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問臺灣茶|臺北永康街尋店

2021-02-17 西麓雅集

第一次到臺北的朋友大概都很難發現這座城市的美,建築七零八落地拼湊在一起,好像沒有城市規劃這回事。街道沒有北京開闊,建築沒有上海光鮮,商業也不似香港繁華,又少了點京都的安靜。與一次次拆了重建的大陸一線城市相比,臺北半新不舊,既沒有歷史深遠的古舊建築,又缺少奇形怪狀的現代建築,倒是計程車司機分外熱情,會問你有沒有去101,我說我們不是觀光客,我們要去永康街。


這一次同行的三位朋友,兩位的工作與旅行相關,從事海外定製旅行的林建勳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帶隊旅行的途中,這次出行前,剛從以色列歸來。另一位旅行愛好者於亮所從事的是新疆自駕,許多次帶隊從廣州出發,穿越中國大半的國土,抵達遙遠的烏魯木齊或是喀納斯湖。未從事旅行行業的許谷是景德鎮谷治工坊的主人,除了從事陶藝的研究與制器外,另外兩大愛好是茶和背包旅行。

這一次的臺灣之行,緣起於去年冬天與林建勳在京都的茶室裡一起喝茶,偶然提起臺灣的茶也不錯,因此除了漫無目的地遊蕩之外,便是四處找茶了。

臺北的舊建築似乎更容易和不太需要光鮮的茶文化和諧相處,需要時間沉澱的生活美學不太容易在一座正在奔跑的城市裡存活。臺北在經歷過快速發展後慢下了腳步,有些人開始逆著時間的軌跡,去追尋前人的生活品味,因此這座城市裡散落著大大小小的茶空間,有教授日本茶道的茶課教室,陶藝師的手工作坊,茶品牌的零售店和燈光昏暗的茶器古董店,一座城市的底蘊大概如此。

作為旅人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將這些地方都逛遍,如果要作出選擇,永康街和緊鄰著的潮

州街無疑是個好去處。就連抱怨指南多到「被指南左右甚至汙染了旅遊生態」的臺灣旅行作家舒國治也寫了篇《一千字的永康街指南》,永康街於臺北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

除了「鼎泰豐」、「永康刀削麵」、「小隱」等一次次被遊客膜拜的去處之外,不長的永康街上也排列著大大小小的茶空間和零售店,值得一逛。


初創於1983年的臺灣本土茶器品牌「淘作坊」在永康街上有一家零售店,它們的產品以老巖泥的茶器和仿汝窯茶器見長,汝窯茶器雖不如蔡曉芳的曉芳窯經久耐看,價格卻平易近人,作為日用茶器是不錯的選擇,我也忍不住入手了一把內部封釉的小陶壺,用來泡半發酵的烏龍茶。置於茶臺上用了些日子,越看越喜歡。



一些茶器品牌儘管名聲在外,卻常會遇到一個尷尬的境地,茶人買一把壺可以用上十幾年不壞不過時,越經典的產品越是如此。即使買家眾多,每個人幾年間先後買上幾個,也很難成為一個大生意,因此看著做茶的同行每年都有新茶可賣,難免略顯寂寞。或許因為與此類似的緣由,陶作坊推出了一個全新的茶品牌「不二堂」。

既然是新品牌,除了名字略顯古舊外,不二堂在品牌風格和定位上也做了全新的思考,似乎並非要讓陶作坊的老客戶們前來買茶,而是要迎合年輕一代對茶的品味,輕鬆明亮的店面,嫩綠色的茶罐和招牌,不知道能否讓90後們感覺到喝茶與喝咖啡一樣,也是件時尚的事。

與不二堂相鄰不遠的王傳德茶莊的歷史要更早一些,清同治年間(1862)由渡海而來的福建晉江人王俺尚於臺南府城創建,也是把店開到大陸的臺灣茶葉品牌之一。與同誕生於臺南卻保持了老店風格未變的振發茶行不同,王傳德茶莊無論是店面風格還是產品包裝,都已歷久彌新,看上去更接近以茶為業的奢侈品店,高貴的舞臺感十足,卻少了很多人文關懷。

