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由「不想交」到「我要交」丨黎平縣順化鄉宣傳...

2020-12-08 天眼新聞

「以前不生病的時候,不重視交合作醫療,多虧你來提醒我們家一定要交合作醫療,要不然今年治我這病都不曉得要花好多錢了。」

「我其實做不上什麼,主要是國家政策好,有了參合減免政策,既幫助你們減輕繳費負擔,更幫助很多患病家庭減輕就醫的經濟壓力,讓咱們普通老百姓都看得起病。」  ……  我和黔東南自治州黎平縣順化鄉己貢村二組建檔立卡貧困戶石妹醜在寒冷的冬天裡圍著廚房的火爐一邊吃著熱氣騰騰的油茶、一邊交談著。石妹醜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有些語無倫次。  因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費用逐年增高,給部分群眾帶來一時的經濟壓力,加上一部分群眾在不生病的時候抱著僥倖心理覺得自己不會生病用不著或覺得人老了,也到死的時候了,也就不需要就醫等各種落後觀念的影響,部分群眾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積極主動性不高,甚至有少部分人拒絕參加。  隨著醫療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就醫便捷度越來越高,群眾就醫積極性也隨之增高了。加上建檔立卡貧困戶繳費減免政策施行後,費用減輕了一半,群眾的參合積極性也提高了。特別是在群眾生病住院後,享受到了先診療後付費、出院報銷等便捷、減免後,就更加認識到了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重要性,群眾思想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參合的積極主動性大大提高了。  2020年,順化瑤族鄉已完成醫療保障參保人口5100人,其中貧困人口2566人,貧困人口參保率100%;累計完成貧困人口住院補償173人次;完成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籤約2566人,家庭醫生籤約率100%;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先診斷後付費」服務,醫療服務全面提升。作者 吳國蘇

