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怎樣團滅的,科學家這樣告訴你

2020-12-09 薛丁格的數碼科技

小行星撞擊說

在紀錄片和一些電影情節中,經常會有隕石撞地球,導致地球上的霸主恐龍滅絕的場景。

遙遠的天邊,一顆燃燒的巨大隕石塊,攜帶者常常的尾巴,顫巍巍撲向地球。

一群食草恐龍,疑惑地抬起脖子,望著天邊的火球,越來越近,越來越大,終於,恐龍禁不住慌張起來,四散逃竄。

不過,已經晚了,隕石砸在地面上,巨大的衝擊波攜帶者灰塵和火焰席捲而來,裹挾經過的一切生命。

慢著!

「小行星撞擊說」的只是恐龍滅絕成因的一個猜測。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阿爾瓦雷茨在1991年提出「小行星撞擊說」11年後,科學家確實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找到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直徑達到180公裡。

這給假說提供了看似十分充足的證據。

你知道的,馬上有不信邪的人就開始參與調查了。

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凱勒教授,在隕石坑裡採集了樣本,測定了撞擊時間,發現它發生在恐龍滅絕之前的20萬年,這就跟實際情況對不上了。

火山噴發說

凱勒教授支持的這一派觀點認為,恐龍的滅絕,是一系列事件引起的,很長時間跨度的事件。具體原因,就是一些列持續性的大規模火山噴發。

他們推測,印度中南部的德幹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熔巖臺地,是火山噴出的熔巖凝固形成的。從時間測定上看,在恐龍滅絕前的35萬年前,這裡就開始持續噴發,產生了大量的有毒元素和有害氣體,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系統,最終造成第五次全球生物大滅絕,這次又75%的物種徹底消失,包括恐龍。

這種觀點的支持者,在調研後指出,距離我們最近的火山噴發造成大量人類死亡的事件發生在中國清朝乾隆年間。

1783年,冰島的拉基火山噴發,產生大量的火山氣體,造成歐洲大陸空氣汙染,因高溫死亡上千人,隨後漂浮在空中的粉塵長期遮擋和反射陽光,造成氣溫降低等異常氣候,農作物減產,饑荒蔓延。這次火山噴發間接造成全世界近200萬人死亡,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自然災害。

這不就跟恐龍的處境很相似嗎?

拉基火山噴發的巖漿約3.3立方英裡,而德幹高原上的火山噴發,則達到了72萬立方英裡。在長達幾十萬年的時間裡,持續不斷地噴出巨量的汞和鉛等有害元素,另外還有硫磺、甲烷、氯氣等有害氣體。持續的侵蝕之下,一場世界級的生物大滅絕緩緩啟動。

天啟

大腦中能夠同時擁有完全相反的兩個觀點,並且能夠正常思考和行事,是一流智慧的體現。

這裡的火山噴發滅絕說,也只是一個觀點。

只是小行星假說的擁護者,偏向於探索太空,及時發現有威脅的行星;而火山噴發假說的擁護者,則需要思考,我們目前人類的活動,不斷地在朝向自然界排放各類有毒有害物質,是否會造成又一起生物大滅絕呢?

