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收藏了一幅「名畫」,故宮專家看後大笑

2021-03-01 藏納天下

點擊上方「藏納天下」藍字,直接免費關注。 


二十二年前,我國唯一一家未花國家半分錢的私人博物館,憑馬未都先生一己之力創建的「觀復博物館」,只為向世界展示中國人的燦爛文化,「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馬未都先生是位地地道道的北京頑主,現在已近古稀之歲,更像為可愛的老大爺。若說他是位收藏家,他倒從未「玩物喪志」;若說他是位研究員,他卻幽默風趣,樂於提攜年輕人。可想而知,他有今天這樣的成就,背後是多少風風雨雨,千帆過盡才成為馬爺口中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馬未都先生在國內收藏界是頗具威望的,其知名收藏家的身份也讓他成為鑑定界的紅人。雖是半道出家,但是在老一代玩家眼神不濟,新一代玩家尚未成熟的青黃不接時代,他躋身古玩收藏界。正如每個領域都是一潭深不見底的水,在初涉其中時,馬未都也不例外地交了學費。古玩界有些行話為人熟知,比如「撿漏」,指的是用很便宜的價錢買到很值錢的古玩,而且賣家往往是不知情的。再比如「打眼」,指的是買古玩時把新東西當老東西買了,有上當的意思。馬未都先生的打眼故事會帶給你什麼啟發呢?

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便說明了這個道理。何為古玩?要想玩的好,需要強大的知識底蘊和通透的心境。即便是馬未都先生,也不例外——他是瓷器的鑑定大家,但書畫方面則欠了火候。自此打眼事件之後,馬未都先生也坦言:「打這兒以後啊,書畫方面我是再也不敢輕易碰了。」

早年,馬未都先生因些機緣,收藏了一幅名畫,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的手筆。放在任何時代,這樣的作品都是珍寶。也正因如此,馬未都先生從未將其輕易示人。當後來家中古董越來越多,又結識了很多古玩摯友,在勘破人生初級境界之後,精神追求和心靈安放成為馬未都先生的目標。也正是此時,籌建博物館的念頭破土而生。在風塵僕僕地東奔西走之後,「觀復博物館」,而「鎮館之寶」的位置在馬爺心中早有定奪,正是那幅名畫。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開館前夕,馬未都先生看著博物館十分滿意,也趕忙請來一群在故宮工作的朋友學者前來參觀。即便和古玩打了幾十年交道的專家們,來到觀復博物館仍不由自主地驚嘆,因為馬爺這麼多年的心血裡不乏孤精絕品。但他們都在「鎮館之寶」前停下了腳步。

馬未都先生不免有些得意,顧愷之的作品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寶貝。聞言,專家們也都看得更加專注仔細,這一看,大家不免皺起了眉頭,馬爺心知不對勁,趕忙將其拿出來,讓大家近距離觀察。果不其然,這是一件清朝時期的仿品。眾人不免笑道:「沒想到馬爺也有今天啊!」馬爺倒是好氣魄,「這本來就不踏實,現在也不怕被偷被搶了,我就放家裡客廳掛著咯!」話雖如此,那這「名畫」到底花了多少銀子得到呢?馬爺隻字未提,僅僅說了「很珍貴」三字。以他的身價,想必是價格不菲。這樣的打眼故事沒有被馬爺塵封,反倒成為口中軼事,為人樂道,一般人很難有這樣的心態。

俗話說,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那挨了刀,如何調整心態,不生井繩之虞,理性正面看待栽過的跟頭,僅是這點,我們跟馬未都先生學的還很多。

