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金額和收入確認金額是否必須一致?

2020-12-26 中匯信達

常常聽到財務人員強調風險時有一個判斷標準,就是開票金額一定要和當期收入金額保持一致,說者言之鑿鑿,聽者頻頻點頭。但站在稅法角度真的是這麼個理嗎?今天就想分析分析這個事。

一、開票金額和收入確認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1、開票金額的背後是增值稅納稅義務

開票金額的背後其實是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我們來看看財稅2016年36號文的規定:

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並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

收訖銷售款項,是指納稅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過程中或者完成後收到款項。

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是指書面合同確定的付款日期;未籤訂書面合同或者書面合同未確定付款日期的,為服務、無形資產轉讓完成的當天或者不動產權屬變更的當天。

納稅人提供建築服務、租賃服務採取預收款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這一段話的背後有這麼幾層意思:

(1)、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最重要判斷標準是交易和款項同時符合條件,交易(應稅行為)已經發生,而且必須收到款,兩個條件同時成立才符合增值稅繳納條件。

(2)、關於款項的收取,一般會在合同中有明確的規定,何時應支付款項。但很多時候可能因為資金壓力或者因為雙方溝通原因,到了合同約定的支付時間依然未能支付,此時如果稅務機關允許納稅義務遞延的話,會帶來巨大的漏洞,因為從稅務機關來講很難監管是否真實付款,因此稅法規定即使沒有付款,只要到了書面合同約定的付款日期,也必須確認納稅義務發生。

(3)、特殊情況下還可能遇到銷貨方或者提供服務方提前開票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甲方需要提前取得發票,也可能是因為雙方交易中的風險考量,由於增值稅發票是增值稅繳納的重要載體,因此稅法也明確如果開票那就必須確認納稅義務,否則二者分離將帶來巨大的風險。

(4)、特殊行業處於徵稅的便利或者徵管的需要,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可能不再拘泥於交易行為必須發生,針對預收款做了特殊規定。文件裡說了建築業和租賃業兩類交易,但建築業後來政策發生改變,預收不再確認納稅義務發生,只剩下一個特殊的行業——租賃行業。由於租賃業往往是先付錢,而且可能一次支付很長時間的租金,形成預收款,此時交易還沒有發生,按照前面的邏輯無法徵稅。但考慮到徵管需要,專門做了特殊規定,要求企業收到預收款必須馬上繳納增值稅,納稅義務先於交易行為發生。

2、收入確認的背後是所得稅收入邏輯

這裡所說的收入確認,實務中可能包含會計收入的確認和所得稅收入的確認。會計收入確認當然應當按照會計制度或者準則的邏輯判斷,所得稅收入確認應該按照所得稅法的邏輯確認,嚴格來講二者並不是一回事。但實務當中大多數企業財務會儘量使得會計收入確認和所得稅收入確認保持一致,縮小稅會差異,這既是簡化工作的需要,也是降低風險的需要。

我們這裡假定不考慮會計和所得稅收入確認差異,只來說說所得稅收入確認問題。所得稅收入確認情況比較複雜,不同收入類型可能判斷標準有所不同,但《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75號)還是給出了一個基本原則:企業銷售收入的確認,必須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和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以銷售商品為例,文件規定企業銷售商品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確認收入的實現:

1.商品銷售合同已經籤訂,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相關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2.企業對已售出的商品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繫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實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4.已發生或將發生的銷售方的成本能夠可靠地核算。

從這個規定可以看出,所得稅確認收入需要交易發生,也同時需要控制權轉移、收入可靠計量、成本可靠計量等其他三個條件同時成立,看起來比增值稅確認標準更加複雜,但在大多數銷售商品環節看起來是一致的。

如果是銷售勞務或服務,跨越納稅期的,那就應當以完工百分比法確認當期收入,這依然是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典型的如建築企業。

