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舌尖3》)在央視熱播。前天播放的《生,應時食物的「四季」》一篇中,阿拉寧波的湯糰有了一段時長約20秒的鏡頭。儘管「出鏡「時間並不長,卻「炸」出了一場寧波吃貨界的「口水仗」:寧波湯圓怎麼長角了?
△帶角湯圓
20秒內容引發熱議
「看完覺得自己是個假寧波人」
《舌尖3》是近期最熱的電視節目之一,25日晚上播出的關於寧波湯圓和年糕餃的部分,迅速引起了寧波觀眾的注意。儘管片中對於湯圓長角只有一句描述:「湯圓上的尖角,寓意來年春芽茁壯」,但這些「骨骼清奇」的湯圓,卻沒有逃過寧波人的眼睛。
當晚,片子還沒有播完,市民夏女士就在朋友圈裡配圖發文:「作為世居三江口、『血統』純正的老寧波人,我吃了35年的寧波湯圓,卻第一次知道它還有帶角的。一定是我的打開方式不對。」
△《舌尖3》截圖
和夏女士有一樣反應的還有寧波餐飲界的資深人士老潘,雖然還沒來得及看這一集《舌尖3》,但當記者提到寧波湯圓是否有角這一說時,老潘笑著說自己跟美食打了這麼多年交道,在其他地方倒是有見到,但正宗寧波湯圓長角的情況確實沒見過。
而另一些網友也表示,在衢州、紹興等地見過長尾巴或長角的「湯圓」,但都是鹹口味,跟片中所描述的加了豬油芝麻餡的寧波湯圓顯然不一樣,因此也開始調侃劇組選材的專業性。
慈谿、餘姚、象山人為《舌尖3》站隊
「我們這裡的湯圓就有角」
隨後,記者又詢問了市區幾家售賣寧波傳統點心的老牌餐館、點心店,不管是缸鴨狗還是狀元樓,湯圓的形狀均為我們熟知的圓形。對於帶角的湯圓,商家紛紛表示沒有見過。
不過在網上關於「寧波湯圓長不長角」的討論中,也逐漸出現了第二種聲音:一些網友紛紛曬出帶角湯圓,力挺《舌尖3》。
「85後」網友小邱來自慈谿古塘,他告訴記者,從記事起他家吃的就是帶角的湯圓。「用料和燒法跟寧波湯圓並沒有什麼兩樣,唯一不同就是在湯圓的頂上會多出一個小揪揪,為什麼做成這樣我也不清楚。」有意思的是,在採訪中為《舌尖3》站隊的網友多數來自慈谿,這也和片中的拍攝地鳴鶴古鎮的地理位置吻合。
除此之外,餘姚也有帶角湯圓「出沒」,而象山地區則有兩種湯圓,其中鹹的就是帶角的。市民史麗敏是地道的象山人,她告訴記者,帶角的鹹湯圓在象山也算是過節必備點心,「湯圓裡面有肉丁、蛋丁、香乾丁、黃豆芽丁、筍丁、蘑菇丁、蔥末,海邊人家還會加上牡蠣增加鮮味。餡料有炒熟後裹進去的,也有生的鮮肉餡,在老家每年冬至必吃。」
寧波餐飲專家現身說法
帶角湯圓「儘管小眾,但確實有」
儘管以寧波湯糰為藍本的「水磨糯米粉加豬油芝麻餡」被默認為湯圓最傳統的款式,但在不少地區其實都流行著「鹹湯圓」,而帶角的湯圓則和餡料有著很大的關係。
寧波市某餐飲聯合會秘書長水錫峰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帶角的湯圓都是鹹餡的。「這中間有部分原因是因為鹹餡的用料多為易散開的食材,例如鮮肉、蔬菜丁等,如果用圓湯糰搓的做法,很難把餡料很好地包裹住,所以只能用類似餃子掐捏的方法收口,這樣就會有個突出的部分,進而演變成為多了一個角的樣子。象山的鹹湯圓就是一個例子。」另外,這樣的方法也方便區分餡料的甜鹹。
不過他也表示,慈谿、餘姚的帶角湯圓和市區一樣為甜味,就比較特別了。事實上,慈谿還有一種外面裹了糯米粒的湯圓,也是別無分號的特色點心,估計和地域文化習慣有關係。「因為相對小眾,所以用這種帶角湯圓來冠以『寧波湯圓』的名號,也難怪多數寧波人會覺得《舌尖3》選錯『角』了。」
你家鄉的湯圓有角嗎?
歡迎留言跟我們聊聊~
想嘗嘗帶角湯圓的朋友點個讚吧!
大家都愛看
緊急提醒!3月可能會有新一波流感襲來 中國這種「神藥」在美國賣到脫銷
「最多跑一次」改革新突破!省級辦件量前100高頻事項實現數據共享
2018年開年浙江房價走勢如何?官方數據來了!溫州、嘉興二手住宅價格下降
來源:寧波晚報、央視《舌尖上的中國3》
責編:侯瑋
編輯:馮晨希 實習生:張凱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