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5月14日電 馬來西亞《光華日報》日前發布一篇文章,由馬來西亞華人的早餐說起,杯碗裝蛋可以看出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進而探討華人的人口遷移與發展,從細節之處探尋南洋華人足跡。
文章摘編如下:
咖啡、奶茶、美祿、烤麵包和半熟蛋,這是南洋華人再平常不過的傳統早餐。
當食物端到桌上時,你可曾注意過用來裝半熟蛋的究竟是杯、是碟還是碗?你可能注意過,但不曾想過這並非理所當然,也不曾想過這與南洋華人的人口遷移有關。
白偉權(32歲)不僅注意到了,還希望通過半熟蛋,讓更多人去重視和關心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
他說,以前先輩做歷史考察時,常被當地人嗤之以鼻,認為為何要關注過去,但現在因為做的人多了,反而歷史考究得到尊重。
「同樣的,我也希望通過裝半熟蛋器皿的差異,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城市。選擇雞蛋,是因為我能用一個簡單和有趣的方式,讓人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差異,慢慢形成比較、發覺、研究、重視和關心自己土地的風氣。」
他是專門研究馬來西亞人文地理的博士,以前也曾做過馬來西亞地方文化差異研究,但這是第一次在臉書開設群組,以互動方式進行。
「『雞蛋的食物地理學』群組去年8月開設,目前有約570人,收集到逾800張樣本。雖然活躍分子不多,但我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這就夠了,說不定之後別人可能會發現大馬華人的其它文化差異。」
新山老街區的華美茶餐室用碟裝半熟蛋。(馬來西亞《光華日報》)
東海岸東馬打卡點少 反映大馬人口分布
查看群裡的地圖,西海岸城市布滿密密麻麻小點,東海岸和東馬的打卡點則較少,這其實反映馬來西亞人口分布情況。
「吉隆坡和新山的人口本來就多,霹靂州情況較特殊,由於當地有2名『狂熱分子』,在他們的幫助下,也收集到不少資料。」
若仔細觀察,會發現北馬以杯子圖標居多,南馬則幾乎是碟子的天下。偉權解釋,這種差異與華人歷史發展和遷移路線是重疊的。
獅城影響南馬 北馬受檳影響
他說,英殖民時期,檳城和新加坡分別是南北馬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因此當年南來華僑從新加坡上岸後,往北遷移至南馬地區,導致吉隆坡、森美蘭、馬六甲和柔佛等地受新加坡影響較大;霹靂和吉打等則受檳城影響較多。
「至於馬六甲則因開發最早,後期不少富豪到新加坡發展,影響力較小。」
他表示,為何當初咖啡店經營者選擇用杯或碟已不可考,但這種習慣就隨著人口遷移路線向中馬推展,形成吉隆坡以南幾乎都是以碟子裝半熟蛋;吉隆坡至怡保和近打河谷則是一個漸變帶,杯碟都有;怡保往北幾乎都是杯。
新式餐廳用碗裝蛋
「用碗裝半熟蛋則是後期出現的。一開始有網民表示是用碗裝半熟蛋時,我以為是特例而略過,後來發現似乎新式餐廳都用碗,才增加新圖標。」
他舉例,新山老街區的華美茶餐室是用碟,但五福城新開的分店是用碗。
帶有「瓊」和「福」字招牌的咖啡店,一般分別為海南人和福州人所開。(馬來西亞《光華日報》)
咖啡店招牌藏玄機 店名顯經營者籍貫
除了杯和碟的差異,咖啡店的一些特徵也悄悄暗示著咖啡店經營者的不同籍貫,特別是招牌。
偉權說,早期經營咖啡店的以海南人和福州人居多。其中,海南人經營的咖啡店招牌一般帶有「瓊」、「泉」和「海」字;福州人的招牌的帶有「榕」和「福」字。
「瓊是海南的簡稱,而福州城則又叫榕城。另外,海南人經營的咖啡店會售賣西餐,以上都是族群標識。」
目前,偉權打算將「杯碟差異」研究進行一年後換個主題,讓大家繼續帶著心和眼睛去感受和觀察自己所在的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