二、哪些交易或行業開票金額與收入確認應當一致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雖然增值稅和所得稅稅法規定不完全相同,但還是有相似之處,比如通常都會要求交易發生,都會緊盯付款等等,這就使得大多數情況下增值稅和所得稅稅法收入確認應當基本保持一致。最典型的是兩個行業:

1、貨物銷售

對於貨物銷售來講,交易和付款一般是增值稅納稅義務確定的標準,同時也是所得稅納稅義務確定的標準,因此對於一般的工業和商業企業來講,貨物銷售交易行為開票通常應當同步確認所得稅收入,二者不一致將會出現較大風險。

2、普通服務業

餐飲、酒店、生活服務業還有大量的現代服務業基本上都是服務提供與付款同步,以合同約定為標準,服務提供和付款兩個條件同時達到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應開具發票,同時所得稅也應確認收入。儘管在一些細節問題有差異,但基本可以忽略。

三、哪些特殊情況下開票金額與收入確認一定不一致?

畢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標準,在特殊情況下可能出現不一致。典型的如:

1、銷貨方或提供服務方提前開票的情況

出現極為特殊的情況真的提前開票,但所得稅必須要求的交易行為還未發生的,企業可以只確認增值稅納稅義務,暫不確認所得稅納稅義務。當然,這樣可能出現系統比對風險,但即使是這樣,只要企業提供證據證明所得稅收入未到確認時間,稅務機關都能夠認可。

實務中很多企業擔心風險,提前開票也提前確認所得稅收入,一定要注意收入成本的匹配問題,因為增值稅從來不要求收入成本直接匹配,但所得稅是要求權責發生制的匹配原裝,收入確認沒有成本對應的匹配會直接增加企業稅負,甚至引發虛開風險,這也是企業必須關注的問題。

2、租賃行為開票與所得稅收入通常不一致

前面講過租賃合同通常約定預收房租,增值稅納稅義務馬上發生,企業必須申報繳稅同時開票,但交易並未發生,所得稅應暫不確認收入,按照租賃期間分部確認收入,這裡的不一致就是正常的,不會產生爭議和風險,清醒保持一致反而出問題,導致企業提前多繳稅。

3、建築企業開票與所得稅收入不一致

建築企業的經營非常特殊,財稅配比是以項目為單位實現的,但為完工年度又需要以權責發生制確認當年度收入,這就出現了完工百分比法,所得稅應按照完工百分比計算確認。但增值稅確認原則則是按照工程結算金額確認納稅義務,尤其是當合同約定通常按照結算金額70——80%支付工程款時,增值稅納稅義務一定是按照合同約定的付款金額支付,這就一定導致所得稅收入和當期工程結算並支付價款的金額不一致,所以對於建築企業而言,二者不一致是正常的,強行按照開票數字確認當期所得稅收入,讓保持一致反而可能造成所得稅的少交,帶來巨大風險。

總結:

1、增值稅發票開票金額背後的邏輯是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所得稅收入確認金額背後是所得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二者邏輯是不同的;

2、大多數情況下,大多數行業中,開票金額和所得稅收入金額是一致的,如果出現不一致可能導致風險;

