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代購者的存在 宜家也許真沒必要做電商

2020-12-12 聯商網linkshop

這段時間以來,宜家頻傳將涉足電商的新聞。先是在溫州設立訂貨中心,再是要在上海首先試水網上商城,似乎宜家終於要開始在電商方面有所作為了。

自1998年宜家在上海開出中國市場第一家門店,在此後長達18年的時間中,它以平均每年一家的速度在中國拓展線下市場,卻始終沒有涉足過電商。這在幾乎全民擁抱網際網路的中國市場中是奇葩一樣的存在。

宜家中國前不久公布了最新的財報,在2016財年裡(數據統計時間為2015年9月1日到2016年8月10日),宜家總共迎接了8346萬多名訪客,同比增漲20%;銷售額超過117億,同比增加19.4%,會員總數超過1600萬,同比增加20%,網站訪問量超過6700萬次。宜家在所有數據上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長,就連只提供家裝家具信息的官網都有這麼多人次訪問,在很多人看來不做電商十分浪費。

但是宜家自己不做電商,並不意味著中國消費者就無法通過淘寶C2C的方式購買到宜家的商品。富有商業智慧的中國人總是有辦法讓僅僅覆蓋了17個城市的宜家版圖擴大到整個中國市場。在淘寶上隨意搜索「宜家代購」,會出現三百多家分散在各個有宜家城市的店鋪。

在宜家走到線上之後,依附於它的代購生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宜家代購賺的是辛苦費

杭州宜家去年六月開張,淘寶上很快就出現了杭州宜家的代購服務,宋憬去年十月份從新加坡回到國內,因為不想太快投入到工作中去,他選擇成為了一個宜家代購。

杭州宜家開業不久,代購店數量相對不多,客戶也沒有形成大量沉澱。宋憬做了四個月左右,就已經成為杭州地區宜家代購做得最好的店鋪之一。

「基本上每天都會來宜家代購,每次採購時間從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不等,如果碰到生僻的產品,尋找的時間要更久一些。」宋憬和他女朋友每天下午三點左右到宜家,開始根據這期間的訂單採購,過了這個時間點的訂單會第二天採購。如果有大件商品代購,比如沙發、柜子等走物流的商品會提前聯繫好物流公司,直接在宜家門口發貨,走普通快遞的訂單,方便的就聯繫快遞當場發貨,需要二次包裝的產品則拿回家進行包裝後再發出。

儘管每天穿梭在宜家商場裡,對貨櫃的擺放甚至比宜家工作人員還要熟,但是宜家的SKU實在太多,而且消費者購買的集中度又很低,所以宋憬表示代購賺的是辛苦錢。「基本就賺一個代購費,」宋憬設置的代購費用是100以下8元,封頂不超過總額5%,買得多的話,代購費的比例會更低,這和大部分代購店的費用一致,店鋪裡還有很多免代購費的產品,只適當收取包裝費和郵費。

所以大件商品代購是宋憬比較主要的利潤來源,而那些奇形怪狀的小件是最讓代購者頭疼的商品。「特別是碗這樣的易碎產品,萬一破損了我們還要承擔賠償費用。」

這也決定了宜家代購的客服環節介入是非常深的,不像其他店鋪可以靜默下單,買家拍下物品後,代購費、快遞費、包裝費都需要一一進行計算,然後賣家改價後,買家才能支付,每一單都不盡相同。宋憬的店裡,除了鏡子等大件易碎產品不賣,其他只要宜家有的,基本都能幫忙代購。

代購之間如何形成差異化競爭

在淘寶搜索框輸入「宜家代購」,出來的店鋪不下300家,而全國目前只有21家宜家,平均每家宜家門店就要接待15家以上代購店。

宜家代購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實體店的數量,如果把宜家看成這些代購店的進貨渠道,那麼所有代購店賣的產品都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店鋪之間如何進行差異化競爭呢?

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些代購店中,部分商品的價格甚至低於實體店價格,宜家確實有定期的促銷活動,但是宋憬告訴記者,代購店很少會在促銷時備貨,因為宜家沒有特別突出的拳頭產品,代購店的交易非常分散,代購者沒有大量流動資金押在庫存裡。上海一家開了8年的宜家代購店,其店主告訴《天下網商》記者,他們也只是憑藉豐富的代購經驗,在部分產品折扣時,囤少量的貨,但是一般只會囤50元以下的產品。

那麼代購價低於原價是為了什麼?