(文章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本刊客服微信:cntx6688

長按二維碼識別快速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我最珍貴的4件紫檀「至寶」,故宮專家看了都得眼紅!
    馬未都:我最珍貴的4件紫檀「至寶」,故宮專家看了都得眼紅!馬未都是個收藏家,他師從王世襄先生,得到真傳後在古董市場上「叱詫風雲」,曾撿漏了不少珍寶,後來東西越來越多,馬未都就起了開私人博物館的念頭,那個時候國內的私人博物館還是空白,於是在馬未都東奔西跑之下,這座全國首個私人博物館終於落地,開館之時海內外報紙都廣泛報導了這件事,馬未都一時間風頭無兩。
  • 馬未都:故宮的專家都非常厲害,但在這點上,他們不可能比得上我
    故宮博物院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館內收藏的文物相當豐富,截至2019年,國家文物局統計出出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高達180多萬,無疑是中國最大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收藏著我國大量的文物,因此需要大量的專家對這些文物進行品鑑,以更好地實現它們的價值。故宮裡的專家幾乎都是業界的一流,他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各種奇珍異寶打交道,探尋它們背後的歷史記憶。在這些專家的悉心研究下,越來越多故宮文物的記憶被喚醒。
  • 一幅千古名畫,遠看是山水畫,近看卻是風俗畫,專家都看走眼
    ,不僅能真正的展現出藝術帶來釋放天性的快感,而且還能展現出一幅美不勝收的畫作,而在距今上千年的南宋時期,有一位畫家的畫風便很飄逸,創作的作品永遠離不開山水,曾經畫過一幅風俗畫,讓故宮專家都看走眼以為是山水畫。
  • 收藏:馬未都年輕時進故宮,為免兩毛錢門票,想出一個辦法……
    那時候去故宮最大的好處就是人少,不像現在去故宮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他年輕時還喜歡攝影,拿著照相機,在故宮沒人的時候去拍攝。最早去故宮的時候,門票才兩三毛錢,由於經常去,馬未都最後就連這幾毛錢也不想花了,就去找熟人。但是哪兒來那麼多熟人呢,很簡單,馬未都的經驗是一回生二回熟,主動跟人家聊天兒不就熟了嗎。時間一長,馬未都在故宮博物院裡的好多部門都認識人。
  • 馬未都:我的博物館有規矩,從不收字畫,原因我有點說不出口!
    在我國浩瀚如煙的歷史之中,字畫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歷朝歷代的收藏家對此都很熱衷,因為字畫有「君子之風」,跨越千年依然能留存當時作者的筆意與心態,更為重要的則是字畫背後的作者,比如著名的書聖王羲之,他的作品每一幅都是天價,皇帝對他的作品都十分愛惜,得到一幅就歡天喜地。
  • 千古名畫難辨真偽,專家放大20倍,真相竟然隱藏在樹葉下
    對於收藏家來說,辨別真偽是最為基礎的素養,不過對於一幅找不到題名的畫作,還是存放上千年的畫作,又如何證明他的真假呢?不過針對這種畫作,已經屬於文物級別了,而在故宮博物院中,有一幅千古名畫便是在偶然間實錘了是真跡,而且畫作的真相隱藏的極為隱秘。
  • 故宮一幅怪圖,畫一圈人圍在湖中,網友不解,專家:放大18倍再看
    縹緲的湖面,纏綿的連山,這樣的畫面對於一些江南人來說尤為熟悉,對於北方人來說,這樣的畫面或許正是人們想像中的江南美景,不過這幅畫,並非如今的江南,而是1100年前的畫面,是五代時期的著名畫家董源所創作的一幅傳世名畫,如今被保存在故宮博物館中。
  • 一幅千古名畫,遠看是山水畫,近看卻是風俗畫
    這幅畫作我們看第一眼,腦海中便不由自主的判斷為是一幅山水畫,畢竟遠遠一看,有山有水,煙霧繚繞,大氣磅礴,與山水畫如出一轍,然而這並不是一幅山水畫,反而是一幅風俗畫。
  • 馬未都:收藏有詐
    在物求人的年代,馬未都收藏了不少好東西,在人求物的年代,他已經不怎麼收藏了。馬未都見證了人與物之間的轉化,也玩味出收藏界這個領域裡的人生哲學。馬未都真正開始收藏是回到城裡當工人的時候,後來調入中國青年出版社更加快了他的收藏速度。他當時住在北京西郊空軍總醫院,在東城上班,每天騎車大約需要40分鐘,中間路過釣魚臺國賓館,那附近有個擺地攤賣古董的跳蚤市場。
  • 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是贗品?一幅名畫失而復得真相揭秘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存世精品,屬於傳世名作、一級國寶,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為故宮的鎮院之寶。曾有一段時間,有消息傳聞,這幅中國家喻戶曉的曠世名畫竟然是贗品。中國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是贗品?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其實,這個傳聞也不是空穴來風,從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問世的900多年,歷朝歷代有很多畫家臨摹仿畫的多種版本。僅僅是全球各大博物館中收藏的,稱得上是文物珍品的《清明上河圖》,就有幾十種乃至上百種之多。
