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燃料電池商業化 上汽大通未來三條技術路線並行

2020-12-24 第一電動網

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汽車發展的下一個風向標。國際上,多國宣布全面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的風波剛剛過去。在中國,發改委已經表示,原則上將不再批准新建傳統燃油車企。去年9月,多部委更是聯合公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

隨著新能源整車市場的啟動,與其相關的動力鋰電池、燃料電池、充電樁、電機電控等產業鏈各個環節,也受到各路資金和投資者關注,開始形成巨大的產業集群。在網際網路+汽車、無人駕駛、智能互聯技術不斷突破的浪潮中,未來汽車市場將駛向何方呢?

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前世今生

電動汽車算是比較悠久的一種動力形式。第一輛電動汽車誕生在1881年,雖然它只有三個輪子。在歷史上,電動車曾三次對內燃機車發起衝擊,由於成本過高、技術不完善、時機不成熟等原因都敗下陣來。時隔100多年,由於電池技術發展,以及環境汙染的壓力,電動汽車又一次登上了舞臺。這次電動汽車,也換了個名字,加入了新能源汽車大軍。

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問題有很多,然而對消費者產生最大影響的就是「裡程焦慮」。基於這個思路,專家們想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快充、換電,論證著各種可行性和不可行性。這些方法似乎還未能完美解決問題。

2017年,科技部領導為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尤其是氫燃料電池客車的發展指出方向。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逐漸統一認識,氫燃料電池汽車是下一步的發展趨勢。但廣大用戶卻分成兩類,一類是滿懷期待在等待,一類是存在疑問和擔憂。其實,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原理並不神秘,其安全性也經過驗證。

正如電動車的出現先於內燃機,氫燃料電池其實出現得也很早,英國人早在1839年就發明了燃料電池。中學物理化學課上都學過電解水的實驗,兩根鉑電極插入水中,通上電,一邊生成氫氣,一邊生成氧氣。燃料電池就相當於是電解水的逆反應,即氧氣和氫氣發生電化學反應,生成水、電和熱。這是一個電化學反應過程,而不是燃燒。

相比於傳統新能源汽車採用的動力電池,燃料電池和前者有著本質區別。與發動機很類似,燃料電池是一個發電機,是一個能量轉換裝置;動力電池是一個能量儲存裝置,是一個蓄電池。提高效率是技術發展的必然方向,實際上從內燃機到混合動力到純電動到燃料電池,走的正是提高效率的過程。

燃料電池的發展如何破題

目前電動汽車用戶的最大痛點是充電時間長、裡程焦慮和冬季車內空調問題,而燃料電池汽車恰恰能解決這三個客戶痛點。

從全球來看,中國非常適合發展燃料電池的汽車市場,首先,中國的霧霾之痛已經影響到了每一個人,而汽車尾氣排放是造成霧霾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零排放汽車對緩解空氣汙染作用明顯。其次,中國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政策驅動的市場,政府補貼的強勢驅動能有利於解決燃料電池汽車在早期推廣時高額成本的問題;第三,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由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大大節省了電動車零部件開發的成本。

在國際市場,氫燃料電池汽車日本和美國走得比較靠前。在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研發應用領域的領軍者正是上汽大通。作為中國較早將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的企業,上汽大通新能源產品已經進入歐洲市場。2017年4月,上汽大通攜V80和旗下新能源產品EV80、EG10亮相英國伯明罕車展,實現了「藍海」的突破。

2017年10月,上汽大通200臺EV80發運德國,成為德國大型的輕型商用車長期租賃公司Maske集團首次採購的中國車企車輛。在英國舉辦的2017年度Green?Fleet大獎賽中,上汽大通憑藉新能源產品EV80榮獲了組委會頒發的「最佳輕型商用車製造商」大獎和「年度最佳EV製造商」推薦獎,打破了此前歐美日系車企壟斷該領域獎項的局面。

