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哲學家的靈魂三問

2020-12-17 譚世文的理想國

一個哲學家最大的問題,就是總不停地思考問題,而且還自問自答。從這個角度講,我感覺自己是個大哲學家啊,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問題總是想個不停,真的幸苦我的大腦了。

比如,是先有白天還是先有黑夜?想了近三十年,都未得其解。(唉呀媽,一不小心暴露年齡了。)

比如,明早吃什麼早餐呢?中午吃什麼午餐呢?晚上吃什麼呢?…作為一個哲學家,光思考怎麼解決三餐就要深思熟慮。吃早餐的時候,我想到:一天不學習,自己知道;三天不學習;別人知道;五天不學習,語言乏味、面目可憎。

吃午餐的時候,我碎碎念到: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吃晚飯的時候,我又突發奇想:很多時候,不知道吃什麼搞得很「糾結」,於是找美團,找朋友,找周邊,結果大家都是不知道吃什麼,因為在吃這個問題上,幾千年來也沒得到完美的解決。

這個時候,乾脆回家,看看樓下菜市場,看看家裡冰箱,或許有意想不到的「美味」!

學習也是如此,我們總把希望往外放,希望這個或者那個能教我們成功的法寶,可當你學習一圈回來,發現也不過如此!只不過他們對自己的事業更堅定罷了。

毛主席說,那些追求西方文化的先生們,不如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要他信,更要自信!

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丁教授給我評論五個字:「三餐思想家。」

我:

。不得不說,這表情內涵豐富,太適合哲學家使用了。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那也太小看咱們哲學家了。除了仰望星空這種全世界哲學家都知道的最基本的動作,還有三大問題,我把它稱作「靈魂三問」。

一、我是誰?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二、要去哪裡?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三、怎麼去?該怎麼做才能實現它?

一、我是誰?

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個問題,人在不同年齡階段,能解出不同答案。

小時候,我是個寶寶,負責吃喝拉撒玩,開開心心的就好了;讀書後,我是個學生,負責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其它也不同操心;後來工作了,發現就不好定義了,要負責的事情太多了。要工作,要照顧父母,要談戀愛。一方面要滿足物質追求,一方面要符合精神訴求。恨不得像孫猴子,搞出七十二變化來。

後來我發現,其實很簡單。成年人的世界裡,能困擾自己的無外乎錢和情。於是我想想怎麼賺錢,再後來想想怎麼創業賺錢。嗯,最好的方法是做銷售。這個事挺鍛鍊人的,而且生活中也無處不在。要麼你是銷售產品,要麼你是銷售理念。所以,剛開始,我是想做銷售高手來的。

做銷售到一定程度,是可以解決錢的問題,但是精神訴求還沒解決。於是,開始讀書,讀各種類型的書籍。我發現,書這個東西挺有意思。這與你跟一個大師學習很不同,大師教你東西,你不認真學習領悟,他會有脾氣的,書可沒有。他就那麼安安靜靜的,等待你的寵幸,特別適合哲學家。

有人說,我身兼數職,是創業家導師、青年企業家、思想家、哲學家…

其實,我就是個寶寶。

二、我要去哪裡?

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最近大家都挺忙的。有的忙著賺錢,有的忙著約會,還有的忙著帶孩子。這不,想湊個飯局、旅遊局啥的都難。

特別是毛衣戰,搞的很多人是杞人憂天,茶飯不思,光顧著看新聞。其實你想想,無論怎麼樣,大國有14億人,只要你保持在一億的上面,生活就不會差。生活還是要保持樂觀。

與其擔心去哪裡,不如相信當下的事情做的怎麼樣。工作都全力以赴了嗎,老闆對你的業務能力都滿意嗎,身體鍛鍊了嗎,業餘時間充電了嗎,作為兒女孝敬父母了嗎,作為父母做好家庭的主人了嗎…這麼一通反思下來,估計你也沒心思關心毛衣戰,更沒心思關心要去哪裡了。

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人,應當趕快生活。

三、怎麼去?

該怎麼做才能實現它?

想要生孩子,你先找個對象吧;想要賺錢,你先做點實事吧;想要快樂,多幫著人呀;想要健康,多鍛鍊身體呀。啥都不做,幹嘛嘛不行,吃嘛嘛香,別人欠你的呀。

有賺一億的欲望,卻只有一天的耐心。那跟炒股買彩票,有什麼區別。

生活總是現實的,窮人用懸崖來自盡,富人用懸崖來蹦極,這就是窮人與富人的區別。

弟子問:師父你有時對人彬彬有禮,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師父說:對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罵,以真面目待他;對待中等人最多隱喻他,要講分寸,他受不了打罵;對待下等人要面帶微笑,雙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只配用世俗的禮節對待他。

你變了,一切都變了。你的世界是由你創造出來的,你的一切都是你創造出來的,你是陽光你的世界充滿陽光,你是愛你就是生活在愛的氛圍裡,你是快樂你就在笑聲裡,同樣的,你每天抱怨、挑剔、指責、怨恨,你就生活在地獄中。

