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故裡日子甜——玉門市紮實開展脫貧攻堅發展多元產業紀實

2020-12-15 每日甘肅

「鐵人」故裡日子甜

——玉門市紮實開展脫貧攻堅發展多元產業紀實

赤金鎮鐵人村已是面貌一新。

玉門電商中心搭起農戶與消費者的橋梁。

精品蜜瓜運往全國各地。

花海鎮黨員創業示範園打造的花海紅提。本文攝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鐵梁 通訊員 楊棋焜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光慶 李近遠 顧麗娟 杜雪琴

黨的十八大以來,玉門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持續把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作為重中之重,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2019年4月,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玉門市退出插花型貧困縣序列。2019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7505元,全市4個移民鄉人均純收入達到12110元,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為玉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曾經的土坯房變成了整潔乾淨的小康房;戈壁灘上建成一座座大棚溫室,棚裡蔬果長勢喜人;一個個面貌一新的移民村裡,群眾依靠著枸杞、蜜瓜等產業,日子越過越甜。

1 移民村裡百姓富

驅車穿過茫茫戈壁,來到玉門市獨山子鄉春柳村,寬闊的馬路四通八達直到家門口,連片的房屋門前潔淨齊整。

「剛搬來的時候,到處都是鹽鹼地,一棵樹也沒有,地裡種什麼都不長,特別想回老家去。」2005年,高如文一家和村民們從臨夏州東鄉縣偏遠山區整體搬遷到這裡,到如今已整整15年。

說起曾經的生活環境,高如文一家深有感觸,「一眼望去全是戈壁,風一吹嘴裡都是沙子,村容村貌也不好」。

為改變春柳村村容村貌,獨山子鄉多方協調爭取資金,捆綁整合項目,全力突破危舊房改造重點和村容村貌整治難點,發動群眾整治房前屋後,疏通生產通道,制定村規民約,培養衛生習慣……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徹底甩掉了以前「髒亂差」的帽子。

「你栽樹,我也栽樹,你打掃衛生,我也打掃衛生,大家爭相進步,現在村裡的環境衛生好了。經過危舊房改造,房子院子也變美了。」高如文作為村支書,見證了春柳村的變化,也切身感受到了脫貧攻堅帶給他們的美好生活。

如今的春柳村種植養殖多渠道增收,搬遷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

「20畝地出租,存欄20隻羊,還開了個鋪子,在附近打工一天也能掙200元,生活、收入都很好。」高如文高興地說,今年兒子大學畢業了,眼看著日子越過越好。

離開高如文家,來到柳湖鎮富民村千畝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村民高厚峰種植的西紅柿已經成熟,等待採摘。

富民村也是移民村,村民大都是搬遷移民。今年50歲的高厚峰一家1998年從會寧邊遠山區搬遷過來,屬於較早一批移民。

「剛搬過來時大家都不會種植大棚,後來慢慢學著種。現在我家有6個拱棚,一個日光溫室。」從開始學著種植,到2013年開始種植鋼拱架大棚,再到2017年種植日光溫室,高厚峰的種植技術已經非常嫻熟。

看著長勢良好的西紅柿,高厚峰掰著指頭告訴記者,一年可以種植兩茬,3月至8月西瓜套種小辣子,8月至次年3月種植西紅柿,一個拱棚一年收入6000元左右,日光溫室收入3萬元,收入很可觀。

「我自己種植,政府搭橋出售,家裡種的很早就在本地銷售完了。」除了大棚,高厚峰家還種植了五六十畝黑枸杞和苜蓿,養了幾十隻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富民村千畝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以拱棚西甜瓜、日光溫室蔬菜、大田林果等高效特色林果為主。2015年,按照高標準設施農業的建設要求,由16名黨員帶領貧困戶發展高效特色產業。目前,已完成57座拱棚種植,其中貧困戶搭建種植15座,畝均收入達8000元。

柳湖鎮黨委書記李清軍說,近些年,柳湖鎮通過發展設施種植業、設施養殖業和勞務輸轉,拓寬了搬遷群眾的增收渠道,群眾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玉門市先後接收安置「兩西」和疏勒河移民7933戶3.6萬人,先後建成小金灣東鄉族鄉、柳湖鎮、獨山子東鄉族鄉和六墩鎮4個移民鄉鎮,其他鄉鎮建成百人以上「插花」移民集中安置點22個,移民人口佔到全市農業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2013年底貧困發生率為11.62%。經過全市各級持續合力攻堅,2019年底,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退出,移民村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2 田園如畫村莊興

