蔦屋書店是如何逃出第二家必敗的魔咒?

2020-12-23 海豚守望者

隨著第一家蔦屋書店的異常火爆,沒過多久增田宗昭就打上了開第二家蔦屋書店的主意。畢竟賺到錢,賺錢的事誰不愛做呢?

可第二家的收益卻打破增田宗昭坐著就能收錢的美夢,他想只要延續了第一家成功的原因,第二家肯定也沒問題。他說第二家店之所以,賺不到錢的原因是因為,你一心只想賺錢。

當開第一家店時,增田宗昭認真研究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認真研究用戶的需求和體驗不斷的升級店面的品味,在開第二家店時他早已失去了當時的激情。

增田宗昭是一個非常善於思考的人,他很快就找到了原因。對第二家蔦屋書店做到了改良。

一、保持謙虛,不卑不亢。

由於第一家店的成功給了增田宗昭極大的鼓勵,當他越發自信時,也就很難聽進別人的建議,直到第二家店的失敗,讓增田宗昭清醒過來。你也沒法告訴顧客進我的店裡看看吧,因為我們第一家店很成功。

二、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兩家店的地理位置不一樣,用戶也完全不一樣。增田宗昭不顧股東們的反對執意要在代官山那裡開一家店,甚至用大量資金把股權買回來,變蔦屋書店為私有制。也要在代官山開店。