「引流。」宋憬十分言簡意賅,他的店裡有一盞官方售價79元的燈,宋憬只賣76.9元,此外像被套、三件套等容易打包發貨的產品,他也會挑幾款作為非盈利款進行引流。「而且我們店鋪裡的商品和宜家的價格保持同步,宜家打折了,我們會馬上修改價格,但是據我所知有些店並不會修改,這其中的差價有時候可不低。」

但是代購之間也不完全是競爭關係,有時候宋憬碰到杭州宜家沒有庫存的商品,會麻煩上海的同行幫忙發貨,雖然次數不多,但是彼此確實是良好的互助關係。

宋憬告訴記者,上海那些開了七八年的宜家代購店,沉澱了很多老客戶,平均每個月能發出六七千單商品,「他們會用更標準化的模式來做,比如主要賣床單、地毯等容易包裝的商品,這種單子買家可以直接拍下,不用改價格,代購過程也方便很多,雖然賺的少但是勝在數量。」

不過起步階段的宋憬還沒有積累到這麼多老客,他現在每個月能接到600個左右單子,有些其他代購店嫌麻煩的商品他也提供代購服務,「現在還是要打差異化,等以後單子多了,我也會考慮只做小件。」

宜家做電商,對代購影響不大?

宜家今年看起來加快了電商的步伐,溫州首次推出了宜家提貨點,上海也宣布成為首個開通同城線上購物的城市——宜家家居網上商城於9月1日開始試運營,僅對上海地區開放,SKU數量超過7000,基本覆蓋了宜家線下產品,商品價格以及會員優惠信息均與門店保持一致,線上部分產品還有特別優惠。

但是宋憬表示,從近期來看,宜家做電商對代購店的影響不會很大,包括上海的宜家代購。

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代購的運輸費用大多數情況下要比宜家官方便宜。目前上海宜家網購的郵費方案以30公斤為臨界點分為商品快遞和貨車配送,商品快遞首重8元,次重2.5元/公斤;超過30公斤的商品以4m3為一單計算,按照距離遠近從59元到499元不等。

(宜家上海配送圖A區59元/票,B區89元/票,C區139 元/票,D區179元/票,E區499元/票)

我們也可以對比杭州宜家送貨服務的標準:宜家送貨以2m3為單位,每個單位按照距離遠近,收費從79元到379元不等,也就是說只要在2m3以內,不管顧客買多少產品,郵費都是額定的,所以買小件產品,或者同城遠距離購買產品,郵資的性價比不高。如果你住的地方離宜家比較遠,肯定是使用代購更方便便宜。

「我們發一個三人座的沙發,江浙滬地區送貨到樓下一般在220到240左右,同城的話就更加便宜了,更不用說走快遞的小件。」所以在郵資方面,宋憬對於代購十分有信心。

另一項成本是打包成本,宜家SKU太多,很多產品是沒有硬包裝的,所以如果要人工打包的話,會涉及後端系統的的改造,如果在生產環節就提供包裝的話,那麼就會涉及整個後端供應鏈的改造,成本勢必要升高。所以宜家如果想在電商上有所作為,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是有必要的。

除了物理上的掣肘,宜家一向是一個非常注重顧客體驗環節的品牌,而門店正是其優勢所在,包括它的樣板間以及迂迴的陳列路線,都是至關重要的購物氛圍的營造,而當宜家變成一個線上商城時,這些優勢也就不復存在了。

所以宜家方面也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並表示宜家做電商不補貼、不燒錢、不包郵。

記者就宜家做電商一事採訪了百安居電商總監鮑日泰,他認為目前品牌自建網上商城的窗口已過,垂直平臺的機會正在變少,獲取新客的成本越來越高,宜家此時做電商,對家居市場整個格局的影響不會很大。他預測宜家憑藉電商可以獲得20%左右的市場增量,但是最多不會超過50%。

