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它剝皮魚還是扒皮魚、特仔魚還是馬面魨,這樣做最地道

2021-01-12 騰訊網

剝皮魚?扒皮魚?特仔魚?馬面魨?

大剝皮魚-馬面魨-特婆

剝皮魚-圓特

剝皮魚-八卦特

剝皮魚-馬面特

剝皮魚學名叫綠鰭馬面魨,潮汕俗名:特仔

有些地方叫它橡皮魚、豬油、皮匠魚、麵包魚、燒燒角

但是由於海域的不一樣品種也不一樣,在潮汕常見有上面所列那幾種:特婆、圓特、八卦特、馬面特。

剝皮魚營養價值高含多種胺基酸,其營養容易被人體吸收,因此對於老人、發育階段的孩童、體弱多病及有腸胃疾病患者而言,很適合作為補充營養的來源,但是因為營養太高所以容易上火,所以孩童食用時注意用量,剝皮魚烹飪簡單味道鮮美,烹飪方法很多種,正宗的潮汕做法卻是這一種,在潮汕這種烹飪方式是最美味的。

不管它叫什麼特,烹飪時與姜、豆醬最搭,做出來的美味最為地道。

下面以圓特為例,技術薑絲豆醬與剝皮魚如何完美的搭配在一起,這樣做地道容易又美味。

剝皮魚剝皮去內臟洗淨備用(剝皮魚皮還是比較難剝,能夠買現成剝好的做起來更方便哦)

生薑洗淨切成薑絲備用

準備一碟普寧豆醬(一般超市,市場都有得買一瓶就幾塊錢)

