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丨炸醬麵,才是北京人的「主心骨兒」

2020-12-13 懂球帝官方

▲炸醬麵很好,北京穩住。攝影/瀾瀾LAN, 圖/圖蟲·創意

-風物君語-

來啦您內

夏至來臨之前,沒成想疫情突然反覆,全國人民都揪著心為北京「打電話」。微博上,全國麵食力挺炸醬麵,#炸醬麵加油#的話題熱度居高不下,閱讀7449萬,討論74.8萬,讓姆們北京人心頭一暖,熱淚汪汪。

▲ 微博上給炸醬麵加油的熱門話題。 圖/@新浪微博

都說北京是「美食荒漠」,北京烤鴨、銅涮鍋雖然表示不服,但也只好先委屈一下,畢竟這次是「北京全民美食」炸醬麵的主場。後天就是夏至了,又到了北京人隆重吃炸醬麵的日子。只要炸醬麵在,一切都會過去。

▲ 來啦您吶,上炸醬麵——。 圖/網絡

老北京炸醬麵,其實很年輕

說到炸醬麵,北京人能侃上一天。

北京、天津,乃至全國各地,都有炸醬麵,但是唯有「北京炸醬麵」揚名立萬成了角兒。這大概和名字有關係。

▲ 遊客型老北京炸醬麵館,有木有看著很面熟? 攝影/chaoliu2002,圖/匯圖網

北京炸醬麵,俗稱「老北京炸醬麵」,一個「老」字凸顯了歷史價值,暗示了文化底蘊。儘管只是一碗普通的麵條,但「老北京」三個字一打頭,這碗面就給了人們太多的遐想空間:古老神秘的故宮、繁華的四九城、悠閒的胡同、四合院,以及永遠不落的鴿群和風箏……

一切有關老北京的元素,都在為這碗面加持,提醒人們:炸醬麵,不是一碗沒有故事的碳水化合物。

魯迅寫小說《奔月》,說后羿過度狩獵,一家子每天只能吃烏鴉肉。嫦娥抱怨:一年到頭只吃烏鴉肉的炸醬麵!甚至為此奔月了。於是有人聯想:或許炸醬麵是一碗上古的面?

▲ 若吃的是這碗炸醬麵,嫦娥在魯迅的小說裡應該不會奔月了吧? 攝影/靈犀er, 圖/圖蟲·創意

誤會,誤會,老北京炸醬麵,其實沒有很老。儘管麵條和炸醬歷史悠久,但炸醬麵一詞,直到清朝中期還沒出現。袁枚的《隨園食單》未錄,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無考,找來找去,《大中華京兆地理志》有載:「炸醬麵,京兆各縣富家多食之。

《大中華京兆地理志》的作者是1877年生人,四捨五入,炸醬麵的歷史差不多也就一百五十來年,能關聯的老北京元素不算太多,大約從清末的大辮子到改革開放的自行車。相比銅鍋涮肉、大懶龍,一百多歲的炸醬麵很年輕,還是個寶寶。

▲ 配了菜碼的老北京炸醬麵赧然一笑:人家還是個寶寶。圖/視覺中國

北京炸醬麵,到底有多講究?

北京炸醬麵有個學名,叫「小碗幹炸」,四個字定義了它的做法和特殊性:小碗意味著現吃現做,幹炸提示烹飪無水。沒有這四個字,就談不上地道風味。

小碗幹炸,以味道為靈魂,以口感為依託,具體的做法,不算什麼秘密,網上隨便就能查到。炸醬可分三步走:澥醬、切肉、煸醬。事實上,百度就挺標準:

▲ 醬有味兒,面才好吃。 圖/網絡

首先,蔥姜切絲,五花肉切丁;半袋幹黃醬用大約一碗水調勻備用。

然後,鍋內倒油,小火將蔥薑絲爆香,倒入五花肉丁翻炒。倒入調好的幹黃醬,開大火炸醬,不停攪拌,防止粘鍋。醬與油分離時,加一小勺糖,攪拌,出鍋。

沒錯,就是這麼回事,沒毛病。但你照這個做,要是好吃就新鮮了。

▲ 甜麵醬。攝影/瀾瀾LAN, 圖/圖蟲·創意

北京人,尤其是清末開始吃小碗幹炸的北京旗人,那是活得相當講究。吃皇糧,承爵位,不思進取,見天兒琢磨吃喝玩樂,最講究的就是個體面和排場。即便只吃一碗炸醬麵,那也是有態度的——必須得精緻

首先,炸醬麵的醬,必須是六必居的幹黃醬,如果你喜歡甜口,可以配點甜麵醬——天源醬園的甜麵醬。都是老字號,別的牌子味道不對。就算味道對,你的烹飪態度也不對。

▲ 炸醬。 圖/網絡

其次,炸醬裡的肉,必須是五花肉,肥肉厚點,炸出來好吃。肉丁要大,炸成肉末就糟踐了。

至於炸出來的成品,可以用一根筷子驗明正身:筷子戳進盛醬的碗裡,一划,炸醬就如同被摩西分開的大海,一眼能瞧見碗底,一時不會合攏且油清醬濃,這醬大約就符合標準。

▲ 這個醬就標準的。您瞅瞅,好好兒瞅。 攝影/酥米SUM, 圖/圖蟲·創意

配菜也是個關鍵,行話叫「七碟八碗」,切絲或切丁的蔬菜——黃瓜絲、青豆、蘿蔔絲、香椿、豆芽……要是連三種都湊不齊,您就是敷衍這碗面,虧待您自個兒。

對了,麵條一定得是抻面,不能用切的。最好是自家做的,外面買的不是不行,只是少了精緻生活的態度。

▲ 北京炸醬麵,只有三個講究:精緻、精緻、還是精緻。 攝影/靜小蠻, 圖/匯圖網

陳曉卿說海澱區的海碗居甘家口總店,做的小碗幹炸挺地道。確實,如果任何一個外地朋友來北京,想吃炸醬麵,海碗居絕對是優選,它的炸醬步驟標準,麵條口感勁道,麵條分「過水」和「鍋挑兒」(不過水)兩種,純老北京範兒。

最關鍵的是,它還原了老北京的進餐環境。一進門,穿著短褂的小二先給您鞠一躬,白手巾往肩膀上一甩:「來啦您內,裡邊兒請啊裡邊兒請。」餐廳裡一水兒的長條板凳,頭頂音響裡常年放著京韻大鼓的選段,趕上有人摔了盤子,全場的小二們都要喊:「碎,歲歲平安」。

▲ 海碗居的炸醬麵,要色兒有色兒,要味兒有味兒。攝影/fxy1223,圖/圖蟲·創意

我曾帶許多外地朋友到海碗居吃炸醬麵,沒有不滿意的。常有人吃完之後抹抹嘴,對我說:「你們北京人吃的炸醬麵真有特色,不錯不錯。」

我心虛地更正:「是老北京炸醬麵。」

對不起,我敷衍了你們。小碗幹炸,是老北京炸醬麵,但不是北京人的炸醬麵。

▲ 不但要吃好,還要吃飽。 攝影/哈爾濱華子, 圖/匯圖網

最地道的炸醬麵,永遠是自家做的

炸醬麵是北京人記憶中一首唱不完的童謠,但是曲調只有自己知道。

老饕唐魯孫曾寫過,自己在湖南衡陽看到「北平炸醬麵」的招牌,興衝衝進去一試,面是切面也就罷了,醬裡全是鹹豆乾。失望之餘,感嘆說「此後到任何一處通商大埠, 都不敢叫炸醬麵,那種莫名其妙的都敢叫炸醬麵,簡直吃怕啦。」

一個北京土著,一輩子會吃多少碗炸醬麵?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你要是問他們:北京哪家炸醬麵做得最地道?得到的答案一定是:那還用說?肯定我媽做的最地道啊!