而旗下燃料電池輕客FCV80就是這樣一款以「氫燃料技術」為核心,讓這項「高冷」科技真正走進生活的「神奇物種」。上汽集團商用車技術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郝景賢曾介紹說,作為國內也是國際超前的燃料電池寬體輕客車,在技術上,FCV80是以上汽新一代氫燃料電池系統為動力源而開發的可插電式雙動力源燃料電池汽車,具備國內領先的新一代電堆系統,一體化高功率密度燃料電池動力總成集成,國際水平的35MPa供氫系統,高效的制動能量回收系統。

對於消費者關心的電池安全性,FCV80實現了「武裝到了牙齒」。通過技術上在高強度氫瓶加裝密封機構,實現了被動安全防護;通過乘員艙、氫瓶艙多方位加設氫洩漏傳感器、紅外線通訊信息交互模塊,實現了主動氫安全防護;解決了燃料電池系統汽車行業量產化的氫安全風險。

同時,FCV80還採用氫濃度實時監測及保護、氫氣過壓保護、氫限流保護、特殊情況自斷氫保護、氫洩露防護主動控制、高壓安全設計保護、碰撞安全設計保護、涉水安全設計保護、主要系統具備24小時遠程監控等,全面保駕護航。

值得一提的是,FCV80車輛續駛裡程最長可以達到500km,可以在三分鐘內給車輛注滿燃料,使用便利性類似傳統燃油車,更優於純電車型,滿足了消費者日常出行的多場景需求。

三條技術路線並行 成就「大通速度」

作為國內較早全面推進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的汽車企業,上汽集團「電驅、電池、電控」三電核心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上汽大通在上汽集團的「新四化」戰略「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指導下,特別在「智能駕駛」和「新能源」方面,結合大通產品和客戶的使用場景,做到技能提速「火力全開」。

在新能源領域,上汽大通在新能源產品規劃上做了充分布局,將新能源當作重要發展方向,未來將實施「全平臺、全系列、全路線」的新能源戰略,即旗下的所有車型平臺包括寬體輕客、MPV、皮卡、SUV等在內都發展新能源汽車,並且覆蓋純電動、混動、燃料電池車三種技術的產品,三條技術線路同時布局,成為中國領先的電動網聯汽車車企。