作為一個哲學家,原來要想那麼多,頭疼。我可還是個寶寶啊。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的靈魂三問,你經歷了嗎?
    疫情期間,有人說,每次進小區,小區的人員都會問,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這個問題本來是千百年來,一直折磨哲學家的問題,如今,因為工作人員的認真負責,也經常拿出來問詢進出小區的群眾,偶爾會讓我們緊張之餘,會心地笑一笑。
  • 讀《哲學的故事》,回答保安大叔的靈魂三問
    這個時候,總會對自己產生一些質疑,不禁想起保安大叔的靈魂三問:1、你是誰?2、你從哪裡來?3、你要到哪裡去?在2020年這個疫情蔓延的危險時刻,大叔還給給你深情一槍,看你是不是頭腦發熱?面對這樣哲學的靈魂拷問,自己無從下手,想了很久也未能明白,思考了很久卻也無疾而終,最終結果是更加迷茫。因為,哲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晦澀難懂、望而生畏的學問。直到看了《哲學的故事》,作者通過介紹幾位哲學家的主要思想與生平,以講故事的形式對思辨哲學進行考察,最終的目的就是「知識人性化」,來引導人們哲學的入門。
  • 古希臘時期的女性哲學家
    2009年電影《風暴佳人》(Agora)改編自天文學家、柏拉圖主義哲學家希帕提亞(Hypatia)的故事,她是當時德高望重、博學多聞的異教貴族,最後卻在亞歷山大港被一群基督暴徒謀殺。儘管劇情偶爾略顯誇大,但它揭示了一個重要的事實:科學或哲學領域並非完全由男性主導。這與大學課程教材呈現的相反。
  • 最早的古希臘哲學家(七):原子論者
    他學識廣博,遊歷極廣,傳說到過埃及和波斯,寫了許多關於物理學、形上學、倫理學和歷史學的書,還是一個出色的數學家。德謨克利特被認為是原子論最重要的哲學家,他試圖把在留基波那裡還只是初步提出基本觀點的原子論進行比較清晰完整的論述。而總體來說,我們可以把以留基波、德謨克利特為代表的原子論者的哲學觀點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
  • 易中天說鄧曉芒是中國唯一的哲學家,太誇張,誰是真正的哲學家呢
    鄧曉芒連哲學家都算不上,更不要說什麼唯一了。周國平,研究尼採出名的,他就不承認自己是哲學家,「我知道我的地位,我不是,我只是大家通往經典著作的橋梁。」周國平說得很清楚,他們這些學者不過就是一個橋梁而已。錢鍾書在《圍城》中也說過,中國從來沒有過哲學家,只有哲學家學家。
  • 朝陽群眾的「靈魂三問」,他用實際行動做好回答!
    這是哲學史上的靈魂三問。下沉社區參與防控工作的華夏銀行年輕黨員楊馳萬萬沒有想到,朝陽群眾會這麼問他。「現在回想起大家的提問,我意識到這是來自朝陽群眾的靈魂三問。居民們問的時候也許只是對下沉幹部的好奇與關心,但對我來說,要回答好三問,根子上是初心與使命。」疫情防控期間,楊馳用行動答好這三問,用耐心服務得到了朝陽群眾的認可點讚。
  • 詩意的哲學家
    在平常人的眼中,那簡直高入雲端:擁有自己的哲學範式、有原創的哲學基礎理論與哲學體系的——哲學家!  哲學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靈魂和性格。思維和存在、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是全部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家,以研究世界最本元問題為天職,以高深的理念、思辨、學理的姿態存在著。
  • 每個人婚後都能活成哲學家,不限男女
    是的,一個乘風破浪的中年婦女,思想就像脫韁的野馬,而我的家裡沒有草原。昨天晚上,孩子他爹一邊吃著晚飯一邊淡定地對我說:「我爸媽在來的路上,一會就到。」我一瞬間從椅子上跳起來,奪過他的碗:「你別吃了,你爸媽肯定會帶粽子來的,等會我們當著他們的面一人吃倆粽子。」他問:為什麼?
  • 奇葩「阿斯帕西婭」:粉紅色哲學家的政治雄心
    這個年齡比伯利克裡小兩倍的絕色佳人,是一位了不起的雄辯術教師、哲學家,連西方第一位道德哲學家蘇格拉底也常來找她切磋。 柏拉圖甚至說:阿斯帕西婭是蘇格拉底的老師,教他演說術。 西方哲學宗師、長相醜陋的蘇格拉底,常和其他政客名流一樣,帶著自己的妻子,來到歡樂之家,問道於阿斯帕西婭。
  • 防控篩查的「福爾摩斯」:看上海海關流調員升級版「靈魂三問」
    【解說】「你從哪兒來」「你到哪兒去」」「你是幹什麼的」,這是如今大家熟知的海關人的「靈魂三問」。但真正的流行病學調查(以下簡稱:流調)真的就只是這麼簡單嗎?當然不是。作為疫情防控篩查的「前線」,海關流調員承擔起了重要的職責,從各種細緻的問題中「察言觀色」,獲取更多有益信息。
  • 作為「哲學家」的榴槤
