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露:王安石、凱恩斯主義害慘北宋
作者:鄧新華
媒體報導,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或將獲任新的職務。陳雨露曾經和楊忠恕合撰《中國是部金融史》,這本書很受關注。豆瓣評分7.8分,知乎也有帖子轉門討論對這本書的評價問題。如果這部書真實地反映了陳雨露的金融觀、經濟觀,或者說,陳雨露任新職後能與這本書觀點一致,那麼,陳雨露將給金融管理層帶進新的風氣。
以陳雨露書中對王安石的評價為例,可以一窺陳雨露的改革觀。
傳統的教科書對王安石變法是以讚揚為主。因為中國要改革嘛,而王安石是列寧評點過的改革家,王安石的形象當然是正面的了。王安石的名言「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還曾被領導人引用。但王安石變法真的是改革嗎?
陳雨露的看法和流俗並不一樣。在《中國是部金融史》的描述中,王安石變法完全就是瞎折騰。比如,書中如此評價「市易法」:「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市易法最後的執行結果是,這些滯銷商品最後不但賣出去了,還都賣了高價。既然由朝廷來賣,為了確保這些東西能賣出去,從此私商就不準再做這種買賣,這些東西官府一天賣不出去,商人就一天不能做生意,至於官府賣到什麼價格,那就不是私商能干涉的事情了——只有高價賣出這些不良資產,才能保證『國用饒』!」可以看得出,作者對「官商」和行政壟斷持鮮明的反對態度。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方向,就是大規模加大政府對經濟的幹預和控制。書中對王安石的幾項主要變法措施都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對於王安石的名言「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書中說:「其潛臺詞是:要斂財,就要無所畏懼,不必畏懼悠悠天命、不必畏懼所有規則、更不必畏懼人言洶洶,拿到錢才是硬道理!」
這裡有個問題:什麼是改革?改革應該有價值觀,應該是還權於民、放權於市場。不是所有的「變法」都是改革。王安石的變法,並無改革價值觀,實際上,他是逆改革。當代改革中,也有很多逆改革打著改革的旗號進行,比如那些加強行政幹預、行政壟斷的措施。最近的專車監管風波就是一例。希望陳雨露對王安石逆改革的認知,能夠影響到更多官員。
王安石影響最大的繼承者——蔡京,在陳雨露的這本書裡也被徹底批評。
這本書嚴厲批評了蔡京的凱恩斯主義思想。蔡京「超越」王安石的地方,是他提出了豐亨豫大的經濟觀。書中說:「根據『豐、亨、豫、大』卦辭,蔡京獨創出一套前無古人、後有凱恩斯的經濟學理論:大家只有儘量花錢,才能迅速生產財富,天下如果有一個人捨不得花錢,就會有很多人沒錢賺,如果所有人都捨不得花錢,天下人就都沒錢賺…… 蔡京這套理論聽起來還是挺靠譜的,跟凱恩斯一樣,兩者都在闡述一個邏輯:刺激消費、拉動經濟。」
對蔡京的凱恩斯主義思想,書中評價說:「史實告訴我們,在『豐、亨、豫、大』指導下,北宋最終走上了亡國之路。」
蔡京不同於王安石的另一個地方,就是他大肆搞通貨膨脹。他鑄造「當五大錢」、「當十大錢」,就是強制老百姓接受幣值不足的「大錢」當五個、十個小錢。書中抨擊這種「超級通貨膨脹」引發的是民怨沸騰,「這種極其離譜的貨幣制度立刻在全國範圍內造成了貨幣混亂,所有人都不敢再賣東西,所有人都急著買東西,因為手裡的貨幣隨時可能成為一堆廢銅爛鐵。」
很多人受傳統教科書的影響,以為是王安石變法在地主階級、官僚的阻撓下失敗,才導致北宋滅亡。《中國是部金融史》說,實際上,從王安石到蔡京,變法前後折騰了幾十年,民窮財盡,官僚腐敗,軍隊虛弱,民亂蜂起,直至北宋滅亡。倒是宋高宗建立南宋後,推行市場化改革,締造了一段經濟奇蹟。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一位反官商、反行政壟斷、反凱恩斯主義、反通貨膨脹的學者型官員。希望陳雨露保持學者風骨,堅守市場經濟理念。
(作者為人文經濟學會特約研究員)
相關閱讀
新視角第1321期:莫再實行寬鬆貨幣政策
新視角第1193期:凱恩斯牛市將埋葬誰
新視角第1277期:凱恩斯主義者別再鼓勵政府花錢
新視角第887期:宏觀學者坑了日本 別再坑中國