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出賣的中國——雅爾達會議

2021-01-20 文蕐

文華(微信號:yinwh611112)——國內首個全面解讀抗日戰爭的微媒體,全球華人的精品閱讀選擇,深刻、獨到、精緻。您的選擇您不會後悔!                                                



雅爾達會議:被出賣的中國 1945年2月,反法西斯盟國在歐洲與亞洲太平洋戰場上捷報頻傳可謂勝利在望。 此時德國必須面對來自東西兩線的強大壓力,已經被迫放棄曾經佔領的他國領土退入本土進行防禦,美、英利用空中優勢採取飽和轟炸的策略基本摧毀了德國戰爭潛力再生的能力,德國已經山窮水盡隨時都會崩潰投降 日本儘管敗相已現但仍擺出一副「玉碎」的姿態,事實上日本的「絕對國防圈」已被突破,本土與南洋的交通線被切斷,美軍轟炸機更是不分晝夜地轟炸其本土,所以日本已是強弩之末。

點擊看大圖

雅爾達會議:被出賣的中國



1945年2月,反法西斯盟國在歐洲與亞洲太平洋戰場上捷報頻傳可謂勝利在望。

點擊看大圖

此時德國必須面對來自東西兩線的強大壓力,已經被迫放棄曾經佔領的他國領土退入本土進行防禦,美、英利用空中優勢採取飽和轟炸的策略基本摧毀了德國戰爭潛力再生的能力,德國已經山窮水盡隨時都會崩潰投降

日本儘管敗相已現但仍擺出一副「玉碎」的姿態,事實上日本的「絕對國防圈」已被突破,本土與南洋的交通線被切斷,美軍轟炸機更是不分晝夜地轟炸其本土,所以日本已是強弩之末。



此時如何處置即將戰敗的法西斯軸心國以及重新建立戰後的國際新秩序、分配戰勝國的所得利益,就成為美、英、蘇三國領導人最為關心的議題。於是史達林出面邀請羅斯福和邱吉爾於黑海之濱的雅爾達舉行會談,史稱「雅爾達會議」。

雅爾達會議充分體現出國際政治關係中最為殘酷與現實的一面:實力即權利。在雅爾達會議中,美、英、蘇三國為劃分反法西斯陣營的戰後勢力版圖達成默契:美、英等戰勝國支配西歐;英、法可以重回亞洲的殖民地;蘇聯控制東歐國家以及進入東北亞。

點擊看大圖

最慘的是中國,名義上中國是反法西斯的盟國,四強之一,此時卻變成「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為滿足蘇聯的利益美英聯手壓迫中國在勝利後接受領土與主權被剝奪的現實。


當時的美國對正在研製的原子彈沒有多大信心。而硫磺島、衝繩島等戰役的慘痛代價又讓美國覺得很難獨自承擔對日本島作戰。所以希望蘇聯出兵分擔。

與其他兩位坐在雅爾達會議圓桌旁的領導人相比最為同情中國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此時正在承受病痛的煎熬,他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他最關心的是在儘量減少美軍傷亡的前提下早日擊敗日本,取得這場偉大戰爭的勝利,為自己輝煌的一生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在戰後如何處置德國,重新劃分歐洲勢力版圖時,羅斯福總統才發現由於美國將無數的軍火、物資與設備源源不斷地援助給史達林,蘇軍力量已經發展到和美國平起平坐並且有足夠的實力獨霸、主宰、支配東歐各國的領土與命運了


點擊看大圖

1943年,英、美、蘇三國領導人在德黑蘭會議中決定美、英聯軍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讓得到大量援助的蘇聯紅軍單獨在東線發起進攻。1945年納粹德國即將崩潰的時候,美、英兩國覺得他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但是,在雅爾達會議上,美英又走了一步「昏招」,史達林可以說賺了個缽滿盆溢。英國以犧牲他國利益暫時維護了自己已經日薄西山的殖民帝國利益;美國則是為了提早結束戰爭,出賣中國換取蘇聯參戰。