在智能化發展尤其是智能駕駛技術上,依託於前瞻技術研究,上汽大通在環境感知、控制算法、仿真測試等技術領域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此外,上汽大通SUVD90、皮卡T60、MPV、G10PLUS搭載上汽阿里斑馬智能網際網路系統,充分發揮了上汽和阿里在人工智慧、網際網路應用方面的特長,其穩定而強大的功能實用且讓用戶有便利的使用體驗。2018款V80同樣搭載同級首創的智能互聯繫統,開創輕客2.0時代,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去年年底的廣州車展上,上汽集團副總裁藍青松公布了這樣的目標:上汽大通2018年的目標是全部產品銷量總和超過10萬輛,並且推出改款產品,2019年將會推出換代產品。「競爭是好事,眾人拾柴火焰高。」藍青松說,「通過競爭,市場體量會繼續擴大,行業會發展得更好。」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64753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青年報,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並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籤約上海機場,氫燃料電池「一哥」上汽大通還有哪些乾貨?
    很明顯,對於氫能源以及以氫能源為主要載體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而言,該新政是一項重大利好,這表明,在國家層面上,氫能源及氫燃料電池的新能源路線已被認可,而未來的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工作,將享受國家層面的極大支持。
  • 上汽大通FCV80 揭秘首款氫燃料電池汽車
    而提高氫燃料電池的能量轉化率,也是降低能耗、實現降低排放的關鍵。  目前氫燃料電池系統的集成度還不夠高,高壓儲存氫氣技術也並未實現規模化量產,這就造成體積相對受限的乘用車很難承載功率密度較大的氫燃料電池系統。而商用客車的尺寸對整套動力系統體積限制並不嚴苛,所以目前我國更適合將氫燃料電池技術主要應用於商用領域。
  • 上汽大通:布局新能源 三條技術路線齊頭並進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吳曉琴)在2016年北京車展上,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藍青松接受人民網記者的採訪。他表示,在新能源業務方面,上汽大通三條技術線路同時布局,會同時推出採用純電動、混動和燃料電池車三種技術的產品。
  • 上汽大通MAXUS 「G20 氫燃料款車型」?上汽大通MAXUSEUNIQ7,該車...
    【上汽大通MAXUS 「G20 氫燃料款車型」?上汽大通MAXUSEUNIQ7,該車預計將於2020年底正式上市】9月13日,上汽大通MAXUS推出了基於G20打造的氫燃料電池MPV——上汽大通MAXUSEUNIQ7,該車預計將於2020年底正式上市。
  • MAXUS EUNIQ 7首發 搭氫燃料電池系統
    [愛卡汽車 新能源頻道 原創]9月13日,上汽大通MAXUS首款搭載燃料電池技術的乘用車EUNIQ 7正式亮相。據悉,EUNIQ 7以氫氣作為燃料,排放物為潔淨的水,對環境零汙染,車輛儲氫量達6.4kg,超越豐田MIRAI、現代NEXO等國際品牌產品的儲氫水平。此外,EUNIQ 7還具有加注時間快、低溫適應性強、續航裡程高等產品性能,在儲氫量、加注時間、低溫適應性等方面的關鍵技術指標,達到目前全球氫燃料汽車領域頂尖水平。
  • 上汽大通「三全」戰略推動三條技術路線 SUV、MPV雙響炮齊鳴
    ,推動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並行。疫情期間,上汽大通作為第一批被國家列入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的生產企業,加快產能,僅10天就完成了60臺負壓救護車的生產任務。目前,上汽大通已向疫區交付負壓救護車700輛。拒絕「PPT」造車EUNIQ兩款實車傍身正如網友給出的「花名」,你的車,「由你刻」。
  • 屢遭「拋棄」的背後:氫燃料電池的核心技術是硬傷
    不過,分分合合乃商家常事,那邊忙著分手,這邊奧迪和現代宣布達成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將共同開發氫燃料電池汽車。相比純電動汽車的技術路線,為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國際上引發了如此大的爭議?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要理解氫燃料電池在技術上的問題和挑戰,還要了解各國政府在推動該技術背後的動因。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何屢遭「拋棄」?
  • 續航長、氫耗低、用途廣,上汽紅巖氫燃料電池重卡了解一下!
    對此,我國民族重卡企業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紅巖」),在上個月的品牌戰略暨第六代重卡發布會上亮相了新一代氫燃料電池重卡,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成了緩解客戶「續航焦慮」的一劑良方。要想實現長途重型商用車新能源化,就必須解決續航裡程問題,而氫燃料電池技術就是必由之路。關於這一點,目前在整個商用車行業已達成共識。
