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薩之戰中,康熙用了哪三步教沙俄做人?結果談判放棄了尼布楚

2020-12-09 歷史鑑賞者

17世紀,沙俄在歐洲的地位並不高,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公國。在歐洲佔不到便宜,所以沙俄將目光投向了東方的中國。

當時中國是明朝統治時期,1632年正是崇禎5年,沙俄已經將勢力範圍擴張到了勒拿河流域,建立了雅庫茨克城。

1643年,沙俄正式南下,他們翻過外興安嶺,進入中國領土。而當時大明和大清正在交戰,使得無人顧及黑龍江流域的沙俄暴行。

等到康熙皇帝上臺的時候,沙俄的軍隊已經相繼佔領了中國的尼布楚和雅克薩等地區,並且以此為據點,不斷南下騷擾東北百姓。

01康熙通過三個步驟,制定戰略計劃。

康熙不是拍腦袋就打仗的那種皇帝,他非常聰明。最初一直跟三藩在打仗,打了8年才解決問題,所以一直沒空管沙俄。

等到平定了三藩以後,康熙立刻想起了東北的局勢。東北是哪兒?那可是大清的發源地,康熙當然不會容許沙俄在那裡胡作非為。1682年,康熙親自趕往關東,主要是視察黑龍江流域的情況。此後康熙做了如下四點戰略安排。

第一,封鎖邊境,加強偵察工作。康熙到達邊境以後,立刻吩咐彭春和郎坦帶領100多士兵,渡過黑龍江。表面上是前去打獵,實際上就是去查探雅克薩地區在沙俄的佔領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因為沙俄佔領雅克薩以後,不僅在當地修建了大量建築,而且布置了不少防禦工事,他們想要在這裡紮根下去,這是清廷所無法掌控的。

與此同時,康熙安排當地人也參與到了監視敵情的任務中來,以此搜集到第一手資料。在貿易上,康熙下令蒙古車臣汗與沙俄之間斷絕貿易。

過去車臣汗與沙俄的關係相當不錯,時常與之通商,沙俄也就沒有尋找其他合作夥伴。康熙的這一手等於就是將沙俄在東方的貿易之路給斷絕了。

第二,在黑龍江建城,設立黑龍江將軍。清廷對於東北的管轄,其實主要力量都集中在盛京地區,也就是現在的瀋陽地區。到了黑龍江地區雖然也有駐軍,可是不管是規模還是戰鬥力都不夠,這才給了沙俄可乘之機。

這次康熙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過去只設立一個盛京將軍是絕對不夠的了。為此康熙下令在黑龍江地區建立一座新城,並且設立黑龍江將軍這一職位。

薩布素作為熟悉該地區的猛將,被康熙任命為第一任黑龍江將軍。他帶領部下及其家屬在當地紮根屯田,以此壯大該地區的經濟實力。只有前線有了強大的根據地,康熙才有了足夠的底氣和沙俄幹一架。

第三,增加沿途的驛站。消息在戰爭中是最重要的,消息傳遞的速度,完全可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可是黑龍江到盛京距離太長,康熙要想坐鎮盛京指揮黑龍江的戰事,那是相當困難的。

為此康熙在璦琿到吉林之間,一共增加了19個驛站。這樣一來大大縮短了前線到盛京之間傳遞消息的時間。

第四,建造船隻,縮短運糧時間。孔明為什麼北伐失敗?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缺少糧食。其實蜀地糧食不少,但是運輸起來太麻煩。為此他利用水路,將糧食運送到祁山前線,算是比較良苦用心了。

其實自古以來運送糧食最合適的一個辦法,那就是水路運輸。因為陸運糧草,需要大量人工,人工在路上都是要吃飯的,這麼一來糧草消耗非常大。

二十一年,偕郎坦率兵至黑龍江覘羅剎形勢,賜御用裘服、弓矢。與郎坦還奏,上命寧古塔將軍巴海、副都統薩布素,建木城於黑龍江、呼瑪爾,調取所部兵一千五百人往駐焉。又命尚書伊桑阿赴寧古塔督造戰船。尋擢朋春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清史稿》

康熙時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為此他想要利用松花江和黑龍江作為水路運輸線,將糧草運送到前線。所以他吩咐人員開始打造船隻,以便於糧草運送。

這四個準備工作做完以後,清朝軍隊與沙俄的對抗,可以說算得上是以逸待勞了。那麼戰爭的過程,是否順利呢?