前期工作做好了,現在開始烹飪美味,做法非常簡單

鍋中少許油,先將薑絲爆香再放入剝皮魚兩面分別都煎一下,倒入豆瓣醬炒均勻後,再倒少許清水,蓋上鍋蓋燜5分鐘即可出鍋灑上蔥花完美。

做法簡單,味道正宗

溫馨提示

剝皮魚剝皮需要技巧,一般人不會剝,建議買剝好皮的剝皮魚烹飪,這樣省時省力方便很多。

相關焦點

  • 網上那麼火的扒皮魚,又叫什麼魚?扒皮魚為啥還有皮
    最近市面上有一種叫扒皮魚的魚很是流行,身邊的朋友都在吃它,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是特別,扒皮魚又叫什麼名字?扒皮魚為啥還有皮?一起來揭秘答案吧!扒皮魚又叫什麼名字扒皮魚有數十種別稱,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叫法。
  • 幹燒泡椒扒皮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的高蛋白美味!
    扒皮魚的學名是馬面魨,因加工烹製前要扒去粗糙的外皮而得名。扒皮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近年來價位也一直飆升,目前重慶市場上的扒皮魚已經賣到近四十元一斤了」用料主料豆瓣醬30克泡姜一塊泡椒30克小米椒5個輔料蔥2根料酒10克鹽5克植物調料粉3克白糖3克蠔油5克幹燒泡椒扒皮魚的做法1.準備材料,青花椒粒,泡椒,泡姜,小米辣椒,蔥,扒皮魚2.泡椒和泡姜分別切碎3.小蔥切末,尖椒切末,大蒜切片4.扒皮魚去內臟後洗淨用料酒醃製片刻5.鍋裡加入油
  • 【完全魚種手冊】認識「扒皮魚」
    扒皮魚的正式名字是「綠鰭馬面魨」(革魨科) Navodon septentrionalis
  • 耗兒魚:真不知道上輩子欠了重慶人什麼
    重慶的美食江湖,就好似兩江交匯,各地的特色食材都能完美融進重慶人的餐桌。
  • 耗兒魚:真不知道上輩子欠了重慶人什麼!
    /大多數情況下,「耗兒魚」指得其實是一種叫「綠鰭馬面魨」的海魚,它屬於「剝皮魚」大家族的一員。「剝皮魚」是個泛稱,也俗稱橡皮魚、扒皮魚,通常包括了魨形目、鱗魨科下屬的好幾種海魚。常見的剝皮魚比如:綠鰭馬面魨、黃鰭馬面魨、絲背細鱗魨、密斑馬面魨、單角革魨和中華單棘魨等。
  • 大叔家的四川菜:剁椒馬面魚,香氣撲鼻,香辣鮮美,家人愛吃!
    馬面魚或者叫它橡皮魚,這個稱呼你一定不陌生,可是你大概從來沒有在餐桌上見過它的馬面吧。馬面魚魚頭真的長著一張馬臉,傳說是因為在餐桌上會影響食慾,而且本身魚頭也沒什麼食用價值,也就將魚頭割下販賣了。馬面魚學名為綠鰭馬面魨,隸屬於魨形目、革魨科,俗名橡皮魚、扒皮魚。體長橢圓形,側扁。頭頂上有一個刺。身體藍灰色,幼魚會有一些雲狀暗色斑紋,成魚斑紋不明顯。
  • 【食材字典】馬面魚
  • 海釣馬面魚的技巧方法及注意事項
    馬面魚,學名為綠鰭馬面魨。沿海各地的漁民及釣友多稱之為剝皮魚、象皮魚、沙猛、老鼠魚等等。
  • 剝皮牛這樣吃,聽說比生魚片還好吃,而且營養相當豐富
    扒皮魚的正式名字是綠鰭馬面魨(革魨科) Navodon扒皮魚是一種頗有經濟價值的魚類,每年12月至隔年3月為其泛期,這魚除了那根突出於魚背的硬骨外,最特別的是身上那張粗糙如砂紙的魚皮,因為這一緣故,必須把皮扒掉才能烹煮,也因此換來了「扒皮魚」這一俗稱。
  • 是人工養殖還是天然捕撈?怎麼做好吃?
    剝皮魚在我們這邊叫扒皮狼,海魚的一種,常見為凍貨。剝皮魚的學名叫啥?是人工養殖還是天然捕撈?剝皮魚學名:綠鰭馬面魨。體長橢圓形,側扁,長的很有特點,頭大,約佔身體的一半,類似於馬面,所以稱馬面魨(馬面魚),由於皮厚而韌,食用前需要剝去,又叫剝皮魚。剝皮魚主要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我國南海戰場較多,主要漁場在北部灣和海南島以東的陸架區。近幾年由於海洋資源破壞嚴重,剝皮魚的產量也是逐年減少,不過在2018年剝皮魚在威海人工繁殖成功,使得其規模化繁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 分享丨海釣馬面魚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百味人生--百味釣客馬面魚,學名為綠鰭馬面魨,沿海各地的漁民及釣友多稱之為剝皮魚、象皮魚、沙猛、老鼠魚等等。3、垂釣方法到達預定地點後,拋竿於20~30米範圍水域內,在判斷墜沉底後,讓墜稍作片刻停留,就要開始均勻收線,此時要注意觀察竿尖的變化,這樣做的目的是
