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盟軍在二戰火炬行動中情報戰與欺騙戰得失

2020-12-25 中國網

1942年,歐洲戰場的盟軍景況非常糟糕。德軍已經兵臨史達林格勒城下,威脅著高加索油田的安危;非洲戰場上沙漠之狐隆美爾差點就把英軍趕出了埃及;在海上,德海軍U型潛艇大肆獵捕盟軍的艦隻,而少有對手。但是在1942年底,盟軍採取了兩大行動扭轉了被動局面。

一個行動是英軍在埃及阿拉曼擊敗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另一個行動盟軍發動代號為「火炬」的北非登陸行動。正是這兩大行動的實施,盟軍才能在1943年從西西里推進至義大利,為盟軍奪取最後勝利奠定基礎。

本文主要介紹英美盟軍在火炬行動中充分利用軍事密碼情報,制定周密的作戰計劃並付諸實施,同時對軸心國軍隊開展軍事欺騙行動。盟軍破譯的軸心國的密碼情報不僅幫助盟軍大規模艦隊平安通過大西洋,進入地中海,而且還使盟軍充分了解了軸心國軍隊的作戰力和意圖,以及對盟軍軍事欺騙活動的反應。這樣,盟軍在基本上未遇到抵抗的情況下就完成了作戰史上的一次大規模聯合登陸作戰行動。

破譯密碼情報

在制定火炬行動計劃之初,盟軍大幅度加大無線電信號情報偵察和破譯的力度。位於布萊切利莊園的英國政府密碼學校(GCCS)的破譯專家破譯了德國恩尼格瑪密碼機生成的高級密碼。這樣,英軍獲得了新的情報來源,即「厄爾特拉」。此外,美國密碼分析人員也破譯了幾種重要密碼。在艾森豪將軍指揮下,盟軍在制定和實施火炬行動作戰計劃中首次利用「厄爾特拉」和其它來源的特殊情報,並在情報的支持下協同實施戰略欺騙活動。

在火炬行動中,盟軍1400多艘滿載人員和物資的艦隻從美國和英國港口出發,通過德軍U型潛艇和空軍轟炸機封鎖的海域,在卡薩布蘭卡、地中海沿岸的奧蘭和阿爾及爾三個地方分別發動登陸作戰行動。這三處登陸作戰行動分別由美國東海岸的西部特遣部隊、英國中部和東部特遣部隊發動。登陸後,盟軍從阿爾及爾沿著北非海岸線向東推進,而蒙哥馬利的第八軍則從東面出擊,消滅德軍在突尼西亞的殘餘部隊。

盟軍登陸特遣部隊所面臨的主要對手為軸心國的海空軍力量,主要包括義大利部署在地中海的小規模水面艦隊,其主要裝備為少量大型軍艦、魚雷艇和潛艇,以及為數不多的巡邏和攻擊飛機。這些部隊雖然作戰力不強,但如果集中力量攻擊盟軍的艦隻,也會使整個登陸作戰行動遭受挫折。德軍則在撒丁島和西西里部署大量遠程和攻擊飛機,許多U型潛艇也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遊弋,隆美爾的裝甲部隊主要位於突尼西亞。此外,德國還可以命令法國維希政府的軍隊特別是土倫艦隊去攻擊盟軍。處於中立狀態的西班牙的軍隊也可能對盟軍構成威脅。

多個無線電信號情報來源為火炬行動提供了情報。這些情報來源大多數來自英國破譯的軸心國的密碼電報。首先,英軍信號情報局在1942年7月破譯了維希政府氣象密碼報,這些氣象報提供了登陸地點的有價值的最新氣象分析。1942年9月,政府密碼學校還破譯了德國空軍從維希政府獲得的氣象密報的副本,這種氣象密報採用「雪萊」系統加密。儘管氣象預報並不視為特殊情報,但是兩棲攻擊行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天氣。

第二、維希政府海軍還繼續使用法國被佔領之前所使用的密碼。雖然維希海軍嘗試使用新的加密方法,但是破譯這種密碼對密碼學校來說不是一件難事,因為當時法國的一些戰艦不願被納粹俘虜,而駛往英國,為此,英國獲得了法國海軍的基本密碼。政府密碼學校還破譯了維希政府空軍的密碼,從而了解了維希政府空軍部署在北非的裝備。

第三,義大利的幾種密碼也為火炬行動計劃制定者提供重要的特殊情報。1941年密碼學校破譯了C38M中級海軍密碼。這種密碼主要為地中海艦隻使用,使盟軍了解了有關義大利海軍部隊及其意圖的情報。義大利在二戰結束前還一直使用這種密碼。此外,義大利空軍高級「書」密碼也在火炬行動之前被盟軍破譯,盟軍獲得義大利空軍作戰飛機部署的信息。實際上,義大利空軍在火炬行動之前和之中並未發揮較大作用,只有在盟軍登陸後,義大利空軍才增援突尼西亞的德軍。