其實戰爭經歷了三個比較長的階段。

奪取雅克薩的準備做好以後,康熙皇帝以先禮後兵,水陸並進,圍城打援等方式,對雅克薩進行了三場爭奪戰,可以說每一步都很踏實。

第一個階段,先禮後兵。中國素來都是禮儀之邦,能不動手絕對不會先動手,但是動起手來,也不會懼怕任何人。在對付雅克薩的沙俄軍隊錢,康熙自然是要表達一下這種態度。

康熙22年9月,清廷派遣使者前往雅克薩,向當地的沙俄軍隊下通牒,讓他們儘快離開雅克薩,否則清軍會毫不留情。

師既行,上遣侍衛關保至黑龍江傳諭曰:「兵兇戰危,朕以仁治天下,素不嗜殺。以我兵馬精強,器械堅利,羅剎勢不能敵,必獻地歸誠。爾時勿殺一人,俾還故土,宣朕柔遠至意。」---《清史稿》

很顯然,沙俄既然已經鐵了心要佔據這裡,絕對不會輕而易舉就被幾句話給唬住的,他們對此置之不理,甚至在得到消息以後,還派人南下到璦琿去搶掠,簡直無法無天。

這種情況下清廷也就算是師出有名了,沙俄佔了自己的地盤,在催促後又不願意離開,就算未來到了談判桌上,清廷也是有底氣的。

於是黑龍江將軍薩布素下令,聯合黑龍江地區的各族百姓,一起將雅克薩周圍的沙俄據點全部拔除。失去據點的沙俄軍隊,只能固守在雅克薩孤城之內。

第二個階段,水陸並進。雅克薩成為孤城一座以後,薩布素並沒有鬆懈,依舊嚴陣以待,與之僵持了一年多時間。1685年,康熙派遣彭春帶領3000人馬前往璦琿,力圖收復雅克薩。

彭春將這支大軍分為水陸兩路人馬,分別向雅克薩進軍。一個半月以後,3000惹大軍在雅克薩城下集合。

這一次清軍向沙俄發出了最後通牒,沙俄守將託爾布津依舊嚴詞拒絕。其實雙方實力差距很大,薩合只有450人,而清軍有3000多人,而且還有當地百姓的支持。

五月,師薄雅克薩城,遣人諭降,不從。分水陸兵為兩路,列營夾攻,復移紅衣砲於前,積薪城下,示將焚焉。羅剎頭目額裡克舍詣軍前乞降,乃宥其罪,釋還俘虜,額裡克舍引六百餘人徙去,毀木城,以歸附巴什裡等四十五戶及被掠索倫、達呼爾百餘戶安插內地。---《清史稿》

彭春無奈之下,只好分為水陸兩軍向雅克薩發起進攻。陸軍主攻城南,在多次炮擊之下,嘴硬的沙俄守將託爾布津只好舉雙手投降。

不過這個時候他投降還是有條件的,他們要帶著武器裝備撤離雅克薩,轉而逃亡到了尼布楚,等待莫斯科的進一步命令。

彭春徹底收復了雅克薩,將沙俄所建之城全部搗毀,蕩平了整個雅克薩城,同時派人駐守在璦琿地區,以防不測。

第三個階段,圍城打援。1685年秋天,也就是康熙24年,沙俄那邊當然是咽不下這口氣,所以一口氣派遣了600人馬前往尼布楚,希望奪回雅克薩城。

真的是好大的手筆啊!我真的覺得當時沙俄的統治者是不是在開玩笑,你長途遠徵,侵略大清國,帶這麼點人馬,這是對自己的戰鬥力有多自信呢?

