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穿越評測 藉助IP上位沒有什麼深度可言[圖]

2020-12-18 遊戲鳥

宇宙不是孤獨的

對於富有探知欲望的人來說,漆黑的星空滿目繁星總是能夠引發無限遐想,遨遊太空可能是無數少年曾經內心的夢。人們雖然能夠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地球之外的概況,但是觸目不及依舊難以緩解心中的探知欲望。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每部科幻影、視、文作品能能夠輕易獲得的人們關注的原因。

《星際穿越》同名電影好評如潮,使得遊戲也頗受關注。遊戲中玩家需要操控飛船採集各個星球的信息資源,同時也需要注意通過黑洞的路線微操。遊戲巧妙地設定了場景編輯功能,玩家得以發揮自己的想像構建自己的太陽系,同時孤獨的探索他人的世界。

建造與探索

《星際穿越》採用半開放的沙盤世界設定,宇宙對於玩家更加私有化,每個玩家都是宇宙空間的領主,自行添加軌道、星體(衛星、彗星)構建自己獨有的太陽系,同時不同色澤、不同質地給玩家提供了更多較為個性化的選擇。在這個沙盤世界中玩家的探索範圍取決於參與遊戲的人數,而探索的難易度則取決於不同玩家星系建造的複雜程度。對單一玩家而言,身處世界伺服器,其探索範圍可謂是無限大。通過操控飛船探索他人的星系,或多或少能感受到玩家內容層面的交流,畢竟不同玩家構建的星系也不盡相同,可能是一目了然,也可能是錯綜複雜。

遊戲規則

針對遊戲建造星系,規則較為簡單,圍繞恆信我們可以建立多條天體軌道,在軌道之上建立氣體、液體等多種行星;行星的單一軌道上可以建立多顆衛星。探索規則與之相比略有複雜。首先探索初始具有一個彈射的操作效果,玩家可以根據地圖縮放鍵決定飛船行進路線;其次,行星具有引力場,玩家的將飛船停留在引力場中一段時間,當飛船與引力場同步(加速會脫離,減速會撞擊)之後方可開啟探索收集任務;再次,需要注意引力場、加速、減速之外的方向引導操控,並且遊戲不能夠進行多點操控,玩家只能自行決定速度、方向的優先級。

作為電影同名遊戲,其尋找新聖地的劇情相類似,作為沙盤世界將近無限大的探索內容也值得稱道,但是遊戲除了飛船的操控與黑洞路徑之外,再無遊戲動力可言。整個遊戲節奏相對平緩,成就、飛船升級也不過是在為了內容的重複而重複。除了玩家的新鮮感之外,遊戲並沒有更多的內容表現。

首先探索與建造內容相分離。探索所獲得的資源僅僅能夠對飛船進行升級,而作為與探索並駕齊驅的星系建設內容毫無瓜葛。

其次,建造內容少,成就感過低。過於自由的建造星系,看似相比開放但遊戲實際並無過多內容,單一的星系建造也並不能滿足玩家對遊戲的需求。

再次,每個星系只需要完成3個隨機探索任務即可觸發黑洞,結束探索。星系突發事件相對較少,而且與電影角色登陸觸發的各類事件相比,遊戲僅僅圍繞飛船的航行做文章,整體視距較遠對於玩家而言也沒有強烈的即視感。

最後,撐起遊戲半壁的飛船設定雖然遵循了電影原著,但是也過於單調。雖然其具有某些功能升級設定,比如太陽能儲量、船體裝甲等等。但是按部就班的升級過程與外形改變,作為遊戲針對追求個性化的玩家而言實屬遺憾。

《星際穿越》憑藉電影以及相對不錯的畫面,給玩家留下了一個較為深刻的第一印象,遊戲探索外太空的內容,以及部分物理規則的應用也帶來了一些新鮮感,但是其較為蒼白的遊戲內容和羸弱的關聯設定,使得此作成為了一個毫無深度的探索遊戲。

