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色光模式為原子創造出陡峭的量子牆

2021-01-13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當量子粒子聚集在一起並彼此交談時,異國情調的物理學就會發生。理解這樣的過程對科學家來說是具有挑戰性的,因為粒子相互作用很難被窺見,甚至更難控制。此外現代計算機模擬難以理解大量粒子中所有複雜的動態。幸運的是原子冷卻到接近零度的溫度可以提供對這個問題的見解。雷射可以使冷原子模仿其他系統中看到的物理 - 這是一種熟悉原子物理學家的地形。他們經常使用相交的雷射束捕捉被稱為光學晶格的連綿起伏的丘陵和山谷景觀中的原子。當原子冷卻時,沒有足夠的能量在山上行走,並且它們卡在山谷中。在這種環境中,原子與許多固體晶體結構中的電子行為相似,因此這種方法提供了一種直接了解真實材料內部相互作用的方式。

一種新的方法允許科學家在陡峭的牆壁之間捕獲原子。圖片版權:N.Beier / JQI

但是製作光學晶格的傳統方式有一些局限性。雷射的波長決定了山丘和山谷的位置,所以相鄰山谷之間的距離以及原子之間的距離只能縮小到光波長的一半。使原子比這個極限更接近可以激活它們之間更強的相互作用,並揭示其他方面在黑暗中的影響。現在來自聯合量子研究所(JQI)的一組科學家與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通過利用原子固有的量子特徵來避開波長限制,這應該允許原子晶格鄰居比以前更接近。這項新技術設法將柔和的格子小山擠壓成僅相隔雷射波長的五十分之一的陡峭壁,比傳統方法窄25倍。這項基於兩項先前理論建議的工作最近在「 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

在大多數光學晶格中,原子通過在雷射強度中重複平滑下降來排列 - 這種機制也適用於非量子物體,如細菌甚至玻璃珠。但是這忽略了原子的許多固有的量子特性。與玻璃珠不同,原子由某種顏色的雷射激發,可以在其內部的不同量子版本之間進行內部切換,稱為狀態。該團隊利用這個屬性來構建格子,以有效地取代具有尖刺特徵的連綿起伏的丘陵。JQI的博士後研究員兼論文的第一作者Yang Wang解釋說:訣竅在於我們不依賴於光線本身的強度,相反我們使用光作為工具來促進量子力學效應,並為原子創造了新的景觀。

為了創建這個晶格,研究人員將原子置於兩色光模式中。每種顏色的選擇都可以自己改變原子的內部狀態,但是當兩種顏色重疊時,每個點上的顏色越強烈,就會決定原子所處的內部狀態。但是這種模式不是光滑的 - 那裡有廣闊的山谷,原子更喜歡一個狀態,被切換的細條中斷。量子力學的規則規定,每當原子改變其狀態時,原子必須以能量的形式付出代價,就像爬山一樣。雖然平穩的過渡可能會出現在星期天的原子周圍,但較短距離的巨大變化很快就會演變成一次越來越陡峭的加速。在實驗中,光線圖案內的細條很窄,

這些尖銳的牆壁是追求使原子更接近的重要的第一步。這項新技術仍然為原子在廣闊而平坦的平原內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但研究人員計劃通過增加更多障礙來減少這種自由。JQI研究員,論文作者Trey Porto說:當我們採取步驟進一步限制原子時,原子之間的量子效應應該變得越來越重要,這有一個實際的副作用,因為它也增加了我們需要看到奇怪的量子行為的溫度,冷卻非常困難,所以這會使得我們更容易實現的物理學。研究小組表示,這種工具對於未來的量子化學實驗也可能有用,使科學家能夠將原子置於足夠接近的範圍內,進行小規模,高度控制的反應。

知識:科學無國界,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物理評論快報內容:經「博科園」判定符合今主流科學來自:聯合量子研究所編譯:光量子審校:博科園解答:本文知識疑問可於評論區留言傳播:博科園

