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被項羽追殺時,把兒子踢下馬車,直接改變大漢皇帝的一生

2020-12-14 騰訊網

熟悉楚漢之爭的親們應該知道這樣一個歷史事件,在公元前205年5月,項羽進攻齊國,韓信避而不戰試圖拖垮項羽,而劉邦見到這樣一個局面,率領著諸侯聯軍五十六萬人進攻項羽的老巢彭城。

這也就是楚漢之爭中著名的彭城之戰,原本很多諸侯都覺得項羽要涼了,可是項羽是誰?項羽可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之前就有過以少打多的經驗。

於是他親自率領3萬精銳騎兵回襲彭城,結果斬殺了劉邦的諸侯聯軍十萬,又溺水淹死劉邦大軍十萬,逼得劉邦只得帶領十餘騎兵奔逃。

而在躲避項羽軍追殺的時候,還發生了一個著名的事件,這個事件就是劉邦將自己的妻兒趕下馬車獨自逃亡。

後世評價說劉邦做的對,因為如果一起被項羽抓到,那肯定是必死無疑,而劉邦一旦逃脫,那麼項羽必然不敢殺死自己的妻兒,會以此要挾劉邦,劉邦妻兒之命還有迴旋餘地。

不管大局是非如何,這個事件裡被影響最大的還要屬劉邦的兒子劉盈了。

劉盈就是未來大漢的第二個皇帝——漢惠帝。

史家評價:漢惠帝軟弱無能,在位期間非常沒有存在感。

我們經常說古代帝國中第二位皇帝是不可能沒有存在感的,不管是強勢的,還是喪心病狂的,很少有開國第二個皇帝就完全沒有存在感的。

而漢惠帝卻是一個例外,我們說大漢王朝,很容易想到漢高祖、很容易想到文景二帝,很容易想到漢武帝,但是關於漢惠帝,真的很無奈。

作為劉邦的嫡長子,劉邦說過:這個孩子不像自己。

他既沒有劉邦骨子裡的心狠手辣,也沒有自己母親的強勢,性格軟弱且憂柔,根本不像一個生在帝王家的孩子!

那麼是什麼影響了劉盈了?

是劉盈的童年,劉邦從沛縣起義,長期在外徵戰,而呂雉則帶著一對兒女在家耕田。童年沒有父親教育,只有母親教育,性格會出現偏差性女性思維。

很多人說,呂后性格也非常強勢啊!的確,呂后的性格強勢,這樣便讓情況更加糟糕了,由於男孩子大腦發育晚於女孩子,並且女孩子傾訴性思維,而男孩子是封閉性思維,在強勢的母親教育下,男孩子缺乏循循善誘,性格會被打壓,從而偏於軟弱。

對於兒童的教育,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越強勢的父母會造就強勢的孩子,實際上不是的,有些父母對外強勢,但對孩子教育是偏於寵溺的,這樣的寵溺會讓孩子性格偏於強勢,並且在模仿了父母在外的強勢後,會把這種強勢變得更近一步。

但是有些父母則是在家庭中強勢,對待孩子強勢,對外則理智很多,這樣的孩子在教育中性格會被打壓,變得趨於軟弱。

劉盈的童年則更加糟糕,因為父親不在身邊,他一切都是以母親為尊,所以養成的性格則將偏於軟弱。

而後劉邦起義成功很久後,將母子接到了身邊,此時原本可以對劉盈進行性格上的扭轉,可是楚漢之爭大局反覆,這種不確定的環境讓劉盈極度缺乏安全感。

特別是在跟隨著父親劉邦逃亡中,被劉邦一腳踢下了馬車,這種沒有安全感的心理被放大,要不是夏侯嬰把他重新抱上車,劉盈可能命都沒有了。

所以劉盈性格上的軟弱是有理由的,因為一個本身就沒有安穩童年,缺乏父愛的人,內心本身就敏感、沒有安全感,此後又遇到了這種讓人難受的事情,這種脆弱自然會加大!