#_2454150_#

相關焦點

  • 科幻力作《星際穿越》引出的天文與物理
    它就是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 看懂《星際穿越》你可能需要懂或知道:相對論、量子力學、黑洞,蟲洞理論等物理知識… 《星際穿越》長達169分鐘,主要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
  • 《星際穿越》致「科學燒腦」 黑洞模擬最佳(圖)
    《星際穿越》致「科學燒腦」 黑洞模擬最佳(圖) 2014-11-19 10:33:57與此同時,169分鐘的片長也絲毫未影響《星際穿越》的超高上座率,部分影廳一度出現一票難求的態勢,有網友甚至忍不住「吐槽」:「六點去買《星際穿越》的票,結果八點的都售完了。」   近日,但凡打開微博、微信等一切網絡平臺都不難發現《星際穿越》的身影,如火如荼的熱映場面空前火爆,更有觀眾表示朋友圈早已被《星際穿越》的各類影評、資訊「無死角承包」,不得不儘早觀看以免被劇透。
  • 以《星際穿越》為標尺,深度評價《流浪地球》
    拿《星際穿越》來對比一下《流浪地球》,來看看我們的電影還需要完善哪些方面。首先說故事。《星際穿越》的故事是根據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理論來支撐,經過編劇團隊近一步細化而成,《流浪地球》的故事來自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兩個故事各有特點,不分伯仲。
  • 《星際穿越》:剝開科幻外衣 被親情的內核感動
    尤其是「蝙蝠俠」系列的成功,讓很多影迷看到,娛樂電影也可以更有深度,人物也可以更立體。這是諾蘭為娛樂電影做的貢獻,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告別了純虛構的「蝙蝠俠」系列之後,《星際穿越》讓諾蘭來到一個更真實的科幻世界。影片邀請到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擔任顧問,尤其針對劇本中一些專業的天體物理學理論提供建議。
  • 《星際穿越》所去的星球出銀河系了嗎?
    在《星際穿越》中,主角一行人穿過蟲洞去尋找宜居的星球。但這些星球都不在銀河系中,而是在河外星系中,距離地球達到了100億光年。那麼,他們為什麼可以進行遙遠的星系際穿越呢?相對論表明,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 科普:「旅行者2號」星際穿越看到了什麼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記者張瑩)一年前,美國「旅行者2號」探測器飛出日球層,成為繼「旅行者1號」之後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本周出版的新一期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刊發一組論文,詳解「旅行者2號」傳回的首批「星際穿越」數據,讓人們得以窺見太陽系與星際空間「接壤」之處的神秘圖景。(小標題)觀測到對稱的日球層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在一份公報中介紹,「旅行者2號」搭載了5個科學探測設備。此次發表5篇論文,每篇側重解釋一個探測設備所獲數據。
  • 從《星際穿越》看「奇點」來臨
    文/李東樓(微信號:lidonglou)首發百度百家最近,《星際穿越》正在熱映,裡面有不少燒腦的專業物理詞彙。而《星際穿越》裡出現的一些專業物理詞彙當中,「奇點」一詞尤其引起我的關注。這主要是因為百家最近將要舉辦一期活動,而邀請的正是由Google和NASA(美國航空航天總署)聯合創建的奇點大學的三位教授來講課。《星際穿越》當中的「奇點」那麼,什麼是奇點呢?
  • 《星際穿越》票房走高 逆天口碑引觀影熱潮
    截止13日下午5點,《星際穿越》上映不到兩天已將5116萬票房收入囊中,繼續以搶眼的票房表現和壓倒性的好口碑稱霸11月電影檔期。影片在12日零點一開畫便立刻在網絡上掀起了一股「星際熱」,科幻迷「怒贊」宏大視效「嗨」到不行,理工男淡定解讀影片秒變「男神」,普通觀眾情感共鳴「存在感」爆棚。總之,無論你是誰,總會從《星際穿越》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滿足感,總有機會加入年度最熱「神片」的討論大潮中。
  • 《星際穿越》飛船劇照曝光
    時光網訊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新片《星際穿越》即將上映,片方發布更多精彩物料。近日,影片中馬修·麥康納和安妮·海瑟薇探索太空的宇宙飛船造型曝光。  圖中可見飛船體積龐大,形似鰩魚,外表呈現白灰色。
  • 集蟲洞、黑洞穿越大全的《星際穿越》,9.2高分的開悟神作