  • 一種奇怪的魚,馬面魚扒皮魚?兩道耗兒魚菜式,感受重慶美食風採
    各地的食材都能很好地融入重慶人的飯桌上,但作為內陸城市,還是比較少關於海鮮的重慶美食,但有一種魚類,重慶人對它卻是情有獨鍾,非常喜愛,那就是耗兒魚。耗兒魚,一個奇怪的名字,也長得比較奇特。它的側面有點像馬面,所以俗名也叫做馬面魚。耗兒魚還有一個比較形象的名字,扒皮魚(或者剝皮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名字呢?
  • 這兩種做魚的方法,金黃扒皮魚鮮美紅燒魚,汁濃味美很營養
    魚類的吃法很多,因為肉質鮮嫩營養價值頗高,讓魚成為肉類裡高級的食材,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下兩道家常魚的做法,我們先說扒皮魚,扒皮魚又稱馬面魚,因為頭部跟馬一樣,且體型較長呈橢圓形,隨起名馬面魚。這種魚長得很獨特,它的頭部很短、口型甚小,魚鱗也比較細小,呈絨毛狀。
  • 煮扒皮魚的時候,加這一食材,魚肉鮮味又不腥
    扒皮魚的正式名字是綠鰭馬面魨,硬骨魚綱,單角魨科。俗名橡皮魚,剝皮魚,豬魚,皮匠魚,叫迪仔魚。體較側扁,呈長橢圓形,與馬面相象,一般體長,頭短,口小,牙門齒狀。眼小、位高、近背緣。鰓孔小,位於眼下方。鱗細小,絨毛狀。體呈藍灰色,無側線。
  • 養殖扒皮魚有望遊上餐桌 老青島人最愛吃這玩意
    養殖扒皮魚有望遊上餐桌 老青島人最愛吃這玩意2016-09-13 11:2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青島晚報        瀏覽量: 1387 次 我要評論   「扒皮魚」是許多老青島人的兒時記憶,魚皮剝掉後露出白嫩的魚肉,清蒸、紅燒都饒有滋味。近年來,隨著捕撈量的大幅下降,市面上已難覓「扒皮魚」的蹤影。
  • 川渝人百思不得其解:耗兒魚為什麼沒有頭?
    緣由耗兒魚,學名綠鰭馬面魨(file fish),又叫扒皮魚、馬面魚,廣東叫剝皮牛,是我國重要的海產經濟魚類之一,其年產量僅次於帶魚,營養價值甚高,蛋白質約與大黃魚、銀鯧魚相等,肝可制肝油。當然,可能還有一個原因,有頭的耗兒魚真的很醜......耗兒魚,顧名思義就是長得像「耗兒」一樣的魚,而這個「耗兒」四川的朋友應該都明白,就是老鼠,看到老鼠長相的魚,你還有吃它的胃口嗎?
  • 創新特色膠東菜—手撕馬面魚
    亮點:將馬面魚風乾後蓋著白菜烤熟,肉質勁道,利用五道工序將馬面魚做成美味涼菜。介紹:一家三星級酒店,靠海吃海的欒大廚將魚類的加工方法演繹得多姿多彩,比如他將鮮活花鰱魚用開水滾熟,澆自製蒜香汁,簡單、鮮嫩、濃香;將野生的小鱸魚放在洋蔥墊底的鐵板上生焗成熟,原汁原味;將馬面魚風乾後蓋著白菜烤熟,肉質勁道;將鮁魚改花刀嵌入臘肉片一起蒸熟,香味融合。原料:馬面魚一條(又名扒皮魚)1250克,一份菜用淨肉400克。
  • 名字奇怪肉質卻細膩,馬面魚的紅燒做法,比普通魚都好吃
    之所有叫做這個名字,是因為它身上的魚皮尤其粗糙,就像是砂紙一樣,在燒制的時候比如剝掉魚皮,也因此得名。事實上,這種魚叫做馬面魚,紅燒之後一個字「鮮」,你吃過紅燒扒皮魚嗎?需要準備的食材和配料:扒皮魚,蔥姜蒜,花椒,八角,料酒,生抽,幹辣椒,老抽,鹽,醋,糖。
  • 大叔家的海鮮菜:豆瓣炒馬面魚,魚肉鮮美,豆瓣酥軟,家人愛吃!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文|愛下廚的大叔大叔家的海鮮菜:豆瓣炒馬面魚,魚肉鮮美,豆瓣酥軟,家人愛吃!夏至到了,大叔覺得吃魚是正確的選擇,比如吃吃馬面魚,馬面魚是一種溫暖性近底層魚類,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南、黃、渤海,朝鮮和日本,也見於南非。不僅產量高,而且魚汛比較集中,其主要汛期在2月上旬至5月下旬。目前以我國東海的產量為最多,最高年產量已達25萬噸左右,已成為我國僅次於帶魚的第二位的海洋經濟魚類品種。魚骨可做魚排罐頭,頭皮內臟可做魚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