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魚的正式名字是綠鰭馬面魨(革魨科) Navodon septentrionalis,為我國重要的海產經濟魚類之一,其年產量僅次於帶魚。營養豐富,除鮮食外,經深加工製成美味烤魚片暢銷國內外,是出口的水產品之一。
體較側扁,呈長橢圓形,與馬面相象,一般體長10~20釐米、體重400克左右。頭短,口小,牙門齒狀。眼小、位高、近背緣。鰓孔小,位於眼下方。鱗細小,絨毛狀。體呈藍灰色,無側線。第一背鰭有2個鰭棘,第一鰭棘粗大並有3行倒刺;腹鰭退化成一短棘附於腰帶骨末端不能活動,臀鰭形狀與第二背鰭相似,始於肛門後附近;尾柄長,尾鰭截形,鰭條墨綠色。第二背鰭、胸鰭和臀鰭均為綠色,故而得名。
扒皮魚是一種頗有經濟價值的魚類,每年12月至隔年3月為其泛期,這魚除了那根突出於魚背的硬骨外,最特別的是身上那張粗糙如砂紙的魚皮,因為這一緣故,必須把皮扒掉才能烹煮,也因此換來了「扒皮魚」這一俗稱。
此外,它還有馬面魚、象皮魚、孜孜魚、皮匠刀、麵包魚、羊魚、燒燒魚、老鼠魚、耗兒魚(四川)等別名。
扒皮魚是一種營養相當豐富的魚類,它的蛋白質含量特別高,每100克魚肉就含19.2克的蛋白質,其他營養成分包括微量的脂肪、鈣、磷、鐵等。
皮魚肉可做藥用,治療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它的皮則可製成明膠。由於此魚魚肉比較淡,因此用豆豉、醬油、薑絲、蒜蓉燜煮最好吃。切片煮湯,用一點芫荽和薑絲調味,聽說比生魚片還好吃,切片煮麵線湯也非常可口,不妨一試。
酸菜燜剝皮牛
材料:
扒皮魚一條
酸菜適量
小芹菜少許
薑絲適量
紅椒適量
雞精適量
生抽適量
做法:
第一步:首先,將我們從菜市場買回來的扒皮魚的皮剝去,再用清水將它清洗乾淨後把水分瀝乾。
第二步:我們再把酸菜、小芹菜、姜和紅椒準備好,全部都清洗乾淨,然後再分別切絲、切塊裝盤備用。
第三步:炒鍋加熱,倒入適量的食用油加熱,油熱後把我們處理好的扒皮魚放進去煎至2面金黃,把切好的薑絲和酸菜放進去,再倒入適量的清水。
第四步:蓋上蓋子燜5分鐘左右,倒入適量的生抽、雞精、紅椒絲、小芹菜燜煮2分鐘左右就可以出鍋了。
我們的酸菜燜扒皮魚就做好了,喜歡的小夥伴們趕緊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