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家譜及家族的常識

2020-12-10 騰訊網

家譜(或稱族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

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誌,族譜)之一,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家 譜 的 起 源

關於家譜的起源,目前學術界眾說紛紜,但是從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國早期文字,及史類文獻對家譜起源的考證,家譜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譜制度並撰有《世本·帝系篇》。

儘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佚,今本《世本》乃清人所輯,但從輯有的篇目可見,《世本》匯集了中國自黃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諸侯、卿大夫的世族譜系,是一部對前代和當代各血緣集團系譜進行綜合、總結的全國性的總譜。

家 譜 的形 式

家譜的形式有多種。在文字家譜出現之前就有口授家譜和結繩家譜。

後來,人們有的用圖表裱制垂掛於中堂的,也有的裝訂成冊供家人翻閱的。歷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採用裝訂成冊的家譜。而平民百姓、經商士紳、豪門則多為懸掛供後人供奉的圖表式家譜。

現代家譜的形式更多,有的用豎版老式(特點:寄託懷舊),有的用橫版新式(特點:圖文並茂),有的用電子版式(特點:攜帶、查閱方便)。

家 譜 的內 容 和 作 用

上古時期的家譜,僅為君王諸侯和貴族所獨有,家譜的作用僅為血統的證明,是為襲爵和繼承財產服務的,其內容也比較單一,僅為世系的說明。

家譜的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圖,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屬於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譜正文,是按世系圖中所列各人的先後次序編定的,分別介紹各人的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諡號、姻配等。

這些介紹性的文字,長者50餘字,短者僅二三字,實際是人物小傳;第三部分為附錄。

有些家譜,在立譜時,便確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輩份序列,而且事先標定字號,輩份清楚,鄉間名之為「排輩」,實則是排資論輩的意思。

由於歷史上形成的重男輕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時,必須以預定的某字作為名字的一部分。這個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間或最末,各個輩數層次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有著約定俗成的規矩。

為了便於各位宗親讀譜,特編撰如下有關家譜的常識問答題,附錄於後,供大家閱讀,以求增進其譜牒知識和宗族歷史的了解。

1、什麼是家譜?它還有哪些其它名稱?

答:家譜,亦稱族譜、宗譜、家乘、譜牒、通譜、統譜、世譜、支譜、房譜等,現在一般統稱家譜或族譜。

家譜是系統記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緣集團」的標識符號,因此,家譜、族譜也可以表述為記錄某一姓氏家族成員間的血緣關係的圖冊。

在沒有文字的時候,血緣關係靠一代一代的口耳傳授,儲存在人們的記憶中。時間長了,記憶難免有差錯。當文字產生後,人們就把這種血緣記錄下來,這就是譜牒,是家譜、族譜的雛形。

2、中國人修家譜始於何時?

答:現今可以知道的最早的中國人家譜雛形,是殷商時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現保存在大英博物館,乃武丁時期所刻,是某一王室之外的顯貴家族之記錄。

另外,商周兩代,還有刻錄在青銅器上的金文家譜。但司馬遷說的《譜牒》《牒記》,出自周代以後。周代的《世本》,曾對創作《史記》有過參考作用,目前學術界公認它是中國家譜的開山之祖。

戰國時代的《春秋公子血脈譜》,啟我國家族史籍以「譜」名之先河。這些修譜行為,是家族自發性質的,在全國範圍內並不普及。

一般而言,唐以前只有官史(國史),到宋朝才大面積修譜,其樣式由蘇洵(蘇老泉)和歐陽修創製,現在,人們修譜,基本上還是沿襲他們的方法。

3、各歷史時期的家譜功能有何特點?

答:周代的《世本》,在於「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貴賤的親疏。完全是為推行宗法分封、鞏固周王朝統治服務。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已經禮崩樂壞,趨於瓦解。到了漢高祖劉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組織由興到衰,由破壞到重建,至東漢時已由世族宗族代替了,君統與宗統開始分離。兩漢的家譜功能是為恢復、重建宗族和形成、鞏固世族的統治服務。

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門閥勢力極度膨脹,選用官吏實行九品中正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業,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選舉,必稽譜牒,家之婚姻,必由譜系,家譜成了政府選舉、士族出仕、門第婚姻的依據。