其它特殊情報來源包括破譯軸心國和維希政府的外交密碼。其中美國密碼分析人員破譯和利用了日本的「紫心」外交用密碼,盟軍通過這一密碼了解德國最高指揮部的意圖和它對盟軍活動的反應。到1942年11月時,盟軍破譯了維希政府的外交密碼,從而了解法國部隊和政府的一些安排及部署活動。盟軍對義大利和德國的外交密碼沒有實現連續破譯,不過它們對火炬行動的計劃的制定沒有多大影響。

政府密碼學校還破譯了德國反諜機關(Abwehr)和帝國保密部(SD)的密碼電報。盟軍從這些密碼情報中獲得德軍大量信息以及德軍對火炬行動的了解的信息。盟軍將德國反諜機關恩尼格瑪密碼破譯出的情報稱為ISK和GGG。通過破譯帝國保密部的密碼,盟軍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以衡量盟軍雙面間諜向德國提供的虛假信息所取得的效力。因為這些密碼電報中包括德國間諜發送給柏林的有關戰場情報的詳細報告。

上述幾種可靠的特殊情報渠道向盟軍作戰計劃者提供大量有價值的有關軸心國軍隊活動以及防範盟軍活動的信息。盟軍還有另外一種重要情報渠道,即「Y」情報。Y情報是偵聽站聽到的一些低級和中級密碼情報,以及一些非加密信息。這些信息可幫助確定德軍部隊的構成、位置和單位呼號,它幫助證實和補充高級密碼情報信息。厄爾特拉和其它特殊來源的情報有時使一些看來毫無用處的Y情報變得非常有價值。盟軍在火炬行動中第一次將厄爾特拉情報與Y情報結合以制定和實施作戰計劃。

此外,德國陸軍恩尼格瑪密碼(盟軍稱之為花雞Ⅰ、Ⅱ、Ⅲ)為盟軍提供了非洲軍團的情報。盟軍在1942年4月後破譯了這些密碼,了解德國陸軍一些後勤、戰術和戰略方面的情報。例如盟軍通過花雞情報獲得了隆美爾詳細的作戰戰術,並確認隆美爾的後勤供給陷入絕境,這直接促成了英軍在埃及阿拉曼進攻行動的勝利。

德軍的其它一些密碼電報對火炬行動作戰計劃的制定和實施也有所幫助。例如德國海軍的恩尼格瑪密碼情報使盟軍了解了德軍艦隻登陸行動前幾周在海上的活動。英國政府密碼學校在1942年8月後破譯了「海豚」密碼電報,獲得德軍在登陸行動之前和登陸期間地中海上的艦隻活動的情報。通過評估這些情報渠道和德國關注的地域,盟軍準確分析出軸心國軍隊在地中海的作戰意圖及作戰能力。

最可靠也是最準確的厄爾特拉情報還包括德國空軍的恩尼格瑪密碼,除了U型潛艇外,德國空軍巡邏和攻擊飛機是盟軍進攻艦隻和部隊最危險的威脅。英國密碼學校依靠德空軍的信號情報獲得德空軍活動和意圖信息,例如,1942年1月破譯的「蝗蟲」密碼獲得了德國空軍在西西里和撒丁島的位置和活動的詳細情報。這些情報的價值非常重要,因為地中海偵察和攻擊飛機的所有報告都由恩尼格瑪密碼發出,這些成為盟軍制定作戰計劃和實施欺騙行動的重要依據。

德軍對火炬行動的認知

德國如果洞悉盟軍的動向,那麼盟軍整個火炬行動作戰計劃就會受影響。為此,盟軍司令部在制定北非登陸作戰計劃之前,對軸心國軍隊在地中海戰區的意圖和作戰能力進行詳盡的評估。這個評估主要由英國進行。經過長時間的分析研究,政府密碼學校空軍情報科在1942年夏天完全掌握了德空軍的基本信息。另外,德空軍的密碼情報還反映出,德軍直到進攻這一天都沒有掌握盟軍的火炬計劃,這使盟軍司令部放心大膽進行作戰準備。英國在直布羅陀基地的軍事集結不再遮遮掩掩。通過分析德空軍的密碼情報,盟軍得出結論,德軍誤以為盟軍是在向馬爾他補充物資,或是在的黎波裡塔裡亞或託布魯克登陸以支援英國的第八軍。

