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繡,看繡娘如何把一根花線劈成八股

2020-12-24 貓眼貓語

擺在我們面前的這幅雙魚戲水,水質清澈見底,水草綠意浮動,金魚靈動擺尾,用手觸摸,柔軟細膩,看得出來嗎?這是一幅蘇繡。

蘇繡是刺繡的一種:就是用針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把設計和製作的圖案添加在繡面上的一種藝術。以針為筆,以線為墨,是最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精美絕倫的手工藝術。

蘇繡是一門特細的活,都是繡娘一針線勾勒出來的,沒有一點可以投機取巧的手法,是一種純手工的工藝品。它是一門能靜下心來,修生養性的活兒。

蘇繡注重穿針引線,一幅山水刺繡,同一個色系因為繡面遠近高低,總要講究濃淡相宜,細微之處最難處理,需要繡娘有良好的心境和空間想像力,要對顏色敏感,一針一線都要謹慎下手。

蘇繡,有很多技法,其中,最絕的活就是劈線。就是將一根花線按絲分縷分成二股,四股,八股……

蘇繡繡面的優質和粗劣,與劈線技巧十分相關。線劈得均勻,排針就平,線光就亮。反之,就要影響繡面效果。

繡娘現場為我們展示了劈線的絕活:先用拇指與食指捏住花線的一頭,然後用另一隻手的拇指、食指把線往向一勒,把線反轉退松,接著用雙手的拇指與食指捏住線的兩頭,將線繃挺,用無名指把線絨輕輕挑開,按繡物所需要的粗細,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 動作輕巧、嫻熟、靈動,令觀者嘆為觀止。

