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記者在臺過年體驗:青蛙蝴蝶蜻蜓救活一個村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在臺灣有知名的「三粒米」,分別是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南投縣埔裡鎮「桃米」社區、臺南市後壁區「無米樂」社區,神奇的是前二者卻不產米,一產木屐,一是青蛙「當家」,而「無米樂」社區反而盛產有機米遠銷島內外。

  其中的「桃米」就是今天要說的故事的主角。在桃米,這裡的民眾把青蛙當「頭家」、「老闆」,因為他們靠青蛙發展致富,除了青蛙,還有蝴蝶與蜻蜓,可稱為桃米的「吉祥三寶」。正是有了「吉祥三寶」,才讓桃米這個僅有1200多人、18平方公裡、原本就貧窮的小山村,沒有因為遭受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的重創而毀滅,反而找到「捷徑」完成「社區重建與再造」,從名不見經傳的落後山村成為島內外爭相前來觀摩、取經的「桃米生態村」。

  南投桃米人稱青蛙為「老闆」

  沿著桃米種瓜路走進一片山林間,一座「綠屋」民宿映入眼帘。入口處就是一幅青蛙挑米的彩繪,走進民宿,樸拙的牆面是以紹興酒甕鑲嵌的青蛙,亭子中、扶手欄杆上,更是隨處可見青蛙造型,連客房裡潔白的床被上也「趴」著一隻綠蛙。

  民宿的主人叫邱富添,有桃米「青蛙王子」美譽。他經營這家以青蛙為主題的民宿,已經有13年了。這裡不只是提供簡單的住宿,還有夜間溯溪生態導覽。正是因為有了這項生態導覽,邱富添把自己的民宿稱為 「生態民宿」,「每年一到夏天,房間都是爆滿,遊客趕來桃米享受『聽取蛙聲一片』的樂趣,冬天,雖然蛙聲少了,但是桃米的空氣和風景,依然吸引遊客,雖然農曆春節還沒到,房間早被預訂滿了」,一年下來,收入將近200萬元(新臺幣,下同)。邱富添把這些歸功於他的「青蛙老闆」。

  那一場地震帶來的改變

  邱富添16歲的時候,就離開桃米去外地打工,因為桃米貧窮,只能靠挖麻竹筍、抓蝴蝶去賣賺點錢,很多家庭負債纍纍,年輕人都跑光了,只留下老人、小孩與狗。而「九二一」地震,更幾乎摧毀了桃米。

  危機也是轉機。地震後,很多年輕人趕回來,看年老的父母。「怎麼讓桃米的年輕人,能夠懷抱夢想與希望,願意留下來參與社區重建?」桃米向長期致力社區營造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發出了求助。在「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協助下,「新故鄉」對桃米展開社區調查,驚喜地發現這裡蘊含豐富生態資源。這讓一向自認家鄉沒有特色的桃米人,產生了自信。那麼桃米要走向何方,答案是:桃米生態村。

  堅持13年迎來億元年綠色收入

  其實,這個「世外桃源」,一路走來並不容易。邱富添透露,最初自己根本不理解什麼叫「生態村」,當時政府採取「綁樁」(「以工代賑」),發給你一些錢,白天要去社區勞作,到了周末,「強迫」你去學習各種生態保育、環境倫理、社區營造的知識,學習生態導覽、物種辨識。害怕學習,他選擇考取物種最少的「青蛙牌照」,沒想到竟被「逼」成「青蛙王子」。

  桃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第一屆「農村再生顧問師」鍾雲暖說,生態村的建設,最初最大的障礙就是與居民的溝通,而當時政府補助的經費也不多,很多只能靠愛心團體的資助以及貸款。

  2000年起,桃米開始培訓生態解說員,每個人的受訓超過1000個小時,目前有36位解說員引領遊客認識桃米生態之美。而一些解說員後來也「兼職」發展了副業,像邱富添就辦了民宿。

