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舞大師林懷民:看現代舞不是「懂」而是「賞」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林懷民最近兩天在廣州辦講座,吸引了好多觀眾,他也很通俗易懂又幽默風趣地講了不少關於現代舞的東西。信息時報記者 朱元斌 攝

《九歌》中的荷花、面具、服裝等道具,都有故事的。

  他是震撼世界舞壇的編舞大師,也是一位口裡不時蹦出《甄嬛傳》、天天iPad不離手的老頑童。連續兩天,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分別在中山圖書館和廣州大劇院舉辦的講座和發布會人氣爆棚。談到李安再奪奧斯卡導演獎,他坦言李安是他的好朋友和典範,李安每次做完電影整個人都要死過一回。而談到今年正值雲門舞集40周年,林懷民表示,40年來,舞者是雲門和自己精神力量最大的支柱,而本月22日~23日將在廣州大劇院上演的《九歌》是這40年的一個分水嶺。

  現代舞怎麼看?

  看得起雞皮疙瘩就滿分

  內地觀眾看現代舞常常發出看不懂的感嘆,對於像《九歌》這樣取材於屈原楚辭的題材就更是感到陌生。對此林懷民說:「舞蹈和音樂不是讓人看懂、聽懂的,能看懂聽懂的是報紙雜誌,是《甄嬛傳》。我們是一個文字掛帥的民族,事事都要用文字去思考處理。考試考多了吧?總需要一個標準答案。」林懷民稱,欣賞藝術不一定要「懂」,而是「賞」,「看現代舞如同你品味一杯紅酒,欣賞一位漂亮女士的著裝。你看到木棉花長出來,你懂得花的事情嗎?你看珠江的景觀,你知道水的成分嗎?你到劇院是來悠遊,不是來考試。花錢買了票你還繃著,多辛苦啊!」

  至於《九歌》,林懷民坦言,雲門舞集在臺灣的很多鄉鎮舉辦過這些節目的義演,街頭觀眾動輒數萬。有一回林懷民跑過去問一問蹲著看演出的農夫,好看嗎?農夫都能說出一些有趣的道道來。因此他特別提示:「看這部演出,你沒有讀過屈原的《九歌》最好,讀過不要想,我想就算屈原坐在這裡也會覺得不可理解。舞蹈,是舞者在臺上動員全部的器官,使出渾身解數,與觀眾的感觀來對話,如果你看得起了雞皮疙瘩,你就滿分,我就滿足了。」

  拿獎怎麼看?

  得獎,沒得獎,工作

  林懷民剛剛獲得了「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這是該獎項第一次出現歐美以外的藝術家。談到獲獎,林懷民表示:「有錢,沒錢,工作;得獎,沒得獎,也是工作。」他坦言,自己和李安同樣,年輕時生活在一個物質匱乏、文化戒嚴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能夠弄到手的書很少、唱片很少,所以必須反覆閱讀、品味。今天剛好相反,今天是有瀏覽而沒有留存。「我們都必須去聯考,李安考了兩次大學,我是家族裡面第一個沒有考上臺大的『恥辱』。你必須要引開這個事情,那就需要奮鬥。李安是我的典範,我們也是好朋友,他每一次做完一個作品回臺灣,整個人都死過一回。我不能說我不認真,但我不能像他那麼鞠躬盡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史以來從沒看過這麼美的電影。李安是如何去調教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年輕人,面對空空的背景布去演出面對老虎和大海的感覺,我想我能把舞者教成這樣的話,我今天就發達了。」

  生活中,林懷民自爆是一個「仙人掌型」的人。每天早上八九點起床,摸一摸iPad。中午12點到劇場給舞者排練、給舞團開會,一直忙到下午6點半。沒有別的事情就回家,繼續摸iPad,然後煮一盤冷凍水餃。計劃是11點睡,結果看看電視,翻翻東西,又是凌晨1點。「我這個人很容易對付,一個月讓我去誠品一次,我就能多活一個月了。如果再讓我去看一集《一代宗師》、《少年派》,又能多活兩個月,就像仙人掌,水很少我可以長,但你要給我一點水。」

  雲門40年怎麼過來?

