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是景點,滿目皆畫卷!濟南南部山區書寫脫貧攻堅新答卷

2020-12-16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通訊員 屈振堯 張玲玉

正是豐收的好時候,在濟南南部山區柳埠街道東南端的葫蘆套村,57歲的村民楊文香忙著給地裡除草澆花,一天下來,她能拿到80塊錢的工資,這在以前她想都不敢想。

陽光灑在村莊的青山綠水上,一片欣欣向榮的綠色生態宜居美麗新農村的畫卷展現在眼前。從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濟南南部山區正奮力書寫脫貧攻堅新答卷。

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果

135個貧困村全部摘帽退出

清秀的山川和清澈的河水,為秋日的葫蘆套村添了不少詩意,令人意外的是,這個看起來環境乾淨、村民幸福的村莊,在過去曾是省級貧困村。在村書記楊文平的眼中,從之前村集體負債、村民沒有收入來源,到如今百姓安居樂業,村莊乾淨整潔,一切變化都在這兩年悄悄改變著。

83歲的葫蘆套村民鹿寶貴鹿老漢吭哧吭哧地在村口乾活,雖然已過耄耋之年,但在一起幹活的村民眼中,鹿老漢是「趕得上年輕人的勁頭」。楊老漢心裡挺恣兒,村裡如今家家都通自來水、門前都能停車的新格局,都離不開鹿老漢的努力。「村裡現在有很多項目,尤其是這兩年村裡村居環境面貌提升,自來水、道路等等都弄上了。」楊文平說,村裡的環境好了,這些幹項目的村民也有收入了,「鹿老漢一天能掙一百多塊錢哩!」

路修好了,暢通了村民的出山路,一部分村民選擇外出打工,出不去的就選擇留在村裡,楊文香就是其中的一員。山上的板慄樹和葫蘆是村裡的寶貝,好多板慄樹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之前樹都荒了,後來村裡就把這些地都管理起來了。」楊文平說,村民有的就在田地裡打工,除除草、澆澆花,就能有收入,「這些農產品有了收成,村民還能分紅。」村民們的好日子來了,楊文平打心眼兒裡高興。「明年我們還打算建獼猴桃基地、建溫室大棚,這些項目要是撿起來了,村裡的收入就更可觀了!」

葫蘆套村是南部山區的一個縮影。如今,越來越多的村子開始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村莊實際的脫貧致富路。南山是濟南市相對深度貧困地區,基礎差、產業發展受限,貧困面廣量大,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繁重。254個行政村中,就有135個貧困村,佔原濟南市貧困村的15%,

2017年7月,扶貧工作移交至南部山區,南部山區堅決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把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環節,把持續攻堅與成果鞏固統籌起來,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2018年底,南山135個貧困村全部摘帽退出,所有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目前還有4224戶、7737人脫貧享受政策貧困群眾。

抓黨建促脫貧

第一書記用心用情用力駐村幫扶

脫貧路上,南部山區也創造出了許多符合南山實際的脫貧路子。其中,抓黨建促脫貧就是其中的亮點。南部山區嚴格落實區、街辦、管區和村四級書記抓扶貧,打造過硬村黨支部,激發了村黨組織活力,135名第一書記用心用情用力駐村幫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高而辦事處南邱村地理位置偏僻,集體經濟薄弱,村民收入單一,原有貧困戶31戶45人。這裡的貧困曾經讓人難以想像:有的貧困戶癱瘓臥床十多年,有的智力殘障生活不能自理,有的患癌症花費十多萬元,有的老兩口年逾花甲喪失勞動能力……45名貧困人員70歲以上有29人,70歲以下16人,其中13人患各種大病。

張建是2016年至2018年到高而辦事處南邱村掛職的第一書記,為了幫助南邱村打造一座致富「造血庫」,讓群眾早日擺脫貧困,張建看準了村裡的粉皮。粉皮有較好的市場前景,發展綠色粉皮加工前景廣闊。南邱村林木覆蓋率95%以上,生態環境良好,搞食品加工優勢得天獨厚。

在與村兩委深入溝通,分析項目可行性,學習外地成熟經驗後,大家看到了粉皮的發展前景,堅定信心,形成共識,又召開全體黨員會議和村民代表大會徵求意見,得到一致認可,確定採用「支部+公司」的模式建設粉皮廠。