這種養育環境促成了這種性格,而這種因為心理造成的性格也是心理疾病的一種,所以我們看劉盈年僅二十三歲就去世了,說明這種長期活在恐慌中、不確定中、沒有安全感中是值得引起重視的。

現在很多家長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男孩子天生就要比女孩子堅強,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10歲以下的男孩他的大腦發育比女孩要晚很多。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同齡的男孩女孩,女孩永遠比男孩更成熟的原因,相比起女孩,男孩的內心更敏感,更缺乏安全感,更容易滋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所在。

從而在家庭教育裡,對於養育男孩更適合循循善誘,而非放養教育,男孩子的內心世界更應該被關注到。

相關焦點

  • 都說虎父無犬子,雄才大略的劉邦,為何有個懦弱短命的兒子
    漢高祖劉邦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否則他也不可能打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有句俗話叫做虎父無犬子,意思是老虎生出犬來,引申義為傑出的父親生出的孩子也很傑出,這句俗語經常用於誇讚別人家傑出的子侄。 然而,漢高祖劉邦雄才大略,可他的兒子卻短命懦弱。
  • 劉邦為何殺恩人丁公用仇人季布?劉邦:丁公出賣項王季布一諾千金
    讓項羽做夢沒想到是,原本打算老死蜀地的劉邦卻趁機殺出關中,並糾結起56萬大軍將彭城佔領。最讓項羽氣憤的是劉邦還整天在城裡大吃大喝、享用他的妃嬪。是可忍孰不可忍,項羽怒髮衝冠,遂率3萬精兵殺回彭城。讓項羽再次意外的是,劉邦的56大軍不堪一擊,很快被殺得七零八落。而劉邦則趁亂出逃,直奔沛縣去接家人。
  • 逼死情敵母子,嚇死兒子,廢立少帝,論呂雉染血的「凰權」之路
    生長於封建社會的女子一生命運大多都是可悲的。她們沒有出入仕途、光耀門楣的機會,也沒有與男子高談闊論天下大事的權利,也許識文斷字都是奢求,儘管李清照和武則天等人的出現已經證實她們文化和政治上的頭腦並不比男人差。在男人們馳騁沙場和政壇,建功立業時,女人們只能囿於繡樓一隅,等待父母指婚,而後三從四德、相夫教子度過一生。
  • 項羽為何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
    秦始皇在一統六國之後,下詔議定帝號時,其理由是:「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秦始皇稱帝在於他統一了六國,同時表明對他的稱謂要依「帝」為基礎,於是有了「皇帝」之稱。劉邦成為皇帝時的理由也基本類似。在統一全國,下屬尊奉他為皇帝時,他推辭的理由即是「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
  • 劉邦去世前終於知道,當年烏江岸邊,西楚霸王項羽為何不願跑路
    其實在此之前,相遇的軍力勢力都強與劉邦,彭城之戰劉邦僅以三萬軍士對抗項羽的五十六萬大軍,這場實力懸殊的戰鬥,卻以劉邦的勝利結果,項羽帶著僅剩下十幾人的殘部倉皇撤退。項羽雖然部下眾多兵力強盛,但是要成為帝王需要的還有謀略遠見和政治才能。