相關焦點

  • 新型原子鐘誕生!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以量子糾纏原子為中心
    他們的設計以量子糾纏原子為中心,而不是測量隨機振蕩的原子。為此,美國專家的設計利用了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在這種現象中粒子會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然而在原子尺度上,奇異的量子力學規則開始發揮作用——測量的概率必須被平均出來,才能產生可靠的數據。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物理學家、論文作者科倫坡(Simone Colombo)解釋說:「當你增加原子的數量時,所有這些原子的平均值都趨向於給出正確的值。」
  • 量子是什麼?與分子、原子、電子有什麼關係?
    說的簡單一點兒「量子」指的就是:「一個不可以再繼續分割的基本單位。」理解了這句話之後,我們就會明顯地發現分子、原子、電子它們都不是量子,因為它們是可分的!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因此分子可分,分子很明顯就不可能是量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原子也可分
  • 什麼是量子?與我們熟知的分子、原子、電子是什麼關係?
    量子力學自從1900年被普朗克提出後,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了。可以說,沒有量子力學就沒有能帶理論,就不會用我們如今的電子產品,網際網路。量子力學是信息革命的巨大引擎。人們一提到量子力學首先會問什麼是「量子」。量子是類似電子,光子的微觀粒子嗎?其實量子只是一種概念,它不是特指哪一種具體的粒子。分子,原子,電子是具體的粒子,量子只是符合某一特徵的粒子總稱。比如光子就是光量子,是量子的一種!
  • 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
    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12-23 11:27:13
  • 原子和分子間「跨界」量子糾纏可顯著提升信息承載量
    「糾纏」是量子的奇妙特性之一,也是實現量子計算等重大應用的基礎。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的學者合作,成功製備出原子和分子間的「跨界」量子糾纏,可顯著提升信息承載量,開闢出構建多體系複雜量子信息處理器的新路。
  • 量子、原子、玻色子、費米子、夸克等各種「粒子」到底有啥區別?
    #了不起的基礎科學#前幾天,後臺有個小哥問我:粒子,分子,原子,量子,玻色子,費米子,質子、中子、電子簡單解釋一下。所以,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各種「xx子」到底是什麼意思?它不特指某一類,而是一個統稱,也就是無論是玻色子、費米子、原子、中子、質子、電子都統稱為粒子。話說,我們上初高中都要背元素周期表,那上面就是元素的圖譜。實際上,不光元素有,粒子也有,科學家在上世紀為各種「xx子」構建了一張粒子周期表,我們稱其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發現了吧?這裡就用到粒子「統稱」的概念。
  • 深度科普:量子力學中量子究竟是什麼?與分子原子根本不是一回事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96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量子力學中提到的量子究竟指的是什麼?量子是研究微觀粒子世界的量子力學中十分重要的物理概念,可能說起量子,大家會常識性的認為:量子與分子、原子、中子、電子一樣,也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但實際上量子與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完全就不是一個概念,下面就給大家深度科普一下:微觀世界中提到的量子究竟是什麼?
  • 製造出最冷的分子量子氣體!
    研究團隊的最新量子氣體溫度記錄遠遠低於量子效應開始取代經典效應的水平(約三分之一),分子可以持續幾秒鐘,這是非常長壽的。這種新氣體首先變得足夠冷和稠密,使得這些分子物質波比它們之間的距離更長,使它們彼此重疊,從而形成一個新的實體。科學家稱之為量子簡併(量子物質可以表現為粒子或物質波,即粒子位置概率的波形模式)。
  • 首次實現15萬億個原子「熱混沌化」的量子糾纏
    圖源:techexplorist量子糾纏是原子的一種狀態,指的是兩個或多個粒子以「疊加」形式存在,僅用數學原理是無法解釋的。量子糾纏成為衡量量子計算能力的重要元素,其研究對於即將到來的計算革命至關重要。研究糾纏態的困難在於,糾纏態過於脆弱,與另一個系統的任何接觸都可以影響糾纏態,從而消除糾纏態。研究人員必須竭盡全力保持量子系統的隔離,同時保持低溫運行。
