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31日訊(記者 李靜)一向被稱為「港股小茅臺」的維他奶國際(HK:00345)近日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公司年度淨利大幅減少約25%-35%。
對於淨利潤下滑,維他奶國際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公司產品在中國各地的市場計劃及供應鏈運作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維他奶國際位於疫情中心武漢市及湖北省的業務。而由於維他奶國際中國內地的大部分業務來自普通渠道,小型零售商超的相繼關閉,對業務影響巨大。
此外,在維他奶國際大本營的中國香港市場,公司業績因2019年下半年各種突發事件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而受到影響。維他奶國際的家用零售銷量因消費者轉而集中購買其他日常必需品而遞減,便利店的銷量因顧客選擇遠離人流密集地區消費而受影響,學校小食部的銷售因香港政府於2019年11月及疫情爆發期間實施學校停課安排而大幅下滑。
遭到沽空機構狙擊被指財務造假
屋漏偏逢連夜雨。今年年初,維他奶國際還遭到了沽空機構的狙擊,被指公司嚴重誇大其中國及澳洲業務利潤。
1月16日上午,沽空機構Valiant Varriors發布報告稱,維他奶國際涉嫌「財務欺詐」,報告指出,公司嚴重誇大其中國及澳洲業務利潤及資本支出、現金流不佳,並指出該公司股價只值10元,有63.9%潛在跌幅。
據了解,ValiantVarriors指出,維他奶國際聲稱近年在內地搶佔大量市場份額,受投資者矚目,股價由2009年3.5元飆升至2019年的46.5元,市值增長13倍。不過該機構認為當中「水分很大」,集團管理層隱瞞諸多事實,為了體現高毛利率,嚴重誇大內地和澳洲的利潤和資本開支,同時低報成本上浮的影響。
同時,ValiantVarriors指出,由於原料成本上升,維他奶國際主要的競爭對手統一和康師傅的利潤率都有所下降。該機構與業內專家核實,包裝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確實大幅上升,但對維他奶令人難以置信地幾乎沒有影響,毛利率反而更升至50%以上,遠高於行業平均的35%。
報告同時指出,有充分理由相信維他奶國際財報中的資本支出遠低於實際支出,財報和集團提交給中國工商總局的資料差額巨大,充分證明維他奶的現金流狀況不佳,財務欺詐是唯一可用來騙取大眾虛高利潤的方法。
針對沽空報告,1月16日,維他奶國際緊急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強烈否認該報告所載的指控,並認為該指控並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產品不合格屢上黑榜
除了這些外部因素的影響之外,維他奶國際近幾年還多次出現產品不合格的現象,對其產品聲譽造成了影響。
據了解,2020年2月海關總署發布了2019年12月未準入境的食品化妝品信息。有5批次維他奶產品均因汙穢腐敗被拒入境。這5批次產品均由Vitaso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de生產,涉及維他黑加侖果味飲料、維他檸檬味茶飲料、維他蜜糖菊花茶植物飲料、維他檸檬茶飲料、維他錫蘭檸檬味茶飲料等。
2019年4月,國家海關總署在官網上發布4月未準入境的食品化妝品信息,因標籤不合格,維他奶國際8100公斤的一批次「白牛頭」牛奶飲料未準入境。
2018年10月,國家海關總署在官網上發布消息,維他豆奶飲料因超範圍使用營養強化劑「泛酸鈣」而被拒絕入境。
2017年10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在官網上公布2017年9月未準入境的食品化妝品信息,維他奶國際旗下有55批次產品上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