  • 劉邦在怎麼樣的環境下長大?為何能推翻強大秦國,打敗強敵項羽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布衣皇帝,相信大家首當其衝往往想到的是漢高祖劉邦。這個人之所以能夠建立四百年大漢,往北滅掉秦國,就連強敵項羽都不是他的對手。讓很多人不理解的是短短七年的時間建立大一統的漢帝國,能夠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麼?按照他所說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他不如張良;監管後方,督辦糧草,他不如蕭何;帶兵打仗,戰必勝他不如韓信。
  • 皇帝也是有競爭的行業,漢高祖劉邦沒成為千古一帝,漢武帝做到了
    皇帝也是有競爭的行業,漢高祖劉邦沒成為千古一帝,漢武帝做到了各行各業都用競爭,競爭是促進行業發展的根本,我們古時候的皇帝也是一個有競爭的職位。劉邦戰勝強大的對手霸王項羽,建立漢朝,李世民身先士卒,幫助父親李淵成為唐朝的建立者,雖然不是王朝建立者,不過我們都將唐朝建立的功勞歸功李世民,最後成為皇帝的唐太宗也是唐朝最英明的帝王。趙國開過皇帝趙匡胤,結束常年的亂世,將中原重新統一,功不可沒。
  • 古代史:史上唯一親自操刀斬敵過千人的統帥——項羽,劉邦VS項羽
    唱到傷心處,劉邦落下淚來,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就是在這裡,以沛公的身份起兵,以布衣之身,奪取萬乘之位。天下在自己手中一統,異姓王已經全部平定,生平大敵項羽早已作古多年。自己的大好年華,那些崢嶸歲月,都隨著霸業的成就而遠逝。做得已經夠了,已經足夠了。劉邦覺得此生無憾,到時候該休息了。回到了長安之後,劉邦臥病。呂后為他請來醫生,劉邦卻搖頭拒絕。
  • 王者榮耀:項羽失手割破了虞姬胸口的衣服,劉邦笑了,結果虞姬卻……
    楚漢之爭在歷史中很有名,劉邦和項羽之爭雖然最終劉邦獲勝了,但是霸王的英雄氣概依然被世人傳送,回到當年霸王戰敗被劉邦和韓信領兵追殺。起初項羽和劉邦可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但是劉邦登基以後,就開始追殺項羽。無奈項羽只好帶著虞姬逃了出來,無奈兩人前方已經無路可走。
  • 劉邦如何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逃脫項羽的追殺?成就了鴻門宴!
    原來是項羽在於秦軍主力交戰時,劉邦率領另一路軍隊膠著於巨鹿之機,率先順利的進入了軍霸上,使得秦子嬰被迫投降,率先搶佔領了鹹陽,之後劉邦佔據關中,派軍隊在此駐守,阻止項羽的進入關中。,直至關中,進駐鴻門,隨後劉邦項羽兩方的軍隊劍拔弩張,勢均力敵,矛盾迅速激化。
  • 鴻門宴,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
    當時關中地區人口不過數百萬,被殺的降卒是多少家庭的父親、丈夫、兒子、兄弟。項羽一夜之間就讓秦地民眾都成為自己的死敵,在政治和民心上輸得一塌糊塗。如果在這種形勢下與劉邦開戰,項羽面臨哪些風險?劉邦的赴會則是投名狀,表明與諸候將領立場的一致和對項羽盟主地位的認可。毛澤東在讀《史記·高祖本紀》時,寫了十條批語,其中一條說:「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漢王高明在哪裡?——心領神會的劉邦趕到鴻門謝罪,並把功勞拱手相讓,又把自己包裝成項羽的親切戰友。
  • 劉邦作為一個開國皇帝,為何後人對他的評價極其糟糕?
    劉邦怎麼說也是大漢朝的建立者,一個鼎鼎有名的開國皇帝。但是在後世當中留下的名聲卻極其糟糕,說來讓人感到十分不解。其實說實話,這個人在用人方面還是有一定才華的,要不然當年也不會成功。只不過有自己擅長的一面,也有自己糟糕的一面,而之所以後人對他的評價不是很好,是因為他的身上有這些爛習慣。
  • 樊噲一生為劉邦出生入死,甚至還救過劉邦的性命,為何劉邦要殺他
