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拐撐起編織夢

2020-12-13 殘疾人事業

小時候,鄉村醫生的一劑針水剝奪了他奔跑的權利。40多年過去了,雙拐成了日日陪伴他的「雙腿」。他靠弟弟上小學時帶回家的書本和堅韌不拔的自學毅力打下了文化基礎,他靠表哥用背帶背著走村串寨學會了養活一家人的竹編手藝。如今,他創辦的竹編加工廠安置了十幾個殘疾人就業,帶動了周邊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業。他就是冊亨縣坡妹鎮大路村李家房組的肢體殘疾人李克宿。

圖為李克宿在編織

小病釀大禍,奔跑成夢想

李克宿自幼聰明好學,深得父母兄弟姐妹們的疼愛,然而在大山深處的他,怎麼也沒有料到一次小病竟然會奪去了他行走和奔跑的權利。那年他四歲多,因為感冒被母親背到一個鄉村醫生的家裡,母親請求那位醫生為李克宿打一針,幼小的李克宿像是會預料到有不詳之兆似的,怎麼也不肯接受打針,對於那個他永生難忘的場景,他至今都還記憶猶新,他回憶說:「當時我還小,但是那次打針的記憶卻非常深刻,我不願意打,大人們怎麼勸說我都不願意,最後是那位醫生用幾張撲克牌和一個會發出聲音的水壺蓋逗樂我,轉移了我的注意力才打的針」。回到家後,疼痛慢慢向他襲來,漸漸地,疼痛遍布他的全身,幼小的他還不知道,那一陣陣的劇痛會給他帶來永遠都不能直立行走和奔跑的災難。當疼痛變得麻木時,他只能屈服於命運的安排,艱難地在地上爬行著,通過不斷的自我磨練,雙拐撐起了他的別樣人生。

奮發勤自學,閱讀明事理

他的家鄉是一座偏僻的小山村,山路崎嶇難行,到了上學的年齡時,他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的同齡夥伴背著書包去上學。儘管他也很渴望學習,但他出不去,整天只能呆在家裡。終於有一天,小他四歲的弟弟到了上學的年齡,他喜出望外,他在弟弟的引導下開始自學起課本來,弟弟每日的學習要點成了他的必修課,弟弟成了打開他學習之門的第一把鑰匙。如今,已經身為人民教師的弟弟回憶起當時的學習情景還興奮不已:「每天學多少,學哪幾課?要背課文的哪幾段?全聽哥哥的安排。「弟弟還沒小學畢業,他已經靠自學掌握了大量的知識。閱讀能力攀升,看小說,成了他了解世界的窗口。「四大名著」、《射鵰英雄傳》、《儒林外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些年代在村裡流傳的小說都是他最喜愛的讀物,在閱讀裡他明白了很多人生哲理,他明白必須靠自己的能力站起來、走出去、堅強起來。

圖為宏發竹編加工廠

表兄伸援手,背帶成就學徒夢

12歲那年,李克宿的表兄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名下肢殘疾人坐在地上編織簸箕。表哥喜不自勝,快馬加鞭地將他所看到的場景跑去告訴了李克宿,問他願不願意去學篾匠,幫人家打簸箕、竹筐、篩子。聽到這個消息,李克宿興奮不已,巴不得馬上就能去學門手藝。表哥也沒有半點猶豫,拿起李克宿媽媽背娃的背帶,將李克宿背在背上,踏上了背弟學藝的漫漫長路。李克宿很是用心,沒過多久就能出師幫別人家編簸箕了,雖然一天才幾角錢的工錢,但對李克宿來說也宛若迎來一片昂然生機。他終於可以通過勞動養活自己了!幫別人家編簸箕他很用心,也很努力。不通電的年月,在煤油燈下,他幫別人家編簸箕要編到晚上十一二點,當僱主都已經酣然入睡時,他又拿起小說讀到凌晨兩三點才肯睡覺。