這幫人回到雅克薩以後,繼續在這裡恢復城邦建設,康熙皇帝很生氣,後果自然也就很嚴重了。他下令派遣2000人馬前往雅克薩,將這座孤城重重圍住。

當然這次康熙留了個心眼,在炸死了守將託爾布津以後,康熙決定圍城打援。將雅克薩城的東、南、北三個方向圍起來,就留西邊一個缺口。

這個時候但凡沙俄的援軍,從城西來了以後,清廷便利用城西河上的艦隊阻擊對手,使得他們根本無法救援雅克薩。

最終沙俄軍隊基本全部戰死,來了826人,就剩下了66人安然活了下來。這一戰過後,沙俄終於認清了大清國的戰鬥力,連忙派人前來商定邊界。

03籤訂條約時,索額圖卻被沙俄算計了。

雅克薩戰爭清朝取得了全面勝利,不過不可能一直這麼打下去,北方實在是太冷,一般入秋以後,就不太適合動手了。

大家都想要躲在屋裡取暖,這個時候沙俄的使臣也就到了清朝這邊。雙方在尼布楚條約地區開始商議邊境問題。

城西瀕江,薩布素令於城三面掘壕築壘為長圍,對江駐水師,未冰時泊舟東西岸,截尼布楚援兵,冰時藏舟上流汊港內;馬有疲羸者,分發墨爾根、黑龍江飼秣,計持久。上因荷蘭貢使以書諭俄羅斯察罕汗,答書請遣使畫界,先釋雅克薩圍,上允之,命撤圍。---《清史稿》

因為清朝打了勝仗,所以按道理主動權應該是在清朝這邊。可問題是這場談判的結果,卻依舊丟了尼布楚。沙俄以尼布楚作為根基,已經在清朝北方盤踞了多年。索額圖作為談判代表,不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只要尼布楚還在沙俄手裡,那麼對方就完全還有機會南下侵略清朝的領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這就是尼布楚的戰略重要性。

整個外興安嶺以南包括庫頁島全部都是中國的領土,但是同時也喪失了對貝加爾湖和尼布楚地區的控制權。

此後中俄之間維繫了長達170年的和平,不過我覺得當初在籤訂條約的時候,索額圖算是被對方給算計了。沙俄知道尼布楚的重要性,也知道貝加爾湖的美麗,他們當然不肯撒手。

可是對清朝來說,尼布楚包括貝加爾湖地區,全部都是可有可無的雞肋,為此這才促成了索額圖的鬆口,現在回過頭來再看看,的確有些不划算。

總結:外交和軍事並用,這才是取勝之道。

如果單純靠武力,即使收復了雅克薩,早晚也要重新出問題。如果單純靠外交,光動動嘴皮子,人家壓根就不會理睬你。

所以說,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亂以後,決定以外交加上軍事力量的雙重壓迫,使得沙俄從此對雅克薩地區死心。

首先清軍先禮後兵,不斷告誡雅克薩城裡的沙俄軍隊,讓他們撤離。他們不聽以後,清軍再將雅克薩周圍的沙俄據點全部拔出,給予威嚇。其次在擊敗雅克薩城中的守軍以後,康熙再次動用外交手段,以此捍衛雅克薩的主權。這樣沙俄只能選擇撤離雅克薩,並且承認清廷的控制權。再者等到沙俄再次反撲以後,康熙也毫不手軟,再次給予殘酷打擊。這一次的手段要比第一次打擊沉重得多,算是給他們一個教訓。再走上談判桌以後,事情可就好辦多了。清軍收復雅克薩是一場代表正義的戰爭,所以他們得到了當地人的擁護。而且康熙皇帝在整個戰爭中的決策相當到位,所以邊打邊和談的情況下,在最短時間內,解決了和沙俄的邊境困擾。