1942年8月,英美兩國合作偵察軸心國軍隊的情報,盟軍將大量信號情報變成有用的核心數據。盟軍司令部情報參謀專門研究軸心國在地中海的軍事實力。通過了解德空軍的恩尼格瑪、義大利的C38M和義大利空軍的高級密碼情報,盟軍很快掌握了地中海地區軸心國軍隊部署的相干信息。維希軍隊規模不大但作戰力較強的艦隊部署在土倫,部署在北非的法國海軍作戰力不高;法國在北非各機場還部署有幾百架老式的戰鬥機和轟炸機。義大利艦隊部署在從塔蘭託、墨西拿、那不勒斯一線地區。德海軍約16艘U型潛艇和幾艘E型潛艇在希臘和義大利外海活動。德空軍約170架戰鬥機、轟炸機和偵察機部署在西西里和撒丁島。義大利空軍有300架作戰力不強的轟炸機和戰鬥機部署在西西里、撒丁島和的黎波裡塔裡亞。另外還有隆美爾的非洲軍團。

盟軍認為登陸行動中最有可能實施抵抗行動的部隊是維希政府的部隊,因為德軍位於地中海中部隊在沒有增援的情部下不能發揮較大的作用。火炬行動計劃制定者認為西西里和撒丁島基地的飛機是對作戰行動的最大空中威脅。不過在登陸行動前4天時,柏林是不可能向該地區派遣空軍支援的。而增援隆美爾的海軍部隊可能在登陸行動開始兩周後才會抵達。

http://mil.news.sohu.com/20090205/n262072745.shtml

隱藏目的

盟軍採取欺騙措施掩蓋部隊的動向,並通過偵察德軍的情報以檢驗欺騙措施的效力。1942年10月份,政府密碼學校和盟軍司令部仔細研究了軸心國位於地中海部隊的行動或集結的情報,特別是注意德空軍戰機從其它戰區轉場至地中海機場或是在地中海各機場的轉場活動。隨著火炬行動的準備活動的深入,盟軍司令部嚴重關注著德空軍和U型潛艇在地中海的集結情況。但是厄爾特拉情報顯示前者沒有重大增援跡象,海軍的U型潛艇也沒有集結跡象。實際上,10月29日德空軍裝備從西西里轉場至愛琴海地區加大盟軍奪取登陸行動勝利的信心,這表明軸心國並沒有預見盟軍在卡薩布蘭卡等地的登陸行動。德空軍在1942年秋天將戰機轉場至挪威表明德國只是擔心盟軍會在西北歐洲發動進攻行動,直到11月初,這些戰機才返回德軍駐地中海總司令部凱斯勒林陸軍元帥的轄區。

10月底時,盟軍準備啟航,盟軍此時的主要關注U型潛艇的的活動。在艦隊啟航之前,盟軍司令部選擇了艦隊航行時間以規避德海軍U型潛艇的攻擊。雖然政府密碼學校破譯了空軍和陸軍的恩尼格瑪密碼,但是其在德海軍U型潛艇的活動方面不能為盟軍提供大量準確的信號情報。

不過盟軍採用的規避U型潛艇「狼群」的手段非常顯著。首先,盟軍不斷破譯「海豚」情報並獲得U型潛艇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活動的一些信息。第二,盟軍和美海軍潛艇利用這些情報,再加上信號報告、測向、通信分析和其它可用的信息獲得了德海軍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總體情報信息。這些情報信息在安排和變更盟軍艦隊行程、指揮艦隻護航和提供空中支援對抗U型潛艇,並且應對空中偵察機方面取得極大成功。盟軍還通過複雜的通信分析技術,在U型潛艇向陸軍駐地中海海軍上將鄧尼茲的指揮中心報告和接受指令時對單個潛艇進行跟蹤。另外,為了應對凱斯勒林的增援要求,部署在挪威和波爾多的遠程偵察機在登陸部隊啟航之前轉場至地中海地區。因此英國火炬行動的艦隻從大西洋行進至非洲時並沒被軸心國軍隊發現。盟軍也沒有受到U型潛艇的協同攻擊。此外,盟軍所有登陸的艦隻都嚴格遵守保密制度,或保持無線電靜默。

也許是老天爺也要幫助登陸部隊,U型潛艇在西非地區碰到一個不參加登陸行動的英國商船船隊。這對盟軍位於亞述爾群島附近的登陸艦隊來說是非常幸運的。鄧尼茲不是命令10艘U型潛艇保持在直布羅陀以外的陣位上,而是命令它們到馬德拉攻擊10月27日發現的北向航行的英國SL-125商船船隊。U型潛艇追上這個卸貨完畢從獅子山返回的船隊,發射魚雷擊沉了13艘艦隻。到目前為此,仍不知這只是盟軍指揮官做出的戰略犧牲或只一個偶然的事件。無論如何,這對火炬行動來說是幸運的,因為此次牽制活動在關鍵時間拖住了U型潛艇,使得登陸艦隻安全航行。