小小的粉皮廠在經過重重困難後,終於正式投產。如今,「黨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建成的綠色粉皮加工廠,村集體年增加收入10萬元以上,貧困群眾年人均增收達到3000元,2017年該村徹底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貧困戶全面脫貧。

立足生態保護定位

中草藥種植讓村民致富

近年來,南部山區始終秉承科學規劃引領和生態保護優先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保護與發展「兩肩挑、兩手抓」。在生態保護的背後,是生態發展空間在拓寬,民宿遊、採摘遊、田園綜合體、特色農產品等以綠水青山為依託的生態綠色產業,正為南部山區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南部山區錦繡川辦事處的潘家場村,四面皆山,丘壑縱橫,先天自然條件的不足造就了潘家場村根深蒂固的貧困,集體經濟薄弱。然而,這一切都被一個村民們寶貝不已的「聚寶盆」悄悄改變著,這個「聚寶盆」就是村裡成片成片的金銀花。從過去的「毫無分文」到如今的「萬元戶」,村裡的村民借著這些「致富花」,讓家裡都添置上了冰箱、電視、桌椅板凳等新家具。

從探索出種植金銀花幫助村民脫貧,到拓寬銷路、成立合作社,三年多的時間,山溝溝裡的金銀花,成為了貧困群眾最愛的致富花,潘家場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村集體收入超過10萬元,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除了潘家場村,南部山區立足生態保護定位,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383個,特色農業、旅遊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8月,共計產生扶貧收益金3900餘萬元,實現了享受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貧困村集體年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

如今的南山,一方面調整產業結構,金銀花、丹參等中草藥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實現人均增收達到2500元;獼猴桃實現畝產增收4-5萬元。另一方面,大力發展鄉村遊、民宿遊等旅遊扶貧,促進了貧困群眾就業,增加了貧困群眾收入。黃鹿泉村「山景小鎮」田園綜合體通過有效連接一二三產業,2019年使村集體增加收入21.3萬元,帶動群眾人均年增收2萬元-3萬元。該項目今年「六一」正式運營後,又帶動200多名群眾實現就業,人均月收入2400元-4500元。積米峪村「深氧綠谷」田園綜合體僅土地流轉一項,村集體實現增收50萬元、群眾每年每人增收4800元。

易地扶貧搬遷

讓村民搬離「窮山窩」

「做夢也沒想到,這輩子能搬出窮山溝,住進設施齊全的新房子!」如今,住上老峪、積米峪村新房子的村民高興的不得了。2018年12月,積米峪村273戶723人全部如期搬進山下的安置房,其中貧困戶78戶153人。對於祖輩生長於斯的村民來說,這是一次對故土的告別,也是人生中的一次命運轉折:搬出窮山窩,換個新活法。

南部山區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搬離了「窮山窩」。在項目建設工程中,南部山區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建成了滿足群眾不同生活居住需求的宅基地小院、樓房和集體公寓,同步配套建設了黨群服務中心、幼兒園、衛生室等公共設施,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環境,147戶308人享受政策貧困戶和410戶1234人同步搬遷群眾搬進了新房。

行業扶貧多策疊加促脫貧。南部山區落實、落細危房改造、大病救助、教育資助等扶貧政策,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危房改造、教育、衛生等扶貧政策全覆蓋。共改造貧困戶危房1100餘戶,有115505人次的貧困群眾享受到慢病送藥,為貧困群眾報銷醫藥費595.4萬餘元。落實雨露計劃、義務教育和大學新生補助641.2萬元。另外,南部山區在全市率先實行動態監測和即時幫扶機制,對易返貧、易致貧人口發放救助金121.6萬元,有效防止了返貧和新致貧。

「打贏脫貧攻堅戰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我們將做到標準不變、力度不減、精力不散,做到『四不摘』,也就是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建立健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機制,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堅決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不獲全勝絕不收兵。」南部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相關焦點