蘇聯從建國那天起就被西方國家完全孤立、封鎖、甚至武裝幹涉。但借著反法西斯戰爭,蘇聯的勢力迅速擴張,近東、中東、遠東、非洲、南美,無處不在,不光支配著東歐與東亞的所有戰略利益而且和昔日宿敵平起平坐。


點擊看大圖

在當時,中國政府堅持東北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蔣介石多次拒絕了日本方面退兵關外只保留偽「滿洲國」的和談條件,中國的談判立場是日軍必須全部退出朝鮮半島的釜山。

而英、美卻要強迫中國在對日作戰14年後,把歷史上沙俄和日本在東北享有的一切特權再交給蘇聯,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作為戰勝國卻要把山東的一切特權由德國轉交給日本的一幕。

點擊看大圖

雅爾達協定籤定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對國會作了通報,但只公布了協定中關於歐洲部分的內容,暫時隱瞞了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索要的條件。雅爾達會議美國邀請蘇聯參戰事實上等於是開出空白支票,做為付給蘇聯在遠東參戰的「佣金」,不過支付這筆費用的是中國


點擊看大圖

1945年3月,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獲悉這份密約後,向羅斯福力陳這份協定對戰後世界格局尤其是對美國將產生非常不利的深遠影響。

點擊看大圖

羅斯福要求赫爾利立即設法進行補救。赫爾利想先說服邱吉爾改變立場,希望英國能夠放棄對香港的佔領,以換取蘇聯放棄控制旅順、大連,但是邱吉爾一口回絕。

點擊看大圖

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病故副總統杜魯門繼任總統。此時赫爾利正在前往莫斯科。


赫爾利見到了史達林與蘇聯外長莫洛託夫,兩人不斷向赫爾利保證,蘇聯純粹是為了打擊日本才會出兵中國東北,蘇聯絕對支持美國的對華政策,承認美國在中國的利益,尊重蔣介石的領導,並且願意幫助中國的統一與復興;對日作戰之所以索取代價只是要對蘇聯人民有個交代而已。

點擊看大圖

蘇聯的態度和立場讓赫爾利很擔憂,因此他致電杜魯門,希望總統重新審視雅爾達協議。這個協議不但影響戰後遠東的國際戰略平衡,更是會妨礙美、中的國家利益以及兩國關係。但杜魯門認為為了減少美軍的傷亡,美國必須徹底執行雅爾達協定的立場。

點擊看大圖

1945年5月28日,杜魯門再次派出特使霍浦金斯訪問莫斯科和蘇聯商討對日作戰的時間表及蘇聯對中國的政策。


點擊看大圖

史達林表示只要中國同意與蘇聯在雅爾達協議的框架內籤訂中蘇友好條約,蘇聯將在當年8月對日本宣戰;史達林特別重申,蘇聯尊重中國在東北的主權,願意幫助中國統一與復興。

點擊看大圖

蘇聯方面一再要求雅爾達協定的內容要到1945年6月15日才能正式通知中國政府並向世界公開。但在5月20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就將雅爾達協定的內容部分通報了蔣介石。

點擊看大圖

因此在當年的6月9日,蔣介石派行政院長宋子文到美國進行訪問希望能力挽狂瀾通過外交斡旋改變美國政府的立場,無奈杜魯門堅持按照協定強迫蔣介石就範。蔣介石只好再派遣宋子文率團於6月30日到莫斯科與史達林交涉。


在中蘇的交涉與談判中,史達林一再宣稱,蘇聯絕對支持重慶政府和蔣介石的領袖地位;尊重中國東北與新疆的主權與領土完整;絕對不會幹預中國內政。

史達林還解釋說,蘇聯之所以要求在東北的特權完全是為了便於蘇聯協助中國共同防止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至於外蒙古,因其早已脫離中國統治長達24年,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中國不應違背蒙古人民的「意願」與事實。