最後,因為盟軍實施軍事欺騙,U型潛艇駛向地中海的東部海域,遠離了盟軍抵達戰區的登陸艦隻。11月5日,第一批參加火炬行動的艦隻經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盟軍破譯出的密碼情報反映出軸心國的偵察機已經發現了登陸艦隊,德軍判斷這個艦隊將前往馬爾他。鄧尼茲發現有必要增援位地中海的部隊,但是沒有預測出登陸艦隊的最終目的,他命令7艘U型潛艇在11月4日從比斯開港前往地中海,但是此舉對於8日的登陸行動來說為時已晚。隨後,鄧尼茲將部署在地中海的9艇U型潛艇放置在喀他赫納到奧蘭一線,期待有艦隻經過。但是這些U型潛艇並沒有攔截到火炬行動的艦隻,因為英國海軍在賽普勒斯和塞得港附近的活動使鄧尼茲將這些潛艇的位置東移以攔截東線或西線至馬爾他的艦隊。最後,只有一艘U型潛艇發射了魚雷擊傷了美國一艘運輸船。

這樣,進攻艦隊在登陸前沒有損失一艘艦隻,這主要是盟軍獲了密碼情報、正確選擇艦隊航行路線、實施積極的作戰安全和欺騙措施,盟軍的反潛戰、幸運等因素的綜合結果。

軸心國的反應

了解軸心國對火炬行動登陸行動的反應影響著盟軍的作戰決定。儘管密碼情報反映出軸心國情報機構已經得知盟軍在直布羅陀集結空軍和海軍裝備,但是柏林除了增援少量的空軍裝備外再沒有採取其它措施,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德軍認為盟軍在舉行例行演習,並沒有對此予以重視,這從10月30日和31日的德軍密碼形勢報告中反映出來。但是隨著參加火炬行動的艦隊大規模通過直布羅陀海峽,盟軍司令部開始擔心,如果德軍發現盟軍的動向,就會出動空軍攻擊艦隊,從而威脅整個登陸行動。11月5日後,德軍密報電報不斷反映德國位於西班牙和摩洛哥,以及義大利的間諜和德空軍的空中偵察機都發現了盟軍的登陸艦隊,所有報告都稱艦隊沿東或東北方向進入地中海。凱斯勒林開始認為盟軍不只是向馬爾他補給,但是他採取的應對措施是待盟軍艦隊進入西西里時,在12月8日早晨利用部署在附近的增援飛機進行攻擊。盟軍登陸指揮官了解到這一消息後都鬆了一口氣。東部和中部特遣部隊利用11月7日夜間的黑暗向南航行至阿爾及爾和奧蘭。德軍始終未了解盟軍艦隊的目的地,並且凱斯勒林對盟軍艦隻隊有限應對措施使盟軍在未受阻攔的情報下就抵達北非戰區。

除了凱斯勒林的戰鬥機和遠程轟炸機增援西西里和撒丁島外,凱斯勒林集中有限的空中和水面力量偵察特定海域,盟軍從這些情報中得到預警,確保艦隊在航行時盡力避開這些區域。義大利海軍無線電部隊在12月7日得到撒丁島和西西里島的戰機位於戰備狀態的命令,這表明意軍準備隨時抗擊經過西西里島的艦隊。這些密碼電報的破譯證實了軸心國的注意力放在遠離盟軍的登陸地點之外的地方。

在參加火炬行動的艦隻抵達卡薩布蘭卡、奧蘭和阿爾及爾開始登陸時,盟軍司令部主要關注如果軸心國軍隊了解到登陸全面情況後會採取的應對措施。盟軍破譯出的軸心國真正反映盟軍登陸地點的密碼電報可能是11月8日的戰況報告,且該報告內容不完整。但是當軸心國軍隊的後續報告反映盟軍參與登陸行動的艦隻信息後,德國指揮部迅速了解到盟軍登陸部隊的規模。11月8日後的德軍密碼電報反映,德軍向突尼西亞派遣了大量的增援部隊,德空軍密碼電報命令從各前線轉場戰鬥機和俯衝轟炸機至北非戰區。同樣11月11日「海豚」密碼電碼要求德軍在突尼西亞建立橋頭堡,希特勒將親自指揮作戰,抗擊盟軍的進攻。同樣,德空軍恩尼格瑪電報透露出奪取突尼西亞和比塞大附近的機場,對橋頭堡實施空中補給的情報。柏林還派遣一個裝甲團增援隆美爾。這些情報向盟軍司令部提供了明確信息即軸心國將會極力保衛突尼西亞。

盟軍司令部還了解了有關法國維希部隊反應的情報。在盟軍登陸後,盟軍破譯出的外交密碼情報反映,德國向維希政府施壓,要求其不惜一切代價阻止盟軍。在卡薩布蘭卡登陸時,巴登將軍遇到法國海軍和沿海炮兵抵抗,不過法國土倫的艦隊並沒有參加抵抗盟軍的登陸活動。並且在希特勒下令奪取土倫艦隊的艦隻時,法國海軍立即將法國軍艦鑿沉入海底。