  • 濟南市南部山區:打造「村村是景點 滿目皆畫卷」的大美南山
    人民網濟南9月24日電 今天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行「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發布會的第十三場。 「生態保護是我們的主責主業,我們堅決扛起保護省會泉源、綠肺政治責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打造山清水秀的美麗南山。」
  • 濟南南部山區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 「山景小鎮」帶動200多名...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4日訊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那麼,濟南市南部山區在脫貧攻堅方面是怎樣做的,又取得了怎樣的成效?9月24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發布會的第13場發布會,發布會現場濟南市南部山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段振鋒圍繞上述問題進行介紹。段振鋒表示,南部山區是濟南市相對深度貧困地區,基礎差、產業發展受限,貧困面廣量大,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繁重。
  • 南部山區全力爭當省會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9月24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南部山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文東河介紹了南部山區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保護、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情況。
  • 黔東南農信:決勝脫貧攻堅書寫合格「答卷」
    捷報傳來,黔東南農信倍感振奮,這些年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日夜奮戰在兌現莊嚴承諾的「趕考」路上,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5年來,累計上繳稅款20餘億元,投放各類貸款2500億元、農戶貸款1500億元、「特惠貸」115.15億元,有力支持了特色產業、易地扶貧搬遷、棚戶區改造、農村基礎設施等領域重點項目建設。
  • 書寫脫貧攻堅的武威「答卷」 ——武威市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武威大地,幹部群眾在脫貧增收的路上感恩奮進……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武威舉全市之力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截至2019年,全市33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古浪縣、天祝縣脫貧摘帽。
  • 嶽池:脫貧攻堅 繪就幸福「新畫卷」
    嶽池縣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特別是地處北部山區的興隆片區尤為突出。短板已經明晰,如何補齊?唯有大力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助推脫貧攻堅取得實效,對此,嶽池縣興隆鎮龍王井村村民金賢中感受頗深。「之前,我家沒有房子,一家人一直住在爺爺的房子裡,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住在裡面每天都提心弔膽的。」
  • 西藏林芝多措並舉書寫脫貧攻堅美麗畫卷
    【脫貧故事】西藏林芝多措並舉書寫脫貧攻堅美麗畫卷【解說】11月的西藏已進入了初冬季節,白瑪多吉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早早地站在轟鳴的雕工機前,開始了他一天的忙碌工作。白瑪多吉沒有讀過幾年書,但從小跟隨父親學習木工技藝,開辦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具廠是他從小的夢想。
  • 深圳大鵬 以跨越山海的力量書寫脫貧攻堅大鵬「答卷」
    多年來,大鵬新區下足產業造血「繡花功」、打好民生幫扶「組合拳」、高標準推進產業區域協作,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展現了「大鵬擔當」和「大鵬作為」。在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在望的歷史性時刻,廣西巴馬、河源源城脫貧攻堅戰場上可見一個個煥然一新的美麗村莊,一項項蓬勃發展的富民產業,一張張幸福洋溢的真實笑臉,精彩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大鵬「答卷」即將繪就。
  • 凝心聚力,南京脫貧攻堅交出高質量答卷
    南京北部山區發展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南京答卷「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2019年實現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經濟薄弱村全部摘帽「兩個100%」基礎上,南京正著眼於下一步更深遠的謀劃——內涵再豐富、工作再提升、底線再織牢,確保脫貧攻堅戰取得與高水平全面小康相適應的實實在在的成果。底氣源自南京在脫貧攻堅上不懈的努力。
  • 「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
    加快推進156個村飲用水安全攻堅行動,已有152個村實現村村通自來水,管道入戶完成率已達98.5%。二是脫貧攻堅成效得到鞏固提升。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關鍵環節,持續發力,脫貧成效進一步鞏固。不斷加大產業扶貧力度,變「輸血」為「造血」,新實施扶貧項目32個。堅持扶貧、扶志相結合,設置扶貧專崗3328個,發放補貼2225萬元,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 久久為功繪新卷 正是幸福夢圓時——武山縣高質量書寫脫貧攻堅答卷...
