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李莊:從建築到人文,烽火歲月裡的古鎮故事

2020-08-28 白馬集團


今年3 月開始,李莊古鎮就陸續啟動了升級改造建設,涉及月亮田景區和古鎮景區內的基礎設施、場館及人文街區、文化舊址修復、特色院落改造,景觀及風貌提升、業態完善等6大 類13 項39 個子項目。由國內一線古鎮規劃設計機構華採堂負責進行改造提升設計,業務範圍涵蓋古鎮規劃、古建設計、文物修繕設計、景觀設計、燈光設計等。

華採堂設計效果圖

在改造升級的過程中,華採堂除了在設計和施工方案上夙興夜寐,在古鎮文化的研究上也是極深研幾。以滿足人文旅遊景區對承載力和基礎設施要求的同時,又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證古鎮原有的精粹和靈魂。

從古鎮的1500 年建鎮史、到抗戰中的烽火歲月,從李莊傳統民俗,到古鎮建築的文化底蘊……都事無巨細地推敲深化。方可見破廟祠堂,民宅農舍,癢序如舊,弦歌依然,勾勒著千年古鎮與中華文脈「幸而有託,不廢研求」的人文故事。

—慄峰山莊—

慄峰山莊

慄峰山莊,原為宜賓李莊張姓人家大宅院,由八大院落組成。山莊格局恢宏,堪稱民居範本。傳說山莊共有108 道大門,暗合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之數,每日有人專司開閉,需耗時一個時辰。

山莊位於古鎮西南五公裡處一個叫板慄坳的地方,據說因從前此處山上生長有數百年的板慄樹而得名。抗戰時期內遷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和人類體質學研究所駐於此,因此聞名,並聲播海內外。

比起熱鬧的古鎮景區,慄峰山莊稍顯冷僻清靜。但如果造訪,一定不虛此行。慄峰山莊是一座有著兩百餘年歷史的川南莊園,其建築之精美,構件之精巧,從古建築大師梁思成將慄峰山莊作為川南民居的經典收入其扛鼎之作《中國建築史》一書中可窺一斑。

抗戰時期,張家騰出慄峰山莊,作為南遷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和人類體質研究所辦公住址,一時,古老的山莊大師雲集,傅斯年、李方桂、李濟、凌純聲、董作賓、梁思永等在此生活、工作長達六年之久。據說當年為了保護研究所所藏的上千箱文物安全,曾經還有一個連的軍隊駐紮於此處。

1946 年,國立中央研究院在離開李莊前,傅斯年、李方桂、李濟、董作賓、梁思成等50 多位學者,為了表達對李莊和慄峰山莊的感情,在山莊留下了「告別李莊慄峰碑。」碑上銘文豪刻,盡彰學者文採之斐然與感恩不舍之情。

江山毓靈,人文舒粹。舊家高門,芳風光地。滄海驚濤,九州煎灼。懷我好音,爰來爰託。朝堂振滯,燈火鉤沈。安居求志,五年至今。皇皇中興,泱泱雄武。鬱郁名京,峨峨學府。我東曰歸,我情依遲。英辭未擬,惜此離思。——《銘文節選》

這些「文化脊梁」在李莊筆耕不輟,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在中國抗戰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九宮十八廟·東嶽廟—

東嶽廟

李莊是一個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留下了「九宮十八廟」的老鎮。東嶽廟正是其中之一,位於李莊鎮西面,建於清道光7 年,由岱宗殿、玉皇樓、丙靈殿、關聖殿和十殿閻羅組成。廟宇坐南朝北,供奉著東嶽大帝,每逢他的生日,鎮上都要舉辦盛大的東皇會。

當其他地方以「廟小菩薩大」的緣由婉拒時,李莊人卻請出了殿堂廟宇中的菩薩,騰出了自己的家和院子,以「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十六字電文,迎來了以同濟師生為代表的文人學子。

1940 年的秋天,率先而來的同濟大學,搬進了位於鎮首的東嶽廟,並在此設立了同濟大學工學院,培養出一批在各自領域內頗負盛名的莘莘學子。在李莊的五年中,同濟大學迅速發展起來,增設法學院,工學院增辦了機械專修班,理學院的數理系擴大為數學和物理兩系。

當年,在東嶽廟內的工學院電機實驗室還有一臺50 千瓦的汽油發電機組,所發電能除供工學院教學使用外,晚間還為李莊部分民眾及路燈照明供電,李莊的用電歷史因此比縣城南溪早了近10 年,李莊民眾也以此引以為豪。

