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陝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
這是陝西著名秦腔戲《三滴血》中的一個唱段。凡是陝西人,不管看沒看過這部戲,基本都能哼出來。
韓城就在陝西的東部,那裡曾經隸屬於韓國。不過此韓國非彼韓國,而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是戰國七雄之一,也是韓姓的發源地之一。
韓城好玩的地方很多,最有名的就是司馬遷祠墓。它位於韓城東南十公裡芝川鎮東南的山崗上。司馬遷是中國著名的史學家,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歷史典籍《史記》,開創了,中國著史的新局面,從此以後,後朝為前朝著史,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從而有了一部《二十四史》,幾乎完整地記錄了中國的歷史。
韓城党家村是去韓城的必去景點之一。這是一個由明清百年老院落群組成的老村落。精美的磚花影壁,古典的建築風格,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結構,濃厚的文化氛圍,吸引著各地的遊客。
党家村也叫黨賈村,是由党家和賈家兩個大家族組成的,所以村中建有兩座祠堂。擋駕是原住民,所以他們的祠堂處在高位,地方也寬大。賈家是是外來的,又是賈家的外甥,輩分低了一輩,所以賈家的祠堂便小了許多,地方也處於下方。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表示對党家的尊敬。
党家村有一個非常奇妙的現象,就是在街邊常會看到一個寫著惜字的焚化爐。
惜字,就是敬惜字紙的意思。
在古時候,中國人對於中國文化十分的崇敬,凡是有文字的紙,都代表了孔夫子的儒家文化,如果把有字的紙弄髒了,就是對孔夫子的不敬,所以如果撿到寫字的紙,又沒有用,就要丟到焚化爐裡燒毀。其實過去能用上紙的都是大戶人家,貧民老百姓只能撿一些廢紙來用,往往就可能撿到有字的紙,為了不讓這些有字的紙落入貧民老百姓的手中,被弄汙穢,而對孔夫子不敬,大戶人家就把這些有字的紙扔進焚爐內燒毀。
除了了司馬遷祠和党家村,韓城的老城也是一個值得去的地方。
當你從韓城火車站出來,正對著就可以看見遠處有一座古塔。這座古塔是韓城的地標之一,韓城老城就在這座古塔之下。
這座古塔建在一個小山包上,周圍蒼松翠柏,綠樹成蔭。順著塔下一條小路下到山下,就到了韓城老城。
城隍廟,東營廟,文廟是老城區最主要的景點,俗稱韓城三廟。
以明清古建築為主,最漂亮的當屬城隍廟門口的五龍壁,以及東營廟門口的三龍影壁。
這兩座影壁,都是用綠色琉璃製作而成,和故宮裡的九龍壁很像。只不過故宮裡的九龍壁更氣派。畢竟那裡是皇宮,彰顯的是皇家的氣派。
韓城老城的街道,依舊是青石鋪路,兩邊店鋪林立,店門依舊是用木板條遮擋,關門的時候,將木板一次架在門框之上。不過也有用新式鐵柵欄門的,但是比較少。
這裡大部分的人家還是那種老式的門樓,古色古香的。走入其中,就仿佛穿越了時空一般。
如果把老城看作是一條龍的話,那麼老城南面的毓秀橋就是這條龍的龍尾了。
架在據水河上的毓秀橋,橋體用花崗石條砌築,一共有是個孔,橋身弓起如同彎月,橋面則由青石鋪就。整個橋古樸典雅,十分的美觀漂亮。
關於這座橋,還有一個故事,就是這座橋的出資建橋人,韓城邑人、雲貴巡撫劉蔭樞,為了避免子孫後代借橋敲詐百姓,橋建成後以三兩銀子的價錢將此橋賣給了韓城縣。這個故事至今仍在韓城民間廣為流傳,被人們當作培養後代自食其力、獨立生活的活教材。
在韓城還有許多地方值得一去,有大禹廟,還有山陝交界的龍門,鯉魚躍龍門的典故便出自這裡。
這裡也是黃河天險之一,黃河兩岸都是懸崖絕壁,景色巍巍壯觀,實在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