特殊情報在盟軍判斷西班牙對火炬行動的反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盟軍盡力避免馬德裡倒向軸心國一方,對盟軍發動攻擊,特別是攻擊直布羅陀的基地。盟軍司令部在西班牙刻意誇大盟軍在阿拉曼的勝利消息,保證盟軍艦隊從直布羅陀的前沿陣地行動自由。德國反間諜機關的密碼電文以前反映出西班牙在1941年底曾幫助德國在靠近海峽的地點建立了觀察所。密碼電報還反映出軸心國使用新型、高度精密的紅外微光系統在可見度較低甚至在有霧的條件下來判斷艦隻的性質,這種可靠且準確的觀察能力引起盟軍的嚴重擔憂。為此,英國正式向西班牙提出抗議,稱其違背中立原則。就在火炬行動開始前,西班牙撤離了德國的觀察所。最後,在登陸後,軸心國的外交密碼反映,德軍不會通過或聯合西班牙對直布羅陀發動攻擊,從而減少了盟軍在北非兩條戰線上作戰的擔憂。

情報戰與欺騙戰的結合

火炬行動中,密碼破譯情報幫助盟軍順利實施軍事欺騙行動,掩蓋了登陸進攻行動的性質和目的,幫助奪取登陸行動的勝利。英國戰略欺騙中心充分利用密碼情報評估其採取的欺騙措施在迷惑德軍方面所產生的效力。可以說盟軍情報和戰略欺騙的結合對奪取火炬行動的勝利發揮重要作用。

盟軍實施軍事欺騙行動的主要目標是造成北非登陸行動的突然性,盡力使德軍力量分散,阻止德軍在盟軍力量最為薄弱的時間和地點集中力量。除此之外盟軍還實施其它欺騙任務。根據德國擔心盟軍可能在挪威、愛琴海或北非或英吉利海峽等地登陸這一實際,英國戰略欺騙中心制定了周密的保障措施。在火炬行動艦隊航行時,牽制歐洲軸心國軍隊,防止軸心國和維希部隊在法屬北非地區開展防禦準備工作,最重要的是登陸部隊經過直布羅陀時掩藏遠徵部隊行進的目的地。盟軍還利用多種手段向軸心國情報機構傳播虛假信息,英國努力建立起一個雙重間諜網絡,向德軍散布一些虛假的情報。盟軍最高機密的「XX委員會」專門負責利用雙重間諜向德國提供一些盟軍的虛假信息。這些雙重間諜會有選擇的發布一些令德軍相信的虛假信息,同時也報告一些不重要或是過時的盟軍機密活動以保持本人所發布消息的可信度。XX委員會還對外發送一些密碼電報,傳遞一些容易被洩露的欺騙性情報,這樣增加了欺騙行動的真實性。

8月中旬,英國戰略欺騙中心開始實施「顛覆行動」,這是火炬行動三級欺騙和掩蓋計劃的第一部分,主要就盟軍在英國本土的集結和運輸活動對軸心國實施欺騙。英國戰略欺騙中心使用大量雙重間諜散布虛假報告,並且英國在集結大量的登陸艇、駁船和其它不用於火炬行動的艦隻,做出英國即將發動一場兩棲登陸行動的假象。德空軍在英吉利海峽附近進行空中偵察時發出的恩尼格瑪密碼電報多次證實德軍已經注意到這場虛假的集結活動。位於西北歐洲的德軍一直保持警戒狀態到11月初才轉移至地中海的西部的事實表明欺騙行動取得了成功。

英國戰略欺騙中心第二階段欺騙行動就盟軍艦隻集結,並從英國向登陸區域推進過程對德軍實施欺騙。「獨奏行動Ⅰ」尋求給德國留下盟軍的大規模集結行動是為了進攻挪威,保護通往蘇聯航線暢通的假象。許多雙面間諜向德國報告盟軍佔領了納爾維克這一戰略港口,這使德國認為盟軍試圖阻止將瑞典的鐵礦石輸入到德國。英國戰略欺騙中心也要求加拿大的軍隊不參與火炬行動,而是在登陸部隊啟航之前在英國北部舉行大規模兩棲作戰演習。此外,快速攻擊艦隻一直留在港口到登陸前8天才離開,而餘下的艦隊到登陸前4天才離開,希望在大規模艦隊向南航行時仍使德國繼續認為盟軍有可能攻擊挪威。最後,英軍使用無線電發送戰鬥轟炸機等戰機抵達蘇格蘭集結區域的虛假報告。整個欺騙計劃的前兩部分相互補充,並且使用大量的同樣的裝備迷惑德軍,使其搞不清楚盟軍的意圖。