史達林用盡各種軟硬兼施的手段迫使中國讓步,否則就要中國承擔盟國關係破裂的所有責任和後果。蔣介石無奈地決定接受史達林的條件。

點擊看大圖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時蘇聯雖也列席了會議,但並未與日本斷交又未與日本宣戰,所以根本無法在宣言上列名,史達林來的目的就是監督美英兌現雅爾達協議。

8月6日,美軍第一顆原子彈砸在日本的廣島;8月8日第二顆原子彈砸在了長崎。兩顆原子彈加快了本日政府投降的步伐。

在美國使用原子彈之前,史達林非常傲慢地堅持中國必須籤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後,蘇聯才能出兵攻擊日本關東軍。但是當原子彈落到日本人頭上,蘇聯生怕日本會突然宣布投降,這樣蘇軍便師出無名,無法順理成章地到遠東掠奪戰利品。

8月14日,裕仁正式要求日本政府完全遵照投降的敕令程序執行,並且宣布在15日將會廣播「終戰」演說。


點擊看大圖

也就在同一天,中國與蘇聯籤下《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身為戰勝國的中國,領土、主權所受到的損失和踐踏比戰敗國日本的還要大得多。


    如果你看不清當下,就讀讀歷史,因為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如果你看不懂歷史,請看看當下,因為歷史正在重演。這裡是歷史愛好者的天堂,請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小夥伴兒們都等著你呢!我知道,您一定會來。


