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務員職務體系解讀:共27個級別 分10層領導職務

2020-12-12 閩南網

中國公務員的職務體系解讀:公務員共27個級別,分10層領導職務,從科員晉升到「正廳」大約要25年。

  中紀委日前通報了對江西省委原常委、秘書長趙智勇和原昆明市委書記張田欣的處理結果,張田欣降到副處級,且是非領導職務;趙智勇則降為科員。

  張田欣被降級,主要因為兩方面:「失職瀆職,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私利,行為構成嚴重違紀」。趙智勇被降級,也是因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私利,其行為構成嚴重違紀」。

  眾多網友拍案驚奇,連人民日報微博也在16日深夜提醒:「非同尋常的『跳崖式』降級,向所有官員敲響警鐘。」

  兩個副部級幹部的處理被媒體解讀為斷崖式降級:趙智勇被連降七級;張田欣連降四級。

  這種解讀對嗎?中國的公務員職務體系是什麼樣的?兩人被降級並且都是非領導職務,到底該怎樣解釋?


中國公務員目前共分為27級 10層領導職務

公務員級別

共27級領導分10層

  依據《公務員法》第十六條,公務員職務分為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

  領導職務分為十層: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

  另據《公務員職務與級別管理規定》,公務員職務對應相應的級別,公務員級別由低至高依次為27級至1級。

  前副省級幹部趙智勇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據有關規定,即使降級為科員,也可能是主任級科員,對應的最高級別為16級,最低為22級。而他原來的職務是副省級,並且2002年就已經達到這一職務。省部級副職對應的級別是6級至10級,12年來,趙智勇的原級別至少應該是8級公務員。

  他的降級處理並未全面公開,也可能直接降到科員級別(18級到26級),如果這樣的話,他的級別至少降了10級,最多可以連降18級。

  而此前媒體解讀的「連降七級」應該是從領導職務第四層次———省部級副職直接貶為「科員」,解除了領導職務,貶到領導最低第十層鄉科級副職以外。

晉升時間

從科員到「正廳」大約25年

  據2008年施行的《公務員職務任免與職務升降規定(試行)》,晉升鄉科級正職領導職務的,應當擔任副鄉科級職務兩年以上;晉升鄉科級副職領導職務的,應當擔任科員級職務三年以上。而晉升科員職務,應當任辦事員三年以上。

  也就是說,從辦事員到「正科」,正常需要8年時間。

  北京市委黨校2008年針對北京市優秀官員成長規律進行研究,調查了200名北京優秀局、處級官員樣本。這些優秀官員,都是用了大約11年從普通科員升至副處級。

  什麼是「幹部」?在縣級幹部序列中,提拔為副科級後,幹部檔案就會從人勞局移到組織部,成為組織部管理的正式領導幹部。

  縣鄉體系裡的幹部有四級: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正處級,這個四層金字塔的頂端只有四五個崗位。

  據中國社科院博士馮軍旗博士論文《中縣幹部》,如果到了45歲還沒有被提拔為縣處級領導,仕途基本要終止了。

  這期間,從副處到正處是最關鍵的階段,在正科級之後,要保證在4年左右升到副處,不然就會被落下。之後,如果能在三四年晉升為正處,那麼再升為正副局的空間就較大。理想狀態,可能會在35歲左右升至正處。

  外交部部長王毅1982年大學畢業,到了1989年,7年實現科員到處長的跨越。

  在全國60餘萬縣處級公務員中,其中只有6000人可以成為廳局級後備幹部,一般來說,至少需要11年才能升到正廳局級。如果成為公務員時22歲,官至廳級就已經47歲了。

  之後的升遷需要藉助於「交叉鍛鍊」。在全國4萬個廳局級幹部中選出1000人作為省部級後備幹部。

  跨入省部行列,需要更快更年輕。2009年一份對時任31個省份黨委書記履歷的分析表明,他們初任地級市市委書記(或相當職務)的平均年齡為41歲,這要求他們在每一個層級都領先於同僚5~10年,才能保證在大概53歲時升至正省部級。

  總體來說,全國科級幹部有90萬人,想成為只有4萬個的縣處級幹部後備人選,機率小於4.4%。而從一個普通科員成長為一位正廳局級官員,大約需要25年。

  據國家公務員局信息,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公務員總數已達到708.9萬人,超過90%屬於科員及科員以下職務,有60%是在縣級以下政府機關。

