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不是孤獨的
對於富有探知欲望的人來說,漆黑的星空滿目繁星總是能夠引發無限遐想,遨遊太空可能是無數少年曾經內心的夢。人們雖然能夠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地球之外的概況,但是觸目不及依舊難以緩解心中的探知欲望。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每部科幻影、視、文作品能能夠輕易獲得的人們關注的原因。
《星際穿越》同名電影好評如潮,使得遊戲也頗受關注。遊戲中玩家需要操控飛船採集各個星球的信息資源,同時也需要注意通過黑洞的路線微操。遊戲巧妙地設定了場景編輯功能,玩家得以發揮自己的想像構建自己的太陽系,同時孤獨的探索他人的世界。
建造與探索
《星際穿越》採用半開放的沙盤世界設定,宇宙對於玩家更加私有化,每個玩家都是宇宙空間的領主,自行添加軌道、星體(衛星、彗星)構建自己獨有的太陽系,同時不同色澤、不同質地給玩家提供了更多較為個性化的選擇。在這個沙盤世界中玩家的探索範圍取決於參與遊戲的人數,而探索的難易度則取決於不同玩家星系建造的複雜程度。對單一玩家而言,身處世界伺服器,其探索範圍可謂是無限大。通過操控飛船探索他人的星系,或多或少能感受到玩家內容層面的交流,畢竟不同玩家構建的星系也不盡相同,可能是一目了然,也可能是錯綜複雜。
遊戲規則
針對遊戲建造星系,規則較為簡單,圍繞恆信我們可以建立多條天體軌道,在軌道之上建立氣體、液體等多種行星;行星的單一軌道上可以建立多顆衛星。探索規則與之相比略有複雜。首先探索初始具有一個彈射的操作效果,玩家可以根據地圖縮放鍵決定飛船行進路線;其次,行星具有引力場,玩家的將飛船停留在引力場中一段時間,當飛船與引力場同步(加速會脫離,減速會撞擊)之後方可開啟探索收集任務;再次,需要注意引力場、加速、減速之外的方向引導操控,並且遊戲不能夠進行多點操控,玩家只能自行決定速度、方向的優先級。
作為電影同名遊戲,其尋找新聖地的劇情相類似,作為沙盤世界將近無限大的探索內容也值得稱道,但是遊戲除了飛船的操控與黑洞路徑之外,再無遊戲動力可言。整個遊戲節奏相對平緩,成就、飛船升級也不過是在為了內容的重複而重複。除了玩家的新鮮感之外,遊戲並沒有更多的內容表現。
首先探索與建造內容相分離。探索所獲得的資源僅僅能夠對飛船進行升級,而作為與探索並駕齊驅的星系建設內容毫無瓜葛。
其次,建造內容少,成就感過低。過於自由的建造星系,看似相比開放但遊戲實際並無過多內容,單一的星系建造也並不能滿足玩家對遊戲的需求。
再次,每個星系只需要完成3個隨機探索任務即可觸發黑洞,結束探索。星系突發事件相對較少,而且與電影角色登陸觸發的各類事件相比,遊戲僅僅圍繞飛船的航行做文章,整體視距較遠對於玩家而言也沒有強烈的即視感。
最後,撐起遊戲半壁的飛船設定雖然遵循了電影原著,但是也過於單調。雖然其具有某些功能升級設定,比如太陽能儲量、船體裝甲等等。但是按部就班的升級過程與外形改變,作為遊戲針對追求個性化的玩家而言實屬遺憾。
《星際穿越》憑藉電影以及相對不錯的畫面,給玩家留下了一個較為深刻的第一印象,遊戲探索外太空的內容,以及部分物理規則的應用也帶來了一些新鮮感,但是其較為蒼白的遊戲內容和羸弱的關聯設定,使得此作成為了一個毫無深度的探索遊戲。
#_2454150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