    在「喜馬拉雅」上找小說聽,穿越小說佔了相當大的比重。關於穿越的故事,N多年了,熱度好像一直沒有消停過。對於穿越的理解,大多數人認同的穿越是時空穿越,然後還有靈魂穿越、夢境穿越等。似曾相識也被歸入了穿越的一種:比如你到了某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覺得曾經來過,或者見到某一個人,好像從前跟他有過什麼交集。為什麼人們都很喜歡穿越故事呢?因為每個人嚮往未知,並都想體驗在另外的年代和時空生存的奇妙感覺。
  • 當前標籤:星際穿越
    《星際穿越》首次上映是在2014年。《星際穿越》的故事講述了未來的地球氣候環境急劇惡化、糧食嚴重緊缺,人類已經難以生存...《星際穿越》電影花絮...》讓許多影迷直呼過癮,不過叫好之餘,有些影迷也表示沒有看懂,甚至有影迷表示會進電影院看第二遍。
  • 看《星際穿越》科學顧問如何回應科學吐槽(圖)
    《星際穿越》中永恆號即將進入蟲洞的場景。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電影《星際穿越》上映後,不僅在觀眾中引發了黑洞蟲洞科普熱,也在科學圈內引發了吐槽熱——果殼網「科學人」就匯總過不少科學家的吐槽(詳見:科學圈怎麼吐槽《星際穿越》?)。這些槽點真是影片在科學設定上出現了bug嗎?
  • 黑洞是什麼?三張圖弄清楚《星際穿越》背後蘊含的科學原理
    上一期我們談到「逃逸速度」(如果還不清楚什麼是逃逸速度的建議在我個人主頁翻上一篇文章),而黑洞正是逃逸速度大於光速的一種情況。那麼逃逸速度是怎麼計算的呢?其實逃逸速度是根據經典物理學下的一個公式計算的史瓦西半徑上面這個公式呢,其實就是算當天體半徑大於什麼所求的數時,就會變成黑洞,也就是連光都逃不出去。
  • 蟲洞是什麼?電影《星際穿越》中是如何依靠蟲洞在星球間穿行的?
    蟲洞——影片中描述的無所不知的五維空間生物在土星附近創造的門,在電影《星際穿越》的整體情節中起到了推動作用。蟲洞實際上是一個「隧道」,可以彎曲時空間,連接的兩端可以進行能量和信息傳輸。影片中羅米利(電影《星際穿越》角色Romilly譯名)做了簡單說明。
  • 《星際穿越》臺北輕鬆登頂
    臺北周末票房三部影片上榜:《星際穿越》《愛上九號球》《傑莎貝爾》,其中《星際穿越》以2190萬票房輕鬆登頂。《消失的愛人》票房受到較大衝擊落至第二。《星際穿越》臺北首周狂砍2190萬票房登頂時光網訊 上周臺北電影周末票房榜迎來三部上榜新片,分別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新片《星際穿越》、臺灣本土喜劇片《愛上九號球》以及好萊塢恐怖電影《傑莎貝爾》。
  • 《星際穿越》國內確定11月12日上映
    時光網訊 今年秋天應該沒有哪部電影像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星際穿越》一樣引人矚目,這部電影將於11月7日登陸北美大銀幕,中國內地檔期確定為11月12日(周三),配備2D和IMAX2D兩個版本,可惜不引進膠片版IMAX。
  • 諾蘭弟弟詳解《星際穿越》
    與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其他作品一樣,其2014年執導的電影《星際穿越》毫無疑問也是一部燒腦之作。觀眾在走進影院之前就已經可以預料到觀看這部涉及理論物理知識,並以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研究為理論基礎完成的作品會是如何令人興奮的體驗。
  • 為什麼《星際穿越》無可取代?
    2014年由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上映,此片一經上映,就拿下當年土星獎的十餘項提名。在豆瓣的評分,也是一直在上漲。為什麼《星際穿越》能成為很多科幻影片愛好者心中無可取代的一部片子呢?1.它「硬貨」多不管《星際穿越》呈現出來的效果多麼夢幻,但它的所有想像都是有現實依據的。電影中展現的各種現象,包含的各種原理、知識,如果要全弄懂,可能會讓很大一部分觀眾頭疼。
  • 為什麼《星際穿越》是不可替代的?
    當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在2014上映時,這部電影獲得了超過十項土星獎提名。豆瓣的得分也一直在上升。為什麼《星際穿越》能成為許多科幻迷心中不可替代的電影?一。它有許多「硬貨」不管《星際穿越》的效果有多神奇,它的想像都是基於現實的。要充分理解電影中的各種現象和如果中所包含的各種原理和知識,可能會是一個讓廣大觀眾頭疼的問題。重力異常,可能是電影使用的許多科學概念中最好的一個。
  • 科學圈怎麼吐槽《星際穿越》(圖)
    Ent  諾蘭新作《星際穿越》給出了有史以來最為真實的黑洞模擬,創作這個模擬的人是著名物理學家基普·索恩。雖然黑洞本身的模擬有索恩坐鎮,電影其他部分的科學就無懈可擊了嗎?顯然,科學圈子並不這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