修譜之風盛行,國家設譜局、置譜官,人尚譜系之學,家藏譜系之書,偽造世系門第的現象應運而生。

唐朝初年,修譜繼續為官府壟斷。為了打擊舊有的門閥勢力,抬高皇族社會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組織力量編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為等級高下,舊有門閥勢力受到重大打擊。

五代以後,取士不問家世,庶族知識分子可以通過科舉出仕;婚姻不問門閥,新興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會上獲得了應有的地位。

宋代,家譜編纂方式由過去主要是官府修譜發展成私家修譜。家譜功能上也由過去主要是出仕、聯姻的政治功能轉變為社會倫理道德的教化功能。

明清以來,私修家譜之風長盛不衰,目前存世家譜絕大多數是清代後撰修的。它以尊祖、敬宗、睦族為宗旨,根據理學的倫理綱常制定宗規家法來約束族眾。尊祖必敘譜牒,敬宗當建祠堂,睦族需賑濟族人。

修譜建祠,開辦義學、義莊,耕種義田,管理祠產,家族活動增多。家譜的內容也逐漸由記載單一的血緣世繫到比較全面記載家族的整體情況,內容愈來愈多,篇幅愈來愈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家譜被認為是封建宗族制度的產物,在蕩滌之列,民間的修譜活動絕跡。而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政治環境的日漸寬鬆,纂修家譜重新興起。

4、老式家譜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明代以前的家譜的內容簡單,只有譜序、跋和世系圖(表)。清代後內容不斷增加,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1)譜序。包括族人撰寫的序和當時社會名流寫的贈序,以及跋語,主要介紹家族世系淵源、傳承關係、修譜緣由和經過以及任事人員等。

(2)譜例、譜論和目錄。譜例用條文形式主要闡明族譜纂修原則和體例以及類目安排的理由。譜論一般是摘錄前代碩學名儒論家譜之重要的語錄。目錄說明該譜的卷數,每卷的主要內容。

(3)恩榮錄。主要登載歷代皇帝和中央、地方兩級政府官員對家族成員封贈、褒獎文字等。

(4)傳記。一般家譜都有先祖像讚、小傳,把本族先祖中有顯赫身份的人繪成遺像載諸譜端,並附像讚。大多數家譜不僅有先祖像讚,還有列傳,對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範者列傳志行,包括節婦、烈女,附載年譜、壽序、墓志銘、祭文、行述、碑銘等。

(5)族規、家訓。內容十分龐雜,除了傳統的宗法內容外,還有諸如財產繼承、婚姻糾紛、禁盜禁賭、封山禁林等。

(6)典制。包括冠禮、笄禮、婚禮、祭禮等,有的譜以儀禮統之,含儀文、喪禮的圖式、器具和祭品的製作。還有的譜把祠規、祠產、義學、祀田的管理條例和契據也放在典制之內。

(7)墓圖、墓誌。墓圖繪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誌介紹墓主的生平和墓廬建置情況。湖南家譜特別重視墓圖,不少家譜都將其單獨列為一卷。

(8)派語。又稱輩份詩、班行詩、昭穆表等,登載族人排行字輩,有的譜派語多達八十輩、一百輩。

(9)捐款、領譜名目。修譜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須大家捐資,是族人對修譜的認同和責任。領譜名目是族譜修完後發給各房各派的登記錄。

(10)世系圖。湖南家譜有很多稱垂絲圖,顧名思義,喻世系子孫綿延不絕,似垂柳絲絲。圖實為表,多採用歐陽修式,以五世為一圖,下五世格盡另起。稱始祖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

(11)世系表。湖南多稱齒錄。按家族輩份、長幼序列,各具派名、字號、生卒年、官階爵次、婚配、子女情況。

5、為什麼我們現在仍然要修家譜?

答:具體分析起來,當代修家譜有如下好處:第一,介紹祖根來源;第二,傳播姓氏文化;第三,促進宗親交流;第四,留存歷史資料。

6、家譜的可信度有多高?