康熙明白,只有儘快解決和沙俄的問題,康熙才有時間騰出手來,把盤踞在西北的噶爾丹部,全部殲滅。和西北蒙古比起來,貝加爾湖地區自然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參考資料:

《清史稿》

《平定羅剎方略》

相關焦點

  • 韋小寶的疑問:雅克薩之戰勝利後,康熙為何將貝加爾湖讓給沙俄?
    大部分國人是看《鹿鼎記》才了解雅克薩戰爭的。金庸先生筆下的雅克薩之戰,由於有了韋小寶的出現,變得幽默了,而歷史上真實的雅克薩是什麼樣的呢?就是作為《鹿鼎記》主人公的韋小寶也有疑問:為何清軍取得了雅克薩之戰的勝利,為何康熙還將貝加爾湖一帶的廣闊土地讓給了沙俄呢?
  • 雅克薩之戰清軍贏了,康熙為何還把資源豐富的貝加爾湖讓給沙俄?
    首先雅克薩之戰是清朝和沙俄對東北外興安嶺周邊地區的爭奪,當時的貝加爾湖屬於喀爾喀蒙古的土謝圖汗部屬地,和清朝沒有任何關係。就好比是美國打敗了日本,卻把屬於加拿大的國土讓給了日本,這是什麼邏輯呢?再說了,今天的貝加爾湖可以說是資源豐富,尤其是水資源。但是對於當時的清朝而言有什麼意義呢?
  • 雅克薩之戰,讓囂張的沙俄也不得不低頭認罪,展示出大清的威嚴!
    但俄軍在前進侵略的步伐中,也並不都是一帆風順、 平平坦坦,完全按照他想的那樣進行。康熙年間清軍對沙俄的雅克薩戰役,便使沙皇俄國囂張的氣勢一度大加收斂,最終不得已通過談判的方式,來解決彼此的領土爭端!雅克薩之戰康熙初年,早就對沙皇俄國的侵略野心「看在眼裡、想在心裡」,隨時做好與之一戰的準備。
  • 中俄雅克薩之戰的較量,《尼布楚條約》對清朝是否公平?
    而《尼布楚條約》是和雅克薩之戰分不開的。雅克薩之戰爆發於1685年,到1689年結束,是清朝對沙俄入侵進行的反擊戰。在軍民的共同努力下,清朝贏得雅克薩之戰的勝利。而沙俄是如何進行擴張的?整個西伯利亞是如何被沙俄收入囊中的?
  • 1654年沙俄入侵我國尼布楚,康熙是如何在42年間將沙俄打回老家?
    1655年,清軍與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的沙俄軍隊展開激戰,為守衛我國之領土,清軍士氣高昂,多次擊敗沙俄入侵者,但後來由於糧餉供應不上,只得被迫撤軍。同年,沙俄侵略者重佔尼布楚。與此同時,沙俄正式與清朝拉開一場長達43年「死皮不要臉」的侵略戰爭。康熙繼位後,沙俄侵略軍一直騷擾我邊境。康熙四年(1665年),俄國展開了新一輪的侵略擴張活動。他們分兵兩處,其一南下佔領楚庫柏興,另一股東犯雅克薩。
  • 康熙明明打了勝仗,卻還要白送9.3萬領土給沙俄,這是什麼道理
    順治末年,到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於平定三藩,趁機佔領了中國的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和雅克薩等地。清政府在完成兩次雅克薩戰爭勝利後,1689年,清朝和沙俄在尼布楚進行談判,談判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清朝將貝爾加湖以東9.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割讓給沙俄,對於這樣的結果,讓人非常的好奇,清朝,在取得勝利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將9.3萬領土割讓給沙俄?
