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陝北農村的窯洞,拱形房門別具特色,寒冬溫暖如春

2020-12-25 影像雜彈

對於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的朋友而言,一定無法想像在農村的生活。而中國南北習俗差異巨大,南方人也一定沒有見過北方的窯洞。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陝北農村的窯洞,看看和南方人居住的樓房有什麼不同。圖:陝北窯洞內景,如果光看內景壓根看不出來這是窯洞。

窯洞的外觀和普通的樓房差異很大,來陝北農村才知道原來窯洞也有這麼多種類。按照建窯洞的材料來分,最常見的窯洞有石窯洞、土窯洞、磚窯洞,還有柳椽柳巴子窯洞等少見的窯洞。圖:陝北窯洞的外觀。

在早期,陝北農村的窯洞一般都是靠山而建,挖一個窯洞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也能在平地上建窯洞,這種窯洞多用磚頭後者石頭砌成。和普通樓房不同的是,窯洞頂部會夯實厚厚的黃土堆,而房門的形狀則和窯洞形狀類似,呈拱形。拱形房頂承重性能較好,十分穩固。

現在即使在農村,村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除了自己居住的窯洞,農村裡家家戶戶都在窯洞外建有一個大院子,就像城裡的四合院一樣。在寒冷的冬天,走進窯洞,這裡也溫暖如春,十分愜意。

由於窯洞的特殊構造,老百姓居住的窯洞都有一個優勢:冬暖夏涼。由於窯洞都是用厚而堅實的黃土夯實而成,所以它的牆壁以及屋頂都十分厚實,所以保溫功能很好。夏天,不管外面多麼炎熱,窯洞裡都十分涼快,比吹空調還要涼爽。

而冬天,這裡更是十分溫暖。陝北農村,基本每家每戶都有燒炕。本來窯洞保溫就很好,再加上燒炕,待在窯洞裡穿薄薄的衣服就可以。雖然是窯洞,也會有多個房間。而每個房間都有不同的作用,除了臥室還有廚房、雜物間等。

對於城裡人而言,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冬臘月來到陝北農村,來體驗一把窯洞生活,都有一種新奇感。而晚上睡在窯洞的炕上,更是一種別樣的體驗。現在也有一些特色窯洞酒店,專門供遊客體驗。

在陝北農村,除了可以體驗窯洞和炕,還可以親近大自然,感受村民的真實生活。這裡的老百姓都安居樂業,自給自足,吃的蔬菜都是自己地裡種的,家裡養雞養豬,生活悠閒愜意。圖:陝北農村村民家養的騾子,城裡人表示很新奇。