(來源:天下網商 記者:範婷婷

相關焦點

  • 宜家終於可以網購了,9.9元包郵!再見,宜家代購!
    話說,宜家進入中國的時間比阿里巴巴成立(1999年)還早了一年呢,如今雙11都已經第十年了,宜家才終於全面開放電商業務。這在全民擁抱網際網路的時代,簡直就是奇葩的存在,宜家也因此獲得「電商小學生」的光榮稱號。
  • 電商兒童家具產品質量堪憂,宜家為何屢上「黑榜」?
    同時,今年疫情的防控,使消費者更加頻繁的從電商平臺上購買兒童產品,因此,市場監管部門在新一期的開學季到來之際,就加強了對電商平臺上銷售產品的監督檢查。 《每日商業報導》獲悉,近日,上海市場監管局在對電商平臺兒童家具產品進行了市場檢查和質量抽查,並公布的不合格的產品及企業名單。其中,宜家這樣的大型跨國企業赫然在列。據了解,近期,宜家此類問題並不少見。
  • 遲了十年,IKEA宜家終於擁抱電商
    不僅規模效應不夠強大,宜家也未賺到下沉市場的紅利,國內三四線城市普遍缺乏家具和家裝產品銷售渠道,宜家雖在部分地區能送達三四線城市,但品牌滲透度卻遠不敵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大環境上,電商風口到來後市場渠道裂變,宜家這種傳統線下家居零售自然難逃衝擊。CBNData發布的《中國家居風格消費偏好洞察》報告顯示,家居電商規模增長迅猛,已成居家用品消費重要渠道。
  • 正品代購者拼不過高仿品代購者
    如一個正品售價2w的包包,高仿包根據等級不同拿貨價也不同:通過上表可知,一個售價2w的名牌包,代購者實際進貨價最高也才2000元,再以約1w元價格假裝是正品出售給消費者,其利潤佔比80%,高仿品代購者花正品十分之一的錢就能買到與正品同款同質甚至質量更好的包。
  • 濟州旅遊局上海負責人:亂扔垃圾主要是代購者逐利的職業行為
    「中國人瘋狂地撕掉免稅品的包裝,清潔員們默默地把這些包裝在一邊堆成小山一樣……這筆(清理)垃圾的費用應該也是由市民們負擔的,我第一次覺得有必要收取(遊客的)入島費。」據韓國《朝鮮日報》2月15日報導,一名濟州島市民在自己的臉書上寫道,並配上了自己拍攝的免稅品整理區域內鋪滿垃圾的圖片。
  • 和潮牌合作、食物創新以及要去第三方電商的宜家,會是個更好的宜家...
    創意總監 Marcus Engman 對此的評價是:「宜家在非洲還沒有零售網點,也許這種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在那兒擴展零售業務。」為什麼宜家現在才開始? 「10 年前,我很難想像宜家會像今天這樣打開大門,但現在我覺得它已經準備好了。」 Michael Ydholm 說。宜家終於要擴展電商了,但是是和第三方合作宜家電商目前只進入了 14 個市場,只佔其全球市場的近 30%。
  • 遲了十年,IKEA宜家終於擁抱電商-虎嗅網
    不僅規模效應不夠強大,宜家也未賺到下沉市場的紅利,國內三四線城市普遍缺乏家具和家裝產品銷售渠道,宜家雖在部分地區能送達三四線城市,但品牌滲透度卻遠不敵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大環境上,電商風口到來後市場渠道裂變,宜家這種傳統線下家居零售自然難逃衝擊。CBNData發布的《中國家居風格消費偏好洞察》報告顯示,家居電商規模增長迅猛,已成居家用品消費重要渠道。
  • 電商之後又開百元店 76歲的宜家想繼續贏得中國消費者的心
    圖為宜家中國官網裁員之後,76歲的宜家宣布轉型。擁抱電商之外,宜家門店也逐步剝離倉儲性質,從郊區向市中心行進,也越來越「小而美」。要知道,宜家中國在2016年達到頂峰後,銷售額便一直放緩。數據顯示,2018財年,宜家中國預計銷售額超146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比增長9.3%。這個數字看似很美,實際只能算是差強人意:2017財年宜家中國銷售額約為132億元人民幣,銷售額同比增長14%。
  • 宜家入駐天貓,打出「家居+電商」組合拳
    億歐3月10日訊,宜家家居(IKEA)正式入駐天貓,開設宜家全球首個第三方平臺的線上官方旗艦店。去年8月,宜家中國宣布針對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戰略,將渠道和數位化作為其中的戰略重點。此次入駐天貓,標誌著宜家中國「未來+」戰略實現了又一重要的裡程碑,也是宜家全球發展的重要舉措。
  • 跨境代購品商標侵權 代購者承擔侵權責任
    代購者在銷售跨境代購商品時,應具有商品的品牌意識。1月5日,記者從市法院獲悉一案例,代購者在銷售跨境代購服裝時,因侵害了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被判賠償商標權人經濟損失(含合理費用)15萬元。該案裁判對跨境代購行為進行了合理的界定,為跨境貿易行為的合法性提供了明確的指引。