原因是,那裡是日本的使館區,環境雖好但是人流少。他沒有因為人流少放棄,而是想怎麼把人流引過來。

他出資設計建立了一個漂亮的建築,而在建築的旁邊就是蔦屋書店,將這裡變為一個景區,這樣人們就樂忠於來這。

三、明確主題

在增田宗昭看來,日本有錢都是老年人。打造一家為老年人服務的書店,這當然離不開老年人最關係的問題,比如健康飲食、養生和宗教等。

四、一體化服務

比如在旅行的書旁邊就會放上行李箱,和旅行社諮詢這種一體化服務,讓你因書中所觸動,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這家書店不僅僅只要買書這麼簡單,它注重人們的體驗,給予人們生活提案。更多的在乎這家書店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因而打破了第二家必敗的魔咒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家蔦屋書店開業:增田宗昭能打破國內實體書店的魔咒嗎?
    尤其是作為外來者,蔦屋能否傳承其日本母體的專業與品味,同時兼具中國本土化的特色,在出版行業不太景氣的今天,如何讓更多的人走進書店,如何與其他書店凸顯出差異化…… 當然,從開業的前幾天時間來看,蔦屋書店已經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杭州城中打卡的新勝地。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上海蔦屋書店的一樓長廊,是許多人「拍照打卡」的必選項「空間設計的確可以為書店加分,但國內一些書店沒有拿捏好空間設計的尺度,店裡的『人造景觀』反而喧賓奪主了。」曾鋒表示,書店本質是經營性場所,支撐實體書店生存的始終是經營活動。他告訴記者,業界將書店投入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即空間設計、書架和產品。
  • 日本蔦屋書店印象
    作者:未酉寅  日本蔦屋書店於1983年在大阪創立,至今已在全國有1500多家分店。現在,日本的實體書店85%面臨經營困境甚至倒閉危機,但蔦屋書店不僅存活下來,而且營業額連年攀升。蔦屋書店是日本最大連鎖書店和人氣最旺書店。
  • 蔦屋書店的母公司是如何孵化自有品牌的?
    文|華麗志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背後的出品方,是一家日本體驗式零售的領軍公司:Culture Convenience Club(以下簡稱「CCC 集團」)。這些數據不僅用於 CCC 集團對外提供的企業諮詢服務,還被用在了自身品牌的孵化上,比如:如何確定目標客戶群、怎麼選產品、如何定價、不同門店採用怎樣的商品組合等。文具品牌 Hedera 的誕生便是如此:在日本,女性佔到了 CCC 集團旗下零售商 Tsutaya 和蔦屋書店用戶的一半。
  • 實體店難做,轉學蔦屋書店,其實蔦屋書店早已不是一家書店
    就在我們快要懷疑人生時,日本蔦屋書店的新零售模式,映入眼帘,新零售典範蔦屋書店,1450家店,銷售額過79億,據說2020年要登陸上海。看看蔦屋書店的經營模式,我們發現,蔦屋其實不是一個書店。賣書不是賣書籍本身,而是賣書籍裡面的內容和它所表述的生活方式。傳統實體書店都把自己定位於賣場,每個人走進來,就是為了找書和買書的。
  • 蔦屋中國,準備「收編」千家單體書店
    2012年,是實體書店「出版蕭條」、「脫離書本」的年代。增田宗昭一意孤行,在日本中產聚居的代官山,開設了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蔦屋書店。   這家名為代官山T-SITE的店,沒有重蹈「第二家店必敗」的覆轍,用日均客流破萬證明了增田宗昭「書+X」賺錢直覺的靠譜。   八年後,疫情突襲。剛過上幾年好日子的實體書店們,瞬間急凍。
  • 蔦屋書店的秘密-虎嗅網
    近日,一則「日本蔦屋書店2020年落戶中國杭州」的消息引起關注。蔦屋書店不僅是日本知名的連鎖書店,也是亞洲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的書店之一。蔦屋書店成立於1983年,在傳統書店經營整體衰退和網際網路電商的強大衝擊中順利突圍並逆勢增長,已經擁有超過1450多家書店,銷售額超過1300億日元,與日本其他品牌書店營業額的總和相當。在過去數年間,蔦屋書店作為「新零售」的典型樣本,被國人爭相學習和借鑑。
  • 全球最美蔦屋書店給我們的3條人生啟示
    中國內地首家蔦屋書店,10月18日在杭州正式開業。蔦屋書店(TSUTAYA)毫無疑問是日本最具號召力的書店品牌,它有著諸如「北野武最愛的書店」「世界上最美的書店」「森林圖書館」等等迷人的標籤。
  • 上海蔦屋書店為何這麼「火」?
    與天目裡不同,蔦屋上海首店的選址在擁有96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中,這也是蔦屋書店目前最「古老」的門店選址。開業前三天,書店提前放出了每2小時500人的預約名額,因此蔦屋上海店內的客流始終比較平穩,「提袋率」也較為可觀,不少讀者都選擇帶一、兩本書或一件開業限定的周邊商品回家,雖然一隻附拉鏈的帆布袋售價可達600元。
  • 蔦屋書店的中國大陸雙城記
    近期,蔦屋書店在中國大陸的第二家店、上海首店的選址信息在媒體上被披露,書店位於上海延安西路1282號、由萬科開發的「上生·新所」項目內。由於該信息不是蔦屋官方披露的,因此進駐的店型是否為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還需要更多的消息進行確認。
  • 集合店如何做好場景陳列?來自蔦屋書店的啟示
    但放眼全球,能把這種模式做到極致的,只有蔦屋書店。跟中國一樣,電商衝擊之下,日本85%的書店面臨倒閉。但蔦屋書店卻逆勢增長,營業額超過了紀伊國屋、淳久堂等老牌書店,成為日本最大的連鎖書店。一個可怕的數字是,蔦屋書店發行的會員卡T-Card有6000多萬張,佔到日本總人口的一半。 在蔦屋書店諸多門店中,代官山店是「圖書+文創」模式的集大成者。
  • 我在蔦屋書店的消費體驗
    杭州天目裡和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都已開門營業,作為書業觀察者我寫了相關文章,今天我站在消費者角度談談在這兩個書店的消費體驗。純個人感受,說對說錯,大家看看就好。1為什麼要去蔦屋書店撇開書業研究的角度,我也一定會去蔦屋書店。
  • 蔦屋書店:最美書店的經營方法論
    在介紹蔦屋書店的經營門道的《知的資本論》中,增田宗昭把 2011 年在東京都澀谷區開業的「代官山蔦屋書店」,稱為其創業以來培養起來的理念的集大成之作。
  • 中國書店人要向蔦屋書店學什麼?
    2017至2018年,筆者先後走訪了中國臺灣地區的臺北信義蔦屋書店以及日本4座城市的11家蔦屋書店。站在20餘年書業從業經歷的書店人視角,實地考察、置身於蔦屋所營造的文化和商業空間中,更深刻地理解了蔦屋書店如何打造以書為核心、多元化的生活解決方案。觀照當下,蔦屋書店對空間設計的精準把握,值得國內實體書店學習、借鑑。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蔦屋書店的標籤有很多:森林圖書館、北野武最愛的書店、日均人流量破萬……30多年間,蔦屋書店在全世界開了1400多家店,霸佔了日本90%的圖書營業額,每月盈利上億日元,其母公司CCC旗下的「T-Card」積分卡活躍用戶更是佔到了日本人口總數的50%以上。
  • 中國書店老闆要不要學蔦屋書店?
    」整個書店圈的一個共識是:大陸書店抄臺灣誠品,臺灣誠品抄日本蔦屋。所以說,基本上國內這些獨立書店或者連鎖書城的祖師爺都是日本的蔦屋書店。日本蔦屋書店的創始人增田宗昭曾與某位攝影師朋友在一起聊天,那位朋友說,「我拍照攝影,但我不賣照片,我賣的是禮物。
  • 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終於開了
    Winshang引言30圖實探大陸首家蔦屋書店。其中,2/3/4棟為蔦屋書店,佔據地上、地下一層的大部分空間,面積約2000平方米。據工作人員介紹,「杭州天目裡 蔦屋書店」的業態選擇主要是根據天目裡項目定位去匹配的。
  • 蔦屋書店即將落戶上海,就在上生·新所!
    被譽為「全球最美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 終於宣布:落戶上海, 選址在同樣很美很迷人的上生·新所。 那座被美國娛樂網站Flavorwire評為全球最美的20家書店之一的代官山蔦屋書店,就此誕生。
  • 揭秘蔦屋書店、la kagu,如何顛覆傳統零售模式?
    1   代官山蔦屋書店:新生活風格能量據點   有著「全球最美書店之一」及「日本最大連鎖書店之一」等美譽的「蔦屋書店」,在過去十年來,以平均每年 1.6 倍開店數、1.7 倍營收增速的數據,成為全球從業者的學習研究對象。
  • 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終於開了!
    其中,2/3/4棟為蔦屋書店,佔據地上、地下一層的大部分空間,面積約2000平方米。  據工作人員介紹,「杭州天目裡 蔦屋書店」的業態選擇主要是根據天目裡項目定位去匹配的。  值得注意的是,門店還涵蓋了大量獨家限定商品 ,如:以打造日本漆器史上最高傑作為目標的「輪島屋善仁」的鋼筆,源自日本聞名世界的金屬餐具品牌「SUS gallery」的餐具等;超越了雜誌這種媒體的藝術&時尚雜誌《VISIONAIRE》也於蔦屋書店第一次在中國書店進行正式銷售。據悉,眾多稀少刊號也會在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