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落幕,福建人購買量全國第九,與往年相比,今年老年人「買買買」似乎一點不輸年輕人,「購物車」不光是飾品、衣服、手機,還有滿滿的水果、蔬菜。
「廈門親」購物力也不差,全國第28,只不過更勁爆的消息是,阿里拍賣網站「雙11」這天,低調完成了一筆大單——廈門第一高樓被拍走了,以29.12億元底價成交,但買家身份目前仍是神秘。
29.12億拍走廈門第一高樓的買家到底是誰?
廈門第一高樓
與鼓浪嶼隔海相望,建築總高度339.88米,坐落於廈門市鷺江道的廈門第一高樓一旦建成,也是福建第一高樓。
「雙11」這一天,備受關注的「廈門第一高樓」——廈門國際中心及副塔樓廈門寶嘉中心項目,上次流拍後,終於迎來了「接盤俠」,名花有主了。
11月11日上午十時,有買家以底價29.12億元將這一項目收入囊中,較此前51.99億元的評估價,折讓43.99%。
被拍走的廈門國際中心,爛尾23年,有「廈門第一高樓」之稱,位於廈門鷺江道,是一座集超甲級寫字樓、單元式辦公、高檔會所、觀光等功能於一體的超級綜合體。捆綁拍賣的廈門寶嘉中心用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用於商業和酒店業務。此項目規劃地上建築層數30層,總建築面積10.9萬平方米,高度也達211米。
命運多舛的「廈門第一高樓」,終於盼來第三次轉手。
今年10月21日,「廈門第一高樓」被送上阿里司法拍賣平臺,總評估價51.99億元,起拍價為36.4億元,但因無法問津而流拍。本次是第二次拍賣,起拍價降至29.12億元,比上次少了7.28億元,較預估價相當於折讓43.99%,終於被競買號為「E7783」的買家以底價29.12億元拍走了。
魯能集團
也許是考慮上次拍賣因無人報名而流拍的尷尬,二次拍賣時,除了降價外,對競買人資質也有所調整,要求放寬了。
此次,競買對象由上次的「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調整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或其下屬企業」;從「國內行業領先企業(上年度營收不低於人民幣100億元)或國內行業十強企業」,放寬為「國內行業領先企業[上年度營收建築業企業不低於50億元,廈門市鼓勵發展的千億產業鏈(群)企業不低於10億元,其他類型企業不低於30億元]或行業二十強企業」等。
據廈門當地的《海西晨報》報導,目前買家身份尚未正式公布。事實上,二次拍賣雖有「吃瓜群眾」1.9萬人次圍觀,但僅有1人報名,顯然是「有備而來」。
廈門本地媒體未知神秘買家是誰,不過,上海的《界面》於12日早報導稱,廈門第一高樓這個龐大項目的「接盤俠」是魯能集團。但記者致電魯能集團有關工作人員,截至發稿時仍未得到回應。
此外,記者先後致電廈門國際中心及廈門寶嘉中心的項目公司——廈門源生置業有限公司、廈門永榕置業有限公司資產管理人,對方均表示「不清楚」。
也有人解釋,依據平臺拍賣規則,只有在一定期限內付清所有款項,且競買對象的資質審核也符合競拍要求,法院最後裁定,買家身份才會正式公布。另外,此前「廈門第一高樓」屢屢深陷資金問題之中,也被稱為「廈門第一爛尾樓」,追債的、以及牽涉的法律訴訟案件很多,要辦理一一解封、註銷等手續,也要不少時間。
看來,誰是「廈門第一高樓」接盤俠,最後揭開面紗可能要等一定時間。
失聯的「廈門第一高樓」第二任老闆李榕新
京朋集團董事長李柄江(李榕新)
和「廈門第一高樓」被拍走一樣被關注的,是失聯的「廈門第一高樓」第二任老闆李榕新,不過,作為京朋集團董事長,他另一個名字叫「李柄江」,媒體也經常用此名字,只不過閩南人知道他名字更多的是「李榕新」。
「廈門第一高樓」,原本是廈門郵電通信樞紐大廈的續建工程,前身為郵電大廈,第一任持有者是廈門市郵電局。1993年項目獲批立項,四年後通過了規劃,因其建築高度339.88米,一躍成為「廈門第一高樓」,也是廈門新地標建築。
1998年郵電分家後,郵政、電信分營,拆分到郵政系統的這個龐大項目,由於資金不足,2003年完成設計中的8層裙樓後,工程便一度擱淺了,被迫找「婆家」,於是,一向低調的福建南安籍老闆李榕新登場了,成為第二任老闆。
2010年,時任福建永榕電力(集團)有限公司老闆的李榕新,將多年「待字閨中」的「廈門第一高樓」,以約20億元交易價格接盤。第二年8月,項目易名「廈門國際中心」,建設單位也變更為永榕電力之集團子公司「廈門源生置業有限公司」。
每一幢摩天大樓的崛起,都讓人興奮,但往往預示著危機可能隨時而來。2016年,是「神秘電力大佬」李榕新人生的巔峰時刻,當他命運突轉直下時,「廈門第一高樓」也跟他一起沉浮。
2016年3月,蒙古國總理賽汗比勒格會見京朋董事長李柄江(左)
2016年3月,蒙古國總理賽汗比勒格會見以董事長李柄江為首的中國京朋國際集團代表團。風光背後,早已暗流湧動,事實上於該年年初,「廈門第一高樓」已停工了。
2017年,京朋旗下供應鏈金融平臺「金和所」及相關聯的另一P2P平臺「東宏金融」雙雙逾期,所涉金額巨大,令京朋財務黑洞曝露於外,墜入債務泥沼的老闆李榕新,也失聯了,也就是常說的「跑路」。
2015年12月初,永榕集團宣布更名為京朋國際集團,董事長李榕新也同時更名為李柄江。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少媒體報導時,用的是「李柄江」大名。儘管「廈門第一高樓」相當顯眼,可廈門當地人多搞不清幕後老闆的真面目,媒體報導也僅草草寫了「三明做電力起家,身家雄厚」等簡單字眼。
據知情人士此前透露,「廈門第一高樓」還是李老闆轉戰廈門的第一個項目。除了「廈門第一高樓」爛尾外,他旗下的廈門永榕置業、廈門源生置業也陷入一系列司法糾紛和訴訟。僅後者一家,執行法院有廈門的,也有杭州、深圳的;今年6月,「百應小貸」向廈門中院對上述二家公司申請破產審查,已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中。
換句話說,此番「廈門第一高樓」成功競拍人,光是等多地法院走完流程,一圈下來也得費不少時間。
山美水庫
說起李榕新早年的歷史,不得不提及滋養泉州人民的「大水缸」——山美水庫。
李榕新,生於1968年8月,祖籍地是福建省南安市九都鎮,後因建設「山美水庫」動遷,他舉家被安排從南安九都移居至三明。也就是說,說李榕新是南安老闆也可以,說他是三明商人也對。
李榕新最早發跡史,眾說紛紜,有跡可循的是1993年他籌備了50萬人民幣註冊了三明市電力物資公司,後來投資開發以水電站為主的重大項目;也正因如此,很多媒體報導時,多以「低調的電力大佬」一筆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