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月2日電(信蓮) 綜合外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月1日,針對亞航失事客機QZ8501的搜救工作進入第五天,現已找到14具遇難者遺體,但內含關鍵信息的「黑匣子」仍未見蹤影。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機體殘骸被發現、飛行數據被披露,航空專家們提出一項新的推測,他們認為客機曾在海面成功緊急迫降但很快遭海浪吞噬。
首名遇難者身份確認
1日,醫護人員通過一具遺體上的手術疤痕和指紋以及別在衣服上的姓名牌等特徵,確認遇難者的身份為哈亞提•路法赫•哈米德。由此,哈米德成為此次亞航空難中被確認身份的首名遇難者。當天晚些時候,哈米德的遺體被轉交給她的親人。
當天,儘管墜機海域的天氣狀況不佳,但搜救隊伍仍找到兩具遇難者遺體,至此已有14具遇難者的遺體被發現。然而受阻於惡劣天氣,潛水員沒能找到記錄飛機最後時刻細節信息的「黑匣子」,他們認為相關搜索工作或將持續一周。
在首批發現的遇難者遺體中,有一名身穿紅色制服的亞航空姐,她被認為可能是22歲的哈魯尼薩達•海達爾。亞航執行長託尼•費爾南德斯1日在微博上許諾,待遺體被正式確認為海達爾之後,他將親自陪伴哈達爾的家人「送這名漂亮的女孩回家」。
「客機曾在海面迫降成功」
「飛機遭遇劇烈碰撞後,不論是在陸地、海面或者山崖邊,機上的緊急定位發射機(ELT)將立即自動工作,但沒有證據顯示QZ8501航班上相關裝置被觸發。」杜迪•蘇迪比奧是馬來西亞一本航空雜誌的高級編輯,「這證明飛行員必然將飛機成功地緊急迫降在海面上。然而,由於當天暴風雨太大,飛機被吹翻了消失在海浪裡。」
印尼航空分析專家格裡•所傑特曼從印尼當局組織的空難調查小組獲取了一份數據,他認為飛機失事前某些行為「不符合邏輯」。他說,飛機墜毀前的爬升速度是空客A320客機不可能達到的,之後「像一塊被扔出去的金屬一樣掉了下來」。
「這實在太難理解了……」所傑特曼說,他看到的數據寫明客機曾以每分鐘6000英尺(約合1828米)至9000英尺(約合2743米)的速度爬升,「這隻有戰鬥機才做得到」。之後客機墜落的速度更是高達每分鐘1.1萬英尺(約合3353米),這表明當時的天氣極端惡劣,客機接連遭遇強大的上升氣流和下降氣流發生失速是其失事主因。
而所傑特曼的觀點得到其他航空專家的認同,他們相信客機幾乎是「垂直墜落」,天氣狀況過於反常導致飛行員無力回天。
(編輯:張同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