  而為給青蛙、蜻蜓、蝴蝶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桃米護衛了3公頃溼地,打造了25座家戶型生態池、3條生態河道,以及種植4萬多棵原生苗木,將一個老舊社區轉型為生態、生產、生活並重的生態村。據介紹,超過五分之一的社區就業人口,投入桃米震後新興的綠色產業,現在每年創造1億元以上的經濟產值和不可計量的生態價值。

  利益共享催生「社區媽媽」

  在桃米,常常會聽到「社區媽媽」一詞,指發揮自己的專長來賺錢的人。鍾雲暖也算是一位「社區媽媽」,她經過考試成為了一名生態解說員,就透過解說賺取收入。在商店中,你還可以看到「社區媽媽」們手工做的瑜伽布偶蛙、青蛙別針、青蛙鉛筆等等。

  而邱富添則稱自己是「社區爸爸」,靠經營民宿賺錢。在他看來,「社區媽媽」得益於桃米社區的「利益共享」發展模式。像邱富添民宿的餐飲由專門的 「社區媽媽」負責,他「認養」的中路坑溪也請「社區媽媽」清理,而報酬不一定是金錢,也可以互相 「頂工」(利用專長互相幫忙,以工代酬),共同致富,共同受益,頗有「大同社會」的味道。

  (林連金文/圖)