英國戰略欺騙中心欺騙計劃的最後階段代號為「獨奏Ⅱ」行動,使德軍摸不清盟軍集結活動目的地。首先,英國士兵被通知將通過好望角,最終抵達馬爾他。隨後雙面間諜發布了虛假的報告,盟軍在直布羅陀的艦隊的集結與馬爾他補給活動有關,這給德軍留下印象即馬爾他嚴重缺乏食物、油料和彈藥。11月6日破譯的密碼情報反映出德國不了解盟軍艦隊進入地中海的目的,德軍認為英軍的部隊除了為馬爾他提供補給外還可能在的黎波裡-Benghazi區域或撒丁島或西西里登陸。最後地中海火炬行動的艦隊嚴格遵守盟軍總司令部下達的措施,例如欺騙軸心國空中偵察部隊,向德國凱斯勒林的參謀提供有關馬爾他艦隊的虛假的無線電通信。

其實在10月底時,德國空軍恩尼格瑪密碼電報就反映了隆美爾的報告,盟軍在馬爾他、直布羅陀、英國海軍部之間存在大量的作戰性質的無線電通信,凱斯勒林從而相信直布羅陀到馬爾他之間的艦隊是存在的。為了欺騙德軍,英國戰略欺騙中心特地在11月6日編撰了一份最新報告,建議盟軍司令部下令英國皇家海軍「簡寧」號艦發送一份虛假的不加密的求救信號,報告其在火炬行動艦隊以東很遠的海域遭到轟炸攻擊而下沉,此舉使德國相信,他們估計盟軍的目的地是地中海的東部是正確的。最後,11月份海豚的密碼電報開始透露凱斯勒林擔憂在地中海東部的活動,並且他得出個人結論,艦隊的活動與英國正在攻擊隆美爾的行動有關。德軍把注意力放在地中海東部使英國戰略欺騙中心提高了警惕,並增加了在那裡的欺騙活動的力度,分散了凱斯勒林的注意力。總體來說,軸心國軍隊獲得的情報使其僅增援了撒丁島和西西里的部隊以準備攻擊經過那裡的艦隻。

總之,火炬行動的計劃制定者與作戰指揮官使用密碼情報成為盟軍後來作戰行動的典範。密碼情報使盟軍了解軸心國最高決策者的決策,並且第一次使作戰行動與作戰欺騙成功結合,指導了英美登陸軍事行動。火炬行動顯示情報和作戰緊密結合是戰爭勝利的關鍵。盟軍在後來作戰中重複了這樣的勝利,減少了人員損失,縮短了戰爭進程。