這裡曾經有用德語授課,治學嚴厲卻又熱愛紅燒蹄膀、獅子頭的波蘭籍猶太人教授;有身兼重任往返於張家祠和板慄坳之間,「開闢人類學派古史研究之蹊徑」的李濟教授;背負著民族振興情結與救國救民志向的學者們……他們都曾在這裡,將無數珍貴的學術與知識傳承。

2006 年,為紀念同濟與李莊同生死、共存亡的友誼,同濟大學與宜賓市在李莊古鎮上河街東嶽廟原同濟大學工學院前建立了「李莊同濟紀念廣場」,樹起了紀念碑。

歸舟天際常回首,從此頻書慰斷腸。金沙金,黃浦黃,奔流不息長江長。百年同濟遨四海,新儕一新學界,古鎮萬古流芳!——《碑文節選》

如今的李莊,已經成為抗戰文化的象徵,成為同濟人永遠的「第二故鄉」。回望這段歷史,不僅僅為我們演繹了同濟與李莊厚重而質樸的緣份,也為我們留下了「捨生取義」與「同舟共濟」兩種寶貴的傳統精神。

— 營造學社舊址—

營造學社舊址

上世紀40 年代,與同濟大學和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一起來到李莊的,還有中國營造學社。中國營造學社是我國唯一的以中國古建築和建築科學為研究對象的民間學術組織,1930 年成立於北京,是中國第一個調查、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學術團體。

1937 年侵華日軍佔領北京後,營造學社成員在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帶領下於1940 年遷來李莊。

當時,同濟大學去了鎮中心的「九宮十八廟」,史語所去了板慄坳,梁思成、林徽因所在的中國營造學社中則搬到上壩村月亮田。那時候,竹林深處的上壩是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子,距李莊鎮只有兩華裡的路程。梁思成一家住的地方叫月亮田,牆縫裡能透進皎潔的月光。

安頓下來以後,梁思成、林徽因與同事們投入了緊張忙碌的考察和研究。在李莊,梁思成夫婦的主要任務就是進行《中國建築史》的寫作。在這個恍如與世隔絕的小村裡,沒有印刷工具,他們只能採用手寫和最原始的石印,每當夜幕降臨,便借著菜油燈搖曳的微光,一字一字地書寫,在艱苦的環境裡,與命運較量。

1946 年,小火輪「長遠號」離開李莊,同濟回遷上海,中研院回遷南京,梁思成、林徽因一家也離開李莊,回到了闊別9 年的北平。而伴隨他們走過艱辛歲月的那座長江畔的古鎮,在為後人留下許多溫馨記憶的同時,也如實地記錄了當年那段難忘的烽火歲月。

梁思成、劉敦楨等中國營造學社同仁們在李莊中國營造學社舊址這六個年頭裡,創作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扛鼎之作《中國建築史》,掀開了中國現代建築科學研究的序幕,成就了清華大學建築系,讓中國建築在國際上閃耀著燦爛的光輝,使中國營造學社舊址成為中國建築同仁膜拜的聖地。

梁林舊居效果圖

如今的營造學社舊址,還保留著當年的風貌。在其建築人文的保留和延伸上,華採堂一方面旨在將其艱苦卓絕的歲月化為不朽的豐碑,在月亮田項目板塊打造了充滿古鎮記憶的梁林舊居,為抗戰年代的中國李莊,留一份歷史的時空想像,將「人間四月天」的詩意謄寫。

另一方面,立志於延伸營造學社舊址裡焚膏繼晷的建築精神,和享譽中外的建築文化,著力構建中外建築交流地標,將時代的變遷與建築的成就交融成獨特的建築瑰寶。值得被追尋的,不僅僅是超絕的建築藝術,還有建築歷史文化中傳承下來的不滅星火。

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70 餘載彈指瞬間。但烽火歲月裡,科學救國、學術報國、文脈傳承的堅韌情懷與人文精神,至今仍屹立在李莊的土地上。古鎮的上空,仍然月光皎潔,古鎮的紛紜故事,仍在傳頌。