藏在永康街兩側巷子裡的茶空間要有人情味兒許多,比如冶堂,比如串門子。招牌低調內斂,如果不是玻璃窗內透露著的暖意,很容易路過而未曾發現。




冶堂有個小院兒,擺著魚缸,種著竹子,店內木桌竹椅,架子上擺滿紫砂壺、茶葉罐。冶堂主人何健年近60,創辦冶堂茶室也有31年的歷史。他說,香港人活一輩子,卻要做足別人三輩子才做到的事,走路都是小跑。這樣的生活,功績也有三輩子那麼多麼?甚至連一輩子也沒有。我想起自己六七前經常要去香港出差或是參加拍賣會,卻從未喜歡過香港這城市。擁擠的地鐵、狹窄的天空和滿街冷漠的面孔,走在香港的街上被這個城市忙碌的人群擁擠著向前,難有片刻清閒。也想起自己20歲出頭時常對別人提起的話:「我要用三年時間完成別人十年才做得完的事,並願意付出十倍的努力」。按理我該更喜歡香港一些,卻怎麼也喜歡不起來,甚至連越來越像香港的廣州也一併不喜歡了。究其原因,或許是有一天忽然頓悟到忙著往光鮮裡奔的日子錯過了太多生活的細節,而人生沒有回頭的路。生活中的快樂,大多藏在時間的褶皺裡,一快就全略過了。正如何健所說「生活,足夠就好。」

正因茶室主人抱持著這樣的生活態度,才有了冶堂,只奉好茶,絕不便宜,茶葉自己會說話。




永康街附近的另一處茶室串門子,其背後的作者也是臺北專業茶人,茶席設計師沈僥宜。一進門便是長茶臺,想是經常在這裡舉辦茶會,茶臺兩側是博物架,架子上玲琅地擺著各式鐵壺和紫砂壺,紫砂壺居多,老壺新壺盡有,壺架上方擺放著白瓷的茶盞,嘉木堂陳遠號的普洱。茶室內設有喝茶的座位,不多,常光顧的大概是些常客,安靜地小聲聊天,彼此並不打擾,燈光昏黃如家般溫暖,透漏著臺北的溫情一面。



與永康街十字交叉的潮州街上,也散落著一些茶空間,更多的是古董店,而古董店主的收藏裡,最多又是茶器。光澤暗去現出包漿的古舊銀壺,造型復古的京都鐵壺,或新或舊的瓷器茶盞,大都安靜地陳列在桌上或柜子裡,店主大都比京都古董店裡的熱情,招呼著坐下喝茶或是閒聊。東西好與不好不能全看眼緣,更需專業的眼光鑑別新舊,我曾在京都的古董店裡淘到過幾件白瓷茶盞,日本的名師舊作,價錢也算合適,可算是旅途中的意外驚喜。

有一間古董店忘記了名字,只記得店主人很是和藹,和我們閒聊了半天,準備出門離開時,一抬頭看見牆上掛著的條幅,臺靜農老先生的筆墨,末了上款處寫著店主人的名號。想起臺靜農先生於1990年故去,這幅字至少也有26年歷史了,想來這家古董店的主人或許與臺先生有著或深或淺的交情,這家店面背後,也該有很多故事才是。


逛完這些間店面,忽覺呆在臺北的日子為時太短,於是想再找個不熱的時候,與茶室或古董店的主人們事先約好,找些個安靜的午後或者夜晚,坐下來喝茶,聽他們聊茶和那些舊事。

2016年5月23日,成都散花書院。

本文作者簡介

朱星海,品牌策劃人,作者,生活美學愛好者,西麓雅集創辦人。出版有小說《南歡北愛》及品牌與營銷著作《升級:成長品牌的突圍之路》《大眾娛樂大眾:新娛樂營銷攻略》《品牌行銷九式》四本。