相關焦點

  • 窯洞、秧歌、民歌,這些特色的陝北風情,真讓人流連忘返
    說起陝北的風情,相信很多人的腦海裡就會出現陝西的特色窯洞,紅火的秧歌,能夠反映出勞動人民生活的陝北民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位於黃土高原上一個屹立不倒的城市——陝西。要想了解一個城市,首先要從這個城市的文化說起,今天咱們就來看一看陝北的風情。說些陝北首先映入腦海的便是那一個個黃土窯洞,作為黃土高原的特色民居,它具有中國特色的鄉土氣息,他是黃土高原的產物,更是陝北人民的勞動結晶。
  • 陝北窯洞建築的發展方向
    獨立式窯洞:從建築和結構形式上分析,獨立式窯洞實質上是一種掩土的拱形建築,先以夯土或磚石形成基牆,而後在其上用磚石起拱發券,最後上部覆土完成。獨立式窯洞四面臨空,故布局靈活,可形成三合院、四合院以及窯洞混合院落,應用非常廣泛。
  • 窯洞營造技藝(陝北窯洞營造技藝):冬暖夏涼
    深厚的黃土和豐富的砂石,為建造窯洞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裡高原溝壑雄奇,蒼涼而貧瘠,在與大自然的殘酷搏鬥中,造就了豪放粗獷的陝北人民,也誕生了極具特色的黃土建築—陝北窯洞。窯洞雛形的產生距今已有4500年的時間。到周代形成半地穴式,到秦漢後發展為全地穴式,也就是現在的土窯,而窯洞建築最輝煌的時期在明末清初。
  • 陝北窯洞——時間與智慧文化的見證
    今天我們走進陝西地區,感受一下那裡的特色人文吧!說到陝西地區,我們可能滿眼的是黃土高原,當然還有獨具人文特色的窯洞了,那你知道窯洞的構造與發展嗎?陝西地區的窯洞大多集中在陝北地區,所以陝北窯洞群也就最具文化代表性了。陝北民窯這種土穴式建築的形成也是黃河文化的展現與衍生,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與人文。
  • 陝北窯洞,黃土高原的精靈
    他們利用黃土層本身的保暖性能,安然度過一個個寒冷的冬天,也使窯洞成了黃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居。黃土的礦物成分以石英構成的粉砂為主,因而黃土地層構造質地均勻,抗壓與抵抗剪切破壞的強度都較高,在挖掘窯洞之後,仍能保護土體自身的穩定。黃土層厚度達百米以上,而且黃土中不含沙石,十分黏牢,故而在此地構築的窯洞相當堅固耐久。4.氣候:黃土高原的降雨偏少對在當地挖鑿窯洞也十分有利。
  • 1937年陝北地區,窯洞裡的老百姓生活
    【一輛行駛的汽車,兩邊是高原的傳統民居窯洞】陝北地區是革命老區,是中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陝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們都在陝西的北部,所以稱做陝北。基本地貌類型是黃土塬、梁、峁、溝、塬,是黃土高原經過現代溝壑分割後留存下來的高原面。
  • 探索陝北深山裡窯洞院落,如今大多無人居住越漸悽涼
    對於陝北地區的窯洞院落,過去作者只是在一些影視劇和圖片裡見過,但是走進這個已廢棄的院落的時候,作者對咱們中國的傳統民居有了新的認識,古人們的智慧真的讓人佩服,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下,建造了適合不同地形氣候的民居。
  • 窯洞與門窗,陝北人的阪依之所,獨特的藝術神秘窯洞
    陝北地處黃土高原,大部分地區在早期就呈現出黃土丘陵溝室風貌。從陝北地名用詞便能知曉陝北舊日的地理地貌區域差別,如南邊有堡、賽、溝、坡、梁、窪、峁、畔、砭、河、坪、灣、川、渠、北、龍、塔,北邊有灘、海子、場、窩子、河子等。這些無不是形容陝北黃土高原溝連溝,山連山,有河有川,形態萬千的風貌。陝北的地理狀況和地理區位造就了陝北和陝北人的命運。
  • 黃土高原百年窯洞豪宅,陝北大財主歷時16年建成,媲美古堡
    在我國的陝北地區,人民的居住房非常有特色,大家都是住在窯洞裡面,因為黃土高原的土質具備直立的特性,可以建造窯洞,這裡的氣溫變化也快,住在窯洞裡冬暖夏涼非常適合,而且在黃土高原的經濟發展不是很好,窯洞的建造成本很低,符合當地人的需求。
  • 陝北窯洞文化的傳承
    我來自陝北,一個地地道道的陝北人,從小窯洞裡長大。窯洞是中國北方特有的民居形式,不同地方的窯洞各有特色,這裡介紹一下陝北的窯洞,陝北沒有下沉式窯洞,有石窯和土窯之分。我出生就住了石窯,全部是大塊兒石頭砌成,窗戶很大,木質窗格,有漂亮的圖案,用窗紙糊一層,可以透氣,窯洞內部最裡邊是大的炕,冬暖夏涼。房頂可以上去,陝北話叫 -『腦畔(音nao ban)』。
  • 陝北窯洞的照片,這些場景是否讓你想起《平凡的世界》?
