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永康街,低調的生活美學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位於臺北市中心附近的永康街,因其具有獨特的文化氣息與生活美學,成為不少遊客來到臺灣的必去之地。圖為清晨時的永康街。 張曉曦 攝

  中新社臺北3月29日電 題:臺灣寫真:永康街,低調的生活美學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陳小願

  街道安靜清幽、藝文美食匯聚,是臺北永康街給人的印象。

  不同於臺北新興的商業街,永康街仍葆有濃鬱的文化氣息。

  在這裡,陶瓷、文物字畫、傳統服飾,都能在小店裡找到;舊式米店、茶行、琴館,也有保留,可一瞥過去的文化生活。

  街道一旁古樸的建築,最高不過六七層;另一旁的永康公園,小巧玲瓏。綠樹掩映下,老人與孩子漫步、玩耍,不時傳來清朗笑聲。

  曾經的永康街,日據時期因臨近機關重地,被劃歸為日本官員的宿舍區。

  二戰結束後,殖民者離開,留下的舊房舍,成為附近機關與高校的宿舍。永康街與臨近的麗水街一帶,逐漸被眷村和其他地區移民的矮房取代。

  國民黨退至臺灣時,來自大陸各省的移民帶來種類繁多的家鄉料理。由於聚集大量外省人,永康街慢慢成為美食匯聚地,江浙點心、廣東燒鴨、北方麵食等,不一而足。

  在永康街居住近50年的林茂男對中新社記者說,其父剛搬到永康街時,推著小車、挨家挨戶賣餛飩和陽春麵過生活。隨著鄰裡間口耳相傳,父親的陽春麵漸漸累積名氣,小車升級為店面,成為附近居民常光顧的地方。

  在林茂男看來,永康街生活機能完善,經濟條件富足,居民文化水平也較高。「從過去到現在,這裡沒有『黃』、沒有『黑』,各地的文化傳統也得到較好保留。」

  大約30年前,隨著商業發展,永康街開始吸引更多商戶、住戶更新迭代。街道建築也開始改建,有不少從過去的低矮平房,加蓋成多層小公寓。但直到現在,除了鼎泰豐、高記等永康街「招牌」外,大多建築只在一層營商,其餘樓層仍為居住所用。

  自那時開始改建的建築,既有融合中、日、歐等的仿古風格,也有不少後現代與私人的設計,但始終沒有建高樓大廈。

位於臺北市中心附近的永康街,因其具有獨特的文化氣息與生活美學,成為不少遊客來到臺灣的必去之地。圖為永康街永康公園。 張曉曦 攝

  1994年,位於臺北市中心的大安森林公園正式開放後,與它臨近的永康公園曾計劃被「修路改造」,最終因居民反對,將公園和老樹保留下來,也為永康街留下多一點的綠意與清新。

  臺灣作家徐國能曾有篇獲得臺北文學獎的作品,寫的就是永康街。他在文中提到,永康街的歷史,是臺北市的縮影,每歷經一次變局,永康街便更像「現在的樣子」。

  而這「現在的樣子」,也隨著時代不斷更新。近20年,永康街的不少餐飲,已由過去基本的「填飽肚子」,變為要求精緻口感、精緻享受,城市的建設與交通的便利,又為街道引入更多商機和競爭。

  遊客增多,房租飛漲。永康街曾經的一些照相館、手工製品店等,由於負擔不了昂貴的租金,搬往附近街區;不少普通麵館、街邊小吃,被品牌連鎖的飲料、麵包店取代。

  「如果遊客來到永康街,只是人手一杯奶茶,永康街的特色就不復存在了。」經營歐式咖啡店的老闆陳偉峰說。

  是要更加商業化、大眾化,還是儘量保有原始風貌、文化,永康街已在其中搖擺。

  繼承了父親陽春麵店的林茂男,既是永康街的居民,也曾是商戶。15年前,他就已將麵店租給某連鎖奶茶店。林茂男表示,希望未來的永康街,「商」與「住」能保持平衡,營造和諧環境。

  儘管有商戶稱,近兩年陸客大幅減少,不少店家門可羅雀,甚至有的關門轉賣,但永康街仍是不少臺灣民眾和遊客的「必去之地」,知名店鋪外仍常有排隊「長龍」。

  到這裡,他們仍想追求一份愜意、寧靜與享受,體驗想像中具文化氣息的低調、美好的慢節奏生活。(完)

