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怎麼成功收買人心?只看安家費就夠了,給大區經理800萬

2020-12-13 三分鐘學經營

海底撈是中國連鎖火鍋行業中的奇葩,關於它的傳說屢見不見。本文只論一點,那就是海底的員工為什麼那麼死心塌地在一家餐廳能幹10多年。接下來我們聽聽海底撈員工怎麼說:

1.安家費文化:店長8萬、分店經理20萬、大區經理800萬

在海底撈,如果員工選擇離職,公司會依照員工在公司的年資以及職位給予不同的報酬!

若是任職滿1年以上的店長,能獲得8萬元安家費,管理五家分店的經理是20萬,而負責整個大區域的經理則高達800萬!開店10幾年來,只走了2個幹部!

2.服務生有資格讓任何一桌客人免單

海底撈的員工和一般公司的員工在心態上也有不小的差異!他們的服務生被給予部分老闆的權力,能有資格讓任何一桌客人免單。

這樣更能將心比心體諒老闆的心情!看看它們的員工宿舍,不但有電腦及無線網路,還有清潔阿姨幫忙洗衣服、做菜給他們吃!

3.考核不追求利潤,只看客戶滿意度

與一般企業考核員工業績不同,海底撈考核的是客戶滿意度、員工積極性以及幹部培養等指標。

如果考核翻桌率和利潤,也許能促使員工更謹慎努力做事,但會帶來無形的壓力,讓他們無法以真誠的笑容與熱誠招呼客人。

海底撈採用的另類作法反而能讓員工發自內心提供客人最親切、真誠的服務,讓客戶們會想要一來再來呢!

4.重視每位員工的好點子

與很多企業自上而下發布命令式管理不同,海底撈十分重視員工的建議。員工但凡有好的點子都會被重視。

像是火鍋店裡的眼鏡布、手機套等,這些好的點子都是來自員工,而不是老闆!沒想到海底撈火鍋是這樣成功收買員工的心啊!