    榴槤的果肉,就像 「哲學家」高深莫測的「語言」,每個人對它都有著不同的「詮釋」……醬紫FM出品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記者 陳亮每回看到被譽為「南洋果王」的榴槤,便覺得它像個哲學家。那一根根諱莫如深的尖刺,宛如它內在思維的具體呈現;至於果肉嘛,就是 「哲學家」高深莫測的「語言」了,每個人對它都有著不同的「詮釋」。
  • 那些燒腦的哲學問題,能把一個說明白都算是哲學家(上)
    在喬斯坦·賈德的小說《紙牌的秘密》中,描述過這樣一個場景:在一座荒島上,生活著52個人(紅桃、梅花、方塊、黑桃各13人)。這些人自以為生活地很快活,但其實他們並不真實存在,只是流落到這個荒島上的水手想像出來的人物,不過他們自己從來不會意識到到這一點,直到小丑的出現。小丑總是問些奇怪的問題,搞得人心惶惶,人們想回歸到以前平靜的生活,於是決定殺死小丑。
  • 《蘇菲的世界》:古希臘哲學家們的「永恆」之光
    這是很多哲學家都認可的觀點,包括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等。關於哲學的定義本就是一門學問,每一個哲學家對此都有不同的解釋,因為哲學的定義千差萬別,有哲學家認為:日常生活就是哲學。可見對於哲學的思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哲學的定義本身就成為了一門學科,筆者沒有研究,就不一一列舉了。
  • 人類史上很偉大的五大哲學家,孔老夫子排第二,他卻排第一?
    今天為大家盤點一份來自英國的哲學家排行榜。當然哲學家遠不止這5人,而在中國人心中,最偉大的哲學家非孔夫子與老夫子莫屬。人類史上很偉大的五大哲學家,孔老夫子排第二,他卻排第一?人類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第五位:柏拉圖柏拉圖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留給後世的主題思想有: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愛情以及靈魂理念等等。柏拉圖的作品和孔子的作品一樣,主要是記錄他的語錄。
  • 正佳集團副董事長謝萌:疫情下對商業企業的「靈魂三問」
    正佳集團副董事長謝萌:疫情下對商業企業的「靈魂三問」來源:聯商網2020-03-20 17:45聯商網消息:3月20日,由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與吳曉波頻道共同主辦的「疫情下的商業復興與創新之道」線上系列公益論壇第三場如約進行
  • 最早的古希臘哲學家(一):米利都學派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古希臘最早的一批哲學家——米利都學派。古希臘哲學誕生於與雅典隔愛琴海相望的港口城市米利都,它坐落於小亞細亞伊奧尼亞地區的西海岸。公元前六世紀至五世紀,作為古希臘殖民地最發達的城邦之一,米利都已是一個富庶繁榮的商業城市,海洋貿易發達,來自各地的思想匯聚。
  • 希臘哲學家們的那些事兒
    不過別擔心,希臘的發展也在推動著人們對世界的理解,一批有錢有閒的哲學家們出現了。​PART2終於靠點譜的思想崛起       希臘土地種不出東西山也多,隨著人口的增加希臘人只能往海的那邊討生活。隨著出海後對各地的殖民以及波斯的入侵,領土變遷和民族融合使得文化經驗技術日趨繁榮。
  • 僧侶與哲學家的精彩對白!
    到最後你會發現「我」似乎只是一個標籤,貼在一個連貫的東西上。因為我們覺得有一個獨立的「我」,這種感覺會把「我」和「他人」區隔開來。而對事物吸引和厭惡的轉換就開始了。發現自我並非真實的存在,能夠讓我們不再被自己的念頭所奴役。佛教是宗教還是哲學?哲學家:佛教是一個宗教還是一套哲學?
  • 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倆的對話
    僧 侶:法師們經常會被問這個問題,他們通常以玩笑的方式回答:「可憐的佛教!宗教家說它是一種無神論的哲學,一種心靈的科學;哲學家說他是一種宗教——佛教似乎沒有自處之地。也許正因為如此,佛教有了一種優勢,可以在宗教和哲學之間搭起橋梁。」我會說佛教本質上是一個形而上的傳統,從這個傳統可以吸取智慧,這種智慧可以運用到每一剎那和所有的狀況之中。
  • 古希臘哲學家:智者派
    智者派的思想和社會淵源到了公元前約450年,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可以說到了一個拐點。面對著150年的哲學傳統,不同哲學家對世界本質和運行方式這一問題的回答可以說迥然不同,有時甚至針鋒相對。似乎沒有什麼理由能讓人相信一種思想比另一種更正確,而相互矛盾的觀點又互不相容。這種情況下,古希臘哲學家又一次表現出了一種偉大的思想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