答:每一個編譜者都希望自己編的譜被宗親當作權威的資料。但本譜的編者在這裡實事求是地說明:儘管近代特別是宋朝以來,家譜所載的世系一般是準確的,但很多家譜遠古、中古世系表缺乏可信度。

原因一是古代家譜載明的血緣關係能夠證明人的身份,有人為謀高貴的出身並藉此獲得高官和美好的姻緣,或者為滿足虛榮心,出錢偽造家史的現象比較多;

第二,唐朝以前只修國史、官史,民間廣泛修家譜是從宋朝的歐陽修、蘇老泉等文人開始,後來普及到民間的。

編譜者由於年代久遠,手頭資料缺乏,為趕時間出譜,或者為了追求血統出身的高貴,普遍有推測自己的遠古、中古祖宗的情況存在。

7、讀譜時,常見「世系」「嗣子」「邑庠生」「太學生」「楚南」「江右」「湘右」「價接」「登仕郎」等等名詞,讀不懂,請問作何解釋?

答:這些都是讀老譜所必須搞清楚的名詞,下面是一些常見名詞的解釋,供參考:

家譜:家乃共同生活眷屬的固定場所,譜是根據事物的類型或系統編成的表、書或畫成的圖。家譜即為明血統,防亂宗,記載家族與世系以及重要人物事跡等內容方面的書。

家族:有血緣關係的族人所形成的家庭組織。

世系:也叫派系。是家族世代相承的系統,用圖表形式反映這種家族成員的血緣關係,便叫世(派)系圖或世(派)系表。

祖籍:祖宗的出生地。祖宗指一個家族的前輩,多指較早的。

族訓:俗稱家教,是登載於《族譜》的訓導內容,包括修身、齊家、守法等方面,教導眾宗親做人行事的道理。

族規:就是登載於《族譜》約束族人言行的規則,違犯了本族內即可以處罰,俗稱家法。

祠堂:又稱家廟,是同一支人祭祀祖先的地方。

昭穆:俗稱字輩、排行、輩份表、班行詩,記載族人輩份排行,區分同一血緣關係宗親之間的世代關係。

嗣子:抱養子。一般血緣譜只收錄有本支血統的抱養子,不收從異姓或非本支同姓人家抱養的子孫。

邑庠生:即秀才。邑指本地行政區劃,長邑,即長沙,益邑,即益陽,寧邑即寧鄉。邑庠即本縣縣學。

生員:明清兩代稱通過最低一級考試得以在府、縣學讀書的人。生員有應鄉試的資格。

秀才:明、清兩代對生員的統稱。分文武兩類。

太學生:我國古代設立在京城的最高學府,叫太學,又稱國子監。在太學讀書的人稱監生,也稱太學生。其中由府、州、縣學推薦到國子監學習的人稱貢生。明清兩代也可以向公家捐納一定數量的糧食或錢獲取監生資格和稱號,不一定都前往北京讀書。太學生(貢生、監生)有資格考舉人。

舉人:每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鄉試,中者為舉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叫亞元。

進士:科舉時代稱進京趕考在最後殿試中考取的人。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楚南:即湖南。湖北與湖南古屬楚國。

