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話春秋之長安印象

2020-12-18 陝西法制網

2019年暑期,一部名叫《長安十二時辰》的電視劇火爆螢屏,口碑一路上揚。

這部劇改編自歷史作家馬伯庸的同名小說。相對成熟的文學底本,扣人心弦的探案劇情,擁有海量粉絲的網紅小生主演,註定會有大量觀眾隨主人公一起,夢回大唐,解救長安。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長安,一碗茶裡的印象

長安,十三朝古都,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一個穿梭千年,仍被世人所銘記的稱謂。

大益集團近年出品了「盛世長安」「長安印象」套裝普洱茶,今天我們就以「長安印象」為主題,與大家一起,穿越時空,夢回長安。

一、長安:大唐文化的見證

長安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市,由宮城、皇城和外廓三部分組成。皇城是中央軍政機構和宗廟的所在地。宮城位於皇城以北,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由太極宮、東宮、掖庭宮三部分組成。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長安城的中軸線,是寬闊筆直的朱雀大街,它直通宮城的承天門。東西十四條街、南北十一條街縱橫交錯,將長安城分成了無數個小塊。看起來像一個碩大的圍棋棋盤。如白居易詩中所言,「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長安城內著名的商業區,是東市和西市,共有一百零八坊。東市經營的多是奢侈品,以滿足達官貴人的需要,西市是長安城最主要的市場,絲綢之路的交易中心,外國人云集,也經營大眾化、平民化的商品。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城內寺觀林立,風景園林眾多,一百零八坊的氣勢恢宏,車水馬龍的井然有序,構成了一幅人水和諧、生態優美的「和諧人文畫卷」。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都說詩必盛唐,那麼詩人眼裡的長安,是什麼樣子的呢?

君不見,杜牧遠望長安,「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王維描繪皇宮氣勢,「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孟郊登科及第,「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韋莊思念長安,「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李白登鳳凰臺,「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曾經的長安,經歷了金碧輝煌、鐘鳴鼎食,也經歷北風蕭蕭、號角悽涼;經歷了繁華似錦、熙熙攘攘,也經歷廝殺陣陣、斑駁斜陽。

唯如此,更真實。

二、長安:一碗茶裡的印象

《長安十二時辰》裡,出現了不少飲茶的場景,其茶具、禮儀等細節頗為考究,較真實地還原了唐朝飲茶的景象。可見編劇在唐茶文化上,確實下了功夫。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煮茶

大益集團近年出品的「盛世長安」「長安印象」兩款茶,分別代表不同風格的長安茶文化。

如果說,「盛世長安」這款茶,體現了輝煌燦爛的大唐皇茶氣象,那麼,「長安印象」則是更多彰顯了經典古樸的大唐茶藝範。

就讓我們以小窺大,從一碗茶裡,去感受大唐飲茶的風採。

唐朝的喝茶方式是煎茶法。發明者是陸羽,陸羽以其藝術的眼光,在茶事中發現了存遍於萬物之中的和諧與秩序,他對前人的制茶方式進行總結,著述《茶經》,立下了「茶的規則」。

煎茶法用餅茶,經炙烤、冷卻後碾羅成末備用,煮水時初沸調鹽,二沸投末,並加以環攪,三沸則止。煎茶之水以山泉水為最佳,其次江水,再次井水。燒火木材,以炭為好,次用勁薪。器具則有風爐、茶鍑、茶碾、茶羅、竹夾、茶碗等二十四事。

法門寺出土的唐代茶具

盧仝的「七碗茶歌」,描繪了煎茶的酣暢淋漓:「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腑習習清風生。」

普洱茶的外形,與唐代的茶餅有著更多相似。

慢品一杯普洱茶,我們可以想像那曾經風行一時的唐茶古韻,那些煎茶而飲的生動畫面。

唐朝的時候,大概誰也沒有想到,小小的一片茶葉,會在千年後大放異彩,為全世界三十多億人喜愛吧。

「長安印象」這款茶,餅形端正,鬆緊適度,發酵適度,條索緊結,金毫顯露。

湯色紅濃,糖香濃鬱高揚,滋味醇厚飽滿,柔滑甘潤,黏稠感強。

這款茶,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大唐文化的包容、大度、醇厚與富有底蘊。茶是一種文化媒介,它讓歷史與現實聯結,讓人們能夠感受千年長安的文化印象。

長安,是中國人心中一個永不磨滅的夢想。

長安,是大唐的長安,中國的長安,也是世界的長安;