微信號:zhuxinghai1981      信箱:28635202@qq.com    
新浪微博:朱星海

本文部分配圖攝影/於亮


相關焦點

  • 臺灣寫真:臺北尋茶-中新網
    中新社臺北4月7日電 題:臺北尋茶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路梅  臺北茶香哪裡尋?用臺灣知名茶人曾至賢的說法,首推永康商圈,其次是迪化街商圈,貓空則是臺灣觀光茶業的一個縮影。臺北永康街、麗水街一帶交通便利,近十幾年來成為特色茶坊的集聚地。
  • 臺灣寫真:永康街,低調的生活美學
    位於臺北市中心附近的永康街,因其具有獨特的文化氣息與生活美學,成為不少遊客來到臺灣的必去之地。圖為清晨時的永康街。 張曉曦 攝  中新社臺北3月29日電 題:臺灣寫真:永康街,低調的生活美學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陳小願  街道安靜清幽、藝文美食匯聚,是臺北永康街給人的印象。
  • 【樂遊臺灣】臺北永康街 | 地道又正經的掃街美食指南
    說到臺灣掃街,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會是夜市,但其實臺北的「永康街」,雲集好多必食的臺灣美食,深受當地人及遊客喜愛,想吃好絕對不能錯過!
  • 永康街、青田街,大安區這幾條街才濃縮著臺北骨子裡的文藝氣息
    作為臺北的文教區,這裡不僅有著臺大和師大等全臺灣最一流的大學,各種宗教機構堂會也都在此聚集,臺北市中心最大的大安森林公園也在這裡,各種新奇創意與日常生活的碰撞,是大安區最精彩最有魅力的一面。、青田街、麗水街、金華街、泰順街、龍泉街,這方小天地隱藏在大馬路後面,繁盛的綠蔭擋住了城市的喧囂,鬧中取靜,是體驗臺北巷弄之美的最好選擇。
  • 去臺北,一定要去永康街
    歡迎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知臺分子」。 美食永康街的「日」和「冶」 臺北的永康街,是吃貨心中的聖地,東西美食,南北匯潮,不管你想吃什麼地域的美食,在這兒都能找到合適的。 永康街位於臺灣臺北大安信義路二段上,在金山南路與新生南路之間。
  • 永康街 | 臺北地道又正經的掃街美食指南
    說到臺灣掃街,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會是夜市,但其實臺北的「永康街」,雲集好多必食的臺灣美食,深受當地人及遊客喜愛
  • 臺北永康街 | 地道又正經的掃街美食指南
    說到臺灣掃街,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會是夜市,但其實臺北的「永康街」,雲集好多必食的臺灣美食,深受當地人及遊客喜愛,想吃好絕對不能錯過!
  • 臺北尋茶
    臺北茶香哪裡尋?用臺灣知名茶人曾至賢的說法,首推永康商圈,其次是迪化街商圈,貓空則是臺灣觀光茶業的一個縮影。臺北永康街、麗水街一帶交通便利,近十幾年來成為特色茶坊的集聚地。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  永康商圈:文青「打卡」地  永康商圈包括永康街、麗水街等街巷,交通便利,近十幾年來成為特色茶坊的集聚地。  走進麗水街「三古手感坊」,迎門就是鎮店之寶——產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湖南安化「千兩茶」。陶藝家三古默農是店主,店裡少不了陳列他創燒的「櫻花燒」陶瓷茶具。  東方美人茶是店裡的主打之一。
  • 臺北|民生社區的鳳梨酥與永康街的食堂
    為了買某家的鳳梨酥,尋到了民生社區富錦路。下了公交車的瞬間,頓時感覺遠離了臺北市中心的喧鬧,墜入了安靜的巷弄。鬱鬱蔥蔥的榕樹與花香讓我流連忘返。富錦街兩側種滿了菩提樹,也讓我大為驚嘆。在佛教中有相當深遠意義的植物如此垂首可得還真是第一次。住在這裡的人不若大臺北上班族那樣匆忙趕路,周末的上午遛彎遛狗吃個閒適的早餐甚好。