  • 廣州車展 | 上汽大通MAXUS:堅持生活化/技術化/定製化 做出特色與...
    謝嘉悅:今年10月份國務院發布的新能源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支持FCV氫燃料電池車的落地。上汽大通技術中心一直堅持一個觀點,客戶的使用場景決定了技術路線的發展方向。如果是短距離、承載比較少的場景,最適合的技術路線自然是純電動;如果是經常會開短距離,但是偶爾會去出一次長距離的行駛,或者說中長跑選手,更多的可能適合PHEV插電混動;氫燃料電池汽車最適合重載長距離的場景,在重卡、輕卡等長距離重載車型上或者多人出行的場景下。氫燃料可以支持長距離的行駛,然後短時間的充氫,基本上和加油一樣。
  • 氫燃料電池汽車優缺點分析
    2014年1月6日知名汽車廠商日本豐田宣布,面向其他廠商無償提供 5,680 項燃料電池相關的技術專利授權,包括燃料電池、儲氫罐、電池控制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專利,豐田此舉是為推動以氫為主要燃料的電動車推廣和普及。氫燃料電池技術是未來改變人類生活的十大新技術之一,將成為解決石油危機的新途徑。
  • 燃料電池是新出路?體驗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
    上汽大通MAXUS G20 選擇MPV車型的消費者,都是看重其擁有較大的車內空間以及良好的乘坐舒適性,為了在底盤位置放置儲存氫燃料的氣罐,EUNIQ 7的地臺有所抬高,這點從後排門檻位置就能輕易看出,對於老人家或者小孩來說
  • 宜商宜家,智能領航,未來標杆,上汽大通北京車展重新劃定MPV新疆界...
    2021款上汽大通MAXUSG20升級了家族化「智聚八方」的設計語言,碩大的格柵比例更有視覺衝擊力,整體造型也極富層次感;前格柵霸氣的鍍鉻亮條彰顯豪華公商務MPV不凡氣質;側進氣格柵鍍鉻條加以精緻點綴,豪華感油然而生;車身側面,車側線條採用了靈動的「浪尖藝術」設計手法,線條豐富且流暢,讓車身更顯修長。與此同時,G20科技屬性也大大加強。
  • 全球氫燃料電池市場深度解析
    全球主要國家均對氫燃料電池的發展投入大量資源,以期在未來新時代的能 源競爭中佔據領先位置。 氫燃料電池汽車無汙染、高效率、載重高、加氫快和續航長優點,未來將 全面替代內燃機汽車。
  • 剛剛,上汽與上海機場集團籤約!
    根據協議,上汽集團計劃提供品質優秀、價格優惠的混動、純電、氫燃料電池動力等新能源產品、傳統能源產品或其他定製化產品,充分滿足上海機場集團在車輛運營、公務出行、物流運輸、員工個人出行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燃料電池汽車加氫只需幾分鐘,就能擁有500多公裡的續航裡程。」捷氫科技總經理盧兵兵介紹,「機場運行車輛的路線相對固定,加氫需求集中,基礎設施布局也相對簡單。」
  • 氫燃料電池「狼也來了」
    日本的氫燃料電池也有245MW的出貨量,而中國整個2019年氫燃料電池出貨量為128MW,僅為韓國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從出貨量上來看,日韓雖然都是彈丸小國,但卻是名副其實的氫燃料電池「大國」。氫燃料「餓狼傳說」現如今,這兩個「大國」正在加快搶佔中國氫燃料電池市場,企圖再度上演當年在動力電池領域掀起的「餓狼傳說」。
  • 搭燃料電池系統 上汽MAXUS EUNIQ 7首發
    9月13日,上汽大通MAXUS推出了基於G20打造的氫燃料電池MPV——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下文均簡稱為EUNIQ 7),該車是上汽大通MAXUS品牌繼FCV80之後推出的第二款量產燃料電池乘用車,該車預計將於2020年底正式上市。
  • 對話李毅中: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需重視攻克源頭制氫
    業內認為,在政策和巨大市場空間推動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有望加速發展。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長李毅中在新京報舉辦的「智引未來,向新而生」超級汽車論壇上表示,近兩年來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熱門話題和投資風口,在氫能產業鏈中,制氫是源頭,氫氣是二次能源需人工製備。
  • 再獲政策加持,氫燃料電池發展向好
    相比動力電池和其他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不需高溫轉化,而且轉化效率更高,基本無汙染物排放,只要有氫供入便能持久提供電能,優勢相對明顯,因此成為續航的首要選擇。目前,我國政府已經加大對氫能和氫燃料電池的政策指引。例如2019年,氫能源便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中,同時2020年4月,《能源法》也將氫能首次寫入法律之中,使其成為與煤炭、石油、核能、風能等一樣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