3、特殊情況下開票金額和所得稅收入金額就應當不同,強行統一反而帶來巨大風險。

相關焦點

  • 【IPO案例】出口銷售DAP模式下收入確認時點、金額及會計處理
    問詢內容 招股說明書披露,發行人 DAP 模式確認原則下收入確認時點為貨物送至境外目的地後,收入確認依據境外物流收貨信息。 請發行人說明 DAP 模式確認原則下確認收入的金額、相關運保費的金額、會計處理及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 預收帳款開票繳稅問題
    目前,對於很多的行業,客戶都會要求在其支付項目預付款(定金等)前必須先供等額增值稅專用發票,而此時貨物尚未發出,收入未能確認,在收到預付款項後,才會根據合同要求一次性或分批次發送貨物。 這種情形,不同於通常的業務處理程序,同時也牽涉到特定情況下對稅金、收入、應收的確認原則和處理方式,針對上述情形,具體如何做會計處理及稅務處理比較合規、合理?
  • 提前開票並確認收入是否有被認定為虛開的風險?
    問:年底時,公司為了使當年收入高、業績好看,把次年才需要履行的合同提前開票並進行了納稅申報,但是,相應業務並沒有開始(次年才開始),這樣操作有什麼風險?答:一些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會有這樣的操作(更多的企業是推遲確認、少確認或不確認)。
  • 票據金額的中文大寫和數字不一致時怎麼辦?
    作為從事多年票據業務的小融來講,分享票據知識一直都是我非常願意做的事情,今天小融要和大夥說一說票據金額的中文大寫和數字不一致時怎樣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耐心往下閱讀:我國票據法第8條規定:「票據金額以中文大寫和數碼同時記載,二者必須一致,二者不一致的,票據無效。」票據的基本職能是支付金錢或結清往來金額和帳目,票據金額是票據職能的最重要體現,票據金額的高低決定票據價值的高低。
  • 國家稅務總局:全國企業復工復產復銷逐周向好,開票金額和戶數均超...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先生,納稅服務司負責人韓國榮先生。稅收數據服務大局要盡力。增值稅覆蓋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增值稅發票開票戶數和開票金額可以較好地反映企業復工復產,特別是復銷情況。
  • 山西文旅市場加速回暖 三季度景區開票金額不同程度增長
    記者隨機選取洪洞大槐樹、皇城相府、平遙古城、八泉峽、綿山、雲丘山等6個景區進行調查,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各景區三季度開票金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山西文旅市場正在破冰回暖。政策扶持護航文旅企業復甦疫情之下,文旅市場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以洪洞縣大槐樹景區為例,一季度遊客損失量約20萬人。
  • 案例解析發出商品什麼時候確認收入?
    a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主營為銷售試劑及耗材,2020年7月發出商品金額為50萬元,經核實,發出商品的明細如下:2020年1月銷售給b醫院試劑成本價為15萬元,2020年1月送往b醫院的試劑已全部使用,2020年2月3日a公司工程師和b醫院核對完上月使用數量,因b醫院對接人被派外地支援,新負責人不肯配合這批試劑的發票接收及請款事宜
  • 企業未開票收入少交了增值稅,有什麼涉稅風險?
    如果一個企業,特別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經營企業,如果企業的銷售額僅僅是發票開具的金額,大家覺得是不是存在諸多不合理。在企業實際經營中,取得未開票收入是因為銷售金額很小且是對自然人的銷售,開發票沒有實際意義。比如:超市行業、零售行業、餐飲行業....等等。個人消費有多少索取發票的?
  • 銷售明細導入開票模塊的產品思考
    因為發票內容上的「銷貨的單價」和「銷貨的數量」都在發票上需要進行展示。同規格不同價格沒有辦法匯總成為一條明細,所以需要分開進行匯總,雖然是同sku,但是不同價格也需要分開進行開票。該規格型號和單價的材料/商品的實際收入就是需要給該採購公司開具的發票明細金額。
  • 企業外銷收入確認及會計處理
    一、出口商品外銷收入實現確認的規定   出口商品外銷收入的確認包括入帳時間和入帳金額兩方面,其確認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出口退稅的所屬期和退稅額計算的準確性,從而對出口退稅管理工作產生重要影響。其中相關制度規定不統一,造成各企業對外銷收入的確認標準不同。
  • 收入確認:稅法與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