是歷史的長安,文化的長安,也是茶香四溢的長安。

不同的人,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心態,去品味「長安印象」,會有不同的印象。

這,也許正是此茶的魅力。

文章轉自「茶道學研究」

作者/來源:好茶有大益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春秋大賞,賞太姥山四時之茶,品福鼎白茶的春秋不同之韻!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寫這個【春秋大賞】系列,是在颱風即將來臨的初秋。原本的烈陽,被雨所取代。原本的酷熱,被副高所驅趕。這個季節的雨,是有個性的。2018年的白牡丹,它的獨特之處是,毫香特別充足。這得歸功於春茶季開茶早,白牡丹生在了去年白毫銀針生長的季節。得到了濃密的白毫和毫香,也擁有了豐沛的茶氨酸。《3》喝完兩泡,就下大雨了。蘇打綠在音箱裡唱,"如果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李麻花說,媽呀,這種感情好可怕,為了成全兩個相愛的人,整座城市被暴雨顛倒了!
  • 長安印象——南五臺
    長安印象—南五臺一大好河山,從來都在,只是你不去,它亦不來.我們只看見人生人死,誰曾見青山老去.走出門就會有不一樣的心情,就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二出城就看見終南山連綿起伏,黛青色的山巒橫亙在長安的南邊,蒙蒙的霧氣若隱若現。路邊蜀葵開的正烈,樸素卻富有生命力,沿著溝渠一路開去,不難想見,最初只是一株,經年之後,隨水流走的種子就可以灑遍整條路。人從來都沒有植物這樣隨遇而安灼灼其華的樂天與知命。
  • 印象天得•茶博物館 (中篇)
    然而他急茶區茶企茶商之所想、所需,一心為中國茶業發展,為茶文化復興而奔走且傾盡所能,這樣的大愛之舉得到茶界同行的一致讚賞和認同。2007年,東莞茶文化促進會成立,蔡金華先生被廣大會員們推舉為首任會長並在四年後的換屆選舉中繼續連任。一如既往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眾望所歸的推崇和信賴。2013年,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成立,蔡金華先生再上一層樓,被選為首任會長。
  • 【小薇@茶】「下關-春秋大葉」開湯分享
    【正文】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這款春秋大葉是2014年下關高性價比代表作。
  • 泉州話誦讀洪泓的閩南語散文:茶事春秋
    茶事春秋           (閩南語散文) 舊時,阮厝野流行誦唱一首《啉茶謠》:     燒茶燒嘴,凊茶損胃;     午茶提神,暝茶伓睏;     薑茶止痢,糖茶和胃。    菊花茶明目,飯後茶消食。
  • 遊曲沃 話春秋
    有道是「華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義看晉國」、「一部春秋史、半部講晉國」,而曲沃就是晉的源頭,晉國的都城所在地。曲沃縣委準確把握「積極推進文化建設」的要求,著力圍繞文化保護傳承和文旅融合發展,突出「三晉文明源頭遊」品牌鍛造,縱深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全域旅遊月活動一屆連著一屆辦,持續提升影響力和輻射力。
  • 遊曲沃 話春秋
    有道是「華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義看晉國」、「一部春秋史、半部講晉國」,而曲沃就是晉的源頭,晉國的都城所在地。曲沃縣委準確把握「積極推進文化建設」的要求,著力圍繞文化保護傳承和文旅融合發展,突出「三晉文明源頭遊」品牌鍛造,縱深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全域旅遊月活動一屆連著一屆辦,持續提升影響力和輻射力。
  • 遊記:春秋淹城遺址印象
    在美麗的江蘇省常州市的武進有一座歷史文化遺址,它的名字叫春秋淹城,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城址。在江蘇省原武進縣湖塘鄉淹城村。從建築結構和形態來看,正好和《孟子》中「三裡之城,七裡之廓」的記載相吻。這一點,又印證了淹城是座建於2500多年前的古城。
  • 浙裡下午茶丨絲綢之路話絲綢④法門寺「金衣」之謎
    浙江省絲綢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建華做客《百家講壇》,通過一件件絲綢國寶和一個個待解的謎團,再次探究這條神奇的絲路,精彩講述《絲綢之路話絲綢》第四集《法門寺「金衣」之謎》 大唐,引人無限遐思的朝代,全盛時期,四海來朝的煊赫景象盛極一時。
