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定得吃的湯圓年糕,卻上了醫生的「黑名單」!這個冬至,我們吃點不一樣的!

2021-02-17 浙江在線健康網

今天18時44分,我們將迎來冬至節氣。


北半球將迎來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自冬至開始,我們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即人們常說的「進九」。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餃子,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

在杭州,過冬至一般都要吃年糕。

老底子講究點的,冬至這一天,要吃三頓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圖個年年高。


但是,一天吃三頓年糕真的好嗎?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副主任楊建鋒說,過冬至要吃年糕、湯圓等圖個吉利是好,但千萬別多吃,而且並不是人人都能吃的

楊建鋒解釋,「過多食用年糕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且由此還會產生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可能會導致有慢性胃病、胃潰瘍的人發病。」

現在,雖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飯菜更豐盛了,但「吃不下」、「吃不好」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多。大家對胃酸、胃脹似乎習以為常,很多人也覺得沒多大事兒,抽屜裡備個斯達舒、嗎丁啉就當做解決問題了。可其實,這「胃不舒服」就或許是「腸穿肚爛」的信號。

「如果說是因為吃撐了,休息一會兒能夠恢復,那完全不用擔心。但事實上,胃脹氣的人往往是不吃也覺得難受,有些甚至覺得沒胃口而吃不下東西,這時候就要注意觀察了。長此以往,說明胃有炎症,胃動力正在消退。」楊建鋒介紹。

如果胃酸、胃脹現象一個月內出現次數低於2次的,可以不用擔心;如果1周有3-4次反覆發作的,就必須重視起來。尤其是胃出現半夜痛,更有甚者連帶後背腰部疼痛,就極有可能是胃穿孔的信號了。

都說胃病需要長期調養,那麼胃要如何調養呢?楊醫師建議,腸胃不好的人日常飲食要以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比如小米粥、煮爛的麵條、蘇打餅乾等,千萬不要吃太酸、太辣的刺激性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節常見的冬筍、糯米類食物,有胃病的人要格外警惕。筍最好別碰,茶要喝也要泡得淡一些。而像年糕、麻餈、八寶飯等糯米食品,因為不容易消化,也不建議多吃。

冬季進補符合季節「藏」的特性,能夠為身體儲存足夠的營養,提高身體素質。

由於冬季尤其是冬至後以寒冷天氣為主,故進補偏於溫熱、補養陽氣以抵禦寒邪。

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內臟,公雞,鵝,海參,烏賊,大棗、核桃、扁豆,薯芋類,蔥、蒜、韭、姜,蠶豆,小麥粉,酒類等。


豬肉及其肝、腎、肺等,蛋類、母雞、鴨、豆腐等,芹菜、蘿蔔、桂圓、蘑菇類,蜂蜜、蜂乳等。


甲魚、鯽魚、淡菜、海帶、海蜇、梨、橘、蘋果、香蕉、百合、芝麻、綠豆、赤豆、豌豆、黃花菜、銀耳、燕窩等。


除了注意食物的選用外,還須注意烹製技法:

滋補食品,宜清燉、清蒸或煨湯,口味清淡;溫補食品,宜紅燒或醬滷,口味濃重;平補食品,可二法兼用,口味則以平和為。

延伸:

女人冬季多養肝

女子以血為本,肝為女子先天。對於女性而言,肝臟這個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眼睛有關的疾病、與筋有關的疾病、婦女月經不調等婦科問題,往往與肝有關。

男人冬季多補腎

中醫以為,腎有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主水液代謝等功能,被稱為「先天之本」。故養生家把養腎作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


1、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

應避免大汗淋漓的高強度運動,否則會使陰津和陽氣丟失,不利於閉藏,還容易感受風邪,尤其是女性,以及陽虛、血瘀體質者要特別小心。鍛鍊者應以強度適中的運動為主,讓身體發熱或微微出汗即可。