  沒有熬,沒有挺,一切都是自然

  今年恰值雲門舞集創立40周年,多年來關於雲門的故事已成傳奇。第一代舞者餓著肚子、與家人眾叛親離也要跳舞,雲門曾一度因經濟拮据而暫停,也曾在大火中付之一炬。談到這些年怎麼挺過來,林懷民卻表示:「沒有熬,沒有挺,所有的不順利事情都是應該的,自然的,因為人生是沒法解釋的。火燒了就是燒了,得了癌症就是得癌症,你要披頭散髮地癱在地上大哭嗎?好像也不是。我的父母親走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哭成一團,最後,讓他們很安適地走,那就是一個很大的安慰。不要相信電視劇裡的東西,那些哭那些緊張。有用嗎?」而舞者,林懷民坦言,就是自己40年來最大的支柱。

  《九歌》幕後

  每一樣道具都有故事

  1986年,林懷民第一次到了印尼的峇里島,他形容,那是一個人神鬼通通住在一起的地方,那裡的一切,人們的拜神祭奠、收割稻子的優雅姿態,一切都讓他著迷。由此產生《九歌》的靈感。今年是雲門40歲生日,而《九歌》20歲,《九歌》的每一樣道具、布景幾乎都可以講出一個故事。2008年,雲門300平方米的排練場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大火燒開了鐵皮箱,而存放在當中用草做成的《九歌》面具卻安然無恙,林懷民流著淚發誓,要讓這些面具重新登上劇場。

  【荷花】曾讓劇場芳香撲鼻

  《九歌》讓舞臺前方的樂池變成了池塘,上面種滿香遠益清的荷花。林懷民透露,這樣的舞美出自國際舞美設計大師李明覺。在那個資訊尚不發達的時代,林懷民為了找對方合作,竟是通過美國的電話本找李明覺的住址,寫信發出邀約。而當李先生聽說林懷民想在舞臺上動用真荷花,面有難色,要知道在美國所有道具都是假的。雙方多次溝通才達成一致。這池真荷花在香港演出時曾讓劇場到處芳香撲鼻,可是這次到廣州演出恰值3月,哪裡去找盛開的荷花?林懷民對於要用假花感到遺憾。

  【面具】用母親的草蓆編成

  《九歌》中面具的圖像,來自中國賀蘭山脈山壁上的臉譜。而材料,據林懷民透露,聽說面具要用最原始的「金木水火土」製作才顯得神聖,於是他們找來草和泥土做原料。其中,湘夫人的面具是用林懷民母親睡過的草蓆製作,因為那時的草蓆質地非常細膩,最適合湘夫人皮膚細緻的紋理。但這些草木做成的面具,竟能在火災中倖存,令林懷民對它們肅然起敬。

  【配樂】細聽有乾坤

  以臺灣地區鄒族的《迎神曲》始,《送神曲》結,來自印度、印度尼西亞、西藏、日本的亞洲傳統音樂和當代打擊樂起伏流轉,打破觀眾時空想像的限制。其中《國殤》的配樂是各種用普通話、臺灣話念誦的名字,細聽觀眾會發現,他們都是英雄和烈士的名字,其中就包括在《賽德克·巴萊》上演前鮮有人知的男主角原型莫那·魯道。

  【服裝】邀張叔平被放鴿子

  林懷民透露,《九歌》服裝當年請到電影 《一代宗師》的張叔平設計,沒想到臨近演出找不到人,在那個手機還不流行的時代,林懷民從報紙上獲知自己被放了鴿子,對方跟王家衛去了新疆拍《東邪西毒》。最後林懷民親自操刀,給舞者設計了最簡單的服裝,「所以你看男舞者穿的不就是一條丁字褲嘛。」

