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種說:日本以1979年大分縣開始的「一村一品」運動為契機,逐步發展起了「品牌農業」,創建了大分香菇、大分小麥燒酒、松板牛、高知醬油等著名的日本農產品品牌。為探索日本農產品的品牌秘籍,本號特推出日本農產品品牌專題,與讀者諸君分享。
」
山梨縣,號稱「果樹王國」,桃、李子、葡萄產量居全日本第一位,是日本重要的水果生產地區,同時也是日本甲州葡萄酒的發源地。
甲州葡萄酒的口味秀麗淡雅,清瘦簡約,與日本整體的審美意趣、文化風格相契合,可以說是極具日本代表性的葡萄酒。
目前,山梨縣已有超過80間的酒廠,所產出的葡萄酒酒量佔全國總產量的3成,開啟了日本葡萄酒製造國的新歷史,成功打造了本土葡萄酒的民族品牌形象。那麼他又是如何成為日本的代表性葡萄酒類?又是如何以其「日本味道」打入歐洲市場的呢?
01
獨有的葡萄品種——甲州葡萄
甲州葡萄酒之所以能成為日本葡萄酒的代表性酒類,和其釀造原料的主要葡萄品種——甲州葡萄密切相關。
最初它被當做食用葡萄,但現在近70%被用來釀酒,是日本目前主要的釀酒葡萄品種。
800多年以前,小亞細亞高加索地區生產的歐洲葡萄經過中國的絲綢之路傳入日本,經過漫長歷史的演化,為了適應日本潮溼的氣候,葡萄逐漸成長出了無懼微菌的厚皮,以此來增強自身抵禦黴菌的能力,慢慢地就形成了現在的甲州葡萄。
據統計,目前全日本甲州葡萄種植約有480公頃,但其中95%聚集在山梨縣。山梨縣作為甲州葡萄的主要產區有他良好的自然條件做支撐。從氣候來看,山梨縣以溫帶季風性氣候為主,夏季炎熱潮溼,冬季寒冷乾燥,為葡萄提供了較長的熟成期;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確保了葡萄果實的優良品質。從地理環境來看,山梨縣處於富士山下,群山懷繞之中,正好可以阻擋大部分來自太平洋的潮溼水汽。從土壤條件來看,山梨縣擁有良好排水性的火山巖土質。
除了優越的自然條件之外,日本農人還不斷嘗試改革種植技術。有些酒莊在種植時為了提升葡萄品質,故意用剪枝或是減少葡萄枝數的方式讓葡萄吸收更多的養分,種植上也採用嫁接方式和坡地選擇,使釀造出的酒體更豐厚。
在自然眷顧,農人悉心照料下栽培成熟的甲州葡萄果皮較厚且多呈現少女粉色,果實顆粒感較小,果香上帶有柑橘、柚子、白桃的香味,果肉柔軟多汁,口感純淨。而由此釀造出的甲州葡萄酒具有秀麗淡雅,清瘦簡約的獨特口感,與日本的審美意趣、文化風格一脈形成,不僅給予了本國人故鄉味道的慰藉,也通過葡萄酒向世界介紹了「日本味道」。
02
獨特的釀酒技術
19世紀末期,來自山梨縣的兩位年輕人高野正誠和土屋龍憲遠赴法國學習釀造葡萄酒技術,學成歸來後將葡萄酒釀造技術帶回了自己家鄉,開啟了日本釀製葡萄酒的興業。
然而,由於氣候和甲州葡萄本身的諸多限制,起初的甲州葡萄酒風味相當平淡無層次。但日本葡萄酒界沒有止步於此,他們不斷地改良自己的釀造工藝,加大科研投入,升級設備,積極嘗試各種新的釀造技術。
為了達到高品質的葡萄酒和獲得更多的產品風格,日本的酒莊會採用獨特的釀造工藝用於甲州葡萄酒的釀造。有些酒莊為了保留甲州葡萄的原始口感,會採用不鏽鋼桶發酵,這樣製成的葡萄酒芳香爽口,最大的特色是酸度高、酒精度低,健康易飲;有些酒莊會採用氧化法,發酵後保留死酵母培養,使葡萄酒和酵母沉澱充分接觸,這類葡萄酒大部分為甜型葡萄酒 ,清爽可口,質地滑潤且能長久保鮮;還有的酒莊會將酒放在木桶中發酵,稱為「樽釀造」,以增加酒體的厚度。
現如今,山梨縣有超過80間酒廠,所產出的葡萄酒酒量佔全國總產量的3成,書寫了日本成為葡萄酒製造國的新歷史。在這當中,我們不能忽視日本釀酒師用匠人精神不斷革新的釀酒技術,創造了現在具有民族品牌味道的代表性葡萄酒風味,與香氣濃鬱的世界名酒相比,崇奉簡約風格的甲州白葡萄酒更顯一份素雅內斂和清雅簡單。
03
健康長足發展的產業環境
不得不承認,甲州葡萄酒的發展離不開日本葡萄酒產業的健康長足發展。