自立又自強,竹編成就夢想

走進李克宿的宏發竹編加工廠,殘疾人員工們都在開心地工作,一派熱鬧祥和的氣氛。一名坐在輪椅上的員工吸引了記者的眼球。他叫張祖貴,與李克宿同屬一個村,在竹編加工廠工作已有兩年多的時間,由於不會手藝,只能做打磨竹片這個流程的工作,每月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張祖貴很滿足,十分感謝李克宿能為他們這一群殘疾人提供就業的機會。

圖為宏發竹編加工廠員工張祖貴

在李克宿新擴建的廠房裡,首先躍入眼帘的是牆壁上仿若毛筆揮就的藝術字相框,湊近一看,原來是一幅幅竹編的字畫,很有藝術氣息的文字,簡直不敢相信是出自眼前這雙略顯粗糙的大手。

李克宿介紹,他從12歲開始學習竹編。在上世紀農耕勞作盛行的年代,家家戶戶門前都是泥巴路,收割的糧食都靠簸箕來晾曬,竹編成了他養家餬口的主要經濟來源。隨著打工浪潮的不斷崛起,他的產品也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所生產的竹編也由最初的簸箕、篩子、撮箕等農業生產用品用具轉化為竹編家具和工藝品。為提升產品工藝質量,李克宿於2013年到四川省青神縣竹藝城參加了平面竹編培訓學習。通過學習,他掌握了山水畫、名人書畫和名勝古蹟等的平面編織和一些水竹家具的編織。

學成歸來的李克宿立即將農業用具編織與旅遊、觀賞用品編織和家用小物件編織同步上馬,培訓了一批留守婦女作為技術骨幹,遇到工藝物件訂單就分發給她們編織,遇到農業用品用具訂單就召集殘疾員工按流程分工編織。

加工的不同類別的物件,對竹子的原材料要求不一,有的物件要綿竹,有的物件要水竹,有的物件要金竹。而水竹是當地稀缺的物種,為此,李克宿狠下決心,從四川引進水竹苗,在家鄉種植水竹12畝,讓自己家鄉的荒地披綠裝,為自己今後的竹編儲備充足的原材料,以解原材料運輸成本高的後顧之憂。目前他種植的水竹長勢良好,再過兩三年就可成才使用。

2014年,由李克宿發起創辦的冊亨縣宏發竹編工藝廠成立了,解決了15名周邊殘疾人和8名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李克宿不服輸的毅力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同樣也感動著當地人民政府和殘聯組織,他的竹編加工廠於2014被確定為州級殘疾人創業就業示範點。在2019坡妹鎮「勵志行動」評定活動中被評為「殘疾人家庭創業戶」。冊亨縣殘聯爭取東西部協作資金20萬元,用於生產廠房的擴建,鼓勵他帶動更多的殘疾人走上致富之路。目前15名殘疾員工就業穩定,加工廠按照訂單式生產,每年除去生產成本和員工的工資,加工廠還有7-8萬元的收益。加上種植金銀花等收入,李克宿維持一家人的開銷不成問題。介紹起目前廠裡的運轉情況,李克宿很開心,陽光和自信洋溢在他燦爛的笑臉上。