▲ 北京家常炸醬麵。 攝影/夏茉

炸醬麵就像私房菜,每一家的味道都不一樣。同樣是北京人,北城人炸醬亮,南城人炸醬黑,因為南城人堅持炸醬要放醬油。同樣用六必居和天源醬園,我姥姥會把幹黃醬和甜麵醬配到1:1,醬偏甜口,鄰居家大姨不放甜麵醬,只在起鍋前加一勺白糖,他們家的醬齁鹹,我們家吃不慣。

每個人都覺得自家的炸醬麵最好吃,別人家總差點兒意思。

▲ 一條黃瓜半頭蒜,是吃炸醬麵的原則,不能丟。 攝影/dreamstime, 圖/圖蟲·創意

其實,最好吃的炸醬麵,只需守住三個底線:要自家的醬,要一條黃瓜,半頭蒜。沒有菜碼的面,叫光屁股面,吃著寒酸;沒有蒜的面吃著沒勁,「吃麵不就蒜,純屬瞎搗亂」。

很多年前,天上還能看見星星的日子,夏天的傍晚,北京人最愛出門「聚餐」。各個胡同口和大院門口,總有那麼一群端著碗的北京爺們兒,滿滿一碗炸醬麵裡,斜插著大半條黃瓜和幾瓣蒜。

▲ 只要炸醬麵在,生活就依然火熱。圖/ soogif

他們拎著馬扎,胡同口看人下棋。吃兩口面,盯一眼棋,激動了,打一個大飽嗝,一圈觀棋的面不改色——晚上都吃蒜了。飯吃得差不多,媳婦打發孩子來收碗,送蒲扇,孩子趁機要零錢買汽水。清風徐來,雲淡月明,吃進胃裡的炸醬麵,守護了北京的生活。