  • 瑞典:宜家正被新興家具電商Overstock趕超
    作為家具行業家喻戶曉的品牌,宜家一直是時尚和小資的代言詞。但在電子商務領域,宜家卻沒能成為時尚的領航者。多年來,宜家只注重實體店銷售,卻忽略了網絡銷售。最近,由於盈利減速,宜家開始奮起直追,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只是不知道能否複製昔日的成功。
  • 宜家入駐天貓 打出「家居+電商」組合拳
    宜家家居(IKEA)正式入駐天貓,開設宜家全球首個第三方平臺的線上官方旗艦店。去年8月,宜家中國宣布針對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戰略,將渠道和數位化作為其中的戰略重點。此次入駐天貓,標誌著宜家中國「未來+」戰略實現了又一重要的裡程碑,也是宜家全球發展的重要舉措。
  • 宜家那個用昆蟲做肉丸的實驗室現在忙些什麼?
    螺旋藻熱狗(the Dogless Hotdog)The Cloud Burst faucet可調節角度的椅子離消費者更近的也許是AR應用IKEA Place。這個利用增強現實模擬宜家家具在屋內擺放效果的App由SPACE 10開發,去年9月正式上線。
  • 錯失電商黃金時代,宜家中國要如何破局新零售?
    正是宜家的「謹慎基因」,讓它在中國市場不僅擴張門店速度慢,而且試水電商的開始時間也晚。其實,早在2008年宜家的電商業務就被提上議程,只是當時被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駁回了,其原因是怕用戶到店率受到電商的衝擊,然而當時的電商也尚未成熟,注重線下發展的宜家駁回電商的提議也算是情理之中。
  • 拼命求生的宜家,哪裡顧得上羅永浩
    圖為宜家已故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他告誡宜家「制定一步登天的計劃往往導致公司滅亡」。圖 / 搜狐宜家一直沒有做電商,還是出自於骨子裡的謹慎:既然要做電商,那麼依靠自身網站的流量還是藉助第三方購物平臺?
  • 張書樂:想在中國開149家店,宜家的肉丸生意快做不下去了
    以規模換流量,如果沒地方擴建了呢?在宜家盈利和流量增長的故事裡,有一組數據其實並沒有很顯著的與之形成關聯——2012年開始至2016年,宜家在中國市場的布局速度是每年3家。在2012年之前,宜家在中國的門店數量為9家。宜家於1998年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以來,一直有一個小目標,即「要去中國149個城市開店」。
  • 美國:宜家利潤下滑, 開始強化家具電商業務
    業內人士稱:「宜家家居早就該在幾年前就開始網絡銷售了,那現在就可以建立極具規模的線上業務。到現在才開始發力開展線上業務,顯然有點遲了,錯過了最佳機會。這讓宜家家居現在面臨困境,以前的成功反倒變成是一種阻礙。」 宜家家居在1985年進軍美國市場之後,就吸引了大量的顧客。當時通過推行顧客自行安裝的家居, 獲得比了正常價格低很多的優惠價而迅速佔領市場。
  • 宜家廣州東站店將撤場 閉店系因計劃搬遷升級
    布局電商「反應遲鈍」,2018財年銷售增速大幅放緩廣州宜家東站店傳出消息將要閉店!新快報記者昨日了解到,東站宜家店因門店升級需要將搬遷至黃埔大道東。目前,宜家銷售增長正急速放緩是不爭的事實,2018財年宜家中國銷售額約146億元人民幣,增速首次下降至個位數。業內普遍認為,宜家競爭力削弱是因為電商布局「反應遲鈍」所致。
  • 宜家「反擊戰」:入華22年後 終向電商「低頭」
    不過,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宜家上線天貓旗艦店,是宜家向第三方平臺流量的低頭。事實上,宜家官方網上商城開設以來,一直未公布官方網上商城的銷售數據。在「未來+」宜家中國戰略發布會上,宜家方面稱電商業務全面上線未滿一年,還不方便對外透露業績數據。宜家是否因為官方網上商城流量不夠、業績未達成,所以上線天貓旗艦店和獨立App?
  • 消失的零售邊界:宜家擁抱電商,嚴選走向線下
    老牌零售巨頭宜家終於下決心大規模推廣電商,精選電商的代表者網易嚴選則在杭州解百開設了首家線下店,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從酒店場景上的不期而遇,到線上線下的正面對抗,似乎有某種看不見的力量將不同的玩家擠進了同一條賽道。可能給出的解釋是「新零售」,電商面臨著流量瓶頸,借新零售的概念線下求生;宜家、無印良品等走過了線下的黃金10年,掉頭線上尋找新的增長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