  • 尼布楚談判,清政府為什麼不堅持以勒拿河為界,反而做出讓步呢?
    到了康熙年間,俄國為非作歹,進一步向東北滲透,還與西北的準噶爾汗國勾結,這觸犯了大清的底線。在通過談判無果後,康熙果斷派兵在雅克薩之戰中打敗了俄國侵略者,把俄國逼到了談判桌前。起初,談判並不在尼布楚,而是在色楞格。
  • 雅克薩反擊戰勝利以後,康熙為何不拿下貝加爾湖的廣大領土?
    雅克薩之戰是清朝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年—1688年),為收復領土雅克薩,打擊入侵黑龍江流域的俄軍所進行的兩次圍殲戰。雅克薩位於黑龍江省漠河縣以東的黑龍江北岸(今俄羅斯阿爾巴金諾),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是滿人先民肅慎族的發源地。
  • 雅克薩之戰:清朝初期中俄的衝突
    順治年間,沙俄勢力進抵黑龍江的北岸,佔據了雅克薩、尼布楚二地。並且在1645年,沙俄以雅庫次克為據點,侵擾黑龍江流域。清朝對此採取武力抵抗,1658年,沙爾虎達在鬆化江口痛擊沙俄侵略軍。這是清朝抗擊沙俄侵略以來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1660年,入侵黑龍江地區的沙俄殘部被基本肅清。這也可以稱為中俄衝突的開端。1681年之後,隨著清朝平三藩、收回臺灣,大清朝的軍事實力、綜合國力等硬體條件逐步提高。康熙帝決定以武力驅逐沙俄侵略者。
  • 為什麼兩次雅克薩之戰清朝都打贏了,康熙帝還是要把尼布楚割讓出去
    即使是被認為平等條約的《尼布楚條約》,實際上中國也割讓了貝加爾湖、尼布楚等領土。很多人感到奇怪,清政府為何要放棄尼布楚等大片土地? 清朝前期,清朝控制著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直至庫頁島的遼闊土地。也就是說,在俄國人到來前,清政府只是控制了西伯利亞東南部。如果說是清政府丟掉了西伯利亞,這是不準確的,只能說丟掉了西伯利亞的一小部分。但是,為什麼要丟掉一小部分?
  • 龍與熊的較量:中俄雅克薩之戰
    雅克薩(今中國漠河黑龍江主航道以北的俄羅斯阿爾巴津諾)之戰,是沙俄侵略者妄圖侵佔中國黑龍江流域大片領土,中國軍民被迫進行的一次反對侵略、收復失地的自衛戰爭。 雅克薩狼煙四起 確切地說,零星的軍事行動在1683年12月就已經開始。最先投入戰鬥的就是那些生活在俄國人控制區的土著民眾。
  • 清初期對今國土的奠定(三)——雅克薩之戰
    但是,真正使得雙方能坐下來談判的戰爭,卻是兩次雅克薩之戰。而在這之前,俄國就曾於1652年就制定了派巴伊科夫出使中國的計劃,但是由於雙方發生了一系列禮儀上的爭執,這次外交活動失敗。1675年,尼古拉·加夫裡洛維奇·斯帕法裡受沙皇委派,率領150人出使清朝。其目的是要重新勘探龍江流域並與清朝建立貿易關係,但是這些人,並沒有停戰想法,故而未能實現兩國的真正和平。
  • 雅克薩之戰,一場給中俄邊境帶來150年安寧的戰爭
    雅克薩,曾是我們的領土。雅克薩,歷史上中國東北邊疆古城,位於黑龍江上遊左岸,今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地扼水陸要衝。沙俄稱阿爾巴津鎮。「雅克薩」,女真語,意為「涮塌了的江灣子」。雅克薩原為達斡爾族敖拉氏的住地。
  • 尼布楚談判,清朝說中俄以勒拿河為界,勒拿河在哪?結果怎樣?