相關焦點

  • 大陸記者臺灣過年體驗:青蛙蝴蝶蜻蜓救活一個村
    大陸記者臺灣過年體驗:青蛙蝴蝶蜻蜓救活一個村 2013年02月04日 15:43 來源:東南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鄉村的美麗實踐:「智造」青蛙王國與蝴蝶世界
    旅客們來到這裡,一定會在夜晚時分舉著手電筒,穿著雨鞋,去看看桃米村最著名的青蛙。蛙聲一片中,仿佛在聽一場「溼地吹奏會」。這時,講解員會適時解說每種青蛙的特點,旅客可以在玩樂和學習中,體會生態之美。  桃米村位於臺灣南投縣埔裡鎮,這個充滿生機和趣味的鄉村,曾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遭受重創。誰能想到,帶來一片嶄新圖景的竟是河塘裡一隻只不起眼的青蛙,而這一切則源自一對記者夫妻。
  • 圖文教程:寫意蝴蝶、蜻蜓畫法範例
    蝴蝶蝴蝶的品種在昆蟲界數量很多。它色彩鮮豔,非常美麗。由於蝴蝶形態優美,色彩豐富,所以在花鳥畫中也就成為畫家表現最多的昆蟲之一。↓↓↓動態參考↓↓↓蝴蝶創作蝴蝶的外形美麗多變,顏色也是絢麗多彩,其翩翩飛舞的姿態別具美感。蝴蝶多與花卉相配,一靜一動更顯意趣。
  • 臺籍空乘「大陸春運」初體驗
    資料圖:廈門航空公司臺籍空乘正在為旅客服務。王東明 攝  (新春見聞)臺籍空乘「大陸春運」初體驗  中新社廈門2月16日電 題:臺籍空乘「大陸春運」初體驗  中新社記者 陳悅  早上帶著行李箱出發,傍晚時分結束一天的飛行,拖著行李箱走出機場,這是春運啟動以來蘇意雯每天的行程。
  • 從青蛙之旅,看桃米村如何玩轉鄉村振興
    說振興,前提是它一開始是衰落的10年前它叫垃圾村:臺灣桃米村是一個擁有1200人的村落,他是臺灣南投縣埔裡鎮最貧窮的村落之一,因為鎮裡的垃圾掩埋場就設在這裡,居民就自嘲這裡是「垃圾裡(村落)」。人口流失的空心村:與大陸多數農村現狀一樣,桃米村長久以來傳統農村產業沒落,人口外流現象突出,它變成了一個人口結構老化,農業經濟衰退的老舊社區。 地震後的廢墟之地:1999年9月21日凌晨,臺灣發生「9•21」大地震,這是臺灣百年來最嚴重的地震,桃米村作為災區,徹底淪為廢墟之地。
  • 刷臉支付:青蛙能吃掉蜻蜓嗎?
    從名字來講支付寶的刷臉支付設備叫「蜻蜓」,微信的叫「青蛙」。訪間傳聞青蛙是用來吃掉蜻蜓的,最終能不能吃掉,誰都不清楚,但清楚的是兩者撒幣鏖戰,最終的效益肯定是加入這場刷臉付市場爭奪各代理商們……目前,兩大巨頭爭奪市場的方式,主要是:巨頭先授權給服務商,服務商再去全國發展代理。
  • 《旅行青蛙》蝴蝶喜歡吃什麼 蝴蝶怎麼遇到
    導 讀 旅行青蛙蝴蝶喜歡吃什麼,帶什麼出門可以遇到蝴蝶,分享篇旅行青蛙帶什麼出門可以遇到蝴蝶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到各位玩家
  • 二年級小學生問「青蛙吃蜻蜓嗎?」查資料後,語文老師汗顏!
    一個同學說「青蛙一邊跳一邊吃蜻蜓,」之後,另一個同學「咦」了一聲,我也疑惑了「青蛙吃蜻蜓嗎?」由此生成了課堂的精彩插曲:全班師生對「青蛙吃蜻蜓嗎?」展開了相當熱烈的討論。當然,語文課,並不是科學課,孩子們討論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找到科學,更多是為了思維以及語言表達的訓練。一個男生率先發問「益蟲吃益蟲嗎?」
  • 三年級優秀《昆蟲備忘錄》賞析:蜜蜂、蝴蝶、螳螂、蜻蜓……
    2、以表格的形式:畫出一個表格,詳細分為幾行幾列,分別填入昆蟲名稱、別名、身體特徵等多項內容。這位小作者選擇描寫的昆蟲是螳螂,作者在寫備忘錄之前寫了一個講解提綱,記錄了自己借鑑的語句,說明作者查閱了很多相關的資料,足以說明這位小作者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的積極性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小作者的文中介紹了螳螂的別名,種類,食物,還生動描寫了螳螂的外形及身體各部位的特徵。
  • 大陸駐臺記者,年後將被「自然清退」?
    導讀:近日,臺灣《旺報》發表名為《陸駐臺記者,年後恐自然清退》的文章稱,今年由於疫情,臺當局對於入境臺灣的人士嚴加限制,因此也造成駐臺大陸媒體無法正常進行記者輪替。大陸駐臺記者有些在臺灣已經滯留了一年,有些駐臺記者不敢返回大陸,因為怕到時候臺灣當局進行限制,不能夠再去臺灣,而接替的同事又無法及時進入臺灣,使得對臺灣的新聞報導空缺。
  • 〖丈量城市〗青蛙王子故鄉:桃米村
    1999年的「921」大地震,使桃米村受到重創,加之交通閉塞、資源極為貧乏,桃米村成了埔裡鎮最貧窮的村。震後,新鄉紳廖嘉展夫婦帶領村民積極開展重建工作,走上了生態旅遊的鄉村振興之路。經過對當地資源的挖掘,桃米村建立了全臺首個青蛙觀光特色社區。歷經十多年重建,桃米村已經從一個環境雜亂、發展無力的邊緣社區,轉型成為一個融有機農業、生態保育、文化創意等於一體的臺灣鄉村生態社區永續經營的最佳典範。