摘自:《海軍戰爭學院評論》

作者:約翰.帕奇,美海軍中校

編譯:知遠/於君

相關焦點

  • 卡帕鏡頭下的二戰,全面進攻中的盟軍
    完全消滅奧馬哈海灘上的德軍後,盟軍很快建成碼頭;有超過一萬名士兵、二千臺各式車輛上岸。【法國瑟堡,1944年6月26日。】瑟堡位置在法國下諾曼第,通過海峽與英國相望。臨英吉利海峽,有近四公裡長的防波堤。瑟堡港是重要軍港、商港,自南北美洲至歐洲大陸的船隻多在此停泊。【義大利卡拉布裡亞,1943年。】卡拉布裡亞(義大利語:Calabria)位置在義大利南部。
  • 兩千名二戰德軍潛伏南極?戰敗仍不投降:被盟軍秘密行動毀滅
    次年,盟軍集結兵力,對德軍南極基地進行了轟炸和殲滅,這支「最後的德軍」壽終正寢。當然,盟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從來沒有公開過這樣的行動,因為「戰後之戰」和殘存的德國兵團可能會引發人們的擔憂。飛碟實際上,二戰中,德國用潛艇運輸的方式,遠渡重洋向日本運去了大到戰鬥機、噴氣式發動機,小到空心裝藥反坦克武器技術,甚至有製造原子彈的一定數量的鈾礦石。
  • 艾森豪指揮的火炬行動
    1942年11月,艾森豪還通過新的行動總部盟軍(遠徵軍)總部被任命為北非行動區( NATOUSA )盟軍遠徵軍最高指揮官。「遠徵軍」一詞在他被任命後不久就因為安全原因被刪除了。北非戰役被命名為火炬行動,計劃在直布羅陀巖石地下進行。
  • 二戰盟軍諾曼第空降時的這個花招,利比亞軍閥現在還在用?
    眾所周知的是,諜報戰往往是最廢腦力的一場「無硝煙之戰」。而在二戰時期,各國的情報人員為迷惑敵軍,可謂是想破了腦袋。諸如著名的「布萊切利莊園」,即便早已破譯了德軍的恩尼格瑪機,盟軍也仍然在戰術上放任德軍,才能一直在戰略上保持領先,直至1945年擊敗納粹德國。除此之外,在諾曼第登陸期間,盟軍在諜報戰上又使上了一新招,讓本來就疲於奔命的德軍更加「忙碌」。
  • 軍事專題:「霸王行動」中的欺騙-搜狐新聞
    這個作戰方案,就是著名的「霸王」行動。為此,從1942年起,盟軍就在緊張地進行著各種準備,除了籌備成立歐洲盟軍遠徵軍最高統帥部統一組織指揮這次行動外,英美兩國還動員了幾乎本國內所有的工業和軍事力量。一時間,倫敦城內將才雲集,英倫三島戰雲密布,盟軍在傾其全力準備最後的生死一搏。      1943年12月一個陰雲霏霏的傍晚,倫敦威斯敏斯特。
  • 圖說二戰第十二期 北非戰役與火炬行動 解放突尼西亞
    二戰中數以千計的事件曾影響了成百上千萬人的生活,我希望這個大型圖片敘事的方式,體現了對二戰這一重大事件的公平對待。第十二期:北非戰役與火炬行動  1942年11月27日,北非西部沙漠某地,在濃厚的煙幕掩護下,澳大利亞部隊接近德軍一處據點。
  • 二戰期間,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德軍去哪了?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時期盟軍發起的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將近300萬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從而拉開了盟軍在西線戰場上的大反攻序幕。諾曼第登陸的過程非常順利,盟軍在登陸過程中發生的戰鬥與預期中大體一致,盟軍也確實做到了在90天(D+90)內抵達塞納河。那麼問題來了,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去哪了?有人認為,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已是強弩之末,所以無力抵抗300萬盟軍的攻勢。這種說法雖然聽上去頗有道理,但卻不符合客觀事實。
  • 從「霸王行動」到「法萊斯口袋」:二戰時期德軍解圍行動始末分析
    總之,「霸王」行動是圓滿落幕,盟軍不但成功牽制了德軍在加萊的防禦力量使希特勒不敢輕易調動加萊的2個主力集團軍增援諾曼第,更成功欺騙了德國西線指揮中樞系統。無論如何,1944年7月份德軍已經被盟軍趕出了卡昂地區已經成為事實,在德軍一系列撤退作戰和遲滯盟軍進攻的軍事行動中,多數時候是依靠諸如米歇爾·魏特曼和約阿希姆·派普以及恩斯特·巴克曼這樣的王牌裝甲部隊指揮官的個人作戰技巧而拖延盟軍阻止德軍的同時也救下了無數戰友的生命。
  • 揭秘臺灣金瓜石二戰盟軍戰俘營
    協會的成立,是為了向更多的人講述一段曾發生在臺灣,幾近湮沒的二戰史。1941年南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約有4000多名被日軍俘虜的盟軍士兵被送往處於日據下的臺灣,進行勞役工作。他們中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在戰爭結束前,死於飢餓、疾病、毒打及過度操勞。從1942年到1945年,全臺從北到南共設立了15個戰俘營。盛產銅礦與金礦的金瓜石,是臺灣設立的第一家戰俘營。
  • 二戰德國「戰馬」行動,北極圈秘密氣象站與世隔絕,德軍最後投降的...
