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剛至,
一則消息在成都教育圈中傳開:
草堂小學校長藍繼紅已經辭職,
將加入某民辦教育集團。
團長查詢發現,草堂小學官網的校長一欄仍掛著藍繼紅的介紹,但經多位知情人士證實,藍繼紅辭職一事屬實,去向也確為民辦教育集團。
這也就意味著,新學期開學後,成都這所知名的公辦小學將上任一位新的校長。
藍繼紅其人
一手鑄煉草堂小學詩意教育的學校品牌
在成都教育圈,藍繼紅可以說是一位非常知名的小學校長兼教育專家。僅據公開資料顯示,藍繼紅擁有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成都市教育專家、成都市「十大教壇明星」、成都市十大傑出青年等眾多榮譽稱號。
從草堂小學官網中藍繼紅的校長寄語,可以看出藍繼紅的教育情懷非常詩意。她說:
「教育是美的藝術,以美相約,以愛期盼,以水潤澤,以慢守候。守候詩意教育,用詩歌和想像呵護孩子夢幻般的童年,用詩歌的氣韻輕輕叩擊孩子的心智之門,用詩歌的芬芳為孩子塗抹一層溫暖而美好的生命底色。」
這種情懷在她掌舵下的草堂小學也有直接體現:她一手鑄煉了草堂小學詩意教育的學校品牌,整個草堂小學的校園文化都是以詩歌為主,特色非常鮮明。
在教育部的教育家成長叢書系列,還曾經專門出版過一本書——《藍繼紅與詩意教育》,這本書屬教育類專業書籍,從中依然可以看到藍繼紅對詩意教育的持之以恆的追求。
此前在我們的探校活動中,也有不少家長曾經親自感受過草堂小學無處不在的詩意,沒去過的朋友可以點擊右邊連結感受一下家長進校|在這所小學裡,學生也可以當執行校長,處處都是詩!
至於新的掌門人到任後,草堂小學是否還會繼續延續這種詩歌文化,或是賦予其新的生命力,也是非常值得拭目以待。
上學期期末,
呼籲校園周邊停售「牙籤弩」
與藍繼紅熟識的教育圈內人士表示,從教學到為人,藍繼紅都比較低調,此次辭職,目前其本人也尚未公開此事。
團長查詢發現,就在今年6月下旬臨近期末時,成都中小學裡流行一種叫「牙籤弩」的危險玩具。在發現草堂小學周邊也有小賣部在售賣這種玩具時,藍繼紅曾在朋友圈發出呼籲:
「老師們、家長們都請留意,此物俗稱『牙籤弩』,是最近在中小學學生中比較常見的玩具,其威力巨大,能射入石膏板。所以在朋友圈以微薄之力呼籲我們的學生家長管好自己的孩子,也希望牙籤弩的生產者、營銷者、消費者和政府相關職能監管部門,能夠予以足夠重視。如果它射到孩子的身上,尤其是臉上,後果將不堪設想,試想一下萬一射到孩子的眼睛中……不求點讚但求轉發,讓更多人知道!」
隨後,草堂小學在周一行政會上還專門針對「牙籤弩」出現在校園一事進行了研究,最後學校決定出面與小賣部進行溝通。
溝通非常有效,學校成功贏得了周圍小賣部的支持,老闆們很快就下架了「牙籤弩」,並表態不再銷售。同時,草堂小學各班班主任也在班上和家長群裡,向孩子和家長們進行了相關的安全教育,「牙籤弩」很快在草堂小學絕跡。
任職往事:
一隻流浪狗被草堂小學收留為「特殊學生」
在藍繼紅任職草堂小學期間,另一件事情曾廣泛被媒體關注:草堂小學收留了一隻流浪狗,成為當時該校五年級3班的一位「特殊學生」。師生們不僅為這隻狗取了名字「喜樂」,還給了「喜樂」學號,51號。
這件事要從2013年說起,當時,草堂小學二年級三班的朵朵老師和一位學生撿到了喜樂,喜樂是一隻中華田園犬,當時還是巴掌大小的小奶狗。喜樂可憐又可愛的模樣讓同學們不忍將它趕出校園,於是他們集體向學校申請,希望可以收養這隻流浪狗。
藍繼紅當時正是草堂小學的校長,孩子們的申請讓她為難:「在校園裡養一隻流浪狗,要是它長大後傷到學生怎麼辦?」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藍繼紅表示,「但當時那種情況,我根本無法對同學們說『不』,因為真正的教育,其最本質的東西就是一個人面對生命的態度,如果我說了『不』,那麼向同學們傳達的就是一種對生命隨意拋棄、隨意放棄的態度,這個『不』字的分量太重了,我不能說。」