    當時樊噲猶如戰神一般闖進項羽的營帳,用盾牌撞翻項羽的士兵,然後拿眼珠惡狠狠地瞪著項羽。項羽被這位英勇的壯士驚到了,對其十分讚賞,並且賞賜了樊噲一塊生肉。樊噲切肉而食,成功吸引了項羽的注意力。而劉邦就借著上廁所的理由,成功脫離了項羽的大營。樊噲這個人為了劉邦的事業兢兢業業,在鴻門宴上也救過劉邦的性命。
  • 揭秘歷史上劉邦喜歡虞姬嗎 呂雉項羽劉邦虞姬關係
    當初劉邦和項羽為奪天下,展開了一場為期四年的楚漢之爭。在這場戰役裡,流傳出了劉邦拋妻棄子的傳聞。   當年,劉邦舉兵起義,而呂雉則被留在了沛縣的家中,侍奉公婆,照顧孩子。這一年,劉邦已經成功滅秦,剩下的就是他和項羽之間避無可避的一場決戰。   於是漢軍東出,楚漢之爭正式拉開了序幕。然而劉邦在彭城首戰中就損失慘重,元氣大傷,不得不在慌忙中潰逃。恰逢此時,呂雉帶著劉父和兩個孩子,前來尋找劉邦,沒想到卻遇到了這樣兵荒馬亂的時刻。在這大潰逃裡,呂雉和兩個孩子失散了。幸運的是,兩個孩子在路上遇到了他們的父親劉邦。
  • 項羽自刎後,為何被亂刃分屍?劉邦的一道命令,令漢軍發瘋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該下,在突出衝圍後遭到漢軍追殺,最後逃到烏江岸邊,橫劍自刎。項羽的一生堪稱傳奇,死得也是轟轟烈烈,然而漢軍將士卻沒被項羽感動,他們在項羽死後,如同發瘋了一遍,居然一擁而上,將項羽亂刃分屍!漢軍將士到底為什麼這麼殘忍呢?
  • 兵敗彭城倉皇逃竄之際,劉邦多次拋下劉盈,為何又立劉盈為太子?
    漢二年,時為漢王的漢高祖劉邦率兵攻佔彭城。 彭城是西楚霸王項羽的都城,劉邦之所以能夠成功攻佔彭城,乃是因為項羽出兵攻齊,彭城空虛,劉邦這招,就是中國人所熟知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劉邦比項羽更有才能,也更仁慈,為何劉邦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如項羽
    先從兩人的結局作個比較,劉邦與項羽在秦朝滅亡後,成為了直接的政治對手,最終結果是劉邦聯合天下諸侯打敗了項羽,從成王敗寇的角度看,劉邦贏了,項羽輸了,所以劉邦是王,項羽是寇,而中華文化向來是同情弱者的文化,所以項羽的失敗更讓人同情。同情歸同情,能不能轉化為項羽的知名度,還要看項羽是怎麼死的?
  • 中國歷史第一位,在世時被尊太上皇的人,見到皇帝跪還是不跪?
    初到時,當然要先打招呼、拉攏、拉攏,於是他便請沛縣上流社會中所有有頭有臉的人物到他家吃飯。那時的主吏蕭何(對的,就是後來的大漢宰相蕭何)負責安排賓客座次,他規定賀禮不足一千枚銅錢的賓客都要坐在堂下。身為亭長的劉邦,他一聽這句話就很不高興,雖然咱沒錢,但咱不能受這窩囊氣啊,怎麼做?
  • 韓信喜歡劉邦?劉邦喜歡項羽?虞姬懵逼了!
    韓信喜歡劉邦?劉邦喜歡項羽?虞姬懵逼了!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由微笑漫畫與笑話小編撰寫的這篇文章!玩虞姬一定要開啟遊戲聲音,因為一技能命中敵人時,會有特殊的音效,可以利用這個音效判斷草叢中是否存在敵人以及視野之外的一技能是否命中了敵人。
  • 面對被肢解的項羽,劉邦為何號啕大哭?真情實意還是假慈悲
    其中當屬王翳此人最快,搶先割下了項羽的人頭,其餘人見狀,便開始哄搶項羽的遺體,直接造成了漢軍騎兵相互踩踏,更可笑的是這些人最後還殺紅了眼,直接導致幾十人自相殘殺而死。最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和楊武這四人,搶到了項羽剩下的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