相關焦點

  • 林懷民:棄文從舞的編舞大師,被王耀慶視為偶像,與蔣勳心心相惜
    他就是頗負盛名的中國現代舞編舞大師——林懷民,一個深受國人喜愛,備受國際推崇的編舞大家。①、棄文從舞,終讓貧瘠的土地看出花朵14歲時,林懷民在聯合日報的青少年副刊開始了自己的投稿之路,獲得第一筆稿費後,他去看了荷西.李蒙的現代舞表演,看完之後,想要成為一名舞者的心願越來越強烈,無奈自己的父親不同意,這個願望只好暫時擱淺了。
  • 林懷民談"觀眾看不懂現代舞":先學會感受和欣賞
    在小說創作班,學生必須選修一門藝術課,林懷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舞蹈。學跳一個多月後,他編了一個七八分鐘的獨舞《夢蝶》給老師看,老師直接說:「你編舞編得這麼好,為什麼還要去寫小說?」  那個年代,也正好是激進的抗議浪潮席捲全球的年代,受壓迫的人們紛紛走上街頭:反越戰,反種族歧視,布拉格之春……不少同學只念到大三就出去闖蕩,看看這個世界再回來。
  • 編舞大師林懷民明年退休,接班人曾經是街頭不良少年
    鄭宗龍與成長於書齋、文學背景深厚的林懷民有太多不同。他自小生活在艋舺街頭,少時與家人沿街擺攤叫賣拖鞋,蹺課、躲警察、被保護管束都是常事。八歲開始學舞的他,在雲門當過四年舞者,卻因脊椎受傷無法繼續,不得不當司機謀生,最窮困時,「口袋裡只能掏出幾百塊新臺幣」。在雲門的鼓勵與扶持下,鄭宗龍一步步走上編舞之路。他的成長經歷,是典型的新一代雲門編舞家的多元路徑。
  • 芭蕾舞編舞比賽在即 編舞評委:主席是林懷民
    ,參加芭蕾舞和編舞的角逐。  比賽目的:更看重編舞比賽  「這幾年我一直在問自己,我們為什麼要舉辦這樣的比賽?這幾年我在國外比賽中做評委,帶我們的團隊去觀摩比賽,很有收穫。我剛剛參加了莫斯科國際芭蕾舞比賽擔任評委,其實莫斯科國際芭蕾舞比賽的報名人數也不是很多,因為現在一些商業比賽太多了,商業比賽不僅有獎金,更重要的是能給選手提供工作機會。
  • 臺灣編舞家林懷民
    初中起便在報上發表作品的林懷民,大學畢業時已有兩本小說問世,因此得以前往美國研讀小說創作。人生的第一筆稿費用來報名舞蹈課,後因美國藝術教育鼓勵跨領域學習,他通過選修課與舞蹈再續前緣。1972年,林懷民學成返臺。  「臺灣沒有舞團,我們應該有自己的舞團。」林懷民聽到這樣的聲音。次年,以「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舞給中國人看」為宣言,林懷民創立「雲門舞集」。
  • 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舞蹈要面對觀眾(圖)
    舞團藝術總監、編舞家林懷民,當即含淚許諾復排《九歌》。2013年,這部象徵浴火重生的作品如期重演,在大陸五個城市上演。這年,雲門舞集這個華人第一個現代舞團,已堅持了四十載。  2013年對林懷民而言也是豐收的一年。年初,他被美國舞蹈節授予「終身成就獎」。在這座現代舞的「名人堂」裡,比肩瑪莎·葛萊姆、皮娜·鮑什等大師,成為歐美以外首位獲此殊榮的舞蹈家。
  • 【樂為影史今天】中國現代舞之父林懷民——雲門舞集《九歌》
  • 像赤腳醫生那樣將舞蹈帶進大街小巷——訪臺灣編舞家林懷民
    新華社青島9月14日電(記者張旭東)林懷民是臺灣知名編舞家,一位觀眾曾在演出結束後找到他說:「林老師,你的舞蹈我從頭到尾都看不懂,但感動得不得了,雞皮疙瘩都立起來了!」林懷民說,這是他聽到過最好的舞評。  林懷民攜作品《水月》參加將於9月16日開幕的2016青島·大劇院藝術節,《水月》是這次藝術節的開幕演出。
  • 林懷民簡介
    林懷民林懷民(1947年2月19日-)臺灣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創辦人,作家、舞蹈家與編舞家。該年美國荷西·李蒙(Jose Limon)現代舞團來臺表演。啟蒙了林懷民對舞蹈的熱愛。此時林懷民也開始寫作,作品「兒歌」刊登在《聯合報》的副刊上。他用稿費上了生平第一次的舞蹈課,為期兩個月1962年,就讀於衛道中學。
  • 林懷民:不讓雲門舞集成為「博物館」
    12月17日,73歲的著名編舞家林懷民站在江蘇大劇院的舞臺上,神情輕鬆地說出了這番話,沒有一絲的不舍和失落。但對於臺下觀眾而言,心中卻泛起一種難言的傷感,在他們看來,這位雲門舞集靈魂人物的正式謝幕,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12月20日和21日,林懷民攜兩位中生代編舞家鄭宗龍和陶冶創排的《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交換作》將在江蘇大劇院上演。
