線頭等艙、公務艙票價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內航線頭等艙、公務艙票價實行市場調節價。
2013年,出臺《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完善民航國內航空旅客運輸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自2013年10月20日起,對31條與地面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形成競爭,且由兩家(含)以上航空公司共同經營的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票價由實行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對旅客運輸票價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國內航線,均取消票價下浮幅度限制,航空公司可以基準價為基礎,在上浮不超過25%、下浮不限的浮動範圍內自主確定票價水平。
2014年,民航運價市場化改革繼續深化,出臺《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完善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自2014年12月15日起,進一步放開相鄰省份之間與地面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形成競爭的101條短途航線旅客運輸票價,由現行政府指導價改為實行市場調節價,同時全部放開民航國內航線貨物運輸價格;對繼續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票價,由政府審批航線基準票價改為由航空公司按照《民航國內航線旅客運輸基準票價定價規則》規定自行制定、調整基準票價。航空公司繼續可以基準票價為基礎,在上浮不超過25%、下浮不限的浮動範圍內自主確定票價水平;規定航空公司應當至少提前7日向社會公布調整票價,通過航空價格信息系統抄報民航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並限定「每家航空公司在不超過定價公式測算值範圍內,每航季上調國內航線旅客運輸基準票價不得超過10條航線,每條航線每航季基準票價上調幅度不得超過10%。」
總體看,民航國內航線旅客票價形成機制幾經改革,票價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對促進民航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旅客和航空公司雙贏。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三年間,民航旅客運輸量淨增了1.16億,使用4折以下低折扣票價的旅客佔比從2012年的6.7%上升至20%以上,使用8折以上票價的旅客佔比下降了20%以上。
記者:十餘年的運價改革給中國民航帶來了什麼影響?
答:回顧我國民航事業的發展歷程,改革始終是推動我國民航發展的動力源泉,其中,作為民航事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航運價改革不斷深化,對促進我國民航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主要體現在改革使航空公司更加靈活地適應市場變化,調動了民航運輸企業強化管理、增加供給的積極性,增強了應對油價波動的能力。與此同時,改革充分滿足了人民群眾的航空運輸需求,保持了航空運輸價格水平的總體平穩,旅客航空出行獲得了更多的便利和選擇。另外,運價改革逐步理順了民航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比價關係,使民航更加主動參與市場競爭,賦予了航空公司更為充足的價格空間,能夠更為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尋找適宜的市場範圍,促進了整個運輸行業的合理分工和有序競爭,有效促進了綜合交通運輸協調發展。
記者:國外發達國家在民航運價改革方面是如何做的?有哪些可供中國民航借鑑的經驗?
答:在發達國家和地區中,美國和歐盟民航業歷史較為悠久,規模較大,市場競爭也較為充分。
從歷史維度看,美國和歐盟民航運輸業改革均大致經歷了由「管制」到「放鬆管制」,再到「全球化管理」三個階段,這告訴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和把握民航改革的階段性。
從法規環境看,美國和歐盟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公平競爭的民航運價政策法律體系,有法可依可以極大地減少監管政策和行為的隨意性和波動性,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因此我們要把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支撐運價改革的重要保障。
從政府和市場關係看,政府必要的幹預與市場配置資源要協調發展,要在滿足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促進公平競爭這一大背景下,統籌協調政府干預和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間的關係。
從現代化治理能力看,簡政放權和加強監管是保證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條件,我國民航價格改革必須加強放管結合,逐步放開運價市場,同時加強對價格監管。
記者:未來中國民航的運價改革將遵循什麼原則?將如何繼續深化改革?
答: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我國民用航空運價市場化改革將堅持市場決定、放管結合、改革創新、穩慎推進的原則,繼續深化改革,逐步擴大民航國內航線客運領域由經營者自主定價的範圍,提高民航運輸企業經營自主權。將加快推進民航運價改革步伐,有序放開民航與地面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形成競爭的短途航線旅客運輸票價,逐步放開多家以上航空公司共同經營形成競爭的航線運輸票價。將建立民航運價監管體系,健全市場行為規則,創新監管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改進、強化監管,增強國內航線運價市場監管針對性,提高監管效能。加強民航運價事中事後監管,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民航運價環境,促進我國民航運輸業發展。(《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吳丹)
相關連結:民航局、發改委發布國內航空旅客運輸票價改革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