相關焦點

  • 初問臺灣茶|臺北永康街尋店
    這一次的臺灣之行,緣起於去年冬天與林建勳在京都的茶室裡一起喝茶,偶然提起臺灣的茶也不錯,因此除了漫無目的地遊蕩之外,便是四處找茶了。臺北的舊建築似乎更容易和不太需要光鮮的茶文化和諧相處,需要時間沉澱的生活美學不太容易在一座正在奔跑的城市裡存活。
  • 從永康街看臺灣的「一葉知秋」
    的確,過去永康街某種程度何只是臺北的一個文化象徵,它還是臺灣優質文化的縮影,生活、自然、樸素、謙抑、重視細節卻有深度,揉合了中國文化與日本的某些特質。而大陸這些年「井噴式」經濟的興起,許多菁英開始追求「自然而在」的中國文化生活,也開始提倡日本的職人精神,這些都能在永康街看到具體而微的例證,也難怪會相互告知,接踵而來。
  • 在永康街商圈泡一杯咖啡 用人文調味
    永康商圈具代表性的文藝店家    作為一個臺北觀光的重要景點,永康街商圈是許多外來客首選的第一站,不論是享譽海內外的小籠包、芒果冰、擔仔麵、還是各色眼花撩亂的個性小鋪,它都是觀光客必來朝聖的景點。然而,對長期定居臺北的識途老馬而言,永康街一帶卻是整個臺北市最富藝文氣息的區域。
  • 【臺灣】永康街老屋裡的廖宜宗: 我只需要茶生活
    好茶只問有緣人由於日間仍在上班,距離退休還有七年期間,都是下班後才開張的小館,裡面擺設著多年來收集的古玩器皿,一時之間還沒有經營的壓力,也願意把小店的存在當作自己的休閒生活方式,邊玩邊買賣,禮尚往來之間,與訪客的顧客關係,更像是維繫著賞玩的友誼,彼此教學相長地汲取生活美學養分,喝茶考古
  • 文化的永康街
    俗語道「酒香不怕巷子深」,而這一點折射出的深邃內涵已在臺北那條深藏不露卻人滿為患的永康街上得到充分的應驗。 當你置身臺北大安區的永康街其間,你會感到這裡有種堅韌不拔的難以抵擋的持續不衰的強悍吸攝力。
  • 【樂遊臺灣】臺北永康街 | 地道又正經的掃街美食指南
    說到臺灣掃街,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會是夜市,但其實臺北的「永康街」,雲集好多必食的臺灣美食,深受當地人及遊客喜愛,想吃好絕對不能錯過!
  • 去臺北,一定要去永康街
    歡迎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知臺分子」。 美食永康街的「日」和「冶」 臺北的永康街,是吃貨心中的聖地,東西美食,南北匯潮,不管你想吃什麼地域的美食,在這兒都能找到合適的。 永康街位於臺灣臺北大安信義路二段上,在金山南路與新生南路之間。
  • 臺北永康街深夜饕餮地圖 吃貨趕緊收藏起來
    暢遊臺北,永康街是不容錯過的一道風景,低調優雅的人文氣質,口感絕佳的各式美食,它是許多人心中獨特的臺北印記。★ 捷運東門站就到了永康街,而我在這裡經常陷入吃貨的糾結。說起永康街總是繞不開街面那家鼎泰豐,據說總是人潮湧湧,甚為壯觀。鼎泰豐在臺北有很多分店,可是永康街的這家才是他們的總店,我們到的時間比較晚,很幸運排了兩分鐘就進去了
  • 茶空間靈感|東方生活美學,藏在六家臺灣知名茶空間
    茶空間靈感|東方生活美學精髓,都藏在這六家臺灣知名的茶空間裡了家居餐廳
  • 臺北永康街 和美食的不期而遇
    文:Ice圖: Ice & 網絡地處寶島臺灣以北,西界淡水河、新店溪,東壤南港,南臨南丘陵,臺北這座集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於一身的城市
  • 永康街、青田街,大安區這幾條街才濃縮著臺北骨子裡的文藝氣息
    作為臺北的文教區,這裡不僅有著臺大和師大等全臺灣最一流的大學,各種宗教機構堂會也都在此聚集,臺北市中心最大的大安森林公園也在這裡,各種新奇創意與日常生活的碰撞,是大安區最精彩最有魅力的一面。
  • 臺北|民生社區的鳳梨酥與永康街的食堂