  • 40年支付的革命,「蜻蜓」VS「青蛙」,誰將成為最後的王者?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們大家好不容易才熟悉了現有的生活方式,沒想到轉眼間一切就又得重頭學習和適應。要怪,也只能怪這世界變的太快。隨著我國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掃碼支付儼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家常便飯,無論是吃喝住行還是娛樂玩耍,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到今天已成為我國主要的生活方式!
  • 小學生提出疑問:青蛙吃蜻蜓嗎?課堂上五花八門,查證後老師汗顏
    小學生提出疑問:青蛙吃蜻蜓嗎?在談到教育的時候,一直以來小學教育就成為了人生當中的關鍵所在,這對於任何的一個孩子來說都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很多人抨擊如今的教育,大約是3歲的時候就已經入學,而之後就不斷接受者無窮盡的知識當中,有人就提問,難道這真就有這麼多學的?我想最主要的還應該是去注重整個的一個智慧增加,這不在之前就在我周邊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情。
  • 現在農村為什麼鳥多,蛇青蛙蜻蜓卻很少了?這個原因最主要
    導讀:農村現在除了鳥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都少了,罪魁禍首就是人類,是人類改變了這個環境。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從生物學的角度來分析,也就是食物鏈某方面斷了,那麼緊接著就會帶來的一些動物減少或者是滅絕。像蟲子,青蛙,蜻蜓,這些都屬於食物鏈的最底層,而鳥類和人類是上層。
  • 為什麼農村現在除了鳥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都少了?
    正如題目說的那樣,"農村除了各種鳥,現在越來越多外,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卻越來越少了。這是什麼原因呢?事實上,任何動物的生存與發展,都與它們的生物圈,有著密切的關係。不過像蛇,青蛙,蜻蜓等可就沒那麼幸運了。蜻蜓,青蛙的幼蟲必須在水裡生存。而現在的農村,水田、小河、溝渠很多都雜草重生,多數乾涸了,它們根本無處產卵。而大一點的水源,比如池塘,由於裡面的魚太多,也不適合於它們的幼蟲生存。而在大一點的水體,卻有可能受到了各種汙染,也不適合與它們的生存。
  • 「青蛙吃蜻蜓嗎?」二年級孩子的提問,讓老師汗顏,真是不學不行
    對於「終身成長」這個概念,或許很多人只是停留在表層中,認為學習只是階段性的事情,但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的經歷告訴你:如果你不學習,可能連一個二年級的學生都比不了。「青蛙吃蜻蜓嗎?」二年級孩子的提問,讓老師汗顏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一位小學語文老師要求孩子們用「一邊……一邊……」造句。其中有個同學的造句是「青蛙一邊跳,一邊吃蜻蜓」。
  • 旅行青蛙中蝸牛身份是什麼 旅行青蛙蝴蝶是誰
    旅行青蛙中蝸牛身份是什麼旅行青蛙中蝸牛身份是什麼? 旅行青蛙蝴蝶是誰? 是不是有好多小夥伴不知道,那些還不知道的小夥伴快來一起看看旅行青蛙中蝸牛身份其實還是青蛙的好朋友,青蛙每次旅行完都會帶來一些食物的獎勵,而這些食物可用來送給蝸牛兄弟。點擊蝸牛即可出現一個界面,在第四個選擇裡就是食物了。
  • 臺北警察對大陸駐臺記者的特殊「關懷」
    >事件:海峽導報派出首位駐臺記者,赴臺北開始為期三個月的駐點採訪。果不其然,當我入住大陸駐點記者「固定酒店」——臺北富園酒店的第二天,就接到了轄區警官的電話。電話那頭非常客氣,在簡單問候之後,提出要請吃飯。雖然有點困惑,但還是接受了這「不情之請」。
  • 昆蟲滅絕,蝴蝶和蜻蜓或將在本世紀消失?不會!
    也就是說,到本世紀末,可能就再也看不到蜜蜂、蝴蝶或蜻蜓等等昆蟲了,而這對地球生態造成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10000年仔細看了這則消息裡科學家的描述,想說,雖然科學家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是就像地球不會在本世紀流浪一樣,蝴蝶也不會在本世紀滅絕。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