我國行政級別的歷次調整

  新中國成立後,長期施行的是人事幹部管理體系,直到1988年政府提出建立公務員制度,1993年8月國務院正式籤發《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開啟公務員制度;2006年年初,正式施行《公務員法》。

新中國成立初期5類

  據《中國人事管理工作實用手冊》記載,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新中國成立前參加工作的人施行供給制。職務分為五類,一類職務包括國家正副主席,正副總理等,高的月收入折合人民幣89.7元,低的55.31元;二類為正副司局長、正副處長,標準為32.2元;三類為正副科長,標準為24.68元;四類為科員和辦事員,標準為16.99元,五類為工人和勤雜人員,標準為16.53元。

1950年25級

  1950年,政務院試行從國家主席到勤雜工的25級工資制,以小米為計算基礎。最高折合人民幣358.70元,最低為12.66元,相差28.33倍。

1955年30級

  1955年,全部人員統一實行工資制,改為30級,北京地區最低工資標準為20.88元,最高標準為649.06元,相差31.1倍。

1993年15級

  這個30級的體系到了1993年秋施行《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後,公務員級別變成了15級。

2006年27級

  施行《公務員法》,級別變為27級,幹部職位變成了10個層次。

晉升年齡

科級一般45歲遇「天花板」

  近年,官員升遷要劃出年齡槓槓:副處一般35歲以下,副局一般45歲以下,副部一般55歲以下。

  「文革」後,中國開始全力平反冤假錯案。大批老幹部重返領導職位,幹部群體出現年齡結構老化現象。

  「現在各級領導班子歲數太大,精力不夠……要選一些年輕的身體好的同志來接班。」鄧小平在1979年7月指出。「年輕化」以及後來的「專業化」成為選任幹部的主導方向。

  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建立老幹部退休制度的決定》,規定「擔任中央、國家機關部長、副部長,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書記、省政府省長、副省長,以及省、市、自治區紀律檢查委員會和法院、檢察院主要負責的幹部,正職一般不超過65歲,副職一般不超過60歲。擔任司局長一級的幹部,一般不超過60歲。」

  《1998~2003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強調幹部年齡梯次配置。「中央、國家機關部委領導班子:由60歲左右、55歲左右、45歲左右的幹部組成。領導班子中45歲左右的幹部至少要有1名。部委正職中50歲左右的應該有一定數量。」

  《2009~2013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提出,「鄉鎮黨政班子以40歲左右的幹部為主體,每個班子中至少有一名30歲以下幹部,黨政正職中30歲左右的有一定數量;縣級部門領導班子以45歲左右的幹部為主體,正職中35歲左右的有一定數量。」

  1978年我國正省部級以上精英的平均年齡為63.81歲,到了2003年,正省部級以上領導精英的平均年齡降到59.40歲。

  據山東省委黨校黨建部副教授張書林的研究,目前我國科級職務以下的公務員佔92%,只有8%的公務員是副處級以上職務。「公務員晉升領導職務需求的無限性與黨政機關領導職務供給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阻礙了公務員個人的發展空間,導致『天花板』現象不斷出現。」

  由於一些地方在執行幹部隊伍年輕化方針過程中,硬性規定幹部超過40歲不能提拔為科級幹部、50歲不能提拔為縣處級幹部、55歲不能提拔為廳局級幹部、科級和處級幹部50歲都要退居二線等,這就大大提前了幹部遭遇「天花板」的年齡關。在當下,通常情況下鄉科級幹部遭遇「天花板」的年齡一般是45歲、縣處級50歲、廳局級55歲。

  值得一提的是,被降級處分的趙智勇和張田欣,均已經在副省級崗位上任職多年,今年都是59歲。

晉升路徑

雙通道變成「單行線」

  1982年大學畢業的昆明前市委書記張田欣,用了24年多升到副省級領導職位,已經是火箭速度,副省級幹部做了近8年,被降為副處級———這是他25年前就已達到的級別。

  以目前的公開信息看,張田欣和趙智勇的降級處理,已經了結。依據《公務員法》等法律規定,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6種。在兩年內,張田欣、趙智勇不能晉升,也不能漲工資。因為二人只是違紀,沒有達到違法,所以處理也只是黨內處分,沒有移送司法機關。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張田欣、趙智勇被連降數級,堵住了「官復原職」的漏洞。

