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人在北京 處處嘗鮮

2021-02-15 臺灣人看大陸
《臺灣人在大陸》人在北京 處處嘗鮮
【彭之洵/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

  無論喜歡或不喜歡大陸,關注或不關注對岸,跨越臺灣海峽抵達彼岸,都意味著一趟驚奇之旅的開始。

  隨著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的提示音響起,機組員打開機艙門,撲面而來的冷冽空氣,缺少溫婉語氣詞的端正腔調,海關櫃檯前如蟻群壓境般的長長人龍,無不暗示著雖然你仍溝通無礙,但卻早已離開那位處於亞熱帶的、四季不明的溫暖家鄉。

  若以顏色來比喻,北京四季的代表色都不相同。有別於春天的綠意復甦,夏天花團的繽紛錦簇,秋季的北京則帶著橙黃色調。當你提起腳跟踏入北京大學校門,首先映入視線的便是成蔭連排的楓樹。

  在北方,楓葉的開落很特別,這種特別體現在開落速度的一致性上。隨著秋意漸濃,原先透著翠綠的楓葉葉綠素逐漸分解,成千上萬的葉片只消半個月的時間便能完成顏色的蛻變。一旦接近秋季的末尾,楓樹隨著氣溫與日照時間的變化,某天早晨當你醒來望向窗外,楓樹上飄落的葉片已變得金黃一片,速度之快,仿佛有人在一夜之間將楓紅刷上金漆似的。

  要完成秋天的橙黃色調不能缺少的還有霧霾。隨著秋冬燃煤量的增加,再配上重工業的運作與大自然風向的變化,入秋後的北京,能見度與溫度一同下降,帶著霧霾的空氣,呼吸起來仿佛固體空氣般厚重,於是大陸網路上便出現了專門消遣北京霧霾的段子。不過,每當霧霾襲來,放眼望去確實是一片朦朧美。

  寒冷氣候的影響同時體現在人民性格上。一般而言,北方人的性格較南方人更為直接坦率,談話也不講究起承轉合。

  我猜測這當和氣候有很大的關係——誰有那閒情逸緻在天寒地凍的外頭和你慢慢話家常呢?還是趕緊表明來意躲回屋內取暖才是,此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概觀而論,在大陸一線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生活壓力確實比臺北要大得多。單就北京為例,土地面積約為臺北市的八倍,當中設有戶籍的常住人口約兩千多萬,相當於一整個臺灣的人口總數——這還不包括從各個省分湧入北京工作、讀書的外地移動人口。由此可以想像北京的擁擠與競爭程度。

  中央政府為了緩解人口的過度湧入,便對這些一線大城市制定了因應的人口控制政策,此即「戶口」。所謂的「戶口」也就是我們的戶籍,客居北京的外地人要想在北京成家、立業,便迴避不了戶口問題。只有擁有北京戶口,或者在北京連續繳稅達一定年限者才有資格買車(想買車還必須先「搖號」,也就是由北京市政府釋出一定的購車名額,由有購車意願的北京市居民集體線上抽籤,中籤者才能買車) 、買房子以及上學。

  在大陸的婚姻市場中女性的選擇不少,未婚男性個個求妻若渴(反之亦然)。

  一胎化造成的男女比例失衡問題已在現役的適婚大軍中逐步浮現,這樣的失衡問題自然也將進一步反映在婚姻前段的兩性交往中。而至於大陸男生追女朋友的手段如何,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兩岸交流小故事徵文(首獎獎金10萬元新臺幣)

歡迎透過親身經歷的小故事寫出對「對岸」社會現象的感受與想法,以及深度的文化衝擊與融合。

來稿請寄tw@want-daily.com,勿一稿多投,本報有刪修權。文章刊後奉酬,同時刊於中時電子報、旺e報、旺報博客,並收錄於中時電子報資料庫。大陸合作媒體亦會挑選轉載,不另計酬。