所有的觀點都能找到支持的證據,也都能找到辯駁的理由。

你支持哪種觀點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告訴你彩虹的盡頭是來自中國的恐龍
    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彩虹的盡頭,是恐龍,而且來自中國。1月15日,英國《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了瀋陽師範大學胡東宇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員研究團隊的一項科研成果。他們發現一個和鳥類親緣關係很近的恐龍新屬種——巨嵴彩虹龍。
  • 「恐龍博士」邢立達告訴你,喜歡恐龍的孩子今後可以做什麼
    邢立達博士(右)與瑞安·麥凱勒教授一邊進行學術研究、一邊緊抓科普創作,邢立達成為了近年來最受讀者歡迎的恐龍科普專家。如何基於化石證據研究恐龍,目前恐龍研究的進展如何?怎樣寫作恐龍科普讀物?如何讓孩子們提高對古生物學的興趣?近日,邢立達博士接受了澎湃新聞的郵件採訪。
  • 恐龍是怎麼飛上天的?溼地博物館的恐龍化石告訴你
    展覽現場火爆  浙江在線7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俞吉吉 通訊員 俞靜漪)什麼是恐龍?恐龍生活在什麼年代?恐龍與鳥類有怎樣的聯繫?  從7月6日起,「飛向藍天的恐龍——遼西古生物化石展」在中國溼地博物館三樓專題展廳正式啟幕。霸王龍的祖先、全身覆蓋著絨毛的恐龍、地球上年代最久遠的帶毛恐龍……本次展覽展出熱河古生物群出土的恐龍化石70餘件,展覽持續至8月1日。  正值暑假,展覽現場也是非常火爆,前來參觀的孩子們絡繹不絕。  那麼,恐龍與鳥類有怎樣的聯繫,恐龍又是如何飛向藍天的?
  •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大多數人對恐龍形象的認知都是來自於一些影視作品,這些恐龍的形象都是根據考古學家對於恐龍化石的了解,通過3d圖像對其進行的還原。那麼考古學家是如何通過這些破敗的化石還原恐龍形象的呢?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現在我們對於恐龍形象的刻畫,也只不過是通過發現的史前化石進行到還原而已,真正的恐龍長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在早在20多年之前,人們就普遍認為恐龍是一種像蜥蜴一樣渾身布滿鱗片的大型動物。恐龍的英語也有巨大蜥蜴的意思,有部分科學家認為恐龍的外形,不知應該是光禿禿的,應該是和蜥蜴鱷魚非常的相似。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袖珍恐龍,體型與蜂鳥類似,體重僅2克
    來源:新聞晨報 特約作者:柏晨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有科學家稱發現了歷史上體型最小的恐龍。在一塊來自緬甸北部,距今已有9900萬年歷史的琥珀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份鳥狀頭骨的標本。「體型變得很小的動物不得不面對某些特定問題,例如怎樣將所有感官器官裝到一個很小的腦袋上,或者怎樣保持體溫等。」中國科學院的鄒晶梅(Jingmai O'Connor)教授說。科學家將這種新物種暫時命名為Oculudentavis,而它似乎以某些非同尋常的方式應對較小體型帶來的挑戰。
  • 恐龍滅絕真相曝光?科學家模擬小行星撞擊,還原恐龍最後生活景象
    對於恐龍時代,很多人都抱著無數的好奇,這個生活在地球史前的生物到底有多麼強大?他們又是怎樣生活的?他們又是如何被滅絕的?一個個問題圍繞著人們,從而衍生出了各種報導以及節目。可是就目前所報導的情況來看,很多結論都是推測,恐龍這個龐大種族是如何滅絕的依然沒有完全確定的定論,很多科學家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不過就目前科學家們所掌握的證據看來,「小行星撞擊引起地球巨變」無疑是最具說服力的一種說法。
  • 科學家能否復活恐龍?現實和電影裡的一樣嗎?
    科學家能否復活恐龍?現實和電影裡的一樣嗎?    而在22年後上映的《侏羅紀世界》中,還有另一種倍受歡迎的恐龍:迅猛龍(當然,如果你希望自己更有學術B格,也可以叫他們伶盜龍)有著群居的習性,性格聰慧還透著點狡猾。但是這種恐龍的化石表明,他們的體型只有電影中的一半大小,智力也遠遠不及電影中那麼聰明,畢竟頭骨證明,迅猛龍的腦容量可不算大。
  • 科學家解開阿爾瓦雷斯龍類恐龍手指消失之謎
    ),讓科學家對阿爾瓦雷斯龍類手指「消失」之謎的理解更加深入了。有趣的是,科學家們在阿爾瓦雷斯龍類上也發現了這種情況:阿爾瓦雷斯龍類恐龍是獸腳類恐龍,它們的外形極為奇異,有極短卻非常強壯的前肢,每個前肢僅存一個特化的大型指爪,但頭骨與後肢卻和鳥類類似。這些奇怪的特徵讓科學家們對這類恐龍的系統發育學位置、生物地理演化史和生態位等問題極為迷惑,充滿爭議。
  • 科學家告訴你:這是事實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所熟知的南極洲被森林所覆蓋、十分溫暖,以至於恐龍都可以在南極洲自由地漫步。看到這裡你一定想問:在南極洲這麼一個寒冷的荒野,恐龍這麼巨大的生物是怎麼生存的呢?科學家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實際上,在白堊紀時期,地球的南北兩極都有森林。極地樹木和冷血爬行動物的化石告訴了科學家們這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地球兩極曾溫暖過。冷血爬行動物需要溫暖的陽光才能存活下去,因為它們自身無法調節自己的體溫。