相關焦點

  • 雅爾達會議:被出賣的中國
    1945年2月4—11日,雅爾達會議召開。名義上中國是反法西斯的盟國,四強之一,此時卻變成「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為滿足蘇聯的利益美英聯手壓迫中國在勝利後接受領土與主權被剝奪的現實。於是史達林出面邀請羅斯福和邱吉爾於黑海之濱的雅爾達舉行會談,史稱「雅爾達會議」。
  • 發生在遠東的「慕尼黑陰謀」——雅爾達會議上是誰出賣了中國?
    在反動的法西斯即將覆滅的前夕,蘇、美、英「三巨頭」——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史達林、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在蘇聯的雅爾達舉行會議,商討戰後的世界大事。同為反法西斯聯盟的東方大國——中國居然沒被邀請參加。
  • 雅爾達密約:羅斯福為何要出賣中國主權?
    在中國不知情的情況下,羅斯福將大連、中東鐵路等出賣給蘇聯在1945年2月4日——11日的雅爾達會議上,美、英、蘇三國首腦主要討論處置德國、波蘭劃界等歐洲問題,涉及中國的議程,邱吉爾並無興趣在一個月後的德黑蘭會議上,史達林提出希望戰後在遠東獲得一個不凍港。1944年10月,在德國失敗已成定局的情況下,史達林對來訪的邱吉爾說,美國除了增加援蘇物資外,還要「闡明俄國參加對日作戰的政治方面」。①到了雅爾達會議上,史達林終於攤牌,聲稱要「收回日俄戰爭時日本從我國奪取的東西」。
  • 雅爾達會議,一部分涉及到遠東戰場,那麼為什麼不讓中國參會?
    關於雅爾達會議,三巨頭需要協商的東西太多了,其中有德國問題,以及戰後的利益劃分。當然了,對於美國來說,同樣非常重要的就是遠東問題。所謂遠東問題,其實就是羅斯福希望可以參加對日作戰,緩解美國的壓力。可是一直在抗日的中國,此次卻不在會談現場。
  • 鐵幕的開端——雅爾達會議
    雅爾達會議及會後的發展顯示,當沒有共同價值把盟友綁在一起時,敵友之間的分歧遲早會爆發。」延伸閱讀雅爾達會議:被出賣的中國於是史達林出面邀請羅斯福和邱吉爾於黑海之濱的雅爾達舉行會談,史稱「雅爾達會議」。英國以犧牲他國利益暫時維護了自己已經日薄西山的殖民帝國利益;美國則是為了提早結束戰爭,出賣中國換取蘇聯參戰。
  • 雅爾達會議是如何犧牲中國主權換取蘇聯對日作戰的?
    會議給中國人留下一個疑問,一年前的開羅會議,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是以四大領袖的身份參加的,共同商討對德日法西斯作戰問題,為何這次會議卻拋開了蔣介石?在中國缺席的情況下,三巨頭秘密籤署了一份關於蘇聯對日作戰的協議——《雅爾達協定》。當時美國評估,已經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慘重的美軍,如果繼續進攻日本本土,徹底擊敗日本法西斯,大約需要付出犧牲一百萬人的代價。
  • 雅爾達會議,邱吉爾、羅斯福、史達林都有哪些底牌,為何犧牲中國
    雅爾達會議,這個影響了整個二戰後世界局勢的會議,並沒有給世界帶來和平,相反卻讓整個世界進入冷戰。法國總統戴高樂曾經無比憤怒地表示,這是一個分贓的會議,充滿了暗箱操作。而且三巨頭在背著中國的情況下,瓜分了中國的領土。雅爾達會議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骯髒的條款呢?當時蘇聯、美國、英國是如何暗箱操作的呢?
  • 二戰後期搶奪利益,可為什麼雅爾達會議,最大的贏家是蘇聯?
    1945年2月4日至11日,雅爾達會議在蘇聯克裡米亞半島的雅爾達召開。三巨頭之所以在這個時間點非得坐到一起開會,我們可以從他們三個商討的內容看出。雅爾達會議的議題並不多,很多早已在之前的數次會議中有了結果。不過關於對德國的處置,也是商討一次就有結果的,還有聯合國建立的問題,仍然需要討論。
  • 雅爾達會議是否應該為冷戰負責?
    《雅爾達協定》追隨了慕尼黑及《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不義傳統。強國談判時,小國再次被迫犧牲自由。可是,為安定而犧牲自由之舉,卻導致了歐洲的分裂和不穩定。中歐及東歐數以百萬計人民遭到的禁錮,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它是歷史上最大的錯誤之一。」批評羅斯福的人士原本就指責他把東歐「出賣」給了史達林。現在,保守派的新聞記者和評論員稱讚小布希講了公道話,承認了「可怕的事實」,而自由派則指責共和黨搞麥卡錫精神復闢。
  • 雅爾達會議召開
    1945年2月4-11日,蘇、美、英3國政府首腦在蘇聯克裡木半島雅爾達舉行的國際會議。亦稱克裡米亞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H.B.史達林、美國總統F.D.羅斯福和英國首相W.L.S.邱吉爾以及3國外交部長、參謀長和顧問們。會議發表公報,籤訂了《雅爾達議定書》和秘密的《雅爾達協定》。
  • 中國被出賣最深的一次國際會議,痛失18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民國時期的外蒙古一詞,於中國清代俗稱為喀爾喀蒙古,清朝按照盟旗制度編為盟、旗,皆未建省,有外蒙古四盟。這些地方原本是中國的領土。西方列強的到來,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中華民族的一統江山從此開始遭到破壞,我們祖先留下來的神聖國土開始慘遭瓜分。辛亥革命後,1914年俄國侵佔了外蒙古的唐努烏梁海,即現在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中國的袁世凱政府開始了與俄國的艱苦談判。
