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微信號:yinwh611112)——國內首個全面解讀抗日戰爭的微媒體,全球華人的精品閱讀選擇,深刻、獨到、精緻。您的選擇您不會後悔!
雅爾達會議:被出賣的中國 1945年2月,反法西斯盟國在歐洲與亞洲太平洋戰場上捷報頻傳可謂勝利在望。 此時德國必須面對來自東西兩線的強大壓力,已經被迫放棄曾經佔領的他國領土退入本土進行防禦,美、英利用空中優勢採取飽和轟炸的策略基本摧毀了德國戰爭潛力再生的能力,德國已經山窮水盡隨時都會崩潰投降 日本儘管敗相已現但仍擺出一副「玉碎」的姿態,事實上日本的「絕對國防圈」已被突破,本土與南洋的交通線被切斷,美軍轟炸機更是不分晝夜地轟炸其本土,所以日本已是強弩之末。
點擊看大圖
雅爾達會議:被出賣的中國
1945年2月,反法西斯盟國在歐洲與亞洲太平洋戰場上捷報頻傳可謂勝利在望。
點擊看大圖
此時德國必須面對來自東西兩線的強大壓力,已經被迫放棄曾經佔領的他國領土退入本土進行防禦,美、英利用空中優勢採取飽和轟炸的策略基本摧毀了德國戰爭潛力再生的能力,德國已經山窮水盡隨時都會崩潰投降
日本儘管敗相已現但仍擺出一副「玉碎」的姿態,事實上日本的「絕對國防圈」已被突破,本土與南洋的交通線被切斷,美軍轟炸機更是不分晝夜地轟炸其本土,所以日本已是強弩之末。
此時如何處置即將戰敗的法西斯軸心國以及重新建立戰後的國際新秩序、分配戰勝國的所得利益,就成為美、英、蘇三國領導人最為關心的議題。於是史達林出面邀請羅斯福和邱吉爾於黑海之濱的雅爾達舉行會談,史稱「雅爾達會議」。
雅爾達會議充分體現出國際政治關係中最為殘酷與現實的一面:實力即權利。在雅爾達會議中,美、英、蘇三國為劃分反法西斯陣營的戰後勢力版圖達成默契:美、英等戰勝國支配西歐;英、法可以重回亞洲的殖民地;蘇聯控制東歐國家以及進入東北亞。
點擊看大圖
最慘的是中國,名義上中國是反法西斯的盟國,四強之一,此時卻變成「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為滿足蘇聯的利益美英聯手壓迫中國在勝利後接受領土與主權被剝奪的現實。
當時的美國對正在研製的原子彈沒有多大信心。而硫磺島、衝繩島等戰役的慘痛代價又讓美國覺得很難獨自承擔對日本島作戰。所以希望蘇聯出兵分擔。
與其他兩位坐在雅爾達會議圓桌旁的領導人相比最為同情中國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此時正在承受病痛的煎熬,他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他最關心的是在儘量減少美軍傷亡的前提下早日擊敗日本,取得這場偉大戰爭的勝利,為自己輝煌的一生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在戰後如何處置德國,重新劃分歐洲勢力版圖時,羅斯福總統才發現由於美國將無數的軍火、物資與設備源源不斷地援助給史達林,蘇軍力量已經發展到和美國平起平坐並且有足夠的實力獨霸、主宰、支配東歐各國的領土與命運了
點擊看大圖
1943年,英、美、蘇三國領導人在德黑蘭會議中決定美、英聯軍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讓得到大量援助的蘇聯紅軍單獨在東線發起進攻。1945年納粹德國即將崩潰的時候,美、英兩國覺得他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但是,在雅爾達會議上,美英又走了一步「昏招」,史達林可以說賺了個缽滿盆溢。英國以犧牲他國利益暫時維護了自己已經日薄西山的殖民帝國利益;美國則是為了提早結束戰爭,出賣中國換取蘇聯參戰。
蘇聯從建國那天起就被西方國家完全孤立、封鎖、甚至武裝幹涉。但借著反法西斯戰爭,蘇聯的勢力迅速擴張,近東、中東、遠東、非洲、南美,無處不在,不光支配著東歐與東亞的所有戰略利益而且和昔日宿敵平起平坐。
點擊看大圖
在當時,中國政府堅持東北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蔣介石多次拒絕了日本方面退兵關外只保留偽「滿洲國」的和談條件,中國的談判立場是日軍必須全部退出朝鮮半島的釜山。
而英、美卻要強迫中國在對日作戰14年後,把歷史上沙俄和日本在東北享有的一切特權再交給蘇聯,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作為戰勝國卻要把山東的一切特權由德國轉交給日本的一幕。