此時的玉門已經寒意漸濃,但卻擁有了別樣的美景。

來到滿是民宿客棧、食品小作坊的柳河鎮紅旗村玉門紅田園,如畫卷般的田園美景、顧天祥故居、紅色記憶牆等,吸引著遊人的目光。

紅旗村是全國勞模顧天祥的家鄉。曾經,這裡也是「一年四季風,從春刮到冬;風吹石頭跑,不見樹和草」的荒涼戈壁。如今,經過幾代人的辛勤付出,這裡已經成為集學習體驗、鄉村旅遊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紅田園於2018年5月開工建設,當年9月投入運行,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紅色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學實踐基地和鄉村旅遊示範點。」顧紅豔是紅旗村村支部書記,也是顧天祥的女兒,在紅田園的發展中,她擔負起了帶動群眾致富的擔子。

「父親讓這片沙漠綠了起來,我要讓村裡的鄉親富起來,將父親的精神延續下去。」於是她成立合作社,吸納村民以果樹入股,打造辣椒、香醋等各類生產小作坊,幫助群眾增收。在她的帶動下,扶貧果園、扶貧菜園和共享果園一一建起,村民在村子裡開起農家樂、客棧和加工坊。

紅田園田園綜合體的建設,也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務工機會。「在這裡講解、做餐飲以及果園管理、包裝、運輸都有收入。」顧紅豔說,目前全村已有50%的村民參與果樹入股,統一種植、統一銷售的模式讓大家信心倍增,都願意加入進來。

今年32歲的李永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6口人,老人年齡大無勞動力,孩子還小,家裡種植20多畝地,一家收入全靠丈夫一人,生活壓力很大。2018年底,顧紅豔動員她來到農家樂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培訓,她成了農家樂的廚師。

「做一桌飯收入60元,人多的時候一天能做16桌,幾個月下來有18000元的收入,還能務農顧家。」現在,李永健的丈夫外出務工,自己在農家樂做飯,閒時種地、養殖,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新房子也蓋起來了。「今年年底就能搬進去住了。」李永健開心地說。

隨著紅田園發展日趨完善,越來越多的村民逐步參與其中。2019年,63歲的郭泰山用老一輩傳下來的手藝開始釀醋,年產4萬多斤,僅釀醋一項年收入能達4萬多元。

「釀的醋入股到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大家只能到合作社購買,醋的品質提高了,知名度也提升了。」郭泰山說,現在村裡幾乎家家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群眾積極性也提高了。

紅田園作為玉門市確定的三個市級田園綜合體之一,不僅讓鄉村環境煥然一新,村民增收致富,也為玉門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為插花型貧困縣,玉門市對涉及產業振興、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改善和鄉村治理等方面工作進行專門研究部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在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過程中,玉門市堅持以生態宜居為關鍵,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穩步推進「三大革命」「六大行動」,積極整治「視覺貧困」,對農戶房屋進行風貌改造,拆舊建新,建成清潔村莊18個,同時實施農村廁所改造,村莊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如今,一個個村美民富、風景如畫、產業興旺的小村莊,見證著玉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歷史性成就。

3 鄉風文明繪新景

玉門市赤金鎮是「鐵人」王進喜出生地,因為他,赤金鎮聲名遠播,鐵人精神也在此長久傳承。

走進赤金鎮鐵人村,村容潔淨、村道寬敞,新建的鐵人新村裡,灰白相間的小二層樓錯落有致。

「鐵人說事室」登記室的冊子隨手翻開一本,記滿了群眾所辦事項:4月3日,村民劉某因修牛圈與鄰居湯某發生糾紛,黨支部副書記馮錄林進行接待調解。5月4日,劉某找村委會要房屋拆遷款,正在協調……「鐵人說事室」的設置,有效化解了群眾糾紛。