  • 雅爾達會議——課本上的偉大事件,現實中無奈地出賣
    在整個世界反法西斯事業即將成功的當口,似乎也到了瓜分利益的時候,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會議所形成的世界格局,對今後幾十年的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軍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我們了解雅爾達會議之前,必須先了解一下與會各方的訴求:1.
  • 影響深遠的雅爾達會議
    雅爾達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具歷史意義的國際會議。在德國法西斯瀕臨崩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在望的背景下,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雅爾達舉行了美英蘇三國領導人會晤,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三大國領導人的第二次會晤。
  • 雅爾達會議的內幕
    每一位領導人來到雅爾達,目的都是為了防止另一場全球戰爭--但他們存在分歧。體弱多病的羅斯福輾轉6000英裡,曲折地穿越大西洋,避開德國的U型潛艇,為了獲得對他建立聯合國提議的支持。史達林試圖分裂德國,使其不能發動另一場戰爭,並將東歐作為一個緩衝區,他還想從德國獲得懲罰性賠償。邱吉爾堅決反對,他認為波蘭的獨立是雅爾達會議最緊迫的事情。
  • 三巨頭的雅爾達會議,一個比一個老謀深算
    德黑蘭會議結束之後,隨著各國矛盾的加深,看似強大的盟國處在崩潰的邊緣。為了解決潛在的利益問題,「三巨頭」在雅爾達舉行了第二次會晤,史稱「雅爾達會議」。同時,雅爾達會議也將史達林與羅斯福的個人關係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整體而言,雅爾達會議的氣氛是良好的,會議一直在既定的軌道上前行。在與史達林的會談中羅斯福提出戰後重建的設想,他認為隨著美蘇關係的加深,反對勢力也會活躍起來。為此必須建立起永久的和平機制,這也是美國人關於成立新的國際組織的設想。
  • 三巨頭雅爾達會議密商戰後格局 罔顧中國利益
    會議還決定,三國將和其他盟國建立一個一般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並決定於同年4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會議。在雅爾達會議的正式會議之外,羅斯福、邱吉爾還和史達林籤訂了一項未徵得中國同意而犧牲中國主權的「秘密協定」。三國首腦的這次聚會,可以說基本決定了二戰之後的世界格局。
  • 在73年前的今天,雅爾達會議召開,中國喪失部分主權
    在73年前的今天,1945年2月4日 (農曆臘月廿二),雅爾達會議召開,中國喪失部分主權。前排左起:邱吉爾、羅斯福、史達林 雅爾達會議開幕1945年初,德國敗局已定,歐戰即將結束,為商討如何處置戰敗德國和戰後歐洲事務以及協同作戰徹底打敗日本法西斯、爭敢蘇聯儘早參加對日作戰的問題,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邱吉爾和史達林於1945年2月4日(距今73年)到12日在蘇聯克裡木半島的雅爾達舉行戰時第二次會晤
  • 雅爾達會議主要解決了什麼問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反法西斯戰爭即將取得全面勝利之時,1945年2月4日到1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史達林、羅斯福和邱吉爾,在蘇聯克裡米亞海岸的雅爾達舉行了戰時第二次首腦會議(第一次是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即雅爾達會議。
  • 戰史今日2月4日:雅爾達會議召開
    史達林、羅斯福、邱吉爾在雅爾達會議上露出難得的笑容。1945年2月3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偕同他們的外長及參謀長,來到蘇聯克裡米亞半島南岸療養勝地雅爾達與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史達林舉行二次大戰期間最重要的一次三巨頭會議,這就是世界現代史上著名的雅爾達會議(亦稱為克裡米亞會議)。
  • 為雅爾達會議準備的官員認為朝鮮是一件可以討價還價的抵押品
    國務院為雅爾達會議進行準備的官員認為,朝鮮是一件可以討價還價的抵押品。根據雅爾達的工作文件,美國願意在戰後與英國和中國以及蘇聯,但它必須參加太平洋戰爭共同佔領朝鮮,但是文件強調美國應該「在佔領以及軍府中發揮主導作用」。美國在朝鮮沒有長遠的利益,它所希望的是緩阻俄國對日本的任何插手朝鮮又一次成為鯨魚廝殺時被裹挾其中的一隻「小蝦」,1945年2月,富蘭克林·羅斯福乘船去雅爾達已經重病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