2、選擇適當的運動時間

如果運動時間不適合,會消耗人體內儲存的能量,擾亂正常的生理周期,無法得到真正的健康。等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因為冬季天氣寒冷,晨練過早容易使人體受寒冷空氣刺激,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時間自由度大的鍛鍊者,可將晨練安排在早上7點到9點這個時間段;早晨時間緊張的上班族,則可在早上六七點時進行適度鍛鍊。

冬季氣溫寒冷,天氣陰沉。而一天的時光分布也是夜長晝短,人在黑暗中待得時間長了,與睡眠有關的體內激素水平就升高了。另一方面,中醫認為,在萬木凋零、生機潛藏的冬季,人的陽氣不正,也會使人精神狀態萎靡和不振。


小編建議,可以用以下四種方法應對冬乏哦~

睏倦思睡時,用具有芳香氣味的牙膏刷牙漱口,並用冷水洗臉,提高機體神經系統的興奮度,從而達到解困消乏的目的。

如果長期在室內,可以在室內添置一些色彩豔麗並富有生機的飾物以及花草,給人以一種賞心悅目之感;良好的視覺刺激,有利於消除睏倦。

睏倦時,可聞聞風油精、清涼油、花露水以及點燃的衛生香味道,可驅除困意,振作精神。如果能因地制宜,在居室、陽臺或庭院中種養一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時令花草,對緩解乏意也有益處。

睏倦時,常聽些曲調優美明快、有激勵振奮人心作用的音樂或歌曲,以愉悅身心,或者欣賞一些相聲、小品、笑話及喜劇影視,在獲得歡笑中,興奮神經,驅除困意。


其實,小編想說的是,這大概是小編過得最「霧裡看花」的一個冬至了!


霧霾這麼嚴重,根本無心工作和學習啊!

在霧霾中努力「求生」的我們,

到底該吃些什麼呢?

味甘性寒,含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B1、B2,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之功效。藥用能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確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津的作用。如果脾胃虛寒,建議煮著吃更好。


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它含一種多糖蛋白質的混合物「黏蛋白」,對肺和人體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味甘、淡,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的作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此外,銀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膠質,是良好的潤膚食品。


被人們譽為「神仙果」,是清咽利肺、止咳化痰的首選,霧霾天喝羅漢果茶對預防相關疾病均有幫助。果實營養價值很高,含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葡萄糖、蛋白質、脂類等。以果入藥,具有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毒、潤肺、益肝、生津等保健功效。


有潤肺、養肺、止咳、養血安神的作用。除含有澱粉、蛋白質、鈣、磷、鐵等營養素外,還含有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這些生物鹼成分具有養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對病後虛弱的人非常有益。可做成百合銀耳粥,注意要選用新鮮百合而非幹的,這樣的清肺效果最佳。


營養非常豐富,不同種類的豆磨成的豆漿還有相應的獨特益處。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還含有維生素B1、B2和煙酸。


根莖類蔬菜,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維生素C、萊菔甙等,生食熟食都可以。白蘿蔔中的芥子油、澱粉酶和粗纖維,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和止咳化痰的作用。可做奶燉蘿蔔湯。在蔥姜加清水後,將稍炸過的蘿蔔塊和牛奶放入同燉,爛後放鹽即可,既滋補又清肺。


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等功效。木耳中鐵的含量極為豐富,故常吃木耳能養血駐顏,並具有防治缺鐵性貧血的功效。木耳中的膠質可把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