「鐵人說事室」解決鄰裡矛盾糾紛,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兌換活動激發婦女熱愛生活的信心,經過改造的遊客中心成為村民休閒娛樂場所。鐵人村以鐵人精神為「魂」,在建設文明新村方面下足了功夫。為讓鐵人精神代代相傳,赤金鎮還通過舉辦「鐵人精神、與我同行」系列文化活動,將「王進喜的童年」情景劇、「三代人講鐵人」打造成精品文化節目和鐵人幹部學院精品課程,培育紅色教育基地。

在鐵人精神的引領下,赤金鎮又湧現出一批踐行鐵人精神前行的領路人,「韭菜大王」王毅就是其中一個。在他和幾名韭菜種植大戶的帶領下,赤金鎮的村民依靠韭菜種植過上了好日子。因為別人不幹的他幹,只要認定的事情,哪怕賠錢也要幹。大家笑稱,鐵人故鄉又出了個「王鐵頭」。

赤金鎮鐵人村的發展,僅是玉門市全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玉門市大力推動鄉村和諧發展,深化農村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在59個村統一設置「黨群服務中心」標識,推行村級「一站式」便民服務,打造「村民客廳」「村民說事室」11個。全面建立完善了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全面推行「村帳鎮管」,各村均建立了村務監督制度、村級集體資產審計監督制度和村幹部離任審計等制度,上半年調處矛盾糾紛447件,調處成功率達到89.4%。

為持續建設文明新村,玉門市還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紅黑榜」等平臺,大力開展扶貧扶智扶志行動,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活動,鄉規民約作用有效發揮,鄉村文明全面提升。

現在,鐵人村正在按照「突出黨建引領、傳承鐵人精神、抓實五項工作、助推鄉村振興」的發展思路,抓好鐵人精神傳承、農旅產業融合發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工作,全力打造「河西第一村」。

4 多元產業齊發展

產業是農村發展的根基,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也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基礎。

玉門市依託自然條件和農業資源優勢,全市形成了以枸杞、日光溫室、蔬菜、養殖等特色產業為主導,「五小」產業為補充的產業扶貧體系。使貧困村有主導產業、貧困戶有增收產業,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村主導產業覆蓋率達到98%,依靠產業脫貧的貧困戶佔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的84.9%。

來到玉門市花海鎮西北羊肉哥食品有限公司肉羊屠宰加工基地時,工人們正忙著加工羊肉。

「我們做精分割,目前有羊排、羊腿切片、紅柳穿肉等36個單品,小包裝在南方市場更受歡迎。」玉門市西北羊肉哥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海濤說,2019年,花海鎮屠宰場正式開始營業,目前是酒泉市唯一一家做羊肉精分割的羊肉加工企業。

西北羊肉哥牛羊肉屠宰分割加工項目是花海鎮於2018年引進的農產品加工項目,以花海片區特色牛羊肉為主,聯合區域內牛羊養殖戶,依託全市百萬隻(頭)牛羊養殖資源,建成集牛羊肉屠宰、分割、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項目。

2019年,公司將7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61萬元扶貧資金入股,建成「扶貧車間」,按照「固定分紅8%+營業利潤分紅2%」的形式分紅,引導1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場內務工就業。在花海、小金灣、獨山子和柳湖等4個鄉鎮建成養殖基地,帶動周邊鄉鎮建檔立卡貧困戶規模養殖,戶均增收600元。

今年38歲的小金灣鄉龍泉村村民周哈力木在車間從事屠宰工作,自己也養殖肉羊,出欄後送到公司銷售。「月工資4000元到5000多元,按月發放,離家近,待遇好,不曬太陽不淋雨的,挺好的。」周哈力木說。

農戶養殖,企業收購,不僅解決了群眾的銷路難題,也為企業提供了優質肉羊。目前西北羊肉哥已與外省市多家商超籤訂了合作協議,建成羊肉追溯系統,羊只從牧場到餐桌,全程產業鏈都有詳細的信息記錄。「每隻羊都有專屬『可追溯二維碼』,消費者可通過手機掃描輕鬆辨別品牌真偽,也利於我們維護品牌形象。」馮海濤說。

在距離不遠的花海鎮大暢河現代農業示範園裡,溫室大棚裡蜜瓜長勢良好,玉門市玉瓏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技術負責人尚志鵬說,今年種植的2200多畝蜜瓜已全部籤訂協議,銷往北京、上海、瀋陽等地。

