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0日,容國團出生在中國香港一個貧苦的海員家庭。由於其父親參加過廣州起義,希望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和團結的民族當自己堅強的後盾,所以才給兒子取名「國團」。1941年末,香港淪陷,父親帶著一家人回到了廣東老家。
1944年,7歲的容國團意外認識了一種空心玩具球——白色賽璐璐球,從此和桌球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個子比較小,比球桌高不了多少,但他很有天賦,不久就成了學校裡的「桌球小球王」。二戰結束後,一家人又回到了香港生活。由於家庭困難,他不得不輟學。到15歲時,容國團為了掙錢養家,在一家漁行打工。他每天起早貪黑,幹著苦力活。因父親是香港工人進步組織工聯會屬下的會員,他得以到工聯會的俱樂部中練球。
期間,容國團的球技進步很大。雖然他天資聰穎,但也肯用心,大部分時間都在刻苦練球和鑽研球技上。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了香港頂尖的桌球員。1957年初,當地舉行了桌球錦標賽,他第一次代表工聯會參賽,並和同伴一起獲得了男子團體和單打、雙打3項冠軍。此戰,讓容國團名聲大噪。
同年,日本桌球隊來香港訪問。容國團再次出戰,與世界冠軍狄村對陣。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但他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最終,他打敗了世界冠軍,一夜間成了香港家喻戶曉的人物。
容國團一直在問自己:該為誰打球?他與香港桌球總會的矛盾很深,該會曾要他打假賽,承諾給他一筆錢,被正直的他當場拒絕。總會懷恨在心,於是在背後做手腳,讓容國團參加不了1956年舉辦的亞洲桌球錦標賽,讓他堅定決心要離開香港。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對內地很嚮往。1956年底,他就向廣州省體委遞交了一封申請書,請求報效祖國,後終於進入廣州體育學院。容國團受到了祖國的特殊照顧,工資比別人高點兒,有多種打法的陪練陪他練球。
因此,容國團的球路很廣,變化多,「快、準、狠、變」是他的技術風格。經過一年左右的集訓,他代表國家參加了1959年在多特蒙德舉辦的第二十五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前半程,男團的比賽非常順利,周總理每天都要過問比賽。然而到了八進四的比賽時,其他隊員紛紛落馬,只剩下了容國團一棵獨苗。他沒有辜負眾望,拿下了男單冠軍,為祖國奪得了世界體育比賽中第一個世界冠軍,也是中國桌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之後,他在1961年與隊友一起擊敗了日本隊,奪得了男團第一個世界冠軍。幾個世界冠軍,改變了桌球在中國的地位,逐漸被奉為「國球」。長相英俊的容國團,也成了全民偶像。
1964年末,容國團臨危受命,擔任國家女隊的教練。為了讓女桌球崛起,他放棄了假期,廢寢忘食地思考如何教隊員。最終,他將國家女隊訓練成了一支技術過硬的隊伍。此後,只要中國女桌球運動員參加比賽,就一定能拿冠軍。
這一切,容國團功不可沒。但就是這樣一個天才選手、一代球星,卻在動亂中不堪誤解和侮辱,於1968年6月20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31歲。在他的口袋裡,妻子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他臨終前的遺言:「我愛我的名譽勝過生命!」直到1978年月23日,國家體委才恢復容國團的名譽。此時,距離他去世已經過去了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