    然後以此為基礎向貝加爾湖地區和黑龍江流域進行擴張,直到清朝穩定中原後於1685年派兵攻打沙俄在黑龍江的殖民據點雅克薩城,之後才使得俄羅斯侵略擴張的步伐暫時停止。俄羅斯侵略擴張圖雅克薩之戰爆發後,中俄雙方開始在談判桌上來交鋒,雙方在貝加爾湖東部的尼布楚展開談判。
  • 尼布楚談判,清朝說中俄以勒拿河為界,勒拿河是哪?結果怎樣?
    然後以此為基礎向貝加爾湖地區和黑龍江流域進行擴張,直到清朝穩定中原後於1685年派兵攻打沙俄在黑龍江的殖民據點雅克薩城,之後才使得俄羅斯侵略擴張的步伐暫時停止。 俄羅斯侵略擴張圖 雅克薩之戰爆發後,中俄雙方開始在談判桌上來交鋒,雙方在貝加爾湖東部的尼布楚展開談判。
  • 清朝曾希望與沙俄以勒拿河為界,具體界線在哪?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被沙俄侵擾忍無可忍的康熙帝下令清軍反擊俄軍,這就是著名的雅克薩之戰。雅克薩之戰對於清朝來說佔了天時、地利、人和,最終取得了雅克薩之戰的勝利。沙俄此時已摸清了清朝的實力,再單純以武力擴張是無法達到目的了,只好與清朝談判劃界,時間是1689年。
  • 清朝曾希望與沙俄以勒拿河為界,具體界線在哪
    早在後金皇太極天聰六年(明崇禎五年,1632年),沙俄就已擴張至勒拿河,修建了雅庫茨克。沙俄把雅庫茨克當成繼續向東擴張的戰略基地,這引起了清朝的強烈警惕,雙方衝突不斷。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被沙俄侵擾忍無可忍的康熙帝下令清軍反擊俄軍,這就是著名的雅克薩之戰。雅克薩之戰對於清朝來說佔了天時、地利、人和,最終取得了雅克薩之戰的勝利。
  • 淺談:尼布楚條約,痛失貝加爾湖,俄方是怎樣看的?很氣憤!
    清朝初年,沙皇俄國對外擴張的時候,在黑龍江流域建立了雅克薩、尼布楚兩個據點,作為侵略中國的翹板。清政府多次派兵打沙俄,但是沙俄嗜土成性,跟你打遊擊戰,不停地騷擾你。這也是沙俄的一貫本性。它為了奪得出海口,跟瑞典打了27年,三次瓜分波蘭,跟土耳其打了300年。這次輪到中國,沙俄當然不會輕易放棄的。
  • 《尼布楚條約》:中國失去的不止是貝加爾湖,還是噩夢的開始!
    在我們從小到大學過的歷史課本中都把中俄籤訂的《尼布楚條約》作為一個平等的條約來看待,認為《尼布楚條約》的籤訂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從17世紀中葉起,沙俄侵略軍越過外興安嶺,侵入中國黑龍江流域,燒毀村莊,殺掠人口,搶奪糧食和貂皮。此時,大清帝國的軍隊和沙俄入侵者頻繁發生衝突。1657年沙俄在中國境內建立了雅克薩城與尼布楚城作為繼續侵略的軍事據點,這才爆發了中俄兩國的雅克薩之戰。雅克薩之戰沙俄戰敗,於是向清帝國請求通過談判解決邊界問題,清帝國同意和談,然後停止攻打雅克薩。
  • 潛伏在康熙身邊的「內奸」,將領土讓給沙俄,史實果真這樣嗎?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和俄羅斯在1689年所籤訂,條約同意兩國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為界,並且將尼布楚讓入俄方版圖。在歷史上有人曾經說,在這次談判中,中方實則完全沒必要割讓領土,這一切都怪康熙身邊身邊兩個間諜出賣了情報,白白葬送了我國領土。那麼究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言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