    在陝西的很多地方,尤其是陝北,窯洞是最常見的居住形式。據說,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充分展示出了這片土地上人民的智慧。很多並不生活在陝北的人,對窯洞都會有一種羨慕和嚮往。認識窯洞大都也是從一些影視作品中,就像《平凡都世界》裡的雙水村一樣,家家戶戶都住在窯洞裡,學校也是同樣在窯洞裡。圖為陝西米脂縣農村都窯洞,遠遠看去,黃土高原實在讓人震撼,一種來自於天地的敬畏莫名升起。圖為陝西延安市宜川縣農村的窯洞,感覺很像《平凡的世界》電視劇裡的場景。圖為陝西省子洲縣農村的窯洞,在以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
  • 陝北窯洞:黃土地上的「活化石」(高清組圖)
    架子車、土窯洞、土黃色調構成了陝北窯洞民居的特色。張龍攝  窯洞是陝北一種古老的民居形式,也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濃厚的漢族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陝北的窯洞分為土窯洞、石窯洞、磚窯洞、土基子窯洞、柳椽柳巴子窯洞和接口子窯洞多種。  在陝西延川縣土崗鄉的碾畔村,有一處碾畔民俗文化博物館,它是當地村民自己籌辦、自己管理的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該博物館利用被遺棄的舊碾畔村,將幾千年來古老的黃河農耕文化,原封不動的保存下來。
  • 守候在陝北窯洞的孤獨老人
    「三九天」裡的陝北寒風凜冽,黃土高原上的萬物回歸本色。  在陝北黃土高原的偏遠村落裡,年輕人外出,留在村子裡的人逐漸減少,老人增多。這些老人或不習慣城市生活自願留在農村,或不願給子女添負擔被迫留在農村。他們孤單地守候著祖祖輩輩生活了千百年的陝北土窯洞,見證著黃土高原上傳統古村落的消亡變遷。
  • 陝北窯洞與湖南吊腳樓——來自前世今生的不解之緣
    所以全國範圍內的主要古代民居建築便有:北方合院、南方天井院落、窯洞、幹欄、土樓、碉堡、氈包等。其中,陝北窯洞為窯洞式,湖南吊腳樓為幹欄式,均為各自建築形式的代表性建築。但二者地處南北兩方、建築形式也截然不同,看似很難聯繫起來,實質上二者才是中國古代建築真正源頭的延續發展。
  • 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陝北窯洞
    作者:賀俊傑聯合國科學考察團曾經對陝北的窯洞進行了綜合的多方面考察,認為陝北窯洞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建築。我是個在窯洞出生窯洞長大的陝北人,十八歲參軍,才離開自己住了十八年的窯洞。陝北窯洞是一種傳統特殊的民居建築形式,它以成為陝北的一種符號與象徵。它特殊的建造工藝,使其具有節能、節地、環保又經濟適用,而它所具有的獨特的文化和建築內涵,又表現了傳統建築之美。其獨特的「天人合一」環境思想對現代的建築具有積極地借鑑意義。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洞娶妻生子才算成了家立了業。
  • 黃土高原傳統民居「窯洞」解析
    中國有五大傳統民居建築,它們之間各不相同但均有自己的特色。今天,我們的主角是在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窯洞。作為黃土高原的產物,在中國西部的千溝萬壑中可謂是隨處可見,它們或傍山而建、或平地而箍、或沉入地下,構成了一種獨特的地理風貌。說起黃土高原傳統民居「窯洞」的歷史,你可了解?
  • 中國最氣派的「窯洞」
           國家級文物窯洞用地40畝修13年當農村人紛紛嚮往城市的便捷時,城裡人也同樣嚮往與世隔絕的清幽。江琬在《再題姜氏藝圃》中這樣寫道:「隔斷城西市語譁,幽棲絕似野人家。」詩句中講述的就是寄居於園林中生活的愜意,這大概也是人們嚮往蘇州園林的原因吧。
  • 陝北回眸——窯洞、村落、信天遊
    這次《文化大觀園》的嘉賓王建領,是土生土長的陝北人,幾十年來他深入陝北各地探尋黃土文化,窯洞村落信天遊,陝北的情和韻是他的生活,也融進了他的血液和骨骼。更重要的是,陝北人的生命從窯洞中來,到窯洞中走,文化的起源也是窯洞,所以這個窯洞村落就是陝北最典型的村落。我們也能看到依崖鑿洞,鑿洞而居。它最簡約,最生態,也最環保,最經濟。因為人是從洞穴動物進化來的。
  • 鉤沉|紅色電波傳四方 太行窯洞裡的「陝北臺」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毛澤東轉戰陝北期間,胡宗南部費盡心機想要在陝北一舉摧毀的中共宣傳輿論機關,代表共產黨的喉舌、起著重要宣傳導向作用的陝北新華廣播電臺,早已悄然轉移到太行山區涉縣的窯洞裡。沙河村的陝北新華廣播電臺播音窯洞。
  • 為什麼狼窩古村的窯洞不如陝北的窯洞年代經久?
    狼窩村中的房子從外觀上看類似平頂房,內部卻都是窯洞方式。有一個問題我想了許久才得到答案:為什麼陝北的窯洞可以存上千年,而井陘的窯洞花稜未朽卻已坍塌了呢?陝北的窯洞大多久不可考,古時某些有錢人在門券上使用了石料,今人從石料的花紋上才能斷個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