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國家從來都不是易事,尤其是大國,治理得好國泰民安,治理得不好則民不聊生。從世界範圍來看的話,我國雖然國土面積大,但是治理方面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試想一下,這麼多民族和人口,還能和諧穩步發展,實屬相當不容易。但是,對於有些國家,其治理能力就相當不到位了,最典型的莫過於緬甸,古代的緬甸可是東南亞的強國,現在卻亂得可以,為何一手好牌會打得如此爛,讓緬甸成為東南亞最亂的國家呢?
古代時期的緬甸一直都很強,是和我國很多古代王朝長期往來的國家之一,而軍事力量也完勝泰國等東南亞大國,還曾多次攻打到泰國的首都,周邊國家都不敢招惹。我國在清朝時期,也曾被緬甸打敗。
到了近代,緬甸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依靠著英國的力量,使其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尤其是二戰前,緬甸經濟在東南亞可是第一的,人均GDP達到700多美元,而且當時的緬甸軍事力量也依然很強。
但是,二戰後,緬甸就突然不行了,不光是經濟倒退,國內還一片混亂,不斷發生戰爭,到現在都還沒有停止,成為了東南亞最亂的國家。因為國內混亂,緬甸的經濟進一步衰退,國力大幅削減,現在變成了東南亞窮國之一。很多人就不解了,二戰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令一個強國變成又亂又窮的國家呢?其實主要是這三點原因。
第一,貪心不足。古代的緬甸民族較少,國內容易穩定團結。但是近代的緬甸不斷擴張,佔了清朝西南很多少數民族的領土,加上英國殖民時期佔據的土地,使緬甸引入了大量如果敢、撣邦等的少數民族。
第二,英國搞鬼。本來這些少數民族窮困且人口少,構不成威脅,但是英國來了之後,就開始搞鬼了,因為不想緬甸過分強大,怕自己也搞不定,所以英國開始向這些少數民族提供資金和武器,利用他們來抗衡緬甸族人。後來這些少數民族依靠著英國的資源不斷地發展,到了二戰後,成為了能夠與緬甸政府抗衡的力量。實力大增的少數民族自然想獲得更多的利益和權力。
第三,政策問題。緬甸政府在少數民族實力壯大後,沒有使用迂迴的政策,而是壓根不理睬他們,選擇了硬碰硬的方式,直接發動戰爭,用武力來解決。按照緬甸初期的預估,幾年時間就能平復內亂,結果70多年過去了,你來我往,打打停停,混亂狀態還是沒有完滿結束,使整個國家陷入戰亂之中。而且戰爭打了這麼多年,民族的恩怨被不斷地放大,陷入了一個死循環,還不知道何時才能真正的結束戰亂。
因此,從緬甸問題中,我們明白到和平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是很重要的,也希望緬甸能儘早化幹戈為玉帛,令百姓有個安穩生活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