相關焦點

  • 海底撈員工「嫁妝」,滿一年8萬,管5家店20萬,大區經理送火鍋店
    歷來的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在這幾年裡一家火鍋店直接得到了當代人的心,那就是海底撈火鍋,基本上沒人不誇讚海底撈的服務和食品質量,自己衛生品質的,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消費買的就是開心和滿足,而海底撈在這上面做到了最大程度了滿意!
  • 海底撈成功的人才管理四大機制:大區經理走,送一個店
    海底撈的牽引機制一、張勇的思想就是海底撈的文化?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把員工當成家裡人。二、企業考核什麼員工就是什麼?人才退出制度小區經理走,給20萬;大區經理走,送一個店。海底撈員工的薪酬制度海底撈員工薪酬構成是建立在他們的「員工發展途徑」之上的。普通員工可以通過升職提高工資,如果不能升職也可以通過評級提高工資。比如某家店員工大概在170名至180名之間,有1名店長,1名實習店長(從後堂經理提升),1位大堂經理,1位後堂經理,9名領班。
  • 《海底撈你學不會》
    在海底撈有個說法,叫「嫁妝」。一個店長離職,只要任職超過一年以上,給8萬塊的嫁妝,就算是這個人被小肥羊挖走了,也給。張勇解釋:因為在海底撈工作太累,能幹到店長以上,都對海底撈有貢獻,應該補償。他說,如果是小區經理(大概管5家分店左右)走,給20萬;大區經理走,送一家火鍋店,大概800萬。
  • 大區經理談(一)--大區經理如何做月度分析報告?
    所以,在掌握一定的情況下,對市場進行分析,是一個大區經理不斷提高自己的一個過程,也是公司整體營銷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既然已經提前要求了大區經理做月度分析報告,他們又是各自市場的管理者,對市場肯定很熟悉,那麼,為什麼向朱駿匯報之後,朱駿卻不以為「樂」,反倒苦惱呢?
  • 一名大區經理的年終總結
    時值年底,年終總結的寫作成為很多大區經理的心病,公司催交年終總結,不少大區經理都急得團團轉。完全失去了平時統領一方衝鋒陷陣的豪情,慨嘆「做市場易,寫總結難。」  實際上,年終總結不僅只是一項工作任務,它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功能:  1、及時總結功過得失,指導自己未來工作方向。「銷售是一碗青春飯!」,營銷人,給予自己表現的時間並不長,進入業界,一不小心就成了三十好幾。
  • 為什麼海底撈離職率低?秘密藏在這 3 個字裡
    人力資源專家管宏說過一句話: 「如果老闆一直只跟你談理想,不跟你談錢,那你可以把他炒了,因為他跨越了你的生存需求。麵包還沒有呢,談詩和遠方有何意義?」 2018 年 9 月 26 日,海底撈成功上市,市值衝破千億港元,成為全球第五大餐飲企業。
  • 海底撈張勇:想讓員工為公司拼命,你必須先學會談錢!
    說起海底撈,我們總能想起它的變態服務,這種變態服務根植在海底撈創立的第一天,並且在其後24年的發展中成為海底撈的一張王牌,海底撈今天的成功離不開這張王牌。 問題來了,最初的變態服務直接起源於張勇,當海底撈成功開了成百上千家店後,張勇如何讓數萬名員工跟他一樣,把海底撈當成自己的家,拼命為顧客提供最感動人心的服務?
  • 大區經理談(三)--大區經理如何做好銷售分析和決策?
    大區經理張罡火冒三丈,看到剛剛遞上來的上個月的銷售財務報表,本來應該高興才是,但看完報表的利潤欄後,臉一下子煞白,不禁心驚肉跳,擔心起全年的銷售預算來:這是七月份,本應該是公司的銷量和利潤的雙豐收季節,卻因為一個爭論多次卻最終實施的促銷活動,將全年的利潤計劃完全打亂了!
  • 海底撈店長月薪12萬,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在消費者眼中以服務取勝的海底撈火鍋前段時間又火了:由於海底撈及相關公司股價的大漲,其創始人張勇的財富暴漲,成功進入千億身價的頂級富豪俱樂部。很多顧客去海底撈吃火鍋時想必都在揣測:這裡的服務員如此熱情,到底是什麼驅使著他們勤奮工作呢?現在,謎底揭開了。
  • 在海底撈吃出衛生巾,索賠800萬:為了錢,我可以不要臉
    於是,#海底撈服務小學生做作業#就這樣登上了熱搜。 說到海底撈,近幾年來真的以「貼心、無所不能」的服務徵服了所有吃貨! 然而,深圳一位倪女士的經歷真的讓所有人噁心了一回。