—— END ——

相關焦點

  • 四川宜賓有個小鎮,被冠以「中國李莊」的名字,其實這背後有故事
    人們常說,「南有周莊,北有李莊」,其中的「周莊」或許很多讀者都去過,即位於蘇州的一處江南古鎮,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不過對於「李莊」,您也許就陌生了,別說去了,興許連聽都沒聽過。但其實,「李莊」可是個聲傳海外的好地方,還被冠以「中國李莊」的名號。
  • 李莊,萬裡長江第一古鎮
    李莊,我曾去過的知名古鎮(6),這裡是萬裡長江起始點,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避難所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養生堂。李莊距今已有1470多年建鎮史,是長江邊上的千年古鎮,依長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導岷山,流通楚澤,峰排桂嶺,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觀。為作紀念,我在古鎮一家叫「奇石緣」的奇石館裡選購了幾塊長江奇石,打包發貨時,小老闆寫的發貨地點只有四個字:「中國李莊」,我有些詫異,他解釋說,「你放心吧,東有周莊,西有李莊,用不著再寫省市區縣」,我信了。
  • 創建天府旅遊名縣|中國李莊,文化脊梁,在這裡讀懂李莊的故事~
    ,布局嚴謹,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民居、廟宇、殿堂等建築特點。位於李莊的中國營造學社舊址就是梁思成、林徽因的舊居,兩人還在此寫作完成《中國建築史》、《國象中國建築史》等一批建築領域經典著作。、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旋螺殿,省級文保單位東嶽廟、張家祠以及慧光寺、玉佛寺等古建築訴說著歷史故事。
  • 探尋|那些掩藏在千年歷史裡的文化古鎮(上)
    現今的李莊,坐落於四川宜賓,明清古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上世紀40 年代在李莊紮根的營造學社,還從李莊的建築中汲取靈感,從而誕生了享譽中外的《中國建築史》。李莊,被譽為「中國建築聖地」,是中國古建營造技術保護與發展學術論壇的永久會址。作為中國抗戰大後方的四大文化中心之一,在抗戰的艱難歲月裡,中華民族的文脈在此繼承。
  • 李莊古鎮升級改造!古鎮規劃設計搶先看
    據悉,本輪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月亮田景區和古鎮景區兩大區域內的景區基礎設施、場館及人文街區、文化舊址修復、特色院落改造,景觀及風貌提升、業態完善等6類13大項39個子項目。本期改造提升項目主要由一線文旅規劃設計機構華採堂進行改造提升設計,設計項涵蓋古鎮規劃、古建設計、文物修繕設計、景觀設計、燈光設計等。
  • 四川有個古鎮,以「李莊白肉」聞名全國,有「長江第一古鎮」之稱
    在美景與美食並存的四川巴蜀大地,有這麼一個極為特殊的小鎮,它以令眾多食客魂牽夢縈的「李莊白肉」這道地道的四川美食而聞名全國,同時它保留著明清時期古色古香的建築被譽為「長江第一古鎮」。那這是個什麼地方呢?歡迎跟著小編的腳步來一起探尋。
  • 李莊「閉門」這麼久,到底改成什麼樣了?
    要說宜賓的古鎮,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李莊了這個在酒都之下,長江流域的小鎮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色,其中就包括有旋螺殿、中國營造學社舊址等13處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蓆子巷、劉家院子、李家大院等33處歷史建築,預計將在10月之前開放部分景區。
  • 李莊酒廠:品質與文化賦能長江第一古鎮名酒品牌
    中國食品報中國酒報導說到萬裡長江第一古鎮李莊,這座落落大方的古鎮裡藏著太多的美食和美景,最具特色的就是李莊「三白」——白酒、白肉、白糕。一枝獨秀蜀山水,千種佳釀總戎州。位於酒都宜賓的李莊,白酒更是聞名遐邇,在宜賓多糧型白酒文化長河裡宛如一股清流,獨樹一幟。走進李莊古鎮,一股濃濃的酒香撲面而來。
  • 萬裡長江第一古鎮——李莊(上)
    旋螺殿是李莊「四絕」之首。梁思成在李莊的六年間,用英文寫成了《圖像 中國 建築史》,在書中,他將李莊的「旋螺殿、百鶴窗、 九龍 碑、奎星閣」並稱為古鎮 「四絕」。旋螺殿為八角形單體建築,高約25米,外觀為三重簷結構,殿頂覆青色簡瓦,8條殿脊皆塑有走獸和置有垂獸,寶頂及8個翼角均起翅柔美,整個建築比例勻稱、線條流暢、造型優美,展現了明代建築的藝術特色。殿內無一根橫梁和鐵釘,採用抬梁支柱法,構成四方形的「燈籠架」,充分運用了力學原理,使結構和裝飾美達到和諧統一。
  • 李莊酒廠:品質與文化賦能長江第一古鎮名酒品牌
    說到萬裡長江第一古鎮李莊,這座落落大方的古鎮裡藏著太多的美食和美景,最具特色的就是李莊「三白」——白酒、白肉、白糕。位於酒都宜賓的李莊,白酒更是聞名遐邇,在宜賓多糧型白酒文化長河裡宛如一股清流,獨樹一幟。
  • 通海縣河西鎮——不如踏著歲月的痕跡,找尋藏在古鎮中的人文故事