  • 美國實驗室創造「負質量超流體」,為探秘暗物質提供全新工具
    美國實驗室創造「負質量超流體」,為探秘暗物質提供全新工具 聶翠蓉/科技日報 2017-04-19 08:11
  • 由幾百個原子組成,比頭髮絲的寬度薄...
    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的物理學家們成功地製造出了僅由約200個原子的單分子層形成的光學鏡子——它是世界上最輕的反射鏡面。 這種新型的超異材料是由一個只有幾百個相同原子的單層結構構成的。原子排列在由幹涉雷射束形成的二維光學晶格陣列中。
  • 《自然》:量子絕緣體為電子創造了多道高速公路
    量子霍爾效應是霍爾效應的量子力學版本。霍爾效應指當固體導體放置在一個磁場內,且有電流通過時,導體內的電荷載子受到洛倫茲力而偏向一邊,繼而產生電壓(霍爾電壓)的現象。量子異常霍爾狀態是一種二維拓撲絕緣狀態,其量化的霍爾電阻為h/Ce^2),並且在零磁場下,其中h是普朗克常數、e是元素電荷、而陳氏數C是一個整數。
  • 氫的史詩:原子模型
    不過,輻射雖然沒有能量,但根據牛頓物理法則,繞核運動的電子還是應該具有能量的,玻爾表示他可以表示這種能量,而且這種能量還呈現出量子化的特性,這種能量便是所謂的「能態」。根據這一理論,玻爾計算得出,氫原子的直徑為0.11nm,而實驗得出的結果為0.1nm,二者基本相符。同時,玻爾還計算出了將電子與原子核完全分離所需要的電離能,他的結果是13V,實驗結果為11V,也是十分接近。
  • 在一維量子液體波上衝浪,從未有過的樂趣,量子世界就是好玩!
    博科園:本文為量子物理學類盧森堡大學的物理學家與國際合作者現在在國際知名《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研究展示了量子力學幹涉效應如何使實驗者能夠通過吸收光譜中的共振,更好地研究量子液體中捕獲的粒子性質。把一塊石頭扔進安靜的湖裡,會在水面上產生漣漪。把兩塊石頭扔進湖裡會產生兩個這樣的面波,它們可以形成一個有趣的幹涉模式。產生這些波浪需要能量,能量從石頭轉移到水中,最終導致石頭經歷摩擦力。
  • 量子力學誕生後的120年,沒有人真正懂他
    愛因斯坦則選擇利用普朗克的「量子」視角來看待光,即光並不像一個連續的波,而是像一束粒子流,這些光的粒子——光子——有著離散的能量。有意思的是,普朗克駁斥了愛因斯坦的假設。羅伯特·密立根也是如此,並且他開始試圖全力通過實驗來駁斥愛因斯坦的理論……但實驗結果卻意外地為這一理論提供了驗證。
  • 科學家為單原子電晶體創造新配方
    現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及其馬裡蘭大學的同事們已經逐步開發出配方,以生產原子級裝置。使用這些說明,由NIST領導的團隊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構建單原子電晶體的團隊,並且是第一個製造對器件的幾何尺寸進行原子級控制的單電子電晶體的團隊。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現在看一下量子力學的基礎。量子力學的基石實驗是雙縫實驗,電子通過兩條縫發射,在後面的探測器上形成幹涉圖樣,這種幹涉模式是只能在波中看到的東西。這是量子波粒二象性的基本實驗證據之一。然後是對能量進行量子化,這就像電子這樣的物體只能具有確定的能量的地方,這是量子力學中量子這個名稱的起源。而量子化是因為它們的波函數只能以某些特定的方式振動,這也意味著量子總是具有最小量的能量,稱為零點能量。這不僅適用於原子中的電子,甚至適用於真空的空間。
  • 我科學家首次製備出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團隊與合作者合作,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目前有多種體系可用於探索實現量子傳感和量子信息處理。
  • 新型電子束光刻技術:將電子「聚焦」的量子器件
    長期以來,科技界一直在夢想能夠從頭到尾地發明一種新材料,從而選擇將哪些原子運用於對感興趣的特性進行工程設計的位置。科學家現在創造了一種新技術,能夠將電子模式「素描」到可編程的量子材料中,如鋁酸鑭/鈦酸鍶或(LAO / STO)。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創建具有與電子之間的間距相當的特徵尺寸的量子裝置,甚至可以以極高的精度使電子「穿越」人造晶格。如圖所示電子束「素描」 LaAlO3 / SrTiO3界面處的量子點。
  • 納米科學:發現從水晶中創造材料創造了新的範例!
    納米科學:發現從水晶中創造材料創造了新的範例!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自然界中到處都是巧妙的模式。科學家和工程師早就了解這一點,但模仿大自然母親建造這種模式 - 尤其是高度有序的晶體結構 - 已經證明具有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