    久久為功繪新卷 正是幸福夢圓時——武山縣高質量書寫脫貧攻堅答卷紀實這是艱苦卓絕的攻堅決戰——數千名扶貧幹部進村入戶,與貧困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全面打響了一場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的脫貧大會戰。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景春燕 文/圖一群人,一條心,脫貧攻堅幹勁足「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
  • 貴州師範學院:在武陵山區奮力譜寫精準扶貧「答卷」
    日前,貴州師範學院校黨委書記石培新又一次率隊奔赴印江縣脫貧攻堅第一線,進村實地走訪、了解產業扶貧成效,巧尋「解題」之法,篤行「答題」之道,答好脫貧攻堅「壓軸題」,交出在武陵山區決勝精準扶貧的高分「師院答卷」,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經得起國家普查驗收。校黨委副書記嚴肅、校紀委書記韓兵兵、副校長熊世桓、鄒曉青以及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了調研。
  • 濟南南部山區設置扶貧專崗3328個 發放補貼...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4日訊 9月24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發布會的第13場發布會。記者了解到,濟南市南部山區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關鍵環節,持續發力,脫貧成效進一步鞏固。不斷加大產業扶貧力度,變「輸血」為「造血」,新實施扶貧項目32個。堅持扶貧、扶志相結合,設置扶貧專崗3328個,發放補貼2225萬元,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健全完善動態監測和即時幫扶機制,有效防止了返貧和新致貧。
  • 脫貧攻堅看萊西——黨建統領書寫人民滿意答卷
    步入新時代,萊西市不斷深化拓展「萊西經驗」,以組織振興統領鄉村振興,將脫貧攻堅推向深入。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萊西市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青島市委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35個貧困村、58個經濟薄弱村脫貧摘帽,4個經濟薄弱鎮穩定退出;531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0491人全部脫貧,即時幫扶和脫貧長效機制初步建立,萊西市扶貧辦先後榮獲「山東省扶貧開發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城鄉婦女崗位建功先進集體」「山東省扶貧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
  • 貴州高速集團研發 「通村村」平臺 助推脫貧攻堅
    平臺堅持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為導向,積極順應新時代老百姓對出行、物流服務新需求。試點先行全省覆蓋堅持試點先行,分步實施。「通村村」平臺率先在雷山縣開展平臺建設試點,取得良好效果後,於2017年在全省35個縣開始推廣應用,2018年8月實現全省縣縣全覆蓋。
  • 河津市:繪就決戰脫貧攻堅新畫卷
    黃河新聞網運城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今年來,河津市委、市政府堅定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決心不動搖,緊緊圍繞減貧防貧、易地搬遷、產業就業、幹部幫扶、消費扶貧、問題整改、總結宣傳、問題整改、黨風廉政建設等各項重點工作,始終保持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底氣,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號角更加嘹亮高亢。2016年以來,河津市委、市政府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創造性開展工作,脫貧攻堅有力度、有措施、有效果。
  • 阿壩州州長的脫貧攻堅新目標
    (兩會訪談)阿壩州州長的脫貧攻堅新目標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題:阿壩州州長的脫貧攻堅新目標作者 賀劭清 單鵬 安源「高原犛牛、藏系綿羊安源 攝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深入,阿壩州交出這樣一張答卷:貧困人群收入從2015年的2625元增長到2019年的8503元,37.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鞏固提升,6.2萬貧困人口用電問題解決,所有行政村通了寬帶,農村公路裡程達9778公裡;公共服務條件「大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控輟保學成效明顯,貧困人群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
  • 知名作家聯袂推介 川東北首部脫貧攻堅長篇小說《春...
    封面新聞記者 謝穎脫貧攻堅是一場時代大考,秦巴山區是四川扶貧開發的主戰場,作為秦巴山區中心城市之一的巴中,如何書寫時代答卷?作為參與者、親歷者和「答卷人」,走過了一段怎樣的心路歷程?今年初,四川巴中作家惠芝湧的長篇小說《春山》出爐,每個人或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 一組美圖,看賽罕區脫貧攻堅答卷
    一組美圖,看賽罕區脫貧攻堅答卷 2020-10-07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南南部山區的紅葉開始紅了,這八個免費的景點美爆了
    十月是多彩的季節,而十月的濟南將逐漸迎來漫山紅遍的秋色,屆時在南部山區沉寂了半年的火炬、楓葉、 賞紅葉是濟南人十月周末最喜歡的旅程了,紅葉谷的萬山紅遍、九如山的層林盡染都讓遊客沉醉不已,殊不知濟南賞紅葉還有很多小眾景點,整體景色雖然不如這些有名望的景區,但是小眾景點有小眾景點清幽,而且又沒有堵車和人擠人之苦,今天老靳就給大家推薦幾個小眾而景色又迷人的賞紅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