    比如復古的照片、講述老故事的書籍、以及有著許許多多故事的古鎮。想來,如果自己不是一個理科生,可能,現在學的都是歷史吧!自小長在古鎮,對古鎮有著不一樣的感情。今天,也想一起,踏著歲月的痕跡,去找尋藏在古鎮中的人文故事!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河西鎮。雲南的四大古鎮之一。自古便有「儒學名邦」的美譽。
  • 宜賓李莊古鎮封閉施工近4個月!將打造…
    這個小鎮就是——李莊古鎮很多人對李莊的建設非常關心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看一看在這一片裡李莊抗戰文化紀念館正在建設中該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0000平方米總投資1.5億元主要用於展示李莊古鎮歷史、文化抗戰歷史等計劃9月底就可以建成!
  • 李莊古鎮升級改造最新進展來了!亮相時間已定…
    整個景區以李莊文化抗戰紀念館為核心,周邊配套營造人文街、月映荷池、田園景觀、梁林舊居等景點。,社就是營造學社舊址,街就是人文一條街。,預計10月30日前全面建成;11月30日之前,完成古鎮基礎設施建設;明年春節期間,整個月亮田景區的建築、景觀、道路將初具規模。
  • 宜賓李莊古鎮的三白之中最出名的白肉真的好吃嗎?
    李莊鎮素有「萬裡長江第一古鎮」的美譽,李莊古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民居、廟宇、殿堂等建築特點。全鎮幅員面積71.52平方公裡,總人口4.3萬人。李莊鎮於2005年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並評為中央電視臺「魅力名鎮」之一。
  • 宜賓李莊古鎮升級改造最新進展來了!亮相時間已定~
    根據規劃,此次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月亮田景區和古鎮景區兩大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場館及人文街區、文化舊址修復、特色院落改造、景觀及風貌提升、業態完善等數十個項目整個景區以李莊文化抗戰紀念館為核心,周邊配套營造人文街、月映荷池、田園景觀、梁林舊居等景點。
  • 李莊古鎮升級改造!預計明年五一節前全面完工
    據悉,李莊本輪提升改造內容主要包括兩大區域內的景區基礎設施、場館及人文街區、文化舊址修復,特色院落改造,景觀及風貌提升1.5億元,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主要展示李莊古鎮歷史、文化抗戰歷史等。整個景區以李莊文化抗戰紀念館為核心,周邊配套營造人文街、月映荷池、田園景觀、梁林舊居等景點。
  • 宜賓李莊古鎮升級改造最新進展來了!亮相時間已定
    根據規劃,此次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月亮田景區和古鎮景區兩大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場館及人文街區、文化舊址修復、特色院落改造、景觀及風貌提升、業態完善等數十個項目整個景區以李莊文化抗戰紀念館為核心,周邊配套營造人文街、月映荷池、田園景觀、梁林舊居等景點。
  • 2018宜賓李莊文化和哪吒民俗文化赴臺交流活動在臺北啟動
    李莊,一個地處四川宜賓東郊的小鎮,在抗戰烽火中接納了西遷的大批學術機構與大師,在中華民族文化抗戰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1939年,正值抗戰危急時刻,李莊發出了「同大(指同濟大學)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十六字電文,義無反顧肩負起文化救國重任,以博大胸懷接納了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北大文科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國營造學社、同濟大學等教育科研機構。
  • 知道了李莊故事後
    李莊小詞典(熟悉李莊的請您忽略):中國李莊,唯一前綴中國的古鎮。景點門票封面大字曰:中國文化的折射點,民族精神的涵養地。抗戰期間,李莊有「開明紳士」羅南揆揆等,主動給同濟大學發去電報,史稱感天動地一電文:「同濟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至後來鼎盛時期,三千原住民的李莊,先後接納了同濟大學、中國營造學社、中央研究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等師生萬餘人和幾千箱文物。
  • 一個上海人眼裡的李莊(一)——「文以抗戰」盪氣迴腸
    為了進一步實地探尋小鎮古蹟舊址,觸摸那段難忘的歷史,緬懷文化先賢,回望仰慕的大師,親身感受古鎮獨特的人文氛圍,遂產生了再訪李莊的念頭。 「萬裡長江第一古鎮」的李莊。「江導岷山,流通楚澤,峰排桂嶺,秀流仙源」是它秀美的自然風光名片,這裡文物古蹟眾多,成規模的古建築群臨江排列而建,小巷院子巧妙布局其中,樓臺亭閣、粉牆黛瓦、雕花門窗隨處可見,極具川南地區明清建築風格。 這裡民風淳樸,風景秀美,底蘊深厚,古樸、深邃的韻味令小鎮的人文氣息顯得更加濃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