2015年7月1日後所刊文章,即選為第七屆兩岸徵文獎參賽作品,首獎資金10萬元新臺幣。青年是兩岸未來,徵文獎特列規定,28歲以下之兩岸青年學生,佔得獎總名額半數以上。

本刊FB為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在線互動。

相關焦點

  • 臺灣人在大陸:上海處處臺灣味 讓我備感溫馨
    臺灣人在大陸:上海處處臺灣味 讓我備感溫馨   中新網12月21日電 臺灣《旺報》21日刊登投稿文章《臺灣人看大陸——上海的臺灣味》,文章作者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臺北人,她為躲避嚴寒跑到上海休假,卻發現兩三年不見的上海處處有臺灣的痕跡,臺灣的飯店、臺灣的便利店、臺灣的小吃……讓她備感溫馨。
  • 大陸人看臺灣:處處彰顯著中華的痕跡
    中新網10月22日電 臺灣《旺報》刊載來自浙江金華、署名一勺之多的文章,通過講述作者在臺灣基隆、高雄等地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對基隆鐵路、高雄的夜市、百年老店的描述,展現一個處處彰顯中華痕跡的臺灣特色景致。  全文摘編如下:  我在打麻將,「臺灣一點也不好玩」,一個大嗓門嚷了起來,好像邊上一桌有人說:「沒文化的人,去了臺灣也是白去」。
  • 臺灣人「大陸落後」偏見從何而來?
    近日,臺灣《旺報》刊載文章,講述了一位來自臺灣新北市的學生在大陸參加文化交流後的感悟,「北京處處的行動支付讓自己開了眼界,那一瞬間,誰還敢嘲笑大陸的『落後、沒水準』?反而自己活脫脫成了從『落後臺灣』來的鄉巴佬。」作為一名在大陸求學的臺灣學生,筆者對這篇文章所描述的現象感同身受。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臺灣人為何對大陸優越優越論究竟是什麼?
    原標題:臺灣人為何對大陸優越優越論究竟是什麼?   臺灣人何以對大陸有優越感?   臺灣聯合報舉辦臺灣人對大陸觀感的民調,結果,超過一般的臺灣人對大陸沒有好感,有學者說:「大陸若要獲得臺灣民眾的好感,還要多所努力」。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王義偉/文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臺海觀瀾 | 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王義偉/文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目前,大陸人在臺灣主要是兩部分人,陸配和陸生。陸配是指臺灣人的大陸配偶,其中以大陸新娘為主。
  • 大陸人看臺灣:從「大S嫁給大陸人」說起
    大S聲明內容如下:「小菲和我於11月16日在北京登記結婚了,感謝各界關心和祝福,我們兩家人都非常開心!小菲和我今後工作照常,懇請媒體朋友給點空間,追殺我們同時自己也注意安全!P.S我老公帥度不輸我妹夫。
  • 臺灣人習慣的生活方式, 卻讓人處處驚豔!
    10個在臺灣生活的體驗,一個生活圈的臺灣人己經習慣的生活方式。5、來臺灣之前,充滿了熱帶幻想,吃不完的水果,過不完的夏天。臺灣的水果並不是想像中那麼便宜,可能來的不是芒果的季節,芒果跟在大陸的價格沒差多少,木瓜很多,價格大概比大陸便宜幾塊錢,但是味道確實很好,個頭很大,芭樂果相當於大陸蘋果的價格。
  • 兩岸影像對話 臺灣新聞人看大陸,大陸新聞人看臺灣
    對臺灣的印象就只有這些?來看看一位大陸新聞人鏡頭裡的臺灣都有什麼;除了京城的紅牆綠瓦,陸地飛馳的高鐵,臺灣新聞人鏡頭裡的大陸還有怎樣的精彩?這一次,兩岸兩位資深新聞人用手中的相機與鏡頭「互看」,京呈與你一同品味這番跨越海峽的影像對話。
  • 兩岸影像對話:臺灣新聞人看大陸 大陸新聞人看臺灣