編輯 王琳

編審 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黑洞村的扶貧「戰事」丨黎平縣德順鄉黑洞村...
    或許是機緣巧合,遠離海洋的我竟成了新時代新航程中的一名脫貧攻堅親歷者,才有幸向後人訴說著自己駐村扶貧所經歷的那些人和事。2016年9月,我來到貴州省黔東南黎平縣統計局參加工作,從那年開始,全國各地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正陸續打響。
  • 「我的扶貧故事」築牢前沿陣地堡壘 當好村級「戰鬥員」丨黎平縣...
    我叫羅森元,2019年6月,我積極響應黨委政府「盡銳出戰」的號召,申請到脫貧攻堅一線——黔東南州黎平縣地坪鎮井郎村擔任網格員,12月接任井郎村駐村第一書記。  扶貧宣傳路上的一次次入戶就是對扶貧政策和措施的實事求是,對貧困戶提出的問題我總是先記錄,隨後諮詢多個業務部門後上門認真解讀,消除群眾的顧慮和疑惑。對村裡的大病戶、殘疾戶、老人戶,他們往往更需要政府的關心關愛,我們駐村工作隊就積極的上門了解內情,核實實際困難,積極的幫助他們申請臨時救助、添衣添被、裱糊臥室等,讓他們享受到國家的扶貧政策,也消除他們心中的擔憂,建立幹群友好關係。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駐村工作令我終生難忘丨黎平縣德化鄉培基村...
    我叫伍銘禮,是黔東南州黎平縣德化鄉政府扶貧工作站的工作人員。2017年11月,剛剛大學畢業的我考入德化鄉參加工作,同月我被委派到德化鄉最偏遠的培基村任扶貧駐村幹部,負責培基村的脫貧攻堅相關工作。到村的第一天,我和村支書沿著泥濘的泥巴路緩緩向村裡走時,村裡貧困的景象讓我驚訝。那時,我便下定決心一定要紮根於此,讓村子變得更好。
  • 「我的扶貧故事」甕安縣銅鑼村交水坳組的「蛻變」
    我叫黃明忠,是甕安縣投資促進局局長、甕安縣江界河鎮銅鑼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從2018年1月開始下沉到江界河鎮銅鑼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交水坳組是銅鑼村發展相對滯後的村組。3年來,在我和隊友的努力下,這裡發生了一系列的「蛻變」。交水坳的「蛻變「。
  • 「我的扶貧故事」為黔茶出山添上翅膀丨黎平縣90後返鄉創業青年朱...
    我叫朱大丁,是一名90後返鄉創業青年。我的家鄉在素有「中國名茶之鄉」的黔東南自治州黎平縣,這裡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多雲霧、寡日照、晝夜溫差大等氣候特徵,生態植被良好,是建設原生態、高品質有機茶園最適宜地區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五個要點」助扶貧|羅甸縣茂井鎮桃園新村工作隊...
    為此,根據工作隊、村「兩委」幹部的年齡、工作能力等,我對全體7名幹部進行了合理分工,將全村工作按照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民生保障、村務服務管理、基層黨建等進行劃分,明確各項工作由專人負責,對四個村民小組實行「一個聯繫」制度,做到有分工、有協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有序推動脫貧進程。
  • ...扶貧故事」因戶施策 精準扶貧丨黎平縣永從鎮中羅村幫扶幹部龍滔
    我叫龍滔,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鎮一名普通幹部,2018年,我主動申請到中羅村當任幫扶幹部,負責5戶23人的幫扶工作,我的扶貧之旅也正式開始了。   我所在的中羅村,是三龍侗寨的核心地區之一和傳統村落村寨,木房建築、鼓樓林立,是黎平縣侗族大歌發源地,素有「歌窩」美稱。這裡有挑歌斷擔的故事,有古老神秘的關秧節,唱不完中羅的歌,數的完中羅的雞,撿不完棚裡的蛋。這裡山水相依,群眾生活淳樸,在這個鶯聲燕語的村寨,我在歌聲中「勞作」,從中享受扶貧成果。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讓高興村變得更加「高興」丨黎平縣壩寨...
    我叫潘啟航,是黎平縣壩寨鄉高興村的一名駐村幹部。經常有人問我:「你們這些派出扶貧的駐村幹部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對此,我也曾有思考。如今,我可以很肯定、驕傲地回答他們:「我做了很多實事,取得的成效明顯。」
  • 「我的扶貧故事」看到村子的變化,一切都值了丨黎平縣水口鎮控洞村...
    我叫松秉龍,在控洞村駐村幫扶已有4年,控洞村溝深路陡、偏遠封閉、山多地少、資源匱乏,是個貧困村。在2013年底進行的扶貧對象識別中,全村共有貧困戶112戶512人,貧困人口佔村裡總人口的38.26%。由於發展無望,村裡一些有能力的人紛紛外出謀生,留下來的主要是老人和兒童。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扶貧政策沒有忘記我丨黎平縣尚重鎮下洋村...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撒進我的窗臺,我像往常一樣叫醒兒子,幫他整理好衣服和書包送他上學。回來後,我拿上清潔工具來到我負責的公共衛生區域做著日常的保潔。看著經過我打掃後乾淨整潔的地面,迎著陽光我笑了。我叫楊錦全,是黎平縣尚重鎮下洋村村民。很多年前,我因為工作的失敗,被迫返回家中。