浙江在線健康網整合自騰訊、搜狐、中國養生網等

監製:曹漪潔


相關焦點

  • 冬至吃貨地圖來了!北方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冬至你家吃什麼
    所以想都不用想,今日冬至咱們北方人白天沒時間,晚上肯定得來一頓餃子。南方吃什麼呢?看吃貨地圖的甜蜜地區,湯圓是南方冬至明星單品。餃子還要自己做,超市買的總感覺不香,湯圓可是超市買一下煮煮就行了!這話是不是暴露了我是個北方人呢,很多南方人會在重要的節日做一份湯圓,餡料也是豐富多樣的,芝麻,豆沙,肉餡。
  • 冬至你家吃什麼又上熱搜了!水餃年糕湯圓豆腐糯米飯火鍋……「睏覺...
    每年,還有另一個有關冬至的熱門爭議是吃什麼。今天相信大家的朋友圈,也被水餃和湯糰瘋狂刷屏。餃子作為北方代表獨領風騷,生怕「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而到了南方,答案就五花八門了,有人曬湯圓,有人曬餛飩,還有麻餈、糯米飯、蕎麥麵、火鍋,吃什麼的都有,還有人索性把湯圓和水餃煮在一起。最特別的是竟然還有吃豆腐的?!
  • 冬至吃餃子?不,我們吃健康又美味的鹹湯圓!
    活動前,社工們跟長者聊起了他們的冬至風俗。包湯圓還是包餃子?吃午餐還是吃晚餐?之所以會做那麼多不同的顏色,就是想讓長者們玩得開心,吃得健康!」寶哥哥了解到,不僅是想出了七彩湯圓的創意,清姐還自己在家準備好了調色用的蔬菜汁,她聯合另外兩個義工早早的在廚房準備包湯圓用的食材以及煮湯圓用的湯底。
  • 中國冬至習俗各不同,南吃湯圓北吃餃,廣東人:冬至大過年……
    杭州—吃年糕年糕,作為中國人非常喜愛的一種傳統美食,在春節和冬至時候,很多地區都還保留著吃年糕的講究。杭州人冬至吃年糕,是從明末清初到現在的習俗了,冬至吃年糕,寓意著年年長高,圖個吉利的說法,因此每逢冬至的時候,杭州人都會做三餐不同的年糕,早上吃芝麻拌白糖、中午吃炒年糕、晚上則是湯年糕。
  • 今天冬至,你家上的餃子還是湯圓?
    今天就是冬至了,可這個冬至吧它又跟別的節氣不太一樣,它同時還是個傳統節日,祭祖掃墓等早已是民俗...
  • 冬至|冬至節日習俗|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
    湯圓江南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湯圓,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 冬至到,除了餃子,湯圓、年糕也是美味選擇……
    冬至時,很多北方地區的人們吃餃子、吃肉湯,南方一些地區吃湯圓,還有地區冬至有著別樣美食,一起看看這一天全國各地吃什麼吧。北方:冬至餃子不凍耳朵冬至這一天,北方大部分地區流行吃餃子。俗語說「好吃不過餃子」,冬至也不例外。
  • 冬至大過年!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在深圳不叫事!
    據說 南北方在冬至吃什麼的問題上 一直爭論不休 梅州 豐順人除了吃冬節圓,還會吃一款點心,叫做「嘎羅錢」,即甜糯米餈,類似北方年糕,做法卻簡單。
  • 除了餃子和湯圓,居然有人在冬至喝羊湯餛飩吃麻餈糯米飯......
    冬至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素有「亞歲」、「小年」之稱。但對於吃貨來說,逢年過節不談歷史,「吃」才是頭等大事!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方式來慶祝冬至,除了餃子和湯圓,還有人在冬至喝羊湯餛飩吃粽子白切雞......今天我們整理了全國各地冬至吃貨地圖,如果你吃膩了餃子湯圓,不如看看其他地區的人是怎麼過冬至的。
  • 南方冬至吃什麼 冬至美食大盤點
    1、湯圓大約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後,江南人也有在冬至以湯圓祭祖、祭灶的。顧祿在《清嘉錄》(1830)卷十一裡記載:「比戶磨粉為團,以糖肉豇豆沙,蘆菔絲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並以饋貽,名曰『冬至團』」。其中湯圓還分大小,有餡而大的稱為粉團,是晚上祭祖的供品,無餡較小的食粉圓,是早上拜神的供品。
  • 冬至吃什麼?昆明人講究多 外省人更是會吃得很
    冬至前,院落裡總是熱鬧得很,大人抬個大研臼到院子裡搗糯米製作湯圓「掉漿面」,大點的孩子就搬個小研臼開始幫著家裡舂核桃和芝麻,小點的孩子就抬個簸箕等著「新鮮出爐」的餡料,把它們散開晾在窗臺上。再放上一夜,核桃、芝麻粉就會凌(凍)起來,包出來的湯圓可以多放幾天。冬至當天一早,家中的長輩早早便起來,將調漿面和好,然後一家人開始包湯圓。