    對臺灣的印象就只有這些?來看看一位大陸新聞人鏡頭裡的臺灣都有什麼;除了京城的紅牆綠瓦,陸地飛馳的高鐵,臺灣新聞人鏡頭裡的大陸還有怎樣的精彩?這一次,兩岸兩位資深新聞人用手中的相機與鏡頭「互看」,京呈與你一同品味這番跨越海峽的影像對話。
  • 大陸人看臺灣:從「大S嫁給大陸人」說起(圖)
    大S聲明內容如下:「小菲和我於11月16日在北京登記結婚了,感謝各界關心和祝福,我們兩家人都非常開心!小菲和我今後工作照常,懇請媒體朋友給點空間,追殺我們同時自己也注意安全!P.S我老公帥度不輸我妹夫。
  • 臺灣人在北京2020
    2018年的夏天,我們拍攝了紀錄片《臺灣人在北京》,記錄了十多位臺灣同胞在北京生活打拼的故事,2020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而來,我們曾經紀錄片中的主人公們,依舊留在北京這座城市裡,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了哪些影響?他們還好嗎?在這個特殊的春天裡,我們決定以回訪的方式,重新去拜訪一下這群臺灣朋友們。
  • 兩岸直接「三通」拉近臺灣美食與大陸人距離
    新華網上海4月11日電(記者許曉青)一包2009年3月13日在臺灣南投縣某食品工廠出產的熟泡式「蚵仔面線」,4月11日已在上海鬧市區大上海時代廣場的城市超市臺灣食品專區裡上櫃,吸引不少大陸食客迫不及待買回家嘗鮮。   不難發現,兩岸「三通」已悄然拉近了臺灣美食與大陸民眾的距離。
  •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有很多大陸朋友都喜歡看《讀者》,因為它有很多美文,有深度,文字又雋永,而且也便宜。  但是臺灣人不喜歡看這樣的雜誌。就算它是繁體字版。  2011年1月1日起,《讀者》開始在臺灣發行,成為第一本進入臺灣發行的大陸雜誌。據我所知,賣得不好。它的臉書粉絲團,也就只有712個贊。而我之前做過的雜誌,《FHM男人幫》卻有81萬個贊。  為什麼這樣?
  • 對大陸人來說,臺灣究竟好玩在哪?
    反之,其實我對臺灣小吃並無那般渴望,順味就行。關於臺北故宮的詳情,省略之,簡單來說,臺北故宮是大陸乃至全球來臺觀光客(臺灣稱旅遊為觀光)必打卡景點之一,展示的是中國古代的文物,來源則是北京故宮及原中央博物院。
  • 臺灣大學生:大陸處處都能讓人大開眼界 還想再去
    中新網8月8日電 臺灣《旺報》8日刊登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學生陳朝鈺的文章稱,去年暑假,陳朝鈺曾有過一次山東之行,還走訪了許多小時候在詩文裡讀到的地方,使其感覺特別有意義。陳朝鈺表示,雖然只去過大陸這一次,但感覺處處都能大開眼界,還想再去大陸多看多見聞。
  • 臺灣人本地人講遊客:美國人直接,日本人禮貌,大陸人用兩字概括
    提起我們中國的臺灣,許多網友們想起的是回歸、寶島,到上盛產著許多的水果有許多的水果在大陸的北方種不出來比如柑橘、香蕉、芭樂、火龍果等等。臺灣還是屬於旅遊勝地,去這裡旅遊的人不僅僅只有大陸的人,還吸引了許多的美國和日本人前去。
  • 臺灣人受得了大陸的創業節奏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nbsp&nbsp&nbsp&nbsp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nbsp&nbsp&nbsp&nbsp最近和一個朋友聊起一個話題:大陸的創業生活是不是步調太快了?
  • 大陸遊客全臺「走透透」 淡水碼頭嘗鮮三義賞木雕
    大陸遊客全臺「走透透」 淡水碼頭嘗鮮三義賞木雕 2008年07月06日 08:30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