花海鎮大暢河現代農業示範園建於1999年,經過20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以蜜瓜為主導的產業集群。2019年,玉門市在這裡規劃建設了萬畝拱棚蜜瓜生產基地,由玉瓏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牽頭承建。建成後,年畝均產量可達3噸,農戶畝均增收500元。

目前,枸杞、日光溫室、蔬菜和養羊等特色產業已經成為玉門的主導產業。以8個戈壁農業產業園為龍頭,新建日光溫室2033畝,新建鋼架拱棚5250畝,戈壁農業累計達到3.8萬畝,種植以枸杞為主的特色林果面積累計達25萬畝。

相關焦點

  • 「鐵人」故裡日子甜 美好生活幸福樣
    「鐵人」故裡日子甜——玉門市紮實開展脫貧攻堅發展多元產業紀實黨的十八大以來玉門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持續把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紅田園作為玉門市確定的三個市級田園綜合體之一,不僅讓鄉村環境煥然一新,村民增收致富,也為玉門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作為插花型貧困縣,玉門市對涉及產業振興、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改善和鄉村治理等方面工作進行專門研究部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 「鐵人故裡」日子甜——玉門市紮實開展脫貧攻堅發展多元產業紀實...
  • 玉門市:開啟美好新生活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光慶 李近遠 杜雪琴 顧麗娟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玉門】「鐵人」故裡日子甜——玉門市紮實開展脫貧攻堅發展多元產業紀實曾經的土坯房變成了整潔乾淨的小康房;戈壁灘上建成一座座大棚溫室,棚裡蔬果長勢喜人;一個個面貌一新的移民村裡,群眾依靠著枸杞、蜜瓜等產業,日子越過越甜。移民村裡百姓富驅車穿過茫茫戈壁,來到玉門市獨山子鄉春柳村,寬闊的馬路四通八達直到家門口,連片的房屋門前潔淨齊整。
  • 昂首闊步奔小康——玉門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綜述
    如今,鄉村更美、產業更旺、人民更富的新玉門正昂首闊步走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  壯大產業 築牢脫貧基礎  初冬時節,鄉村田野一片寂寥,走進六墩鎮的溫室大棚卻是一片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春天種大田,大田收完就把大棚種上,一年四季都不閒著。」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玉門市:發展羊產業 群眾奔富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發展羊產業 群眾奔富路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近日,記者來到玉門市西北羊肉哥食品有限公司扶貧車間,見到了在此打工的小金灣鄉龍泉村村民馬牙黑牙。
  • 玉門市五項機制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玉門市在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脫貧退出後,按照保持脫貧政策總體穩定這一核心,通過拓展幫扶責任、幫扶政策、幫扶對象、幫扶標準、幫扶渠道五項機制,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二是拓展政策範圍,確保幫扶產業不鬆勁。以產業振興為根本依託,堅持「上遊擴規模、中遊深加工、下遊保暢通」思路,大力發展瓜、果、菜、豬、羊、草六大產業,通過發展六大產業,帶動相對貧困農戶種植蜜瓜5萬畝、枸杞24萬畝、飼草21萬畝、肉羊138萬隻。
  • 玉門市文旅局舉辦「弘揚鐵人精神、爭做鐵人先鋒,助力文旅發展...
    玉門市文旅局舉辦「弘揚鐵人精神、爭做鐵人先鋒,助力文旅發展」演講比賽 2020-10-10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玉門市脫貧攻堅宣傳周受矚目
    11月23日,玉門市「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脫貧攻堅主題成就展在蘭州開幕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1月27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本周,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和甘肅日報社共同主辦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玉門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紀實
    共享民族團結美好生活——玉門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紀實每日甘肅網4月23日訊據酒泉日報報導(記者 周愛玲 通訊員 古亞玲)自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玉門市不斷創新工作方式,以民族團結助力脫貧攻堅
  • 玉門市小金灣東鄉族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紀實
    精心呵護民族團結之花——玉門市小金灣東鄉族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紀實每日甘肅網5月15日訊據酒泉日報報導(記者 周愛玲 通訊員 妥生龍 蒲捷)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玉門市小金灣東鄉族鄉著力建設黨建引領先進鄉
  • 決勝2020 | 發展產業奔小康——龍山縣脫貧攻堅紀實