- END - 

文丨逗逗龍

編輯 | 十四

封圖 | 瀾瀾LAN,來源:圖蟲·創意

原文連結

相關焦點

  • 田老師講美食 | 夏至,來一碗講究的老北京炸醬麵
    民以食為天-講究的老北京炸醬麵     在夏至,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一個共同的習俗-吃麵正所謂「冬至餃子夏至面」南北面式,大有不同今兒,咱們說說北京人的「主心骨」-炸醬麵>Traditional Beijing Noodle with Soy Bean Paste北京人的「主心骨」-炸醬麵炸醬——幹黃醬  /  甜麵醬 /肥瘦五花肉丁 /  大料 / 蔥薑末 / 黃酒
  • 節氣丨今天夏至 北京人的吃麵節!吃碗什麼澆頭的面更過癮更講究!
    在以小麥為主要農作物的北京,於新麥收穫的夏至之際吃麵條的習俗由來已久,名曰「嘗鮮」。或勁道、或軟糯的麵條既滿足著大家的口腹需求,還能為平淡的生活中增添無窮無盡的樂趣,配以北京人對麵條花樣繁多的解鎖方式,真是夏日餐桌靚麗的風景線。北京人看似慵懶、隨性,其實充滿著想像力和實幹力,這複雜矛盾的性格都體現在一碗麵裡。
  • 夏至到了,來碗老北京炸醬麵吧,醬香濃鬱,是家裡人最愛的味道
    大家好,我是青豆媽,今天和大家分享炸醬麵的做法,明天就是夏至了,夏至這一天白天時間最長,過了夏至白天就會慢慢變短了,關於夏至這個節氣的俗語有很多,估計大多數朋友知道的一句就是「冬至餃子,夏至面」,還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所以說到了夏至這一天
  • 什錦炒麵、蔥油拌麵、炸醬麵……南京社區居民比拼廚藝迎「夏至」
    什錦炒麵、蔥油拌麵、炸醬麵、大肉麵、三鮮皮肚面……現場,志願者們將15道參賽作品整齊的在長桌上依次排開,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三尺,食慾大開。南京社區居民比拼廚藝迎「夏至」什錦炒麵、蔥油拌麵、炸醬麵、大肉麵、三鮮皮肚面……現場,志願者們將15道參賽作品整齊的在長桌上依次排開,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三尺,食慾大開。6月21日上午,南京沙洲街道蓮花南苑社區我們的節日「夏至」暨社區廚藝大比拼活動在社區文化廣場舉行。活動以「繽紛夏至,迎面而來」為主題,讓現場的「吃貨們」做評委,看看誰家的面做得最有特色。
  • 今天夏至!北京人的吃麵節!吃碗什麼澆頭的面更過癮更講究!
    在以小麥為主要農作物的北京,於新麥收穫的夏至之際吃麵條的習俗由來已久,名曰「嘗鮮」。或勁道、或軟糯的麵條既滿足著大家的口腹需求,還能為平淡的生活中增添無窮無盡的樂趣,配以北京人對麵條花樣繁多的解鎖方式,真是夏日餐桌靚麗的風景線。北京人看似慵懶、隨性,其實充滿著想像力和實幹力,這複雜矛盾的性格都體現在一碗麵裡。
  • 夏至了,來海碗居吃麵吧
    定期推送北京美食,同城活動,商家優惠,吃喝玩樂等優質內容。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麵食。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開始吃麵了,尤其是過水麵,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過涼水的麵條可以降噪,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麵館人氣很旺。
  • 北京米其林都推薦的炸醬麵,什麼來路?
    >剛剛公布的2020北京米其林必比登榜單(米其林指南中專門推薦高性價比美食的榜單),【方磚廠69號炸醬麵】上榜啦~ 這家人氣超高的老北京炸醬麵館兒,已經成為來京必打卡的餐廳之一,連謝霆鋒都來吃過面~· 時隔兩年,炸醬麵館變樣了 ·
  • 【講究】今天夏至,吃碗什麼面才過癮!老北京吃麵離不開的澆頭!
    說起咱北京人夏至吃麵的習俗,清代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就有記載:「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這說的就是夏天要吃過水兒面。麵條做法千千萬,蘭州人吃牛肉麵沒夠,山西人吃刀削麵沒救,陝西人吃油潑麵都跟白嘉軒一樣的玩命。姆們北京人嘛,則最好炸醬麵這一口兒,夏至了,先來它一大碗。
  • 炸醬麵穩住!在家來碗自製炸醬麵,此刻我們都是北京人
    相信很多人看完新聞後會陷入焦慮,小小值也一樣:為了防控疫情,北京多加醫療機構派出醫療隊員馳援一線。很多醫護人員再次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開始在高溫40度的氣溫下進行消殺,衣服都被汗整個浸透。熱乾麵是武漢人的代表食物,如果要為北京人找那麼一種足夠有代表性的食材,那一定是炸醬麵,也難怪北京會用炸醬麵的作為漫畫形象。如果你問一個北京人哪兒的炸醬麵最好吃,那麼他/她一定會回答你:我媽做的!要不有句話怎麼說?我懷疑老北京人血管裡流的都是炸醬。
  • 北京人為什麼愛吃炸醬麵?