於是,藍繼紅答應了同學們的請求,並同意由發現它的當時的二年級3班來主要照顧喜樂。
但僅僅兩、三個月後,意外情況便發生了……喜樂感染了犬細小病毒,生命危在旦夕。為了救活它,除了藍繼紅四處為喜樂尋找寵物醫院,老師和同學們放學後也去醫院輪流照顧它,他們還為喜樂發起了捐款。
最終,為喜樂籌集了6000多元的捐款,治病花了1500元,剩下的錢,草堂小學成立了喜樂基金,用於它以後的各種日常開銷。同時,在同學們的精心照料下,喜樂最終恢復了健康。
藍繼紅回憶,為了保證師生的安全,學校採取了很多措施,平時喜樂住在裝有圍欄的「別墅」裡,同學們是接觸不到的,只有經過了收養班級的同意,大家才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看望它。
▲同學們給喜樂蓋的別墅
2016年5月13日,喜樂進入草堂小學的第三年,草堂小學的同學們為喜樂辦了場特殊的「生日會」,同學們給喜樂準備了很多牛肉乾火腿腸之類的生日禮物,一起分享了喜樂的生日蛋糕,場面相當溫馨有愛!
▲喜樂的三歲生日蛋糕
這件事情除了備受成都媒體關注,也在社會上引發熱議。不少人為藍繼紅點讚:藍校長說的那句「真正的教育,其最本質的東西就是一個人面對生命的態度」重勝千金!
求學故事:
一波三折的面試
▲第二排左起第二為藍繼紅
如今說起藍繼紅,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專家型教師,知名校長」,但事實上,在正式走上教育這條路的過程中,用藍繼紅本人的話說,「崎嶇坎坷」。而且,這種崎嶇坎坷從她去師範學校面試的時候就開始了。
藍繼紅是成都師範學校81級的畢業生。順便說一句,成都師範學校這所學校,培育了大量成都基礎教育的一線教師和管理層,支撐起成都小學教育的大半邊天。特別是81-84級這段期間的畢業生,幾乎成都小學名校校長皆來自這裡。
很不幸,這位名校長去師範學校的第一次面試並沒有通過,因為一進嚴肅的考場,藍繼紅就被嚇蒙了,腦子一片空白。老師問任何問題,她都說不知道。加上面試老師覺得她個子矮小(當時),擔心她鎮不住講臺,就打算淘汰她。但隨後翻看藍繼紅的筆試成績又十分優秀,於是,藍繼紅得到了第二次面試的機會。
可藍繼紅的第二次面試也不順利,老師們要藍繼紅表演唱歌跳舞,當時年少的她性格比較拘謹,根本不敢在眾人面前表演,藍繼紅再次面臨被淘汰。
這時,藍繼紅教育生涯中的一位重要恩師彭伯初出現了。多年之後,彭伯初回憶,當時他面試了一千多個學生,在問到最喜歡什麼時,只有藍繼紅一個人回答——我喜歡寫作文。就是這個不同他人的回答,讓彭伯初覺得「這個娃娃可以培養。」
一波三折,藍繼紅得到了第三次面試機會。面試內容為口頭作文,這算是撞到了藍繼紅的長處,不假思索,行雲流水,藍繼紅念完自己的口頭作文後,看到評委老師頻頻點頭,心裡踏實了:自己通過了。
就這樣,藍繼紅走進了師範學校的校門。那一年,她十三歲。
畢業後並沒有做教師
1985年,藍繼紅從師範學校畢業。原本以為自己馬上就能做自己夢想很久的教師了,結果,拿到派遣證就傻眼了,派遣證上註明的不是去哪所學校報到,而是派藍繼紅去市教科所當語文教研員。
藍繼紅當時就大哭一場,找到老師,表達了想當老師的心願,但並未遂願。她後來推測,大概是自己在校期間寫過一些論文和教育隨筆,讓教育局覺得自己有做教育研究的潛質。雖然心中萬般不情願,但當時也沒有別的辦法,就先到教科所上班了。
上班第一天,藍繼紅又找到領導,表達想當老師的心願,希望調動工作,但並未獲得批准。
那一年,藍繼紅十九歲。