江右:贛江之右(西)岸,即今江西。

湘右:湘江之右岸,本譜中指祖居地望城縣。

登仕郎:進入了仕途的人,即做官人。

版權聲明: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相關焦點

  • 家譜與祠堂,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乘、房譜、世譜等,是同宗共祖的男姓血親集團,以特殊的形式記載本族世系和事跡的歷史圖籍,內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遷徙、世系圖錄、人物事跡、風俗人情等。 如今,當以地緣取代血緣的發展趨勢時,宗族的代表符號——家譜又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 天一閣舉辦家譜查詢活動 幫助市民尋找家族記憶
    昨天,天一閣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客從何處來」的家譜查詢活動,幫助市民從館藏豐富的家譜資源庫中尋找自己的家族記憶。    「敬愛堂」開啟六旬老人家族記憶    昨天一早,就有不少市民等候在天一閣古籍閱覽室門前,天一閣古籍家譜、新家譜和家譜數位化系統的研究人員在現場進行接待與解答工作。    66歲的張先生家住鄞州,他想查的是《行春張氏宗譜》。
  • 家譜的故事:日照丁氏家族史事
    家譜,也稱「族譜」「宗譜」或「家乘」,被譽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是記載一姓的世系和姓氏中重要人物事跡的譜籍,無論趙錢孫李,還是周吳鄭王,家家都有一部「史」,姓姓都有一本「書」。中國最早的家譜,可追溯到夏商周。根據家譜傳承、記載方式不同,可分為結繩家譜、口述家譜、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石碑家譜、書本家譜等。
  • 【HP原著解析】重看布萊克家族的家譜
    好在《鳳凰社》電影開拍之後,J.K.Rowling女士繪製了一副布萊克家族草圖,後由一位名叫「福克斯鳳凰」的網友譯成了中文版。然而本人近期終於發現,該家譜部分錯譯使一些信息丟失,所以本人重新製作一幅新家譜,以供分析討論。 看家譜實在是件很頭疼的事,所以我說話儘可能簡單點,耐心的看下去。
  • 嶽存孝:淺談家譜的古今
    因此,家譜是祖國文化寶庫的一部分,它蘊藏著大量的有關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家庭制度、人物傳記以及地方史志的資料,時至今日,它不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具有存在和待續的現實意義。古人云:「譜牒身之本也」。意思是譜能告訴你,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人們常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但你並不知道其中的由來。通過修譜追根溯源,你就會知道了你從哪裡來。
  • 家譜的發展歷程以及狀況
    在中原建立元王朝的蒙古人就有口述家譜的習慣,蒙古人有保存祖先的系譜、教導出生的每一個孩子知道系譜的習慣。這樣他們將有關係譜的話語作為氏族的財產,因此他們中間沒有人不知道自己的部落和起源。據說成吉思汗就能將自己黃金家族的世系背誦二三十代。 最早的家譜之一,採取繩結記法,目的是用來表示每戶的人丁數目。
  • 家譜歷史發展過程的前世今生
    如今,家譜同各姓氏的郡望、堂號一樣,不僅為區別姓氏源流,可作為數典認祖、研究歷史、地理、社會、民俗等參考資料,它還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在漢族有悠久的歷史。家譜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 家譜:卷帙浩繁的百科全書 連綿不斷的家族史
    將來有國立大圖書館,能盡集天下之家譜,俾學者分科研究,實不朽之盛業。」 千年文明古國,歷經滄海桑田,身處其中的百姓家族無論大小,不分貴賤,都有著豐富的家族故事,這些細微生動的家族史與個人生命史共同編織著中國歷史的長卷。
  • 九親說:家譜修撰傳統
    還有一些碑刻「家譜」,如東漢時立的《孫叔敖碑》等。如有關趙寬的碑記,趙寬是西漢名將趙充國之後,歷代顯貴,碑文完整地記錄了趙寬家族數百年的家世。這些碑文已具有家譜的性質。漢代漢代家譜的作用與前代大致相同,起「明系世、辨昭穆」的作用,記錄比較簡單,僅為家族世系,註明生卒、官爵、字號、葬所等。且一般由別人代寫,不是自己纂修。
  • 中國人家譜極簡發展史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家譜又稱譜牒、族譜、宗譜、家乘、世譜等,是同宗共祖的血親團體記載本族世系和相關事跡、反映本家族繁衍發展過程的歷史圖籍。家譜所載,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包括家族來源、遷徙軌跡,以及該族開枝散葉、生息繁衍史,以及因其而衍生的經濟、文化、社會百科。用通俗的話說,家譜回答你的這些問題:家族從哪裡來?又曾到哪裡去?這個家族搞過哪些榮耀的事情?
  • 家譜有時也「沒譜」,尋根問祖需要建立「基因家譜」
    清代著名史學家章學誠把家譜與國史、方志相提並論。譜牒源於何時?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時代。司馬遷說的《譜牒》、《牒記》,都是周以後的東西,周代的《世本》,曾對司馬遷創作紀傳體通史有過參考作用,學術界公認為中國家譜的開山之祖。戰國時代的《春秋公子血脈譜》,啟中國家族史籍以「譜」為名之先河。宋代,家譜編纂方式由過去主要是官府修譜發展成私家修譜。