  • 「我的扶貧故事」知命之年初心在 老驥伏櫪志尤堅|黎平縣高屯街道...
    我叫歐幫根,今年57歲,是貴州省黎平縣一名老茶人,制茶已有十餘年。在多年的茶產業發展中,我堅持精準選址、選苗,精心管護,培育好基地、好產業,並秉承茶葉初心,堅持做有機茶,健康茶。十年磨礪,我的茶葉榮獲了各類金獎,打響了自己的茶葉品牌。
  • 「我的扶貧故事」把群眾當成親人,才能辦好每一件事|黎平縣孟彥鎮...
    我叫張昭雄,是黔東南黎平縣孟彥鎮歸己村一名普通駐村幹部。天降大任,從最初的山高路長坡陡的孟彥鎮寶霞村轉戰全鎮道路唯一一條凹凸不平的村寨歸己村,雖心中有苦,但也要化苦為甜,服從組織安排,用心駐村,用情幫扶。用心駐村。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群眾的服務員|黎平縣巖洞鎮擺孖村駐...
    2018年初,我來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巖洞鎮擺孖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來之前,我做好了應對各種困難的準備,心裡盤算著如何帶領村民脫貧。可到擺孖村後,看到村裡落後的面貌,心裡還是有些犯難。但轉念一想,越是艱苦的地方才越能鍛鍊人,越是貧窮的地方才越需要我們駐村工作隊,我心裡頓時又充滿了力量和希望。 到扶貧一線工作是基層黨員的價值所在,正是這樣的理想信念讓我在擺孖村一駐就是近三年。
  • 「我的脫貧故事」反哺家鄉是我的心願|黎平縣肇興鎮堂安村陸紅妹
    我是陸紅妹,是貴州黎平縣肇興鎮堂安村侗寨一名貧困生。大學就讀四年來我一直都享受貴州精準教育扶貧,非常感謝國家有這麼好的政策,讓像我一樣的貧困生有機會就讀大學,也讓像我這樣類似的家庭減輕負擔,因為上大學這筆費用,我和我妹妹都有機會讀書。
  • 「我的扶貧故事」思群眾之所思 想群眾之所想|鼓揚鎮田哨村扶貧...
    在家務農的成年勞動力僅有五人,年輕人都外出務工,為廣大群眾提供上門辦件的便民服務成為近年扶貧工作重點之一。上門交醫保、辦養老、帶油鹽、交話費、送病人等組成了日常工作主要部分,在為群眾辦實事過程中感覺心裡五味雜陳,累但快樂,在一件件小事中體會到了充實感、成就感、獲得感。
  • 「我的扶貧故事」心中有愛,才能交給群眾一份滿意的答卷丨劍河縣...
    「幹部,你們來這裡一年多了,幫助了我們很多,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變,聽說你們工作要結束了,你們要回去上班,我們會不習慣,會捨不得你們的,以後你們要多來看我們哦!」這是高標村一個村民拉著我手說的話,這也是大多數村民的心裡話。
  • ...故事」以刺繡之名,繡出致富華章丨黎平縣永從鎮上寨村手工刺繡...
    但我沒有放棄,堅持完成大學學業,主攻工藝設計專業。大學畢業後,我來到黎平順化鄉做一名鄉村教師。有天,我的母親與我長談了一宿,希望我學習並傳承刺繡工藝。可右手手指殘疾的我能做好刺繡的活嗎?在母親的勸解下,我決定試試。我自己設計圖案,右手不行用左手,經過三年的潛心鑽研刺繡技藝,勤學苦練、拜師求藝,我突破了自己並學成了技藝。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堅守扶貧路,讓愛敲開幸福門丨普定縣馬場鎮羊...
    從學校畢業後,我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至今,已經有27年的教齡了。幼年的艱苦生活讓我堅信讀書能夠改變命運,所以,執教過程中,我想方設法,盡力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不讓學生因為家庭困難而輟學。我叫李翥,出生在普定縣馬場鎮半廂村,父母離異,由母親撫養長大,從小家庭生活艱苦,得到過許多人的關愛和幫助。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想盡力幫助那些曾經像我一樣家庭困難的孩子。1990年8月我考入貴州省安順地區鎮寧民族師範學校,1993年7月分配到馬場鎮龍潭小學任教,1994年3月調入馬場鎮羊場小學。
  • 「我的扶貧故事」從「新人」到「老兵」丨大方縣六龍鎮紙廠村駐村...
    我叫尹廷貴,現在是大方縣醫療保障局派駐六龍鎮紙廠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從2017年到現在,我先後在興隆鄉、六龍鎮駐村,三年的駐村工作,我從一個扶貧工作上的「新人」走到「老兵」,也使我逐漸走向成熟。   到興隆鄉上壩村駐村時,我是一名剛參加工作的新人,對駐村工作既充滿了期待也有些許的迷茫。
  • 「我的扶貧故事」瑤鄉「山鳳凰」立志反哺家鄉|黎平縣順化瑤族鄉己...
    「姐姐,你看我這畫畫得怎麼樣?這是我們老師布置的作業,我修改了好幾次都覺得不滿意,你給我提一點建議吧。」劉婢年是黎平縣順化瑤族鄉己貢村二組建檔立卡戶劉啟光之女,當時正值盛夏,烈日高照。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個額上滴汗、眼神有光、嘴角上揚,熱情得像這六月驕陽的瑤族姑娘劉婢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