    很多70後、80後的軍迷朋友一定對軍史小說《北極光下的幽靈》印象深刻,這是國內第一部反映二戰時期盟軍與德軍在北極地區展開氣象情報戰的文學作品,講述了一支德國海軍秘密氣象隊在格陵蘭島建立氣象站,為德軍提供氣象情報,最終被當地愛斯基摩居民和盟軍部隊殲滅的故事,這部小說是一部膾炙人口的佳作。
  • 靈長爭霸——二戰篇:西西里島登陸,諾曼第預演,日常忽悠德軍
    上篇我們講到二戰中的偉大勝利,諾曼第登陸。其實在諾曼第登陸之前。盟軍還有過一次大型的登陸作戰,那就是1943年的西西里島登陸。這次登陸作戰僅次於諾曼第登陸,同樣也是盟軍的偉大勝利之一。 義大利的地圖類似於一隻靴子,西西里島就位於「腳尖」前,形狀為三角形,這個島,是控制地中海局勢的戰略要地。盟軍曾試圖從這裡突破,一舉開闢歐洲第二戰場。
  • 《使命召喚14:二戰》帶你翱翔在二戰的時代,體會槍林彈雨的刺激
    而隨後,鏡頭一轉我們來到了內陸場景,德軍斯圖卡戰機在空中向盟軍掃射,主角小隊一行人不斷深入戰區,戰鬥也越來越激烈,戲劇性的衝突也逐漸增多。在《使命召喚14:二戰》當中,玩家需要去找醫療兵救治,彈藥也是同樣的道理。根據開發者的說法,如果你彈藥用完,你只能指望隊友能扔給你一些了。多人模式方面,玩家會到達一些戰役模式中沒去過的地方,並且有機會扮演德軍了。
  • 加拿大軍隊在二戰中有多強?血戰斯海爾德河擊敗數萬德軍
    現在的英國在大家的印象中更像是一個美國的依附者,英國軍隊一般也只是依附美軍搞軍事行動,除了馬島戰爭外,二戰後英國就沒怎麼獨立打過仗了,但是,在一戰和二戰的時候,英國軍隊還是相當厲害的,畢竟是工業長子,老牌列強,軍隊戰力很強勁。
  • 從「巴巴羅薩」到「沙漠盾牌」:軍事行動代號簡史
    二戰德軍「巴巴羅薩」計劃最近玩《將軍的榮耀》時,偶然注意到了一些有趣的戰役的名字,如太平洋戰場中的「紅色風暴」、「沒落行動」,韓戰中的「屠夫行動」、「攤牌作戰」等等,毫無疑問,二戰之前,各地局部戰爭規模不大,且多發生在落後地區,戰爭沒有出現有名的軍事行動代號。二戰前夕,德軍又率先啟用了沉寂已久的軍事行動代號,比如1935年的「紅色方案」——德軍進攻法國的作戰計劃,1937年的「紅綠方案」——德軍入侵東南歐的作戰計劃。
  • 二戰德軍防空利器,光柏林就建造3座,盟軍沒有戰機敢靠近
    眾所周知,德國在二戰時期的工業實力處於全球領先水平,製造出許多領先時代的武器,並且險些完全佔據了整個歐洲大陸。德軍在二戰中後期局面不利的情況下,漸漸處於了防守姿態。為了防禦同盟國大量戰機的轟炸,德國在眾多主要城市建造了不少防空設施,其中最有效的莫過於是防空高塔。
  • 俄羅斯缺席諾曼第不忘致敬盟軍,但強調歐戰勝利「蘇聯功勞最大」
    斯金納在信中懷念了與妻女共度的美好時光,「雖然我願放棄一切回到你身邊,但我還不想從正在做的事情中退縮」。斯金納在6月6日的登陸行動中倖存,卻在登陸一天後陣亡,留下妻子和兩個幼女。行動動用了約7000艘船隻、1萬輛車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在登陸日當天,共有4400名盟軍士兵死亡,傷亡最慘重的發生在奧馬哈海灘。僅在奧馬哈海灘,就有約4000盟軍士兵陣亡或受傷。對德軍傷亡的估算從4000到9000人不等,還有數千法國平民在行動中喪生。成功登陸77天後,盟軍奪回對諾曼第的全部控制權。
  • 空降兵的噩夢,市場花園行動,二戰大規模空降作戰的絕唱
    空中突擊發起後不到兩小時,德軍第1傘兵軍團司令司徒登便從一架擊落的滑翔機中獲知了盟軍的戰略企圖。他還認識到:雷瑪根橋是此役勝負的關鍵。此後,美軍多次組織突擊行動,但均以失敗告終。 「市場行動」實施一天後,英軍陷入了四面楚歌。而此時的德軍由於已經掌握了盟軍運輸機的飛行路線,因而在沿途布置下了高炮火力,並在預定空投地區設下重兵。此時,更嚴重的問題發生了:空中支持瀕於癱瘓,英軍的攻擊行動無法統一指揮。
  • 霸王行動的前奏曲,為了成功登上諾曼第,盟軍都做了哪些準備?
    如果提起霸王行動,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盟軍在1944年6月6日於法國北部諾曼第區域的登陸作戰。在那場被鮮血浸透的登陸作戰中,盟軍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才成功在諾曼第登陸,成功打破了德國的大西洋壁壘,並對納粹德國展開了反攻。可以說這次作戰本身是成功的,但是為了這次作戰的成功,盟軍在幕後做了多少準備工作呢?
  • 探訪二戰時期盟軍遠東第二大機場「萬能之王」
    探訪二戰時期盟軍遠東第二大機場「萬能之王」  【解說】作為二戰時期盟軍在遠東的第二大空軍機場,湖南芷江機場在8年的抗日戰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從這裡起飛的戰機除了打擊侵華日軍,還多次直接參加遠程作戰轟炸日本本土,給日本侵略者以毀滅性打擊,被冠以「萬能之王」的代號。
  • 中立國瑞士曾在二戰打下幾十架盟軍轟炸機,就靠75毫米高射炮
    其實作為一款75毫米級的防空炮,在二戰中性能並不突出,更何況瑞士還是中立國,並不直接參與戰事;另外瑞士從1939年至1941年期間只生產了250門,數量也算不上多,瑞士把這些火炮用來重點保護機場這樣的高價值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