  • 你知道家譜中藏著多少秘密嗎?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也正是一些家族宗親續修家譜的時節。國家修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譜。作為與方志、正史構成中國歷史文獻的三大支柱之一,家譜不僅記載了同宗共祖世系人物的關係和事跡,是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其中的家規祖訓,對於傳承家風也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傳統家族文化漸受重視,續修家譜蔚然成風。
  • 池氏網:傳承家譜文化,通曉家譜中的29個專業術語!
    宋代的家譜主要功能在於德育、教育;   明代,家譜進入完善期,家譜功能逐漸轉化為教育、倫理功能,宣揚和實踐「三綱五常」、忠孝節義等倫理思想;   明清講究孝治天下,家譜也是注重尊祖、敬宗等德化功能。
  • 慈谿民間力量搶救2萬餘冊散落家譜 尺素藏家譜 客從故鄉來
    翻開一套套家譜,不光有每個姓氏家族的興衰榮辱,還有那個時代的紀實,其中蘊含的家族制度、姓氏文化、地方史志等重要信息,是其它文獻難以比擬的。「西漢司馬遷著《史記》時,已經注意使用譜牒文獻,源遠流長的家譜文化承載的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文化,如果沒有人潛心收藏下來,這『文化寶礦』便會永遠塵封。」所以即便只是在一家企業上班、收入並不豐厚,勵雙傑也不惜散盡家財,廣收家譜。
  • 家譜如何製作?怎麼排?五步搞定!
    隨著時間的推移,自改革開放以來,海外華僑陸續回國尋根,促進了國內家譜文化的再次興起,讓更多人再次聽到了家譜二字,也重新燃起了修譜之心。但光有修譜之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強大的耐心和毅力,不怕困難的決心和一定的家譜知識儲備,才能完成修譜這項大工程。家譜是記載家族世系成員信息和家族名人傳記的書籍,但家譜到底應該怎麼排呢?
  • 名門修譜:家族文化傳承靠家譜,後人不忘祖訓家規,靠的是什麼?
    尋根溯源學習傳統文化,銘記家族遺風。是中國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一個家族文化傳承靠的是家譜,後人不忘祖訓家規靠的就是尋根問祖,知道自己的「根」在何處。有的人從來沒見過家譜,也不知道自己的祖籍地在哪,能尋到根嗎?尋根最重要的是線索,線索少只能說難度大,但並不能一口否定完全就找不到。畢竟現在一個家族中,以自己為中心,往上三代人還是能夠輕鬆找得到的。通過往上走,不難找到父親輩、爺爺輩以前居住的地方,如果地方還在,通過走訪一些老鄰居是一個很好獲取信息的通道。如果地方也已經拆遷,能夠在當地的街道、居委會等組織,也是能夠獲取到一些信息的。
  • 【家譜知識】|家譜中一定不能缺的兩個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
    在編修家譜中, 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家訓和堂號。 家 訓 家訓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傳統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 美國猶他家譜學會欲建立全球華人家譜資料庫
    ,在多年努力之下,已建立當今全球最大、最完整的華人族譜資料庫,目前正在著手建立全世界華人家譜目錄,讓所有華人均能夠溯本尋根,並建立自己家族的歷史。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來自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家譜圖書館的服務員李行遠,9月11日在達拉斯演講指出,猶他家譜學會創立於1894年,鹽湖城家譜圖書館則是學會旗下的總館,並在世界各地有4000多個家譜中心,其中散居美國各地的家譜中心就有2000多個,等於是鹽湖城家譜圖書館的分館。    李行遠表示,家譜是上天給我們的特殊禮物,而華人的家譜更是如同中國歷史一樣久遠。
  • 家譜中一般都有哪些內容?
    第二部分,家族的歷史,絕大部分家族都有遷移的歷史,所以,會描述一些遷移的原因,說白一點,就是家族遷徙歷程。舉個例子,某一支何姓,本來早期是生活在江淮流域,是魏郡南北朝的四大郡望之一,由於「永嘉之亂」,在晉朝的時候開始南遷,其實就是衣冠南渡,今天福建的很多何姓,就是那時候開始進入福建的,史稱「八姓入閩」,像這些家族遷移歷程,很多家族的家譜上面是有記載的。有比如老張家生了四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遠走他鄉,在那裡生根發芽,開枝散葉,那麼他那一支的遷移歷程,肯定在家譜裡面也有所體現。
  • 為什麼大家族都會有家譜?
    家譜便承擔了記錄皇室(貴族)成員的責任。注意,文字最早的誕生不是為平民服務的。包括龜背刻字用於佔卜,石刻用於記錄大事。竹簡成書成本極高等等,文字是統治階級才能使用的工具。在這之前家譜只是初具形式,甚至都不稱之為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