來源:黔西南州殘聯

編輯:徐晶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他用雙拐撐起鄉間希望
    經歷了康復努力,曾維奮拄著雙拐登上了渴盼已久的講臺。時隔6年,他重新將失控的人生掌控回來。  曾維奮拄著雙拐,在講臺上一站,就站了13載。13年裡,他自強自立的人生經歷,以微笑面對苦難的人生態度,成為了學生們對他最深刻的印象,也是從這位雙拐老師身上學到的最大收穫。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用雙拐撐起孩子們的希望」
    本報海口7月1日訊(記者郭景水 特約記者韓小雨)今天,在光明日報1版刊登了記者王曉櫻、魏月蘅採寫的2014年「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公益活動專欄開篇作——《用雙拐撐起孩子們的希望
  • 湖北十堰:襪子編織脫貧夢 小香菇撐起「致富傘」
    資料圖,圖為湖北十堰鄖陽區,工廠內的智能化襪機 梁婷 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湖北十堰:襪子編織脫貧夢 小香菇撐起「致富傘」中新網湖北十堰9月26日電 題:襪子編織脫貧夢小香菇撐起「致富傘」記者 梁婷偌大的車間裡,五顏六色的紗線來回穿梭,一排排智能化襪機有序作業,編織出一雙雙款式新穎的襪子。
  • 與眾不同的編織款服飾給這個西班牙小眾品牌撐起了一片天
    之所以會介紹它,是因為編織款式服飾給它撐起了一片天。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平心而論,這個品牌只是眾多不起眼的時裝品牌中的一個,售價也很親民,一件毛衣幾十歐元,一條裙子一兩百歐元。但正是依靠它那超有辨識度的編織服裝系列,這個小眾品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 拄雙拐的「套娃哥」:我要撐起這個家
    拄起雙拐,彎下腰,趙長俞打磨套娃木胚。堅強的趙長俞拄著雙拐找到哈爾濱誠銘匠的宋紅亮學修鞋。  也正是這份師傅緣分,讓宋紅亮決定一定要幫助這個徒弟走出困境。「我這徒弟身上有技術,不但套娃做得好,還會做雕像、串珠等好多東西呢!要不是腿不好,家裡負擔重,不至於生活成這樣。」宋紅亮說。  「他在我那學修鞋,就住在培訓中心,晚上整宿不睡覺,腿疼得直哼哼。怕影響其他學員休息,他就吃去痛片。
  • 安康石泉縣兩河鎮火地溝村:小香菇撐起「脫貧夢」
    安康石泉縣兩河鎮火地溝村:小香菇撐起「脫貧夢」 近年來,石泉縣兩河鎮火地溝村因地制宜,以產業扶貧為著力點,組建了以黨員牽頭,貧困戶為主的脫貧勞務隊,成立了黨員幹部、返鄉能人組成的火地溝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和石泉縣豐年生態農業產業園,全村共發展了8000餘畝核桃、330餘畝烤菸及食用菌
  • 敦煌月牙泉村:「沙漠之舟」撐起「小康夢」
    月牙泉村:「沙漠之舟」撐起「小康夢」鳴沙山下、月牙泉畔的敦煌市月牙泉鎮月牙泉村,依託獨特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融入敦煌旅遊發展大潮,逐步形成了以景區駝運為龍頭的產業體系。
  • 手工編織山棕床墊 「墊」起一個致富夢
    手工編織山棕床墊 「墊」起一個致富夢 2012-11-12 15:13    來源:江津網
  • 巧手「編織」脫貧夢
    舉報    寒風凜冽,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最低氣溫達零下20攝氏度,44歲的宏偉鄉宏偉村脫貧戶馬長蘭坐在炕頭,熟練地編織著籃子
  • 【點亮心靈·傳遞真愛】李克宿:巧手編織小康夢
    李克宿,1971年9月出生於冊亨縣坡妹鎮大路村李家房組,宏發竹編工藝廠創辦人,幼年因病致殘,不能獨立站立行走,可他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利用自己的一雙巧手在編織自己的小康夢,並帶動周邊多名殘疾人行走在小康路上。
  • 山東日照嵐山區檢察院開展司法救助 撐起女孩求學夢
    正義網日照12月22日電(郭樹合/通訊員嵐劍)「感謝檢察官對俺閨女上學的關心,幫助她圓了上學夢!」近日,家住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巨峰鎮後山旺村的村民張成鵬懷抱四歲女兒,從嵐山區檢察院檢察官手中接過5萬元司法救助金時,激動萬分。  據了解,張成鵬在今年年初遭遇了車禍導致腰腿骨折,至今行走不便,生活難以自理。