點擊看大圖
雅爾達協定籤定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對國會作了通報,但只公布了協定中關於歐洲部分的內容,暫時隱瞞了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索要的條件。雅爾達會議美國邀請蘇聯參戰事實上等於是開出空白支票,做為付給蘇聯在遠東參戰的「佣金」,不過支付這筆費用的是中國
點擊看大圖
1945年3月,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獲悉這份密約後,向羅斯福力陳這份協定對戰後世界格局尤其是對美國將產生非常不利的深遠影響。
點擊看大圖
羅斯福要求赫爾利立即設法進行補救。赫爾利想先說服邱吉爾改變立場,希望英國能夠放棄對香港的佔領,以換取蘇聯放棄控制旅順、大連,但是邱吉爾一口回絕。
點擊看大圖
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病故副總統杜魯門繼任總統。此時赫爾利正在前往莫斯科。
赫爾利見到了史達林與蘇聯外長莫洛託夫,兩人不斷向赫爾利保證,蘇聯純粹是為了打擊日本才會出兵中國東北,蘇聯絕對支持美國的對華政策,承認美國在中國的利益,尊重蔣介石的領導,並且願意幫助中國的統一與復興;對日作戰之所以索取代價只是要對蘇聯人民有個交代而已。
點擊看大圖
蘇聯的態度和立場讓赫爾利很擔憂,因此他致電杜魯門,希望總統重新審視雅爾達協議。這個協議不但影響戰後遠東的國際戰略平衡,更是會妨礙美、中的國家利益以及兩國關係。但杜魯門認為為了減少美軍的傷亡,美國必須徹底執行雅爾達協定的立場。
點擊看大圖
1945年5月28日,杜魯門再次派出特使霍浦金斯訪問莫斯科和蘇聯商討對日作戰的時間表及蘇聯對中國的政策。
點擊看大圖
史達林表示只要中國同意與蘇聯在雅爾達協議的框架內籤訂中蘇友好條約,蘇聯將在當年8月對日本宣戰;史達林特別重申,蘇聯尊重中國在東北的主權,願意幫助中國統一與復興。
點擊看大圖
蘇聯方面一再要求雅爾達協定的內容要到1945年6月15日才能正式通知中國政府並向世界公開。但在5月20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就將雅爾達協定的內容部分通報了蔣介石。
點擊看大圖
因此在當年的6月9日,蔣介石派行政院長宋子文到美國進行訪問希望能力挽狂瀾通過外交斡旋改變美國政府的立場,無奈杜魯門堅持按照協定強迫蔣介石就範。蔣介石只好再派遣宋子文率團於6月30日到莫斯科與史達林交涉。
在中蘇的交涉與談判中,史達林一再宣稱,蘇聯絕對支持重慶政府和蔣介石的領袖地位;尊重中國東北與新疆的主權與領土完整;絕對不會幹預中國內政。
史達林還解釋說,蘇聯之所以要求在東北的特權完全是為了便於蘇聯協助中國共同防止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至於外蒙古,因其早已脫離中國統治長達24年,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中國不應違背蒙古人民的「意願」與事實。
史達林用盡各種軟硬兼施的手段迫使中國讓步,否則就要中國承擔盟國關係破裂的所有責任和後果。蔣介石無奈地決定接受史達林的條件。
點擊看大圖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時蘇聯雖也列席了會議,但並未與日本斷交又未與日本宣戰,所以根本無法在宣言上列名,史達林來的目的就是監督美英兌現雅爾達協議。
8月6日,美軍第一顆原子彈砸在日本的廣島;8月8日第二顆原子彈砸在了長崎。兩顆原子彈加快了本日政府投降的步伐。
在美國使用原子彈之前,史達林非常傲慢地堅持中國必須籤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後,蘇聯才能出兵攻擊日本關東軍。但是當原子彈落到日本人頭上,蘇聯生怕日本會突然宣布投降,這樣蘇軍便師出無名,無法順理成章地到遠東掠奪戰利品。
8月14日,裕仁正式要求日本政府完全遵照投降的敕令程序執行,並且宣布在15日將會廣播「終戰」演說。
點擊看大圖
也就在同一天,中國與蘇聯籤下《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身為戰勝國的中國,領土、主權所受到的損失和踐踏比戰敗國日本的還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