  • 著名編舞家沈偉獲現代舞國際大獎,曾考央美專業課第二因英語落榜
    美國時間12月3日,2020年美國舞蹈節(ADF)傳來消息,編舞家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授予中國著名編舞家沈偉。2020年美國舞蹈節將於2020年7月23日舉行頒獎儀式,美國舞蹈節名譽董事查爾斯·萊因哈特將向沈偉頒發獎章以及5萬美元獎金。中國著名編舞家沈偉。
  • 林懷民告訴我,舞蹈是不大需要思考的東西
    但林懷民在創辦雲門舞集之時,便立志要深入民間,去給最基層的普通人跳舞,不是跳安徽花鼓燈或扭秧歌,而是跳現代舞。他從來沒擔心過大家是不是「懂」,因為在他看來,「舞蹈是肉身跟肉身的對話,不大是思考性的東西,所以感動是第一關。」他說曾有觀眾激動地跟他講,雖然他的舞蹈自己從頭到尾都沒看懂,卻感動得「渾身起雞皮疙瘩」。
  • 雲門舞創始人林懷民:看"九歌"能起雞皮疙瘩就滿分
    雲門舞創始人林懷民:看"九歌"能起雞皮疙瘩就滿分 ■ 新快報記者 陳煜堃/文 夏世焱/圖  日前,剛剛獲得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的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來穗舉辦講座。
  • 林懷民談《水月》:巴赫在我家住了20多年
    2016年7月28日,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林懷民出席現代舞《水月》新聞發布會。 澎湃新聞記者 賈茹 圖水溫28度《水月》的編排,起源於1990年代雲門舞者身體訓練的變化。做了這些訓練以後,舞者身上忽然多了很多種語言,我決定用這種身體編舞,拿這些語言來編舞,於是就有了《水月》。」1973年成團以來,雲門舞集每年都有一百多天時間在外巡演,林懷民也是走到哪,工作到哪。編《水月》的途中,雲門舞集巡演到了德國慕尼黑。有一天,林懷民和舞美設計漫步至慕尼黑街道,抬眼看到一整條街的二樓斜鋪了一排大鏡子,照映著廣場上的人群。
  • 林懷民:進來睡一覺也好啊
    (原標題:林懷民:進來睡一覺也好啊) 記者/姚燁嫻
  • 林懷民 退休就是能自己定明天幹什麼
    現代舞團則完全不同,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到現在,現代舞的編舞家都在推崇獨特編舞、獨特的舞臺表演風格。雲門舞集始終有自己獨特的訓練方式,舞者除了現代舞和芭蕾舞的訓練外,還有拳術和氣功的訓練,因此雲門的每一位舞者的動作和氣質都不太一樣,這也意味著雲門舞集不可能隨便邀請編舞家來創作或表演。
  • 林懷民大劇院上演「告別之舞」
    聊作品  像「檸檬水遇上伏特加」  哪怕已是當今舞壇極具影響力的大家,林懷民也毫不諱言地打趣,把編舞當工作,總會有「沒有靈感也得幹」的時候,但他同樣想告訴觀眾的是,《白水 微塵》絕不是「趕鴨子上架」的作品。  十幾年前,林懷民偶然間聽到了蕭士塔高維奇著名的《第八號弦樂四重奏》。「我整個人都縮在那裡,一直縮下去,因為它的旋律太強悍了。」
  • 林懷民「雲門」最後作品
    「夕陽」看見「秋水」 青春碰撞火花  即將退休的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正在策劃告別前的最後一套作品。  多年來,雲門舞集主要演出林懷民的舞作,罕有其他編舞家的作品。這一回,他打破慣例,安排雲門舞集和大陸知名舞團陶身體劇場互換編舞家,同臺演出。
  • 專訪|林懷民:哪有雲淡風輕,每天如火如荼
    林懷民:我最近做了《關於島嶼》,用了三年時間,不是天天在那裡,而是它陰魂不散,沒有做完就老是回來。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開幕,請我編舞讓雲門開幕時跳,他們請了雷姆·庫哈斯設計劇院,他的東西作怪,很難蓋,老不開門。一拖再拖,最後我說不行了,《關於島嶼》還有國際的聯合委約,時間都定了,你不開館我也要首演了。
  • 編舞家·林懷民| 舞蹈風暴,他 46 年前就掀起了!
    創團的 46 年間,林懷民編了 90 支舞。 2017 年年底,林懷民宣布他將在 2019 年年底退休,雲門舞集的藝術總監將交棒給鄭宗龍。用於過渡、轉交的兩年過得飛快。可是如果不是轉瞬即逝,就不是時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