  • 科學家利用DNA將野山羊復活,為什麼不能復活恐龍?區別在哪兒?
    科學家利用DNA將野山羊復活,為什麼不能復活恐龍?區別在哪兒?在2000年,科學家只能無奈宣告,布卡多野山羊從地球上徹底滅絕。 來自西班牙的科學家覺得甚是可惜,於是他們把最後一隻山羊的細胞保存在實驗室當中,希望未來某一天可以通過高科技技術將山羊復活,在2003年就有科學家從它的遺傳物質DNA當中找到卵細胞在注入到山羊的體內之後,導致7隻山羊懷孕,最終成功的產下了一隻滅絕的布卡多野山羊。
  •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有些可疑!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是子彈射殺?恐龍遺留下來的化石是我們了解這段塵封歷史最好的方式,通過這些化石我們可以還原它們當時在地球上生活的場景以及它們的體型大小等等。在一次考古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一隻來自於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對考古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沒想到恐龍化石的頭骨上竟然有一個直徑大約在三毫米左右的小洞,這一詭異的現象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因為根據他們的推測來看,這個小洞之所以會被留下,可能是由於子彈的擊打所造成的,之所以會有子彈的出現,科學家們做出了以下的這三種猜測。
  • 恐龍復原圖和真實長相差別有多大?科學家怎麼知道恐龍真實樣子?
    其實,科學家在復原恐龍時,一方面依靠的是恐龍的化石信息,但另一方面其實是靠腦洞。比如:上個世紀時,科學家認為斑龍長這樣。後來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家認為斑龍長這樣應該更合理。最早科學家認為稜齒龍是樹棲恐龍。
  • 生物動態:你聽說過恐龍雞嗎?科學家要用恐龍雞來復活恐龍!
    眾所周知,恐龍早在6500萬年以前就已經滅絕了,我們今天只能在博物館看到各式各樣的恐龍化石。但近年來卻有人提出了「恐龍並未滅絕」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嶄新觀點,並著手復活恐龍,他就是美國古生物學家傑克霍納。
  •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的恐龍,是霸王龍的親屬,但他非常與眾不同
    說到恐龍,很多人對恐龍的印象是牙齒鋒利,體型巨大,性格殘忍,甚至自己的同類也會打架。很多人對恐龍有不同的感覺,尤其是霸王龍和迅猛龍這兩個詞很強大恐龍。人們沒有辦法回到過去,只能通過化石來了解古代的恐龍,並用現代技術對其進行復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一個彩色的恐龍世界。
  • 新研究: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科學家為什麼要研究恐龍?
    所以,從行為學的角度來告訴我們,恐龍跟鳥類的親緣關係不僅在骨骼層面、顏色層面,還擴展到它們的生活習性。這些龐然大物,你可能會認為它的動作很慢。比如我踩了這隻恐龍的尾巴,它是不是要明天這個時候才感覺到?不會的。
  • 邢立達:與恐龍對話的「網紅」科學家
    他是發表SCI論文百餘篇的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同時又是中國第一個恐龍網站的創始人,數十本恐龍類科普書籍的作者。卓越的學術成就和有趣的個人風格發生化學反應,讓邢立達成了「網紅」科學家。人們發現,原來科學可以是有趣而非枯燥的,原來科學家可以是可愛而非古板的。不斷增長的「粉絲」們藉由這雙好玩的眼睛,看到了遠古時代的秘密。
  •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世界將會怎樣?
    所謂的"非鳥類"的恐龍毫無希望,只有小型的、身披羽毛的飛行恐龍倖免於難,它們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鳥類。 但是如果歷史朝著另一方向發展呢?如果小行星錯過了地球,或者提早幾分鐘來到又會怎樣?在BBC近期播放的一部紀錄片《恐龍滅絕之日》(The Day the Dinosaurs Died)中,研究人員提出了這一假設的情形。
  • 恐龍滅絕中走出全新地球?意外發現的隕石坑,讓科學家也有新發現
    恐龍在6600萬年前在地球上神秘的消失,要知道之前的恐龍在地球上那可是佔據著統治地位的,但就是這樣的一群龐然大物它們卻離奇地消失,而關於它們的消失一直是研究學者所不斷努力研究的方向。這顆巨大的小行星,直接衝進了墨西哥灣,而它這樣看起來的海灣水,以及大部分的石灰石被蒸發掉,在這個地方形成了巨大的隕石坑,當然這直接終結了恐龍的統治時代,甚至也改變了整個地球,正是由於恐龍的消失,後來哺乳動物才迅速的發展並且成為了這顆星球的主導者,形成了全新的不一樣的生態系統,也就是說,從滅絕之中走出了一個全新的地球。
  • 科學家發現恐龍時代新物種,進化論再遭質疑
    《每日科技新聞》(Scitech Daily)12月19日報導說,這是一種生存於恐龍時代的哺乳動物,科學家無法用進化論來解釋其獨特的身體解剖結構,認為「它改變甚至推翻了很多進化規則」。研究人員將這種生物命名為「Adalatherium 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