    ,有河流潺潺流過現在師大圖書館校區一帶;在臺灣光復前,永康街是日本高級文官的住宅區,當時被稱作「福住町」,還特地鋪了十字路,以提升這個區域的居住品質;此後很多臺灣的大學教授和學生也多在這一帶生活,經過幾十年的沉澱,濃厚的文化氣氛造就了這一地區充滿文藝風格的咖啡店、餐館、書店、雜貨店。
  • 「不隨便」:臺灣的生活美學 秦朔脫口秀 公布獲獎名單
    我想以臺灣為例,來說明文化創意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價值。服務是不可貿易的產品,好的服務的價值就是讓你去了還想去。臺灣只有3萬多平方公裡,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山地,人口跟上海差不多,2300萬。臺灣之所以成為人們嚮往的旅遊地,跟它的文化創意方面發展是分不開的。
  • 永康街 | 臺北地道又正經的掃街美食指南
    說到臺灣掃街,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會是夜市,但其實臺北的「永康街」,雲集好多必食的臺灣美食,深受當地人及遊客喜愛
  • 臺北永康街 | 地道又正經的掃街美食指南
    說到臺灣掃街,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會是夜市,但其實臺北的「永康街」,雲集好多必食的臺灣美食,深受當地人及遊客喜愛,想吃好絕對不能錯過!
  • 一碗又好吃又可以往臉上貼金的面 ︱臺北永康牛肉麵
    每月來臺出差的哥們常規套路是吃一碗永康牛肉麵+永康街的芒果冰難道除了它其他家的就不是了? 我們改到旁邊又低調又有檔次的臺灣菜吃飯食堂照樣好吃  想落地的看看先科普一下:臺灣牛肉麵由四川老兵帶去,但在吃法上被重新發明了。牛肉麵已發展成臺灣特色的美食,是臺灣的一張名片。臺北市的市長說:「吃碗牛肉麵,就會愛上臺灣。」 1、永康牛肉麵在臺北非常紅,本地人外國人爭著喜歡。它創於民國52年(1963年)。
  • 臺灣寫真:臺北尋茶-中新網
    用臺灣知名茶人曾至賢的說法,首推永康商圈,其次是迪化街商圈,貓空則是臺灣觀光茶業的一個縮影。臺北永康街、麗水街一帶交通便利,近十幾年來成為特色茶坊的集聚地。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  永康商圈:文青「打卡」地  永康商圈包括永康街、麗水街等街巷,交通便利,近十幾年來成為特色茶坊的集聚地。
  • 臺灣寫真:臺北的煙火味
    臺灣寫真:臺北的煙火味 2019-05-06 16:04:13  隨便推開一家連鎖便利店的門,立刻會被濃烈的「生活氣息」包圍。這是一種關東煮、茶葉蛋、烤地瓜、烤香腸及咖啡、奶茶、巧克力熱飲等集體散發的香氣。便利店甚至提供早點、盒飯,臨街的玻璃牆前往往設有餐檯及座椅供客人休憩,也有雜誌等供選購,將「便利」二字發揮到了極致。  臺北街巷眾多,不少餐館藏身其中,既有裝修雅致的「小清新」風格,也有不修邊幅的大排檔。
  • 從臺北永康街到北京三裡屯太古裡 度小月與許志芳的書寫遇合
    度小月聯合臺灣書法藝術家許志芳,以歷經百年淬鍊的度小月為創作靈感,一場集臺灣文化、美食與藝術的書寫遇合,從臺北永康街到北京三裡屯太古裡,未公開作品精華再現
  • 大陸人看臺灣:臺北生活美學 麵包與鮮花都要有
    中新網4月2日電 臺灣《旺報》2日刊文講述臺灣淡江大學交換生眼裡的臺灣,文章稱,詩意和遠方與生存並不矛盾,生活美學使臺北沒有完全變成鋼筋水泥城市,人情味也得以保留。  全文摘編如下:  這座無數次在臺灣作家筆下寫到的島嶼,我終於來了。從白先勇的《臺北人》到侯孝賢的《戀戀風塵》,文學中的臺灣是悲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