  • 從臺北永康街到北京三裡屯太古裡 度小月與許志芳的書寫遇合
    度小月聯合臺灣書法藝術家許志芳,以歷經百年淬鍊的度小月為創作靈感,一場集臺灣文化、美食與藝術的書寫遇合,從臺北永康街到北京三裡屯太古裡,未公開作品精華再現
  • 臺灣寫真:永康街,低調的生活美學
    位於臺北市中心附近的永康街,因其具有獨特的文化氣息與生活美學,成為不少遊客來到臺灣的必去之地。圖為清晨時的永康街。 張曉曦 攝  中新社臺北3月29日電 題:臺灣寫真:永康街,低調的生活美學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陳小願  街道安靜清幽、藝文美食匯聚,是臺北永康街給人的印象。
  • 永康街、青田街,大安區這幾條街才濃縮著臺北骨子裡的文藝氣息
    作為臺北的文教區,這裡不僅有著臺大和師大等全臺灣最一流的大學,各種宗教機構堂會也都在此聚集,臺北市中心最大的大安森林公園也在這裡,各種新奇創意與日常生活的碰撞,是大安區最精彩最有魅力的一面。
  • 臺北永康街 和美食的不期而遇
    而彼時的我只是醉心複習,妄圖屏蔽灣灣的美食誘惑,裝作想不起來牛肉麵、芒果冰、滷肉飯,又或是珍珠奶茶的樣子,生活住宿的選址均以便利考場為先,卻未曾想到,竟然定在了永康街旁,陰差陽錯的和美食來了一場不期而遇。
  • 沒去過 {永康街} 的臺北行怎能完整
    (原諒手繪的圖片略醜,但都是用心羅列的我喜歡的地方,它值得你花上一個下午慢慢走,更值得你住上兩天,和它做朋友)康青龍文化圈算得上是臺北最文藝的片區之一。臺灣光復前,這裡是日本高級文官的居住區,所以文藝氣息溢滿整個街區。
  • 京盛宇永康概念店開幕:極簡空間、現衝茶吧檯,免費體驗臺灣茶、微熱山丘茶點
    臺灣茶品牌「京盛宇」進駐觀光客最愛的臺北永康商圈,邀請微熱山丘合作提供茶點,強調「體驗先行」,以簡潔空間傳遞茶現代化的品牌精神,以及茶藝師與客人近距離互動帶來真實溫度
  • 臺灣特色美食小吃推薦臺北鰻魚飯,5大最受歡迎的臺灣日本料理店
    臺灣特色美食除了本土小吃之外,還有長期受到日本飲食文化的影響所產生的臺灣特色日本料理。相對國內的日本料理而言,在臺北吃日本料理,性價比實在太高了,在臺灣人均100元可以吃到大陸人均200元的日式料理。而日本料理當中除了三文魚刺身,最著名的就是鰻魚飯了。
  • 探秘臺北老街:臺灣旅遊,這些老街不去你就虧了!
    探秘臺北老街:臺灣旅遊,這些老街不去你就虧了!記得以前最喜歡看的就是臺灣的偶像劇,從劇裡我們可以看到臺灣的一些美食以及景色。臺灣是我一直都很想去的地方。如今去了以後,真的不枉此行!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探秘屬於臺灣臺北的舊時光吧。
  • 臺北永康街地道小吃,美食網紅店一網打盡
    如果臺北夜市是屬於遊客的,那麼永康街就是本地人的美食街。永康街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毗鄰臺北高級住宅區,附近有許多日式老屋。
  • 文化的永康街
    俗語道「酒香不怕巷子深」,而這一點折射出的深邃內涵已在臺北那條深藏不露卻人滿為患的永康街上得到充分的應驗。 當你置身臺北大安區的永康街其間,你會感到這裡有種堅韌不拔的難以抵擋的持續不衰的強悍吸攝力。
  • 臺北永康街公園旁,這個茶空間已「回留」了25年.
    如果你去臺北旅行,永康街一定是必到的一站,就在永康街最繁華的永康公園旁,有一家茶空間已經悄悄佇立了25年。她有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名字——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