  • 日本女孩到故宮一遊,看到牆上的一幅名畫,感嘆:是我穿越了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日本女孩到故宮一遊,看到牆上的一幅名畫,感嘆:是我穿越了嗎現在的社會發展已經不是從前封閉落後的各國之,現在的社會發展更注重的是無論是商品還是人員之間都要互通交流,這樣才能使一個國家發展的更好
  • 馬未都:把電視上的鑑定專家放到市場上,大部分專家都活不下去
    說起馬未都,很多人都是從電視上一個個公知談話節目裡知道的他,他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者。而他本人其實也是很厲害的作家、編劇,除此之外,他還是古董文玩收藏界數一數二的「大佬」。他參與創立的個人博物館至今仍然開放,他本人更是對古董文玩的鑑賞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讓人信服。
  • 十大傳世名畫,分別收藏在哪?
    說到傳世名畫,家喻戶曉的應該是《清明上河圖》,較高認知度的有《富春山居圖》,其它,還有哪些?一般認為,我國有這十大傳世名畫: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裡江山圖。
  • 世界四大博物館,為何沒有故宮博物院?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
    世界四大博物館,為何沒有故宮博物院?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眾所周知,世界四大博物館,是法國的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以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這四大博物館,卻偏偏沒有故宮博物院。
  • 一幅名畫被當作門帘掛了10年
    在中國故宮博物院裡珍藏著一幅金代著名畫作《文姬歸漢圖》,關於這幅畫作的來歷頗為蹊蹺。溥儀是大清衰帝,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盜出了大量國寶文物,妄想用來做大清復闢的資本。據說當時長春大街上的各種國寶比比皆是,各種朝代名畫甚至論斤售賣,俗稱「東北貨」。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文物部門多次到東北開始收集失散的國寶。60年代初期,設在長春文物收繳點的工作人員到居民家裡走訪收集文物,到一個老漢家裡討水喝。老漢家裡很窮,居室和廚房之間只有門框沒有門,兩室之間用一大塊破舊油膩的門帘遮擋著。
  • 那些年,人民大會堂收藏的名畫,每一幅都是世界級,來開開眼界吧
    人民大會堂,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每個人都很嚮往,在今年,人民大會堂重新裝修了一次,正式入駐了35幅名畫,這裡面包括大師級的名畫,還包括文物級的名畫,很多畫,可能大家見都沒見過,今天咱們就來一起開開眼界吧。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 中國美術史的豐碑 , 每一幅都是無價之寶
    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的兩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過景物有一繁一簡之分。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 故宮幹了件大事,驚呆整個收藏圈
    郵票收藏愛好者們都知道,故宮到現在只發行過兩次郵票:1985年和2015年。按照推算,下一次的發行時間可能會在十幾年後......但是今年是紫禁城600周年,為了給紫禁城慶生,故宮聯合中國郵政提前發行了郵票!樂壞了無數的郵票收藏愛好者們!
  • 宋代著名的五幅畫:兩幅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其中一幅人盡皆知
    《採薇圖》是宋代畫家李唐創作的絹本水墨淡設色畫,以伯夷、叔齊採薇典故為背景創作,此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曉雪山行圖》:宋代馬遠作品,畫中描寫大雪封山的清晨,一位衣著單薄的山民,正驅趕著兩隻身馱木炭的小毛驢,行走在白雪皚皚的山道上,現存於臺北故宮。
  • 古畫上只有幾頭牛,緣何能被尊為傳世名畫?專家:此乃千古絕跡
    古畫上只有幾頭牛,緣何被尊為傳世名畫?專家:此乃千古絕跡在古代,文人雅士層出不窮,各領一代風騷。他們有著一身的文學素養與抱負,經他們手出來的詩詞畫作那都是千金難求。在我國著名的唐代,就有一幅作品,整幅畫作僅僅由幾頭牛組成,卻被世人稱為傳世名畫,甚至有著千古絕跡之名,究竟是怎樣的一幅畫能享有如此評價。這幅如此厲害的畫叫做《五牛圖》,是唐代畫家韓滉所作,故又稱作《唐韓滉五牛圖》。這幅作品是我國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