  • 冬至要吃湯圓是為什麼?冬至吃湯圓的寓意由來及傳說介紹
    2017年冬至到了,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2017年冬至具體時間)。那麼冬至吃什麼好?冬至的飲食習俗各不相同,江南一帶有冬至吃湯圓的習俗, 冬至為什麼吃湯圓?冬至吃湯圓有哪些寓意?詳情如下:冬至吃湯圓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 冬至節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
    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
  • 今日冬至,有關冬至的習俗美食有哪些?習俗不一樣吃的也不一樣
    冬至作為冬天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氣,它自然也會有一些特有的習俗美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冬至的習俗美食,各地習俗不一樣吃的也不一樣。餃子冬至吃餃子來源於東漢張仲景冬至施捨「驅寒嬌耳湯」,據說這個「嬌耳」也就是最早的餃子。餃子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餡料包出來的餃子也不一樣,適合冬至的餃子有很多,比如白菜豬肉,蘿蔔豬肉,胡蘿蔔羊肉,小瓜雞蛋,白菜粉條等,這些都是不錯的餃子餡。湯圓
  • 冬至吃湯圓的由來
    我們民間有一句俗諺: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湯圓。所以一到冬至,就可以看到市場裡到處擺著芝麻湯圓、花生湯圓,鹹的、甜的各色湯圓,家庭主婦也忙著磨米做湯圓,希望一家人都可以吃上湯圓,一家人好團團圓圓。有些人家,在吃過湯圓之後,還在門上粘上一兩粒湯圓。
  • 各地冬至吃什麼?餃子、湯圓、羊肉,還是……
    北京人:吃餛飩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過去北京有冬至吃餛飩的說法,餛飩這類象徵團圓的食物可謂是冬至餐桌上的首選。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冬至吃餛飩希望可以破除「混沌」變聰明。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過了冬至,太陽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逐漸變長,因此冬至也有「六陰消盡一陽生」的說法。 氣候特徵 「冷在三九、四九」。由於我國疆域遼闊,氣候相差懸殊,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而言實際上要偏遲。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南方為什麼要湯圓由來介紹
    12月22日是2019年的冬至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冬至吃湯圓是南方習俗。當然也有些地方還有其他的飲食習俗。冬至節氣你家吃什麼?冬至吃什麼?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
  • 冬至福利!寧波卡酷為您送上暖心湯圓!
    在南方地區,冬至則流行吃湯圓。到了冬至這一天,江南人家都會做糯米圓子祭祀祖先,而後將糯米圓子煮熟,合家品嘗美食,號稱「添歲」。糯米圓子演變下來,就變成了我們現在吃的湯圓,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除了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代表著勞動人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 今日冬至,餃子、湯圓、羊肉,你想吃哪一個?
    「冬至給我的感覺是舌尖上的記憶。形容不出來那種感覺,就像重慶人對火鍋的愛,我們東北人逢年過節喜歡吃餃子。」12月18日是周六,許建新和老婆一起到超市買了芹菜、香菇、大蔥和豬肉餡。按東北的方式,餃子一定是自己包的,才是最好吃的。「冬至這天正好趕上周一,我倆下班回家估計都晚上9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