一開始,日本葡萄酒產業發展發展並不順利。1875年,山梨縣第一次正式生產出了本地的葡萄酒,但當時他們主要選用的是美國的葡萄品種,葡萄生產上就經歷了數次病害,葡萄產業發展停滯不前。二戰時期,日本國內葡萄酒大量生產,為軍隊提供飲品和生產軍火所需的酒石酸。二戰結束後,日本國內掀起農業革命浪潮,尤其是影響全國的「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運動,推動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業的發展。不過當時,日本仍然大量進口國外的瓶裝葡萄酒和原酒,相比較而言,國內的葡萄酒產量微不足道。到了20世紀70-80年代,日本才真正開始學習西方的先進經驗,提高釀酒技術水平,提高日本葡萄酒的品質。此後,日本進口葡萄酒稅率下調,大量進口葡萄酒和國外葡萄酒文化進入,迫於市場壓力,日本葡萄酒行業開始推廣高品質的國產葡萄酒。從 2002 年開始,山梨縣就倡導「日本的葡萄酒只用 100% 日本葡萄」,以提高本土葡萄酒的民族品牌形象和抵制國外原酒的入侵。
日本人在接受葡萄酒的過程中,也經歷了口味的變化。最初偏澀且酸味強烈的進口葡萄酒並不能被普遍的日本消費者接受,這與他們習慣用蔬菜和魚類做的日式料理並不合拍。19世紀後,往葡萄酒裡加蜂蜜,或是與正餐分開飲用的情況非常常見。一直到70年代,類似於大阪世博會的多種國際交流活動的展開,大型製造商才逐漸參與到了葡萄酒的生產和流通環節中來,葡萄酒原本的味道才得到了日本消費者的認可。在日本國產葡萄酒產業不斷發展,國內普遍接受葡萄酒口味的背景下,所釀造生產的甲州葡萄酒,更能搭配本國以魚生鮮味為特點的日式料理。
04
不斷尋求機遇開拓市場
作為日本代表性葡萄酒品牌,甲州葡萄酒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不斷尋求機會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
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出通告,準備將日本傳統食物「和食」收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此舉讓日料受到了海內外食客的關注熱潮,而與日本料理組成「黃金搭配」的甲州葡萄酒也開始在海外嶄露頭角,各大酒莊也逐漸重視起了海外市場的拓展。
甲州葡萄酒市場路線明確,酒風也比較一致,很「歐洲」。為了適應消費市場對綠色食品的需求,還積極發展有機葡萄酒的生產。日本葡萄酒業也很重視甲州葡萄酒的發展,2009年,山梨縣的15家甲州葡萄酒廠聯合當地的工商部門和釀酒師協會,成立了「日本甲州協會」組織來向全世界推廣甲州葡萄酒。由他們組織舉辦的一年一度葡萄酒品鑑會總會有新的創意,例如用酒店大廚精心設計的菜餚分別和不同的甲州葡萄酒進行組合搭配,給參與品鑑的人們美妙的味覺衝擊。
在營銷上,山梨縣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在葡萄酒文化傳播和旅遊業發展上加大投入,組織各種活動,提高品牌影響力。
在文化傳播上,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甲州葡萄酒的前世今生,當地把百年前的葡萄酒窖改建成東西結合的葡萄酒博物館,向世人訴說日本獨特的葡萄酒文化。
山梨縣山地、自然資源豐富,旅遊業發達,在此基礎上,政府大力開發葡萄酒旅遊觀光,葡萄酒巡遊,靜候八方客人的到來。利用果業資源豐富的特點,開發「山梨縣葡萄酒節」,熱鬧非凡;利用「溫泉之鄉」的特點,應運而生的「葡萄酒浴」也吸引了一大批遊客慕名前往。
從日本本身的自然資源來看,其實並不具備產生頂級葡萄酒的條件。但是他們並未想過放棄,緊緊地抓住每一個機會,在最可能釀造高品質葡萄酒的甲州葡萄上,不斷鑽研更合適的栽培方式,不斷嘗試創新釀造技術,製造出非常適合當地文化特質和飲食風味的甲州葡萄酒,並且利用「和食」的關注浪潮推動甲州葡萄酒這一民族品牌走向世界。不得不說,甲州葡萄酒如今能成為日本代表性的葡萄酒品牌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積澱了日本幾代拓荒者的努力,也為我國發展民族品牌形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案例。
(本文參考資料:小酌日曆網易號、酒一搜、知味葡萄酒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