  據管理學彼得原理:在金字塔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張田欣、趙智勇的升職及快速墜落,再度說明這一理論。

  在我國,晉升意味著級別或職位的提升,待遇的增加和更大的成就感與責任感。這種公務員晉升制度通過以職務和級別為核心的體系,形成了公務員職業生涯發展的雙通道。但這兩條「跑道」在現實中的重心還是職務。

  對於非領導職務———巡視員、調研員等,已經成為大齡幹部或者領導實職轉任或者晉升,變成解決待遇的「虛職」。

  相比數量眾多的公務員,領導職位稀缺,使得大多數公務員缺乏晉升機會,從而產生各種矛盾。而直至目前,《公務員法》也僅針對綜合管理類公務員的職務進行了明確劃分,並未對行政執法類公務員職務劃分作出明確規定,因此,職業發展渠道比較單一。

相關焦點

  • 公務員職務、職級與級別管理辦法
    第二條 公務員領導職務、職級與級別設置和管理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組織路線,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加強黨對公務員隊伍的集中統一領導,遵循依法、科學、規範、效能的原則。
  • 公務員職務、職級與級別,這些變化你知道嗎?
    幾天,《公務員職務、職級與級別管理辦法》在各大官方網站公布,這是確定公務員管理、職務、職級待遇的一個重要辦法,和去年出臺的《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相配套,更加完備,特別是對職務、職級晉升、待遇做了進一步的明確。
  • 職務與職級並行是什麼意思?職務與職級的區別
    ②職級是指一定職務層次所對應的級別,主要體現資歷,如縣長所對應的職級一般是縣處級正職。  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審議了《關於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  【會議摘要】會議審議了《關於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
  • ...公務員職務、職級與級別管理辦法》「津門政法快報 2020.03.15」
    ◆第二條 公務員領導職務、職級與級別設置和管理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組織路線,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加強黨對公務員隊伍的集中統一領導,遵循依法、科學、規範、效能的原則。
  • 解讀:大校軍銜,對應什麼職務級別?相當於什麼級別?
    解讀:大校軍銜,對應什麼職務級別?相當於什麼級別?軍銜是軍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也是一支現代化軍隊的重要標誌。當一位軍人佩戴軍銜肩章那一刻,對其來說是終身難忘。因而,軍銜也就成了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大校軍銜在新中國軍銜體系中,屬於歷史相對悠久的一個軍銜。然而,大多數人對於大校軍銜往往是一知半解,認識存在著很大的誤區。筆者結合大校軍銜的歷史,來為大家解讀其對應的職務級別,以及相當於什麼級別。
  • 什麼是職務工資、級別工資
    什麼是職務工資,什麼是級別工資?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是指公務員的基本工資。公務員實行的是職級工資制度,除過津貼補貼外,其基本工資,就是由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構成的。有的人認為公務員的基本工資還應該包括工齡工資,也沒有什麼大錯,但通常僅是指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
  • 《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全文內容 2019年6月施行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  《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全文如下。  本規定所稱職級,是公務員的等級序列,是與領導職務並行的晉升通道,體現公務員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資歷貢獻,是確定工資、住房、醫療等待遇的重要依據,不具有領導職責。  公務員可以通過領導職務或者職級晉升。擔任領導職務的公務員履行領導職責,不擔任領導職務的職級公務員依據隸屬關係接受領導指揮,履行職責。
  • 四級主任科員,副科領導,晉升正科職務沒有區別?
    有網友留言:他們縣城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開展,自己在鄉鎮任科員5年了,現在是四級主任科員職級,請問下一步可以直接晉升正科職務嗎?有什麼條件、年限?和鄉鎮副鄉長等副科領導實職晉升正科職務有沒有區別?還是必須要經過副科實職才能晉升正科?
  • 解讀:「上將軍銜」的將軍級別到底有多高?能夠擔任這4個職務!
    解讀:「上將軍銜」的將軍級別到底有多高?能夠擔任這4個職務!對於我們大家都知道,在部隊裡面最高的軍銜就是屬於上將軍銜,能夠獲得上將軍銜的這些人都是非常的不容易,也都是屬於精英當中的精英人物。「上將軍銜」的將軍級別到底有多高?
  • 全面解讀日本公司12個職務,一回搞清楚日企職務
    也還有不少朋友在與日本人交往時也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甚至拿到對方的名片,看到對方姓名前的職務,雖然都用漢字書寫,大概能知道意思,但往往一知半解,也搞不清楚級別高低。 在我們中國,單位的「主任」是部門領導,如果是政府機關,「主任」一職即最高領導,如發改委主任、教委主任等。而在日企不然,他們這個「主任」是非管理職務,在一般採取「年功序列」的企業裡,一個員工在工作5至10年後就可升至「主任」,這個職務僅比普通職員高一點點。 《半澤直樹》系列中片岡愛之助所飾演的黑澤,職務就是「主任検察官」。
