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門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系列報導之二
去年12月,我區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近一年來,我區探索推行以基層黨建為引領,法治、自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模式,群眾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近年來已產生17名「中國好人」、29名「江蘇好人」和307名「海門好人」,評出各類榜樣、模範逾3000人,其中1人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1人獲評江蘇省道德模範。在江蘇省文明辦組織的社會道德指數測評中,海門列南通各縣(市、區)之首,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疫情防控期間,我區近兩萬名志願者參與信息排查登記、卡口值守、代買服務等,解決實際問題超15萬個。
-
南通海門現代農業走在全國前列
生豬規模養殖佔比穩步提高,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佔比達83.18%,建成7家畜禽糞汙社會化有償治理服務組織,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畜牧生態健康養殖比重分別達到98.52%、96.88%,南通領先。「蟹池多品種生態高效養殖技術」成果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評為「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創建南通市級以上示範家庭漁場7家。
-
南通海門兩級檢察工作徵求代表委員建議
南通海門兩級檢察工作徵求代表委員建議 來源:海門日報 發布時間:2021-01-06 字體:[ 大 中 小 ]
-
「發現江蘇」外籍人士採風活動走進魅力海門
啟動儀式現場 從容攝10月26-27日,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南通市委宣傳部、海門市委宣傳部承辦的「發現江蘇」外籍人士採風活動走進江蘇海門市。26日下午,活動啟動儀式在海門張謇頤生文博園舉行,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力群致辭並宣布活動正式啟動;海門市市長郭曉敏在啟動儀式上向外籍友人作了市情介紹。
-
外國友人探訪江蘇海門 感受江海文化深厚底蘊
人民網南通11月21日電 21日,江蘇海門舉辦「悅動金秋魅力海門」中外文化交流活動,來自11個國家的30餘位在南通工作、生活的外國友人,歡聚海門,感受江海文化深厚底蘊。外國友人現場感受陶瓷文化的獨特魅力。
-
江蘇海門,在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
江蘇海門,在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文/史聖海門市是江蘇省南通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瀕黃海,南倚長江,與上海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門戶」之稱,被譽為「北上海」。海門文化屬吳越文化,海門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人傑地靈的海門,名人輩出,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介紹幾個出在海門近代史上的名人!王塵無王塵無,1911年出生於海門縣(今海門市)。民國1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溧陽市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新聞發布會
2019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將實現鄉村有效治理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並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聯合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溧陽順利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單位之一。通過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我市鄉村治理水平,切實維護農村和諧穩定。
-
海門兩人入選10月「江蘇好人」
海門兩人入選10月「江蘇好人」 來源:海門日報 發布時間:2020-11-06 字體:[ 大 中 小 ]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江蘇海門:「江海聯動」打造「港產、港城...
7月初, 2018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出爐,首次進入前20強,江蘇海門居第18位,較去年晉升4個位次,名列江蘇第七位,蘇中蘇北第一位。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東芹介紹,「目前,二期工程前期手續報批工作已經啟動,計劃明年底開工建設。」 海門的江港時代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青龍港,一個與滬上的十六鋪、大達碼頭對航的客運碼頭。青龍港研究人士劉凌說,對於每一個有些年紀的海門人來說,青龍港是最早連接起江北農村到大上海的淘金之路、夢想之路。上世紀80年代前後,青龍港年客運量300餘萬人次,全年港口貨運量90萬噸。
-
江蘇海門:綠韻東洲 生態江城
作為清末狀元、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的故裡,海門經濟社會的繁榮同樣詮釋了勤勞能幹的海門人民實業興市的實幹精神,而與此同時,他們留住了青山綠水,他們塑造了城市特色風貌、提升了城市空間品質、改善了人居環境質量。
-
江蘇海門蠣岈山國家級海洋公園
江蘇海門蠣岈山國家級海洋公園資源豐富,別有天地。
-
金寨縣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金寨縣是全國首批115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縣(市、區)之一。為推動試點工作順利開展,金寨縣成立聯合督查小組,採取「望、聞、問、切」方式,對全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開展全面督查。「望」任務落實情況。
-
浙江有一個地方,因與江蘇海門同名,後來改名了
說到江蘇海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與上海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門戶」之稱,人送外號:「北上海」!但是,你知道嗎?在浙江省境內,也有一個地方,當年與江蘇海門同名,同樣歷史悠久,實力不凡。哪個地方呢?下面,請緊隨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的鏡頭,一起來看看吧。
-
鄉村善治的「靈臺探索」——靈臺縣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紀實
鄉村治則百姓安。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強調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2020年初,靈臺縣被甘肅省確定為全省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縣,全縣上下為之振奮、備受鼓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江蘇海門鳳飛村:從「一萬元」到「百萬元...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江蘇海門鳳飛村:從「一萬元」到「百萬元」 走出別樣致富路 2020-11-28 13:26:44 來源: 海門日報 綠油油的菠菜,沉甸甸的稻穗,在江蘇海門港新區鳳飛村田間看到一派豐收景象。
-
海門:民生實事讓城市更美民心更暖
鄉村顏值大提升驅車行駛在S222常樂段沿線,一棵棵或低或高的樹木挺拔地站立著,綠意盎然、錯落有致;常樂大橋南北兩側,雜亂的沙石堆場不見了,兩塊剛剛平整完的土地一眼望去分外乾淨。不久,這裡將被有花有樹有水的濱河廣場替代,成為村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
-
海門110千伏麒麟全戶內智能變電站建成投運
中國江蘇網11月8日南通訊(記者 曹敏 通訊員 李松)11月6日,位於海門紅木城的110千伏麒麟變電站正式投入運行。該項目的投運不僅優化和完善了海門中、東部地區的電網結構,也為園區用電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
-
東海縣駝峰鄉:推進公共空間治理 奏響鄉村振興樂章
中國江蘇網4月14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李保成)連日來,東海縣駝峰鄉緊緊圍繞市縣關於公共空間治理的決策部署,科學規劃、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紮實推進公共空間治理和環境整治工作,以拆除違章建設、清理亂耕亂種、明確產權歸屬、盤活集體資產
-
南通海門:民生實事讓城市更美民心更暖
常樂鎮把人居環境提升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來抓,圍繞「文化 旅遊」特色發展定位,奮力幹、巧妙幹,促進了鎮域環境持續改善。公共設施是村鎮的「臉龐」,「臉龐」美了,更能為人居環境「加分」。常樂鎮是海門全區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2018年,海門印發《海門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根據方案部署,各區鎮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生活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全域推進239個行政村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
「國家治理」視野中的鄉村治理
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並指出了七個方面的鄉村振興發展路徑。「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就是鄉村振興發展路徑之一。那麼,鄉村善治的內涵究竟是什麼?鄉村善治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究竟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