  • 花卉編織的中國夢 小康年
    麻念莊郊野公園小花編織的中國夢
  • 玉兒紡-八爪漁網紅棉鞋編織教程+起針表+視頻教程+編織說明
    八爪魚棉鞋4041碼,起42針,織34排,換卡其線先織16針,之後每行遞減1針,重複8次,大人織4組,2行太陽花,小孩織3組,1行太陽花。一、起針表二、八爪魚手工毛線棉鞋簡易教程1、八爪魚棉鞋4041碼,起42針,織34排,換卡其線先織16針,之後每行遞減1針返回織,重複8次,織完換綠線織2來回,依次重複4次
  • 「草原巾幗助脫貧、巧手編織幸福夢」
    為深入推進草原巾幗脫貧行動,進一步拓寬婦女就業創業渠道,推動手工藝技能的發展和傳承,12月3日,集寧區婦聯走進泉山街道通州社區,舉辦了以「草原巾幗助脫貧、巧手編織幸福夢」為主題的2020年婦女手工技能培訓班,旨在進一步提升城鄉婦女自主創業能力,提升婦女審美情趣,感受編織藝術的魅力,
  • 【決勝2020】走進陳寨村手工坊,看一雙雙巧手編織幸福明天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手工編織,經過不懈努力,她逐漸學會了各種手工編織技術。於是,她晚上編織各種工藝品,白天擺地攤銷售,家庭經濟情況逐漸好轉。作為一名黨員,楊秋菊暗下決心,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用自己的技術帶領村裡更多的弱勢群體走上致富之路。於是,楊秋菊組織了村裡一些會唱歌、懂表演和會編織的殘疾人,成立了碭山縣摯愛殘疾人藝術團,到縣城裡和外地表演節目、銷售手工編織品,受到了廣泛好評。
  • 棒槌花邊:編織出來的美麗
    花邊的編織需要耐心和細心    桃心花邊  平凡的絲線不平凡的花邊  看著這一張張精美雅致的花邊作品,記者的好奇心大起。平凡的絲線如何織成這不平凡的花邊?  搬出日常編織用的平臺,架上花邊撐子,抄起嘰裡咕嚕的小棒槌,王家卿說幹就幹。  為易於操作,花邊藝人通常會把圖紙固定在蒲團上,將絲線沿著圖紙的紋路用大頭針固定,絲線的另一頭纏繞在略長於手指的小棒槌上。根據花樣的不同,小棒槌的數量也不同。多則上百個,少則數十個。
  • 玉兒紡-辮子針毛線棉鞋編織視頻教程+起針表+編織說明
    起針表都是通用的,大家還需呀根據自己織的鬆緊適當調整一下針數哦,以上僅供參考。成品圖一、中間倒三角棉鞋起針表中間倒三角棉鞋起針表中間倒三角棉拖鞋起針表二、辮子針毛線棉鞋編織圖文教程>1、38碼起40針織8-9排辮子針開始加針。
  • 內黃縣:校園藝術節 為學生編織色彩斑斕的夢
    飄揚的樂曲,舞動的旋律,迴蕩的歌聲,深情的朗誦,一個個創意,一場場戲劇,編織了同學們色彩斑斕的夢。整個校園沉浸在健康向上的氛圍之中。黃縣第二實驗中學 學生張睿瑩說:「我們在學校的生活豐富多彩,針對我們的興趣愛好,學校都會給予大力支持,老師也會分類指導,今年的藝術節我表演了《我和我的祖國》節目,感覺更加自信了,相信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在文化藝術的薰陶下,我們會更加健康快樂。」
  • 生活不只眼前的草場——青海果洛編織綠色發展之夢
    新華社記者 李佔軼 攝新華社西寧12月11日電題:生活不只眼前的草場——青海果洛編織綠色發展之夢新華社記者李佔軼「牧人跟著牛羊走,牛羊跟著水草走。」這是高原牧人信奉的法則。從記事起,索索的生活就沒有離開過草原和牛羊。「現在草長得和羊腿一樣高,從草原上消失的那些動物又回來了。」索索興奮地告訴記者。防治沙漠化面積95.71萬畝,治理黑土灘315.11萬畝,境內黃河、長江流域水質斷面均達到國家標準……這是果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生態成績單。
  • 濟源男子跟手機學編織 自創氣球編織「秘籍」
    他是一名聾啞人,自去年10月份接觸氣球編織後便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在手機上觀看學習氣球編織視頻。20多天後,他初步掌握了編織技巧,然後拿著自己編織的氣球去附近的幼兒園門口賣。他在無聲的世界裡從事氣球編織,「小氣球」圓了他的創業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