    一、《通知》與《企業會計準則》對收入確認的規定   (一)收入的確認原則   《通知》規定,除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另有規定外,企業銷售收入的確認,必須遵守權責發生制原則和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新會計準則中,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會計確認、計量、報告的基礎,實質重於形式是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基本特徵之一。
  • 企業外銷收入確認及其會計處理
    一、出口商品外銷收入實現確認的規定   出口商品外銷收入的確認包括入帳時間和入帳金額兩方面,其確認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出口退稅的所屬期和退稅額計算的準確性,從而對出口退稅管理工作產生重要影響。其中相關制度規定不統一,造成各企業對外銷收入的確認標準不同。
  • 「買一贈一」到底怎麼開票和做帳?
    對納稅人的該種銷售行為,按其實際收到的貨款申報繳納增值稅,但應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75號)第三條的規定,在帳務上將實際收到的銷售金額,按銷售貨物和隨同銷售贈送貨物的公允價值的比例來分攤確認其銷售收入,同時應將銷售貨物和隨同銷售贈送的貨物品名、數量以及按各項商品公允價值的比例分攤確認的價格和金額在同一張發票上註明。
  • 【開票】餐飲服務、住宿服務、旅遊服務(金稅盤)開票操作手冊
    2016年5月1日共取得一筆旅遊收入10600元(含稅,下同),其中包含向其他單位支付的住宿費2120元、餐飲費1060元、交通費503元、門票費1060元。一、登陸開票軟體     (一)將金稅盤插入計算機的usb口上,雙擊「開票軟體」圖標。
  • 未開票收入怎麼申報,會計注意發票的5大涉稅風險
    來源:祥順財稅俱樂部只要不開具發票,就不需要申報收入?本文適合企業會計和財務人員,共計1116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這是您在祥順財稅俱樂閱讀的第12,459篇只要不開具發票,就不需要申報收入?這是錯誤的!!
  • 三兄弟成立9家「專業開票公司」牟利 涉案金額高達54億元
    法制網記者 鄧新建 《法制與新聞》記者 鄧君 通訊員 覃超 李仁娟三兄弟成立9家「專業開票公司」牟利,受票企業兩千餘家,涉及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涉案金額高達54億元。9家空殼公司結構設置簡單,分工明確,三兄弟中,楊某聰是重要的核心組織者,主要負責整個公司的的運營工作;楊謀友是公司股東之一,主要負責拉攏客戶,跟中介對接;楊某健則是負責整個核心業務流程,管理整個財務技術人員,公司還設置了財務會計、開票人、法人和中介等,他們的工資在當地來說比一般公司同一職位的工資都要高,其中財務會計每年都有2萬到5萬的分紅;中介則是1%左右的提成。
  • 存款單上大小寫金額不同如何確定款額
    【分歧】  第一種意見,本案被告銀行已提交經過原告王某加蓋私章確認的存款憑單,該存款憑單金額大小寫均為3000元,且為原始書證,依據證據規則,應予認定;同時,從交易習慣來看,大小寫不同,應以大寫為準,故對原告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 【操作實例】旅遊服務差額開票(稅控盤版)
    2016年5月1日共取得一筆旅遊收入10600元(含稅,下同),其中包含向其他單位支付的住宿費2120元、餐飲費1060元、交通費503元、門票費1060元。一、登陸開票軟體將黑色帶線稅控盤(如圖示)連接電腦USB接口,雙擊桌面稅控發票開票軟體(稅控盤版)藍色「稅」字圖標,打開開票軟體,選擇對應的操作員,如設置的有口令,輸入口令,如未設置的話則直接點擊登陸。
  • 一般納稅人公司,有收入但不需要開票怎麼做帳?
    那麼,就來說說相關的財稅問題~一般納稅人資格一般納稅人是指年應徵增值稅銷售額,是納稅人在連續不超過12個月或四個季度的經營期內累計應徵增值稅銷售額,超過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企業和企業性單位。一般納稅人的特點是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抵扣銷項稅額。
  • 10萬元版的發票要開金額為30萬的一臺設備,數量怎麼寫呢
    有的會計在開發票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比如,公司領購的發票票面金額是10萬元版的,這張發票最大的開票金額也就是含稅價113000元。可是公司銷售的一臺設備可能價值含稅30萬,那怎麼開呢?一張發票肯定是開不了這麼大金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