  • 成功創業在於總結經驗,看海底撈有哪些成功的秘訣
    2018年是海底撈的敲鑼上市的大年,為什麼海底撈能在完全競爭的火鍋紅海中脫穎而出?我們從海底撈的發展經歷、張勇的個人採訪和《海底撈你學不會》等書中,總結出了這幾條制勝心法 。沒有發展的眼光,就發現不了潛在的問題,問題重重,創業怎麼能成功? 1994年,張勇、舒萍(張勇妻子)、施永宏和李海燕(施永宏妻子)以8000元合夥開了火鍋店,這就是海底撈的開始。合夥開店,賠錢和收益都一起分擔,這樣的模式有很高的忠誠度,但是,沒有上級監督,也會造成懶散。
  • 張勇:海底撈不是學不會,而是不值得學
    海底撈的成功,最早就是因為張勇抓住了餐飲行業的本質:服務!所謂和氣生財,一個服務行業,如果連最起碼的服務本分都做不好,又怎麼可能賺得到錢、發展得起來。味道好,環境好,服務好。1995年,也就是張勇開第一家店的次年,17歲的簡陽姑娘楊小麗到海底撈做服務員,那時候她每個月都要往家裡寄錢還哥哥欠下的債務,每個月只給自己留10塊錢。有次楊小麗的媽媽實在沒辦法,來找她借800塊應急,當時快過年了,同事也要回家,楊小麗哭著送走了媽媽。
  • 一個大區經理的管理心得
    1999年俞志勇剛進工廠的時候,老總告訴他們當年要達到500萬臺的生產量,那是前一年250萬臺的一倍,當時內部員工都認為老總瘋了。不過當年產量遠超了這個目標,達到530萬臺,「當時一個月十幾萬臺都會到外面喝酒慶祝,現在一個月一百多萬臺都很正常,想想都覺得好笑。」俞志勇說,「冠捷取勝的訣竅是質優價廉和生產安排靈活。
  • 月薪1080元到實習店長,看李順軍如何在「海底撈」快速逆襲
    作者李順軍,十年前大學畢業,從海底撈服務員做起,到迎賓、店長助理、大區經理助理,再到前廳領班、廚師長、前廳經理、實習店總……三年時間,快速地成長,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如今,李順軍已經是華夏基石管理集團高級合伙人,知名連鎖企業創始合伙人……他的成功,可以說是海底撈成就的,沒有海底撈,也就沒有今天成功的李順軍。
  • 海底撈薪酬福利制度大揭秘,這就是員工死心塌地的秘密!
    你要是自己站起來倒杯水,能同時衝過來3個服務員把你摁倒,說你怎麼能自己來呢?……作為一個火鍋企業,海底撈的口味雖然算不上多出色,但可以說它真的把服務做到極致了。不少餐飲朋友都會感慨,如果自己的餐廳能夠學來,顧客滿意度必將大大提升。服務到底做的好不好,歸根結底還是看員工。那麼到底是什麼在驅動著海底撈員工由內而外的散發服務熱情?
  • 戈軍珍:從業務明星到大區經理
    多數企業在考慮大區經理的人選時,會優先從企業業務明星中做出選擇。然而,在現實中,有些業務明星,從業務角色轉換成管理角色時,會有許多不適應。一、初入職的不適應業務明星轉入大區經理後,如果企業在職業轉換過程中對員工的培訓不到位,那麼,員工就會出現諸多不適應。
  • 《海底撈店長日記》:從月薪3000到月薪10萬之路,一本日記告訴你
    來到海底撈以後,他踏下心來,從服務員做起,到迎賓、店長助理、大區經理助理,再到前臺領班、廚師長、前廳經理、實習店總,距離店長僅僅一步之遙。三年的時間,李順軍在海底撈學會了真誠、謙虛、正直、善良、感恩、激情、付出、勤勞、務實、專注。如果時間再長一些,洗去身上的浮躁、管理好情緒、再踏實地工作下去,李順軍成為一名海底撈正式店長只是時間問題。
  • 最高12萬月薪刷屏!海底撈店長牛在哪?網友們這樣看
    海底撈的服務無人望其項背,從美甲到客戶意料之外的驚喜服務,能給客戶提供極致服務體驗的海底撈員工到底能賺多少呢?海底撈2019年中報顯示海底撈員工平均月薪是6887元。中信建投證券近日的一個電話會議顯示,海底撈店長的月薪最高可達12萬元。
  • 大區經理如何從九大系統思維入手,經營好自己的區域市場?
    大區經理作為一家企業的營銷中心派駐/負責區域市場中的封疆大吏,對區域市場的經營負有直接責任。區域市場經營得好不好,關鍵在於大區經理是否具有系統經營的能力並予以良好發揮。那麼大區經理採用什麼樣的系統經營思維,才能經營好自己的區域市場呢?這裡我就談一下自己通過多年實戰積累的系統而有效的做法。
  • 餐飲連鎖品牌TOP10產品經理排行榜:海底撈張勇居首
    而遵循產品經理需求中少即是多的原則,甘其食只提供不超過五款的包子來滿足用戶需求,其目的就是真正的把每一個包子做精,這才是一個包子崛起的秘密。  用產品經理思維和方式去改造一個古老而傳統的行業,最終嫁接出了激情的火花和真正的好產品,這或許才是甘其食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