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小石潭記

2020-12-15 廈門日報

小石潭記

作者 /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1],為嶼,為嵁[2],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3],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4],俶爾遠逝[5],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6],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7]、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釋:

[1]坻(chí):水中高地。

[2]嵁(kān):不平的石頭。

[3]蒙絡搖綴:交結遮蓋,搖動下垂。

[4]佁(yí)然:呆呆的樣子。

[5]俶(chù)爾:忽然。

[6]鬥折蛇行:如同北鬥星一樣曲折,如蛇行走一樣蜿蜒。

[7]吳武陵:進士出身,當時也貶謫在永州。

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朗讀者

孫陽,福建教育電視臺新聞播音員。

徵集

★《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xmrbsbjczs@126.com,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朗讀者姓名」或「夜讀+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音頻:許夢潔 黃曉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及網絡

編輯:盧婷雯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潭中魚可百許頭___讀《小石潭記》
    【作者按】《小石潭記》讀了好多遍了,沒細解,今放在此處,見竹,見水,見石,見魚,我們也看一看一千多年前的柳宗元看到的。
  • 教師招聘語文《小石潭記》試講稿
    教師招聘語文《小石潭記》試講稿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6-26 09:51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記敘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感情
  • 【八下】必背古詩文《小石潭記》文譯賞讀練
    (用自己的話概括)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鬥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時隱時現。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 試談《小石潭記》的寫景藝術
    關鍵詞:小石潭記  寫景  藝術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這期間寫了一組有連續性的山水遊記,其中《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八篇,合稱「永州八記」。
  • 與小朋友談《小石潭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何若杯酒笑談詩,ID:xueshuai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小石潭記》,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是唐代柳宗元先生的一篇山水遊記,為《永州八記》之一。這是初中必背的一篇文言文。
  • 「教資面試」試講逐字稿——小石潭記(初中語文)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今天我試講的題目是《小石潭記》,下面開始我的試講。師說:好,上課。同學們好,請坐。同學們,神奇的大自然總是能夠給我們帶來身心的愉悅,我們留戀其中往往能排遣掉心中的鬱悶。林語堂就說過呀,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紙上的山水。
  • 經典古文誦讀—《小石潭記》及譯文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    文          從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裡很是高興。
  • 《小石潭記》結尾豈不是「狗尾續貂」?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狗尾續貂」是比喻寫文章拿不好的東西接在好東西的後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小石潭記》是中國古代山水散文中的經典之作,在這篇作品中,作者按照「發現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小潭溪流一潭中氣氛」的順序,「巧妙」地抒發出由「快樂」至「悽苦」的情感變化,是一篇融情於景的美文。然而,結尾卻不厭其煩地交代同遊者,頗有「狗尾續貂」之嫌。
  • 2018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必考題:《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   1、《小石潭記》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形象的比喻,描寫溪身、溪水的語句是: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2、《小石潭記》中描寫潭周圍樹木的語句是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 2020初中古詩文經典名句之小石潭記 (必背+默寫)
    《小石潭記》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形象的比喻,描寫溪身、溪水的語句是: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2.《小石潭記》中描寫潭周圍樹木的語句是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小石潭記》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遊魚、樹木,著意渲染了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愴的心緒。
  • 鄒龍權 | 小石潭記
    我的意象中,那小小的石潭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人間美景。定然比瑤池更有仙氣,比天池更有靈氣,比梅雨潭更加秀氣,比驪山湯池更加氤氤氳氳。甚至還有一種猜測,那小小石潭比蘇軾筆下的西子湖水俊秀三分,比李白筆下的桃花潭水溫情千尺,恰似越劇小花旦輕盈舞動的水袖,又如柳永詞中的如夢令、蝶戀花……曾經追隨著柳子厚的文字尋找你、走近你。
  • 2021年中考語文複習知識點:《小石潭記》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語文複習知識點:《小石潭記》,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詞類活用   1、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鬥,像北鬥七星那樣;蛇,像蛇那樣,名詞作狀語。   2、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詞用作狀語。   3、如鳴佩環,心樂之。
  • 柳宗元《小石潭記》,借寫景抒發情感,表達了久謫遠荒的不滿
    《小石潭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記》的簡稱,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歷來為人們所喜受。《小石潭記》是緊接著《鈷潭西小丘記》之後寫的,因而開頭聯繫上一篇記裡的小丘來指明小石潭的位置,給讀者一個清晰的印象。接著寫小石潭。
  • 《小石潭記》複習背誦資料及檢測題,歸納細緻,考試重點務必掌握
    《小石潭記》重點詞語翻譯寫法:作者採用移步換景的寫法,用「隔」「 聞」「 伐」「 取」「 見」 描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先寫小石潭概貌,再寫小石潭近處的特點,而後由近及遠,描寫小石潭周圍的景色,表現作者發現之樂和探幽、訪趣之樂以及小石潭的美好景色給他帶來的愉悅心情。
  • 2021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記》重點字詞解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記》重點字詞解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詞語: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道:道路。見:出現。   3.為坻,為嶼,為嵁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巖石。
  •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0課《小石潭記》知識點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0課《小石潭記》知識點1【主題思想】課文描繪了小石潭的潭水、潭石、遊魚、溪流、樹木等,著意渲染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突出了小石潭清幽、明麗、深遠的特點,抒發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愴的心緒。
  • 【青春語文@陳海亮專欄】《小石潭記》教學講解
    《小石潭記》教學講解 文/陳海亮 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青春語文工作室的陳海亮,很高興在語文溼地咖啡廳跟朋友們一起聊語文,下面,我來聊一聊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小石潭記》的創新設計,我定位為,這是「心」與「潭」的故事。 這是一篇經典的遊記。記錄的對象小石潭很獨特,景物描寫的筆法也很獨特,情感的抒發與表達也很獨特。好的教學設計,一定是基於學生的學習起點的。
  • 八年級下冊第十課《小石潭記》 原文、譯文、朗讀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鬥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遊動時那樣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隱忽現。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裡)。    我坐在潭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心情悽涼,寒氣透骨,寂寞極了,幽深極了。因為這裡的環境太悽清,不可長久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 高塏楷書《小石潭記》欣賞:點畫精美、結字流暢,賞心悅目好書法
    比如我們今天介紹的這篇清代高塏楷書《小石潭記》也不錯,點畫精美、結字流暢,可以作為楷書臨帖保存使用。高塏楷書《小石潭記》欣賞在之前的內容中我們介紹了高塏的楷書《滕王閣序》和《右張太宜人節孝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主頁瀏覽。接下來,一起欣賞本次的書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