一針一線,都在繡面中,在千年而來的時光裡,感受「針」情,修煉著藝人的心境和心德,把中國蘇繡之美繡進生活。

相關焦點

  • 我的蘇繡團扇梅花扇芭蕉扇
    蘇州出美女,也出標準的蘇繡繡娘。蘇繡,精緻而高雅的民間藝術品,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據說蘇繡繡娘大多心思柔軟、細膩、氣質如蘭。一日,偶然看了電視劇《因為遇見你》,劇情雖然老套,但驚嘆於劇中秀華的為人與服飾,便拿著ipad追著這部劇看,少有的一集不落從頭看到了尾。感嘆中國刺繡的精美與細膩。
  • 精細潔雅的東方明珠,教你認識手工蘇繡~
    蘇繡作品色調調和,色彩文雅,明潔亮目。它陣法細密,一根絲線往往要劈成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以至六十四分之一,這道工序被稱之為劈絲,有利於繡娘表現細節,例如處理動物的毛髮。經驗豐富的繡娘,劈出最細的絲時,絲線直徑只有5到8微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十分之一,已經輕巧到能夠飄浮在空中。
  • 蘇繡:指尖有天地 經緯藏乾坤
    「八千繡娘,四百繡莊」,是民間對蘇繡小鎮鎮湖的普遍印象。鎮湖刺繡協會秘書長裘星介紹,最新普查結果顯示,鎮湖2.3萬人口中,刺繡從業者超過9000人。漫步小鎮,繡莊隨處可見,推門而入,輕挑慢捻的繡娘躍然眼前,仿佛時光停止了流淌。
  • 兩款蘇繡手工藝品亮相進博會
    袖扣製作靈感來自蘇繡《玉蘭飄香》,採用了蘇繡中不太常用的金線,更耐磨、更耐用。  □記者 周建越 攝姚建萍率團隊開發 首批共趕製2200件蘇報訊(駐高新區首席記者 周建越)繼2018年蘇繡大師姚建萍率團隊繡制原創巨幅蘇繡《玉蘭飄香》進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之後,昨天,在本屆進博會開幕之際,姚建萍率團隊為進博會開發的兩款非遺、老字號聯名款衍生品——「璀璨中華」四葉草刺繡書籤、「璀璨中華」玉蘭刺繡袖扣,以蘇繡「走進生活」
  • 蘇州學子集體拜師蘇繡大師 為非遺傳承注入年輕力量
    14日下午,在蘇州市高新區鎮湖鎮的中國刺繡藝術館,66名來自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簡稱「蘇工美」)的青年學子高聲誦讀著《拜師帖》,正式拜蘇繡大師們為師,新老攜手,促成蘇繡這一古老非遺項目在現代轉型升級。鎮湖是「四大名繡」之一蘇繡的發源地,全鎮2.3萬的常住人口中,9000多人從事刺繡及刺繡相關產業。
  • 繡娘天下四大名繡記
    說起繡娘,可以說我們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同樣說起蜀繡、湘繡、蘇繡及廣繡等我們國家的四大名繡,也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還有由此延伸出的產業絲綢之路及其經濟帶,更是直接影響著華夏數千年來的生存經濟命脈。大家都知道繡品的主要原料是蠶絲,而蠶絲來源於桑蠶絲業。
  • 讓蘇繡回歸生活 蘇州工匠園走進浦東機場舉辦蘇繡傳承活動
    6月7日,在非遺日前夕,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府向紅、府涵璐母女應蘇州工匠園之約,走進浦東機場,重磅推出「讓蘇繡回歸生活」蘇作傳承系列活動,穿針引線間,上演「指尖上的傳奇」。蘇州工匠園立足於做吳文化及蘇作文化的傳播者,一直以來致力於將傳統文化帶進當代生活,讓當代人品味精緻的蘇式生活範式。
  • 剛剛,蘇繡點靚進博會!
    ,對蘇繡小鎮繡品的精華之作進行完美展現,為現場觀眾獻上了一場富有江南韻味的旗袍文化盛宴。來自蘇繡小鎮的繡娘還現場為旅客演繹了一則「指尖故事」。特色旅遊路線發布為幫助國內外遊客更加深入的了解蘇繡,感知蘇繡,「蘇繡鑑賞之旅」和「蘇繡體驗之旅」等兩條蘇繡特色旅遊線路在活動現場發布。
  • 太湖蘇繡體驗之旅帶南來北往旅客感受非遺之美
    蘇州高新區攜手蘇繡小鎮「走進」繁忙的交通樞紐為旅客帶來一場特殊的「太湖蘇繡體驗之旅」,也吸引了眾多旅客在線表白蘇州高新區。這場展覽由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宣傳部、蘇州高新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蘇州西部生態旅遊度假區(鎮湖街道)聯合上海虹橋高鐵站共同打造,旨在通過蘇繡小鎮現場推介、特色旅遊路線發布、蘇繡技藝展示與體驗等活動,入滬展示蘇州高新區的城市形象、蘇繡產業和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讓中外旅客更深入了解蘇州高新區、了解蘇繡這一中國傳統文化。
  • 《天堂繡》吸引湖北26歲小娘魚尋根蘇州一節蘇繡課近千萬人觀摩