    編者按| 這是大董先生撰寫的炸醬麵系列文章之中的一部分,我們把這些文字重新整合刊發,一起發現老北京炸醬麵裡的馥鬱香氣和講究。 北京炸醬麵的起源是個謎:有說,當年慈禧太后西逃長安,聞香路遇炸醬麵館,後帶回北京。此說為戲言,不可信。
  • 安丘人,今日夏至,你不吃這個後果很嚴重!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此時,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處在雙子座)。早在周代夏至已有祭神儀式,認為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癘、荒年與飢餓。從漢代就有過夏至節的習俗。宋代《文昌雜錄》: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時至今日的夏至,假期沒有了,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北京人最愛的炸醬麵,南方人卻不愛吃?
    一說到北京,除了北京的八達嶺長城,紫禁城故宮這些名勝古蹟,北京烤鴨和炸醬麵簡直就是北京這座城市的代表。北京人沒有不愛吃炸醬麵的,中午吃,晚上也吃,一天不吃就饞得慌,夏天把面過涼水,做成炸醬涼麵;冬天撈出麵條趁熱吃,暖胃更暖心。
  • 從夏至吃麵看中國的麵食文化,你的家鄉夏至吃麵麼?
    夏至也不例外,俗話說:「冬至混沌夏至面」,在南方的許多地區都有夏至吃麵的習俗。為什麼夏至吃麵的習俗多在南方夏至之前,南方地區的新麥已經陸陸續續收割完成。夏至吃麵一方面是慶祝豐收,另一方面也有嘗新的意思。由於氣候的原因,越往北麥子成熟得越晚。中原地區在夏至前剛剛收完小麥,還能趕得及在夏至時嘗個鮮。但再往北走,夏至就是大家正農忙的時候了。
  • 你對夏至了解多少?據說古代夏至居然放假
    大多數人對於夏至的了解僅限於此,但其實,出乎意料的事還多著呢!NO.1 古代夏至居然放假是的,你沒有看錯。在古代夏至不僅是個節氣,而且是個節日。清代之前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人們與親人團聚暢飲;宋朝甚至會給百官放假三天!這麼好的傳統為什麼沒有延續下來.......
  • 「家常」又「講究」的北京炸醬麵
    北方人喜好麵食,但如果北京人說「今天吃麵」,那說的就是—麵條。麵條有許多種,北京人首選的肯定是「炸醬麵」。作為北京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張名片,「炸醬麵」常常被冠以「北京」二字。在北京街巷的麵館牌匾上,「北京炸醬麵」前還會用個「老」字作前綴,外地人進門來,往往會被「小碗幹炸」「七碟八碗兒」一類的「術語」弄得不明所以。
  • 今夜,一起幹了這碗老北京炸醬麵
    作為北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北京炸醬麵處處透露出一股「京範兒」。北京人記憶深處的炸醬麵,帶著熱熱鬧鬧的煙火氣,各色面碼拌出誘人的色彩,濃香的肉和醬勾勒出最鹹香的那一筆,再加上勁道的麵條。面對這樣一碗炸醬麵,最文雅的北京大妞也不會再顧忌形象。最平民也最奢華,這就是令無數北京人魂牽夢縈的炸醬麵。
  • 漫談北京炸醬麵
    曾幾何時,北京城裡仿佛一夜之間冒出了許多冠以「老北京炸醬麵」的大小餐館;一時間,似乎北京的飲食文化非「炸醬麵」莫屬了
  • 老北京炸醬麵往事
    尤其是「炸醬麵」,純手工的切面井井有條,小碗幹炸、七碟八碗十來樣面碼,幾瓣大蒜一根黃瓜,洗淨了幹啃出老北京人的講究夏天。 「炸醬麵」,就是北京人的飲食精神文化高地。  但唯獨聊到炸醬麵,一個個咬牙切齒化身義大利炮,那北京炸醬麵還有不好吃的道理了? 北京人對於炸醬麵的感情複雜且有深度,不像天津人一提煎餅果子就像踩著尾巴了一樣喊著要審判異端,而是那種四九城兒城牆根生活久了自然而然的規矩論。
  • 山西炸醬麵和北京炸醬麵有什麼區別?
    至於山西北京二地炸醬麵的差別,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甚至可以說沒有可比性,我儘量以客觀的角度說一下,如有紕漏歡迎指正。剛好我也藉此機會澄清一下,山西炸醬麵不是抄襲北京的。一句話總結:山西各個層面定義的炸醬麵按北京習慣都屬於北京的打滷面類,北京炸醬麵按山西習慣屬於山西的調面(拌麵)類。北京炸醬麵很好解釋,是調味面的一種。
  • 武漢熱乾麵和北京炸醬麵,哪個才是乾麵之王!
    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為32個省市分別推出了一張感恩海報,以此來感謝各地的醫療團隊組織,其中為為北京醫療隊所寫的一句話是"熱乾麵謝謝炸醬麵"。武漢熱乾麵和北京炸醬麵,作為一同生根發芽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麵食,雖然都是拌麵一類,但是他們之間卻有著諸多不同,在味道上更是天差地別。那麼武漢熱乾麵和北京炸醬麵哪個最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