好吧,那就好好當教研員吧,結果,藍繼紅很快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重大挫折——領導告訴她:根據上級文件,大中專畢業生沒有經過第一線鍛鍊就直接做研究工作的要清退,而藍繼紅就在清退之列。
雖然藍繼紅一直想離開,但是以這種方式離開,卻是萬萬沒有料到的。下班後,藍繼紅騎著自行車,漫無目的地在成都街道上轉悠。
也許是冥冥中註定,瞎轉悠,轉到了成都鐵路一小門前。當時成都鐵路一小的校長是田惠文,藍繼紅在做教研員的時候認識田校長。藍繼紅進到學校,找到田惠文劈頭就問:「你們學校要不要我?」
田惠文以為她開玩笑,大笑著說:「要你啊,想要還要不到呢!」藍繼紅一下子又哭了,田校長發現不是開玩笑,趕緊詢問咋回事兒。
最終,在試講了一堂課之後,藍繼紅從一名教研員成為成鐵一小的一名教師。
多年之後,藍繼紅說起這段經歷,還感慨萬千:很難說這次挫折是好事還是壞事。「以那樣一種方式離開教科所,很不光彩,而且一度沒有去處,心裡難受;但陰差陽錯讓自己終於成為教師,也算是了卻了自己的最大心願。」
為何公辦名校長辭職去民辦?
再說回到藍繼紅此次辭職。實際上,這件事在不少教育圈人士看來,其實也很平常。畢竟,近些年來,公辦學校知名校長流動到民辦教育行業已經不是新鮮話題。
2016年,四川師大附中原校長曾成彬就辭職去了三原外國語學校;
同輝(國際)學校原校長李勇辭職去了民辦教育機構;
七中萬達原校長陳剛辭職去了天府七中;
金蘋果中學也從「體制內」吸納了包括石室中學原黨委書記楊斌、七中育才原副校長何剛、七中初中原副校長張新民等教育精英。
更早些時候,棕北中學原校長、武侯區教育局副局長陳澤芳辭職,前往廣東擔任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校長,該校被網友們稱為廣州最貴的民辦學校。
泡桐樹小學原校長楊昭濤調任青羊區教育局副局長,後前往天立教育集團任職……
拋開公辦校校長們做出辭職選擇的個人原因,針對這一現象,一位不願具名的民辦校校長曾跟團長道出了他的分析。
首先,民辦學校的老師、校長也開始買社保,跟公辦學校一樣,大家退休了都在社保局領工資,從社會保障的角度來講,跟以前的差別不大了。
其次,更多的原因可能還是沒有「歸宿感」。因為有政策規定,義務教育段公辦學校在同一學校連續任職滿3屆(每屆任期3年)的校級幹部、任教滿9年的教師,原則上應當交流輪崗,這就使得不少校長感覺很難在同一所學校持續推進自己的辦學理念,實現自己的辦學理想。
此外,公辦學校有很多檢查、年度考核、接待等等,讓不少學校管理層感覺分散了精力,民辦學校則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學校管理層可以更專注於教育本身。
再次,有專家認為,長期在傳統體制內學校的校長,可能會有一些職業倦怠感,想換一種工作方式,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不過也有從公辦辭職到民辦的校長表示,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其實各有優勢,如公辦學校國家投入的資源更多一些,教師培訓體系也更完善,而民辦學校校長的辦學自主權更大。
整體上來說,這種人才的流動,其實可以視作公立學校與民辦教育之間的「交流」,「公辦學校可以從中看到民辦教育的靈活制度,民辦教育則吸納公辦教育培養出的人才身上那種厚重的積澱」,所以,從整個教育層面來看,無論對公立學校還是民辦教育其實都是有利的。
來源:成都兒童團(文 | 團小探) 部分內容綜合成都家長幫
編輯:劉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