  • 黃英擬任副廳級領導職務
    幹 部 任 前 公 示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和《四川省黨政領導幹部任職管理辦法》等規定,為進一步減少用人失察失誤,把幹部選好選準,現將黃英同志擬任職情況公示如下:
  • 6月起,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施行,是工資住房等待遇依據
    公務員可以通過領導職務或者職級晉升。擔任領導職務的公務員履行領導職責,不擔任領導職務的職級公務員依據隸屬關係接受領導指揮,履行職責。非領導職務公務員首次確定職級按照有關規定套轉。新錄用公務員按照有關規定確定一級主任科員以下及相當層次的職級。
  • 2018年山東新錄用公務員職位和級別的相關規定
    2018年山東新錄用公務員職位和級別的相關規定 山東省考新錄用公務員主要是指山東省省直機關及直屬單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擔任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非領導職務公務員(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錄用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以及從在基層工作的選調生中考選部分工作人員
  • 九江市擬推進實施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
    原標題:去年:城鎮新增就業6.23萬人  今年:爭取新增就業5.42萬人  全市擬推進實施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  中國江西網訊  今年退休人員養老金還會漲嗎?九江好就業嗎?同時,九江市還建起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15個縣(市、區)收存農民工工資保證金1.1億元。此外,人社部門為1.2萬農民工追發工資9864萬元;督促用工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3484.5萬元。
  • 專家反駁中國26人養1名公務員:官民比例低於英俄
    公務員群體一直是輿論監督的焦點。關於中國「官民比」一種較為普遍的說法是比例高達1:26,即每26個納稅人供養1名公務員。事實上,上述說法將國有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機關工勤人員以及離退休幹部都納入公務員範疇,擴大了統計範圍。嚴格說,截至中國大陸真正的「官民比」為1:191,比例低於英國、俄羅斯。
  • 江西建工集團主要領導職務調整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李遜報導:2018年5月31日下午,江西省國資委在省建工集團公司召開中層幹部大會,宣布省委、省政府關於省建工集團公司主要領導職務調整的決定。因年齡關係,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免去李平同志江西省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經省國資委黨委研究決定,省建工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周才柬同志任董事、副董事長,主持省建工集團公司黨政全面工作。
  • 省委組織部來富縣調研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實施情況
    省委組織部來富縣調研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實施情況 發布時間:2017-05-31 10:56:44
  • 中國石油調整大慶油田等22家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職務
    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 從中國石油官網知悉,近日,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黨組召開會議,對大慶油田、西南油氣田等22家企事業單位的主要領導進行了調整。 孫龍德兼任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免去劉宏斌兼任的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職務;王廣昀任大慶油田黨委書記;免去姜萬春的大慶油田黨委書記職務。
  • 2018年公務員最新級別工資標準表 退休後還享受這些福利
    公務員(非事業編和參公,這兩類參照公務員)的工資主要包括基本工資(職務工和級別工資),津貼,補貼、獎金和其他。一、工資構成公務員工資是由四個部分構成,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3、出勤補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無顧不至每日扣發30元,經單位領導批准的病假、事假和國家規定的節假日等0元。三年一調。4、山區補助,農村和山區公務員享受山區補助,標準=基本工資÷10,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 清朝的撫臺、臬臺、藩臺、府臺都是什麼職務,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舊時下級官吏稱呼上級領導,多以「辦公地點」取代其「職位」,以作敬稱。「臺」,原指石制的案臺,後來逐漸延伸成為官員辦公的地點,於是「某臺」便成了官員對上級領導的敬稱。行至清朝時期,以「某臺」稱呼上級領導幾乎成為了官方慣例,於是便有了「撫臺」、「臬臺」、「藩臺」、「府臺」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