  • 「醉春秋」之旅
    「醉春秋」,是雲南白藥集團天頤茶品有限公司新研發的一款普洱茶品牌,基地在普洱茶四大產區之一的臨滄市。庚子之夏,幾位茶友結伴而行,前往雲南臨滄,踏上了「醉春秋」之旅。 品「醉春秋」茶道 我們知道,普洱茶已有千百年歷史,普洱茶品牌也有千百種之多。「醉春秋」何以獨樹一幟?我們在天頤源茶莊逗留三天,應主人之邀,每天重點品嘗1~2款上乘的臨滄普洱。
  • 長安不僅是長安 宋詞裡的長安情結
    正在熱播的網絡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劇中人物靖安司司丞李必(原型為唐朝宰相李泌,722-789年)曾如此形容長安城,不僅讓觀眾印象深刻也極為認同這句話。在開元盛世下的唐朝,展現了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地與來自西域各民族展開文化、經濟上的交流,成為唐朝最鮮活的特色。
  • 鎮康茶區之——馬鞍山古樹茶
    鎮康茶區之——馬鞍山古樹茶!一同品飲起來,其中一款採用古老傳統技藝製作的「百抖茶」讓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今年受疫情影響,我沒跑幾個山頭,馬鞍山古樹茶只是讓老表寄了份樣茶,試茶後我就製作了這款馬鞍山古樹茶餅 357克的 2020年古樹春茶壓制
  • 大河之舞下的吳堡印象
    ,留下的印象自是深刻而不同。印象之二:吳堡縣是一個老縣。作為一個山區縣,吳堡縣缺少平地,縣城宋家川鎮除了沿黃河的一條主要街道外,其餘的建築基本上都建在山上。抬眼望去,山上的老窯洞層層疊疊,如同布達拉宮一般,昭示著這座小城有著不一般的歷史。拋開別的方面不談,光是吳堡縣名的來歷就大有來頭。
  • 【茶中有話】南方有嘉木
    茶是中國國飲,從神農發現茶開始,至今已經超過 4000 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茶的品類日益豐富,尤以「明前雨後」的茶葉最為珍貴。
  • 茶裡春秋|姚曉英:一葉知香,念那紫雲壩羊的茶
    著名詩人雷平陽在《八大茶山》說:茶,以苦渡天下。很有穿透力的表達。王興文 攝對紫雲壩羊的茶來說,這樣的表達似乎還不夠。茶,茶山,茶與人之間在山地安居,相互陪伴。茶,自然在歌唱之列。不過,很多年以前,深山裡的茶,多是野生苦丁茶樹的葉子,有珍貴客人來的時候,煮茶待客。而壩羊秋紅等名字,在古歌中並未出現。王興文 攝2009年,海拔1150米的壩羊土紅坡開始種植茶葉。
  • 【利休茶事】看《長安十二時辰》裡這一碗唐茶怎麼泡?
    【鐵壺之家】一個懂生活的公眾號 《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斬獲不少好評。 其中對於唐代文化的細節還原與考究,令許多文玩藏友以及愛好文物的人士激動不已。
  • 探尋中國古代普通話:唐朝說西安話,而粵語竟然是秦漢時期的語言
    從古至今,漢語的普通話就一直存在,但是由於朝代的更替,都城的變化,普通話的標準也一直在改,春秋時期,孔聖人為了讓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多名弟子都聽懂自己的講話,孔子就在課堂上說著當時的普通話——雅言,這樣和自己的學生溝通交流就沒障礙了。
  • 靜心茶話:日本茶道歷史(一)
    這些問題我們都會說到,請大家愛好茶道和茶的,都關注和收藏的看看。那麼我們先說一下日本茶道的演化過程。平安時代我們先說說一下日本平安時代的茶道,日本平安時代是和中國當時的唐朝同一時期,而當時的大唐是世界之巔,長安也是世界最大的國都,是當時所有文明中文化程度的領先國家。所以當時的日本,就派出了很多的遣唐使到唐朝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
  • 【下午茶話】探秘英式茶(2)Cream Tea
    何為Cream Tea Cream Tea(奶油茶) 是英式下午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另類的存在。相對於傳統三層盤點心的英式下午茶形式,Cream Tea因其輕鬆隨意而廣為流傳,英國人甚至設立每年的6月29日為國家奶油茶日(National cream tea day),足以見對這種飲茶方式的喜愛。
  • 詩詞原創 觀唐絕句86-90 從此詩家出塞曲,長安城外即邊頭
    (《還黃平素秀才卷》)姚合詩深為南宋四靈派詩人所推崇,然其詩取徑太狹,器局狹小,所用料不過花、竹、鶴、僧、琴、藥、茶、酒等物,而無感慨雋永味,元朝方回云:「大抵姚少監詩不及浪仙,有氣格卑弱者。」 下面的兩首絕句,雖然是寫的是「窮邊」,但是用曲筆歌邊將之功,以至於「清夜滿城絲管散,行人不信是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