    傳統蘇繡銷售模式,正遇上「網紅經濟」挑戰。近日,在「中國刺繡藝術之鄉」鎮湖的繡品街上,26歲的繡娘楊雪成了網紅:她在抖音、快手、微博等平臺上的粉絲量突破了120萬。今年前5個月,她的網上銷售量同比增長了一倍。傳統蘇繡模式,正悄悄地發生著改變。
  • 我的家鄉奔小康 | 新媒體帶貨、網絡直播,蘇州鎮湖打造「智慧蘇繡」
    鎮湖位於蘇州高新區沿太湖湖岸線二十餘公裡的濱湖帶,該地是蘇繡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全街道現有人口兩萬,共有八千繡娘從事製作生產刺繡,與該產業相關從業人員在三千人左右。  通過近二十年的著力打造,鎮湖刺繡已經成為當地帶有濃厚文化色彩的支柱性產業,規模較大,體系完整。鎮湖刺繡產業的年收入,已達6億多元。
  • 蘇繡手工刺繡雖不似烏雲蓋雪替主送信,卻也捕捉了馬兒的靈感瞬間
    《燕雲臺》馬兒烏雲蓋雪送信到達後身亡蘇繡-捕捉馬兒靈感瞬間在蘇繡裡也是如此,雖然不像真的馬兒可以肆意奔跑,盡情地灑脫蘇繡馬兒靈感瞬間而它們都採用了真絲的材質和蘇繡文化裡的雙面繡,由繡娘們一針一線刺繡而成!
  • 民間藝術瑰寶面臨後繼無人 四大名繡該如何傳承
    在國禮效應的帶動下,4月初以來,國內刺繡行業全面看漲,其中位列四大名繡之首的「蘇繡」生意更是火爆,在中國十大特色工藝品廠商蘇州嬌古蘇繡有限公司,為了完成不斷增加的訂單,公司全體繡娘輪番上陣,連夜趕製。神奇的技藝作為傳統民間藝術,中國刺繡蘊含著深厚的東方文化底蘊,在世界文化史上獨樹一幟。
  • 蒙古族"繡娘":「繡」出花一樣的好日子
    說起蒙古族「王府刺繡」產業,內蒙古科爾沁右翼中旗的蒙古族「繡娘」劉玉清滿臉笑容。  繡花銀針上下飛舞,民族產業助力扶貧。「王府刺繡」是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精緻,色彩亮麗,頗具民族風情。科爾沁右翼中旗利用這一優勢,培訓當地婦女刺繡技藝,通過製作銷售非遺手工藝製品助力扶貧。
  • 蘇繡肖像贈抗疫英雄,蘇州科學家日再送特別禮遇
    7月11日,蘇州市科協、蘇州工藝美術協會相關負責人一行陪同蘇州繡娘周麗琴前往廣州醫科大學,在中國科協給鍾南山院士團隊頒發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團隊獎獎牌,以及廣東省科協慰問鍾南山院士團隊活動中,向鍾南山院士贈送《為鍾南山院士造像,獻給最美中國人》的蘇繡肖像作品,通過這幅結合了工匠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的作品,表達蘇州人民對抗疫英雄的致敬和對科學家的敬意。
  • 蘇繡中最廣為人知的可能要數絲巾了,比如這款手繡牡丹真絲絲巾!
    蘇繡提到蘇繡,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咱們的非遺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沉澱。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國時期,吳國就將刺繡用於服飾。而當年的吳國也就是現在的蘇州歷經2000多年的發展,如今的蘇繡已是出神入化,卻仍舊博大精深而在蘇繡裡,最為人們熟知,和人們的普通生活聯繫得最緊密的可能就是刺繡圍巾了,比如經典的手繡牡丹真絲絲巾圖案
  • 11位光福人代表中國傳統手工藝來到寶島臺灣參展 這位繡娘帶了一件她女兒的嫁衣...
    繡娘——府向紅‍這位恬靜、大氣的女子就是府向紅氣質十分符合蘇州繡娘很多人對府向紅印象深刻她為參加APEC會議的各國領導人及夫人繡過服裝很多人都不知道蘇繡的起源在很早以前有一個待嫁的小姑娘正在為自己縫製嫁衣不小心她弄了個小洞她急中生智用彩色絲線繡了一朵小花不但掩蓋住了那個小破洞
  • 新華網攜手vivo走進蘇州 至簡美學賦予蘇繡新生
    當蘇繡遇上極簡風,指尖飛舞詩意之間「姑蘇臺榭倚蒼靄,太湖山水含清光」,瀕臨太湖的鎮湖被譽為「中國刺繡之鄉」,是傳統工藝蘇繡的主要發源地。五彩的絲線在繡娘的輕捻慢挑中,逐漸在白色的絲綢上渲染開來,最終變成一副生動靈氣的蘇繡作品。
  • 蘇州有位90歲的繡娘,繡了80多年,至今仍能穿針引線
    在我們的旅行中,各種刺繡都見過,但吳奶奶應該是我見過年齡最長的一位繡娘,奶奶用我聽不太明白的語言,邊說邊比劃的告訴我,她今年已經90歲了。老奶奶叫吳策甌(音譯,具體的字可能不一定對,奶奶講了幾次都這個音),是土生土長的黎裡人,從小就跟著她的奶奶學習蘇繡
  • 貴州省資訊|貴州榜香鬱苗繡服飾開發有限公司:帶領繡娘發展指尖...
    貴州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貴州榜香鬱苗繡服飾開發有限公司:帶領繡娘發展指尖經濟 齊力吹響工人先鋒號貴州榜香鬱苗繡服飾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黔東南州集苗族刺繡文化的傳承挖掘、技能培訓、民間藝人培養,民族旅遊商品和工藝品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