    2014年至2019年,全縣共投入扶貧資金57.82億元,圍繞「戶脫貧、村退出、縣摘帽」目標,以繡花功夫紮實推進產業扶貧,全縣貧困人口由151540人減少至3999人,貧困發生率由29.73%下降至0.78%。  1. 因戶施策,戶戶都有當家產業  今年28歲的興隆街道雷音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忠偉,2018年2月父母雙雙去世,家裡負債纍纍。
  • 玉門市多措並舉全力推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推動形成全域旅遊發展格局。籌資1000多萬元,實施《玉門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和景區開發、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各類專項規劃10項,建立了全域覆蓋、產業聚集、生態保護、相互融合的規劃體系。啟動實施玉門油田紅色旅遊景區、天境昌馬、水上世界等特色文旅項目,構建多點支撐的文旅產品體系,打造絲路線上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
  • 聚焦產業謀發展 實幹創新促脫貧——文縣中廟鎮肖家溝村脫貧攻堅紀實
    近年來,中廟鎮肖家溝村黨組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和省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因地制宜,制定以夯實陣地建設、改善基礎條件、發展富民產業、提振發展信心為主線的發展思路,切實增強基層組織先鋒引領作用,持續彌補基礎設施短板,大力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強力整合資源、凝心聚力,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改善了人居環境,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 ——雨城區八步鄉金花村發展生態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劉大興是村裡的護林員,在巡山護林之餘,他還養了十多隻山羊,發展養殖業,生活越過越紅火。在金花村,像劉大興這樣,依託生態優勢走上脫貧致富路的人不少。因為林業優勢,在脫貧攻堅中,金花村著力將生態變成財富,從生態優勢中發展綠色產業,實實在在將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為今年年底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基礎。
  • 卓筒井故裡的時代「答卷」——大英縣脫貧攻堅貧攻堅紀實
    全縣3000多名一線工作人員日夜奮戰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充分發揮作用;弘揚「大愛扶貧,善行卓筒故裡「的大愛精神,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參與脫貧攻堅。全縣共有 700餘名人大代表,160名政協委積極參與「脫貧攻堅。
  • 聚力脫貧攻堅,漯河多措並舉推動駐村工作紮實開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高望4月6日,記者了解到,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進一步加強基層幫扶工作力量,鞏固脫貧成果,漯河市緊緊圍繞第一書記五項基本職責,多措並舉,聚力脫貧攻堅、助力復工復產、推動駐村工作紮實開展。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會昌縣脫貧攻堅紀實
    會昌縣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提升政治站位,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地,積極構建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徵程中,交出了一份脫貧與發展的亮麗答卷。
  • 思南縣大河壩鎮馬鞍村脫貧攻堅紀實
    開展脫貧攻堅以來,入住馬鞍村的扶貧幹部們與父老鄉親同甘苦、共命運、心連心,在苦幹實幹中逐一尋找解困密碼,2019年從全縣貧困村中出列,2020年實現全部貧困人口清零目標,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將突破1萬元。
  • 玉門市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今年以來,玉門依託特色紅色旅遊資源,有機融合鄉村旅遊、康養旅遊,深入發掘文化旅遊產業增長點,不斷推動鐵人精神傳承,豐富人民群眾休閒生活,致力於把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融入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立足打造敦煌和嘉峪關兩大國際旅遊目的地之間的集紅色遊學、研學旅遊和休閒體驗於一體的旅遊承接地為目標,主動融入「甘青旅遊大環線」「絲綢之路」交通大環線,打造「青海-張掖-嘉峪關-玉門-敦煌」精品旅遊線路,形成與周邊縣市的集約發展,持續放大旅遊綜合效應,推動加強文化旅遊資源共享,依託品牌效應擴大魔山、赤金峽、鐵人文化等方面的推介宣傳,拓展長城文化保護園文化內涵和外延。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黃花鄉: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工作
    今年,黃花鄉根據縣委、縣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精神,按照《崇信縣脫貧攻堅「回頭看」排查問題整改方案》要求,全面開展2020年精準扶貧「回頭看」整改工作,堅決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確保全鄉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