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
朝代:元代
作者:倪瓚
題詩石壁上,把酒長松間。遠水白雲度,晴天孤鶴還。虛亭映苔竹,聊此息躋攀。坐久日已夕,春鳥聲關關。
【作品鑑賞】《對酒》通過看到一個寄情山水、放縱情懷、悠閒自在、與世無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達了作者輕鬆、舒暢的心境《對酒》這些意象都是道人、佛僧所喜愛的,通過這些我們看到了一個寄情山水、放縱情懷、悠閒自在、與世無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白雲徐徐地渡過水麵、孤鶴悠悠地翱翔于晴朗的空中,這表達了作者疏放、輕鬆、恬適、舒暢的心境。
倪瓚生活優裕,但未染上紈絝子弟習氣,清高孤傲,潔身自好其祖父為本鄉大地主,富甲一方,貲雄鄉裡。父早喪,弟兄三人,同父異母長兄倪昭奎(字文光),是當時道教的上層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錄」、「提點杭州路開元宮事」、「賜號元素神應崇道法師,為主持提點」、又「特賜真人號,為玄中文潔真白真人。」二哥(同胞)倪子瑛。在元代,道教的上層人物地位很高,有種種特權,既無勞役租稅之苦,又無官場傾軋之累,反而有額外的生財之道。
倪瓚從小得長兄撫養,生活極為舒適,無憂無慮,倪昭奎又為他請來同鄉「真人」王仁輔為家庭教師。倪瓚受到這樣的家庭影響和教育,養成了他不同尋常的生活態度,清高孤傲,潔身自好,不問政治,不願管理生產,自稱「懶(嬾)瓚」,亦號「倪迂」,常年浸習於詩文詩畫之中,和儒家的入世理想迥異其趣,故而一生末仕。 性好潔,服巾日洗數次,屋前後樹木也常洗拭。家中藏書數千卷,親手勘定。
倪瓚家境富裕、生活優裕,但未染上紈絝子弟習氣,建藏書樓「清閟閣」
青少年時期的倪瓚雖然家境富裕,生活優裕,但未染上紈絝子弟習氣,對自身的學習修養,抓得挺緊。家中有一座三層的藏書樓「清閟閣」,內藏經、史、子、集、佛經、道籍千餘卷。倪瓚每日在樓上讀書作詩,除精心研讀典籍外,對佛道書籍也多有涉獵。「清閟閣」內還藏有歷朝書法名畫,時間較遠的有三國鍾繇的《薦季直表》,較近的有宋代米芾的《海嶽庵圖》等。
倪瓚對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尤其對董源的《瀟湘圖》、李成的《茂林遠岫圖》、荊浩的《秋山圖》,潛心臨摹,揣摹其神韻氣質。同時,他常外出遊覽,見到有價值的景和物隨手描繪,他精細地觀察自然界種種現象,認真地寫生,歸後往往畫卷盈笥。倪瓚一方面注意繼承傳統技法,博採各家所長,勤奮的學習,為他後來在繪畫上的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倪瓚行蹤飄泊無定,以詩畫自娛,創造了新的構圖形式,新的筆墨技法,成就新的藝術風格從元至正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20年裡,倪瓚漫遊太湖四周。他行蹤飄泊無定,足跡遍及江陰、宜興、常州、吳江、湖州、嘉興、松江一帶,以詩畫自娛。這時期,也是倪瓚繪畫的鼎盛期。他對太湖清幽秀麗的山光水色,細心觀察,領會其特點,加以集中、提煉、概括,創造了新的構圖形式,新的筆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藝術風格。
作品個性鮮明,筆墨奇峭簡拔,近景一脈土坡,傍植樹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兩座,中間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遠處淡淡的山脈,畫面靜謐恬淡,境界曠遠, 此種格調,前所未有。這一階段,倪瓚創作了《松林亭子圖》(1354)、《漁莊秋霽圖》(1355)、《怪石叢篁圖》(1360)、《汀樹遙岑圖》(1363)、《江上秋色圖》(1368)、《虞山林壑圖》(1371)等許多力作給後來的明清繪畫以巨大的影響,成為元四大畫家之一。
在繪畫方面,倪瓚是影響後世最大的元代畫家倪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畫中採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帶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其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加以發展,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
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幹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而內蘊激情。他也善畫墨竹,風格「遒逸」,瘦勁開張。畫中題詠很多。他的畫由於簡練,多年來偽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蕭條淡泊的氣質。
在倪瓚的畫論中,他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家。明清時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將他置於其他三人之上。明何良俊云:「雲林書師大令,無-點塵土。」王冕《送楊義甫訪雲林》說,倪瓚「牙籤曜日書充屋,彩筆凌煙畫滿樓」。
在書法中,倪瓚工書法,擅楷書,有簡遠蕭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風格倪瓚工書法,擅楷書,他的書法作為在野的高人韻士,參禪學道,浪跡天涯 ,以一注冰雪之韻,寫出了他簡遠蕭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風格。徐渭云:「瓚書從隸入,輒在鍾繇《薦季直表》中奪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 倪瓚真正做到了既「隱」且「逸」,其書既遒勁、精美,又率意、簡逸,無怪乎後人多稱其為「倪高士」。文徵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讚美過他的書法。
在詩詞中,倪瓚的詩造語自然秀拔,清雋淡雅,不雕琢倪瓚生活於戰亂的環境中,想逃避現實,放棄田園產業,過著漫遊生活。「照夜風燈人獨宿,打窗江雨鶴相依」,就是他生活的寫照。不過他也不可能完全脫離現實,他在《寄顧仲瑛》詩中說:「民生惴惴瘡痍甚,旅泛依依道路長。」尤其是至正十五年(1355),他竟以欠交官租被關進牢獄,他在《素衣詩》中說:「彼苛者虎,胡恤爾氓。」表明了他的批判態度。不過倪瓚對現實常常採取消極姿態。他有一首散曲〔折桂令〕說:「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不見一個豪傑。」他不隱也不仕,漂泊江湖,別人都不了解他,他也不想被人了解。倪瓚的詩造語自然秀拔,清雋淡雅,不雕琢,散文也一樣。 著有《清閟閣集》1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